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八十年代翻身记 >

第34部分

八十年代翻身记-第34部分

小说: 八十年代翻身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退役军人安排问题,其实比姜宁所知更严峻,赵向东从戎快十个年头,老战友一大把,不如意的肯定不少,若他开口给路子,来的肯定有。
  不过现在说这些早了点,姜红兵摊子没推开之前,人手框架是定了的。
  这个话题稍说就罢,三人转而聊起其他,热络说了个把小时,姜宁就催促姜红兵洗澡睡觉去了,这六七天冰天雪地找人肯定够呛。
  次日除夕,姜红兵兄妹先给家里挂了电话,报平安后被爸妈絮叨一番,就安心住下。
  接下来的年节,姜宁跟着赵向东,参加了部队的联欢活动,而姜红兵则一大早往市里跑,傍晚才回来。
  期间许卫国也上来吃过饭,兄弟的二舅哥,看着也是个进退有度的,双方观感颇佳,打过招呼聊得还不错。
  期间提及姜红兵没赶回家过年,他就含糊说一句帮忙找人,顺带谈些事。
  许卫国关切问:“人找到了吗?需要我打个招呼帮忙找找吗?”他家在杨市是有能量的。
  姜红兵婉拒了,实际上他寻过朋友拜托了地头蛇帮忙找过,没有结果,姜艳基本已不在杨市了。
  他不希望浪费一个这样的人情,赵向东下去喊许卫国上来时,姜宁随口普及过一下对方职位背景,他心里也有点底子。
  许卫国和赵向东是兄弟,跟他却不是,人脉关系很重要,人情却不能随便用,在姜红兵看来,姜艳虽自作自受,但他作为堂哥已经尽力了,白用功还欠人情不合适。
  姜红兵仔细解释他们的找寻方式,说人肯定出杨市了,就不浪费功夫了。
  不要小看地头蛇,找个把普通人他们能力是有了,既然找不到,那基本确实是离开了,许卫国了然,他也就想帮帮忙而已,既然这样就算了。
  下面的话题,自然而然就说到创业的事上,许卫国得知姜家兄妹都要创业,诧异之后十分赞同,“现在国家要改革,力度只会越来越大,不会反复了。”
  他笑道:“我好几个表哥堂哥都打算折腾些事,我没这心思,就不掺和了。”
  不过他和家里都投了点钱进去,他们这阶层,风声收得最快,人脉广做啥都方便,表哥堂哥们都是兼职,摊子却准备得不小。
  许卫国又笑道:“你们都爱折腾这个,有机会介绍你们认识,也好交流交流心得。”
  他这话是对姜家兄妹说的,不知道就算了,知道肯定适当拉一把,他们这圈子,别的不说,单是公家手续就方便很多。
  看姜家兄妹都是胸有丘壑的,创业计划稳打稳扎,前期准备充足,前景明朗,开头拉一把,以后共赢也不是啥难事。
  姜红兵姜宁兄妹俩都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他们都知道大院子弟的能量,没机会不强求,有机会当然好。
  “那好,有机会再说。”兄妹二人心里挺高兴的,不过面上也就接一句就揭过去了。
  态度不过分热情不冷淡,有机会认识上面的人固然好,但上赶着不是买卖。刚才那句话说得对,有合适机会才是好事。
  况且二人认为,自家把摊子做起来,有了些底子后再认识也更合适,毕竟说得再好,没开始做效果也差远了。
  随口几句话点到即止,接下来男人们话锋一转,就着改革后带来的方便聊开。
  吃过饭的次日开始,赵向东许卫国更忙碌了,值班连晚上也常不能回家,姜宁白天参加过两次联欢活动,剩下的时间就一个人,她与曹来喜几家互相拜年,联络一下军嫂之间的感情。
  姜红兵继续早出晚归,总厂接手货车的哥们叫孙鑫,正忙着创业前期准备工作的二人,也不管过不过年的,聚在一起研究年后的走货路线,那叫一个专心致志热火朝天。
  常年往外面跑,各地紧俏货物他们门儿清,进货渠道及销路,他俩都有,眼下第一炮走的路线与货物十分重要,头炮打响了,就成功了一半。
  姜红兵早出晚归忙碌着,不过到了初四,他还是腾出一天时间,专门领妹子去拜访老吴。

    
