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盛世重生之苓娘传 >

第63部分

盛世重生之苓娘传-第63部分

小说: 盛世重生之苓娘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天五更天起床就跟上战场一样,温暖的床铺是如此叫她贪恋,每每都要辛嬷嬷和金瓯等人下死手去挖才能把她从被窝里挖出来,每天的早上都痛苦得死去活来。
    再加上冬天天黑得早亮得晚,在校场里跑马、练箭只能等到天色略亮的时候,在这之前,所有人都只能在校场旁的演武厅里,跟着柳教授学她师门传承的鞭法、拳法和腿上功夫。
    据说丞公爹对柳教授有知遇之恩,所以柳教授教导娘子们时很不藏私,只要她们学得好,就倾囊相授之。但是武艺这也是很需要天分才能学好的东西,众娘子中间,只有五娘一个被柳教授认为筋骨强韧,是个可造之才,所以对五娘是特别关爱,每天的训练量都比其他姐妹要多一倍以上。
    至于其他娘子们,在柳教授手下进度各异,但无一例外,都觉得十分难熬。当然,虽然柳教授教导武艺很严格,相比江陵谢氏的郎君们所受的训练已经松快多了。他们都是每天都要早起,到家外的王氏族学去听讲,王氏族学同时有武艺教授,每天都是先打熬身子,半疲惫的时候进学堂听讲,听讲时要记下教授讲述的许多内容不说,课后回到家中依然要奋笔疾书赶功课,晚上在家中也是要习练武艺的。
    大家都是一天十二个时辰地过着,当真是,即使是逼出来的勤奋,也能造就许多人才。
    不仅辅弼相丞四家族是这样教养儿女,放眼一看,如今大丹当中只要是上了百年历史的世家大族,几乎都是这样对待孩子的。一言以蔽之——‘不严不成才’,中原人最传统的教儿观点,就是如此。
    严冬里陆续下了许多场雪,这一年算是江南最冷的一年了,虽说瑞雪兆丰年,但金陵城里城外也很是冻死了若干无家可归的乞丐。长江往北,大片地域的温度也降到了近二三十年来最低的程度,黄河封冻的时间竟比往年早了十来天,严冬里更是大雪不断。
    谢丞公秋后一直就没有过安歇的一天,时时关注着各地状况,只是各地大雪封路,寸步难行,城与城之间信息的传递极慢。幸好今年秋季各地收成都不错,朝廷也态度严厉地控制粮价布价,绝大多数的百姓都是能吃饱穿暖的,大丹终究是平稳地度过了这个少见的严冬。
    。
    滴水成冰的冬天终于过去,到了显圣二十一年,丹朝太子钱昭的大婚在二月二,龙抬头这一日进行。金陵城的积雪是刚刚化冻,城中百姓也好像被关了一个冬天,解放出来的鸡崽儿一样,热热闹闹、叽叽喳喳地说起了太子殿下大婚一事。
    对出身于陇州李氏、身份高贵的太子妃殿下,百姓们最为津津乐道的,一是她的美貌,而是她陪嫁的妆奁之多。
    太子妃殿下的妆奁从陇州千里运入金陵城来,当时最后一段路程是顺水路到达金陵的,竟需要三条大船来运送,其中当真是珍宝无数,无法形容。
    金陵的百姓们看着身穿暗红衣袍、身披银亮铠甲、军容齐整的禁军队伍,保护着太子妃的妆奁从船上卸下,运入泽帝特意分拨、作为太子妃殿下成婚之前暂居的大宅之中,回去之后就纷纷交口相传,赞叹不已。
    等十数日后的吉日吉时,太子妃殿下的嫁妆再一次从大宅中运出,一抬一抬地被抬入皇宫之中,红妆不止十里,百姓们对去岁曾经发生的那些个,金陵花开之类的祥瑞之事就忘得差不多了。
    太子大婚三日后,东宫依礼制摆宴,太子宴群臣,太子妃宴内外命妇,华苓也跟着丞公府的一家大小,第一回进了皇宫去吃酒。
    作者有话要说:下午5点后更另一半