第40章 
  姜红兵领着姜宁去了纺织总厂的家属区; 熟门熟路打招呼,接着进了个小三合院。
  老吴媳妇笑着迎上来,她被男人叮嘱过了; 立即打发小儿子去喊他爸回来。
  过年就两天假; 老吴已经上班了,不过年后清闲,他不比车间工人困身,随时能溜出来。
  姜红兵和姜宁,拎着沉甸甸的两布兜东西进门,牡丹烟大曲酒; 腊肉熏鸡,奶糖芝麻糖花生瓜子,还给了三个小孩每人一个红包。
  这些东西,档次中等偏上,数量可观却不夸张,既显得二人正视,也不过分隆重。
  纺织总厂规模十分大; 每天出货量极多; 私人批的这点小单子实在不算什么。不过姜宁以后会继续来的; 而且进货也会增加。
  让关系好的人帮忙,也是要有来有往的; 礼要备得恰到好处; 不轻不中刚刚好。
  姜红兵仔细教导妹子人情世故; 末了叮咛; “吴家以后的礼还要继续,不过不能拿一次货送一次,而是逢年过节来走走。”
  这是以朋友方式相处,也不让对方白帮忙。
  老吴实际不老,也就三十出头,有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叫吴刚,是个圆脸微胖的中等个子男人,笑眯眯的,形象格外亲善。
  他拍了拍姜红兵的肩膀,“你小子咋拎那么多东西过来,客气啥呀?”
  “值当啥?难道大过年我还能两手空空就摸上门了。”姜红兵摸出一包烟,一人一支点燃。
  “空就空,有啥?”
  吴刚摆摆手,不过他也知道这是客套话,他不可能坏规矩,姜红兵也不会真空手,说过一句就算,话锋一转。
  “嗨,听说你小子和孙鑫接了厂子的货车,搭伙一起发财去了?” 两人确实十分熟稔,说话很随意。
  姜红兵弹了弹烟灰,“发什么财,也就到处跑而已,咋地?你想掺点钱进来?”
  关于金钱纠葛,他一向比较谨慎,这回创业就想着和亲大哥搭伙,不过由于姜宁这边的特殊关系,吴刚要是想搭点钱,他也不拒绝。
  吴刚想了想,“算了,我不会这个,还是老老实实上班吧。”
  这才是这年头人是普遍想法,稳妥为上,看重一份好工作。
  姜红兵自然无所谓的。
  两人叙了旧,吴刚深吸一口烟吐出,看看姜宁笑道:“这就是你妹子?真俊,长得比你好哈。”
  这年头的人,头次遇到合适年龄的男女青年,开口打招呼挺爱做媒的,但吴刚知道姜宁结婚了,就不开这一口。
  姜红兵笑:“我妹子长得比我俊是好事,要是我比我妹子还俊,那能看吗?”
  姜家兄妹长得都好,男俊女美,尤其老幺姜宁,皮肤白皙莹润,五官精致顾盼神飞,要是男人长成这样,确实很麻烦。
  几人哄笑。
  笑声歇了,姜红兵随即为几人介绍了,姜宁颔首,笑吟吟道:“吴哥吴嫂,我是姜宁。”
  “嗯,小妹以后有需要你吴哥帮忙的,甭客气,尽管开口哈。”吴家夫妻俩颔首笑,吴刚一句话就为以后的事儿定下基调。
  姜宁笑吟吟道谢,“谢谢吴哥。”
  “客气啥。”吴刚摆摆手,这事儿对他来说,确实是小事。
  三言两语就说定这件事,吴刚随即站起,“正好快中午了,咱们去看看布料吧。”午休仓库人少。
  “好。”
  姜家兄妹随即跟了吴刚出门,路上主要是两个男人说话,姜宁就安静听着。
  很快就来到了仓库区,吴刚领着人进了一号仓库,这里有个展示区,每款布料都有样板在,选中下了单子,后面仓库就能直接出货。
  纺织总厂是本省最大的纺织厂,姜宁早有心理准备的,但骤眼一见,她还是有些出乎意料。
  一匹匹布料堆在层层大架子上,堆得极高,红的蓝的青的黑的,涤纶毛呢棉布劳动布,种类繁多厚薄齐全,颜色各种各样。
  吴刚一边领人进门,一边介绍,“这个粉色的紫的,以前都没有,红的橙的以前也没这么多,这不是改革开放了嘛,这两年咱厂不管颜色还是布料品种,都多出了很多。”
  总厂嘛,当然要领先一步的,他笑道:“这一号仓库,都快放不下了。”
  姜宁小惊讶过后,随即就是喜悦,太好了,巧妇也得有米,才能做上好饭不是?