  ☆、第67章 东宫之宴

66
    大丹的皇宫辉煌壮美;坐北朝南,方方正正;形如展翼之鸟。中为皇帝亲政、起居的太极宫;面积最大;东边是太子所居的东宫;西边是聚集了内廷十二监的内侍省。
    这回宴请东家是刚刚新婚的太子和太子妃,所以宴席自然是摆在东宫的。
    丞公府的马车直驶到皇宫东侧南边的延喜门才被叫停,华苓下了温暖的马车;立刻就被二月初的冷风吹得一个哆嗦。皇宫这地方宫墙高、大路宽敞;寒风呼啦啦的吹得不知多畅快。随后下车的金瓯赶紧将小暖手炉捧给华苓:“九娘子;快快捧上手炉;将手笼在袖里,莫要着了寒意。”在皇宫里办的宴会规矩比较多;宾客随行的仆婢一般是不能随主人进入宫城,只能呆在马车上等待的。
    华苓接过暖暖的手炉子抱在怀里,总算觉得好了些,跟着牟氏和姐妹们,在两个土黄袍子的寺人引导下,穿过东宫的永春门、永福门,一路往东宫后半部走。一路上时不时有其他家族的夫人迎上来与牟氏打招呼,态度热情。
    太子妃今日宴请外命妇,是摆宴在东宫后半部的丽正殿,而谢丞公领着二郎,已经往东宫最前端的明德殿去了,那里是太子宴请群臣之处。
    东宫建筑黄瓦红墙,每座殿堂都建筑在一米来高的台子上,形制精巧,美轮美奂。华苓边走边四处看,想起书房里的记载里面提到,这座皇宫是大丹立朝前后,在前面六朝古都的废墟上建起的,经过几代皇帝修缮,如今已经十分恢弘完善了。
    皇宫外围开凿了一道小型护城河,引淮水环绕,东宫的永福门就是架在水道上的,一座石桥被建造得如同玉如意一般细长优雅,华苓经过的时候就多看了两眼,心下赞叹。
    四娘笼着手,看到华苓好像没见过世面一样的举止,很是看不上地甩了她一个眼风。华苓看四娘一眼,微微一笑。
    这一次太子和太子妃宴请的只有朝中三品官及以上的官员家眷。通常官员们只能领着妻子前来而已,但皇家素来极看重辅弼相丞四公,在请帖上就特意提了一笔,愿四公领着家人来赴宴,彼此间关系亲厚,到底是与其他家族不同的云云。
    对王谢家的人,其实来皇宫吃个宴席也跟到别家吃没有什么分别,顶多是宴席的规制高一点而已。要是往年,王家也会像谢家一般,能来的都会来露个面,以示对皇家的重视,但今年,王霏还在武当山上吃苦呢,王家人心里也不知多膈应,就只有王相公夫妻领着长子王磐夫妻来作个数。
    但即使眼看着王家是态度怠慢的,皇家如今也不会说什么。
    至于朱卫二家,虽然皇家是这样殷切,这两家也只有一名旁支的子弟携妻室,代替家族来露个脸而已。卫弼公夫妇在年前就离开了金陵,至于朱辅公夫妻,更是一直驻守广州,已经四五年不曾回归。
    华苓知道这是为什么——两年前她和大郎曾经提出了一个想法,如果大丹能够控制那东南海域中的素可泰国(后世的泰国),就可以尝试在泰国南部那条细长的陆地上选择合适的地方开凿运河,连通泰国湾和缅甸海,如果这个计划成功,大丹对外的海运贸易将会被推到一个极盛的地步。
    朱辅公即使原本有回归金陵的计划,如今也是不可能成行的,大丹海军在东南海域中的部署现在正是重要的时刻。
    对世界的认识越是清楚,了解得越多,也就越知道自己的渺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人有没有见过的东西也很正常,要是打肿脸充胖子,什么时候牛皮被戳穿了就难受了。
    况且,人的地位高低也不在于她是否特别矜持,只要家族繁盛,这宫殿里的人依然会像这两个领路的寺人一样,引着她们进去,腰弯的跟垂杨柳一样。只要家族繁盛,她们家的娘子们在穿衣打扮上所有的爱好,都会很快地被金陵城中的年轻娘子们看好、复制,传播开来。若是江陵谢氏衰落了,她们也就不会再被谁看在眼里。
    牟氏带着七娘走在前面,二三五六在中间,四娘领着八娘,见到华苓还在一脸好奇、没心没肺地观赏风景,警告道:“不要四处乱看,失了我们家颜面。”
    这会儿四娘还挺有家族荣誉感的……华苓笑起来,细声应了:“我知道了。”
    四娘瞪华苓一眼,她最厌华苓身上这种淡然劲儿,就好象一切都在她的规则上理所当然似的,偏偏家里的人都很吃这一套,什么都叫她得着好,真讨厌。
    丽正殿很大,谢家的人被引入距离太子妃的主位很近的地方入座。
    华苓在长条案几后面跪坐下,抬眼就看见了妆容齐整的谢大娘谢华蓉,随着王相公夫人在对面差不多的位置坐着。大娘是去年年中的时候生了第二个孩子,是个女孩儿,王磐高兴得很。为了养孩子,大娘极少出外,就连去年仲秋夜也没有随着王家人出外游玩,现在看着珠圆玉润了不少。
    见着娘家人,大娘十分高兴,禀告过了婆婆,就亲自过来与母亲和七娘说话,又一一问候过诸位妹妹,笑道:“这两年为了修儿和倩儿,我是忙得脚不沾地,都不能来见母亲,不知妹妹们都已经如此大了。”把着七娘的手细看了看她,欣慰道:“七妹如今颜色好了,身子骨强起来,真真比什么都要好。”又拉着二娘歉道:“二妹笄礼的时候我身子不便,竟没有来观礼,还望妹妹恕罪。”
    二娘忙摆手道:“大姐姐当真不能这样说,那会儿正是大姐姐紧要的时候,怎能车马劳动呢。”
    “就知道二妹妹是体贴人儿。”大娘挽着二娘的手笑叹。
    这么一圈下来,大娘竟是周到齐全地把娘家人们都关照了一回,也笑意融融地问过华苓去岁大病一场之后,如今身子骨可好全了,语意诚恳,叫人听了就挑不出一个不好来。
    华苓看了一阵,这才想,果然不愧是王家挑中的承重子媳妇,这心性、手腕都大气得很,嫁为王家媳好几年,为人处事是越发圆和了。大娘还在家中的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丞公府里只有她一个孩子,定然是受谢丞公和牟氏精心教导的。
    不过这么一对比,牟氏现在的风格和那时候可不太像吧,现在的牟氏,将一双小儿女拢在羽翼下,风吹雨打都怕折了……华苓看看一身华贵,却难掩苍老的牟氏,轻轻叹息。
    赴宴的官眷们渐渐都入了座,一名寺人甩着拂尘在主位旁高声唱喏道:“太子妃殿下到——。晏河大长公主殿下到——。”
    两名美人把臂从殿外步进,一着正红宫裙,一着明黄宫裙,正是太子妃李氏和晏河大长公主。这两姑嫂看着感情十分好。
    太子妃李氏成长在陇州。陇州所在,乃是比曾经的西安都城更往西数百里之处,内陆地区总没有江南那么山清水秀的,养出来的女孩儿比起江南的女孩儿便要多几分高挑健美。
    李氏身材高挑,比晏河还要高上一个拳头,已经比大丹一半的男人要高了。她的面容是端庄的鹅蛋脸,脸盘子比较宽,但是五官是很好看的,以华苓的角度来说,这是个十分耐看的女孩儿,气质稳重安和,以后成为一国之母应该是很胜任的。
    只不过,一想到原本王霏差一点点就要被弄到这个位子上,华苓就觉得对太子妃喜欢不起来。
    李氏满面笑容,和声对站起来迎接她和晏河的女客们说道:“诸位还请不必多礼,都请入座吧。妾才初到金陵,对金陵诸事全无熟悉,深感惶恐。日后若是有机会,是必要多多请命妇们进宫来与妾说说话的,向来定能让妾受益良多。”
    命妇们连道不敢,太子妃又举杯劝女客们喝酒,于是命妇们齐齐喝了好几小杯的水酒,这下是都熟悉太子妃的面貌和说话方式了。
    太子妃又着意殷勤地朝王相公夫人和牟氏说了些话,一堂气氛融融。
    华苓歪着头看了几眼晏河长公主,这大半年,晏河的工坊易手之后,在赵王的手上折腾得不成样子,但即使这样,泽帝竟还是没有把工坊交回到她手上,而是又另交给了一名地位比较高的皇室子弟去打理。
    晏河也就沉寂了许多。这么打眼一看,这位美艳的公主虽然依然妆容灼艳,但相比起华苓曾见的那种神采飞扬是差许多了。
    华苓想起来,除了事业不顺之外,晏河长公主据说和赵驸马不和,但至今似乎一直没有和离?既然不喜欢,赶紧散了罢了,这是作甚么?
    华苓暗自摇摇头。套一句后世常说的话,勉强没有幸福,晏河这样子作,是要把自己的福气都折腾掉吧……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见

  ☆、第68章 华苓与晏河

67
    丽正殿里烧了地暖;暖的发燥。七娘随着牟氏坐;华苓和姐妹们被安排坐在后面的几张小案;一个个都是规规矩矩地陪着。
    这些场合是中年妇女的天下;谈气候、谈饮食、谈各家子女、琴棋书画……样样都能说得热热闹闹的。
    不过这些谈话基本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华苓垂下头,掩着嘴偷偷打了个呵欠,心想是不是借尿遁到外面放放风?室内人多的地方二氧化碳浓度高;很容易让人昏昏欲睡。
    三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