  “姜小妹,你仔细选,看中把号码记下来,等会吴哥给你配好。”
  “谢谢吴哥。”
  姜宁也不客气多说了,毕竟这还占用了吴刚的午休时间,啰嗦吧唧反而不好。
  毛呢之类统统不要,毕竟现在都新历二月了,春装要上市,夏装也该准备,厚布料进了就是囤积的命。
  姜宁先快速逛了仓库一圈,有了底子,心里再将设计图过了一遍,她一边再次走着,一边将看好的布匹编号记在单子上。
  她选的多数是涤纶,也就是俗名“的确良”,其实一点不凉快的面料。
  姜宁本人不大喜欢这种闷热的料子,她宁愿选容易旧的棉布。不过现在最火却是它,相当于后世的名牌了,她是做买卖的不是自己穿,当然随大流。
  棉布也选了些,平纹的,斜纹的,还有卡其。
  再往里仔细一看,姜宁发现丝绸也有,不过很少,只有七八款,红蓝青杏等等,有的还有暗花。
  这是计划之外的,不过她还是选了两匹,一匹象牙色一匹浅蓝色,都有极浅的暗花。
  这个她打算自己做衣服用,剩下的可以做个高档商品在店里卖。
  林林总总近一百匹布,快两千块钱,对于纺织总厂是个很小的单子,不过私人头次进货来说,却很厉害了。
  吴刚忍不住劝了劝,“吴哥不嫌麻烦的,你多来几趟就是。”
  “谢谢吴哥。”
  姜宁想了想却还是坚持了,毕竟她有把握,而且跑来跑去很费时间,她后续会很忙碌。
  吴刚转念一想,这“的确良”不褪色,放着不怕旧,用不完就慢慢来,也不怕,于是他就不再多说。
  结了货款,有吴刚督促,货物很快捡好了,上了货车,他还给配了两个搬货的小伙子,以免姜家兄妹两个折腾得慌。
  双方告别,此行完满结束,货车直接到了西河坊,给搬进了其中一个小楼的二层。
  至于另一个二层,姜宁打算做成品仓库,一楼则是门面跟加工场。
  她早订好木架子,搬上去直接就能放,一百匹布听着多,实际上进去位置还有不少剩余。
  姜红兵给司机和两个搬货小伙每人一包牡丹烟,笑着送走后,兄妹取出早准备好的黄铜大锁,牢牢锁了两重。
  不管是仓库,还是店里的大小门户,姜宁都给换了锁头,原先的一律不用,门扇很结实,她就继续留着。
  原来的锁,其实钥匙也只有常金兰家有,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毕竟,店里现在除了有价值两千的布料以外,七台缝纫机也到位了,就放在后面的小加工场。
  不过说起常金兰,姜宁对这房东还有些想法,她想雇对方当第一批加工厂女工。
  她签合同后出来过几次,忙碌各种琐事之余,还旁敲侧击了常金兰一番,对方目前是闲在家里的,有工作还近着家里,她很大可能会做。
  作为一个裁缝家庭出身的女儿,兼杨市老居民,常金兰肯定还认识其他有手艺,且能上工的妇女,六七个人肯定能凑上。
  所以姜红兵问工人问题时,姜宁就答:“二哥,我有个打算呢。”
  接着她将这事详细说了一遍,“如果不顺利,我再和你说吧。”
  姜红兵既然问了,肯定是想帮忙张罗的,不过问题是,会使缝纫机的,他基本只能往纺织总厂寻摸。
  他认识这些人都是有些身份的,不但手里宽裕,而且这些人经营这么久,家里女人想工作的肯定都上岗了,就算没有,也不会瞧上私人小作坊女工这份。
  要是再拜托这些人往下一层寻摸,麻烦不说,还得多欠一重人情,人情这玩意,能不欠就不欠更好,好钢使在刀刃上嘛。
  姜宁打算先往常金兰这边试试,不行再说。
  姜红兵一听,认为可行,“行,我跟你一起去。”
  他亲自看着更放心,而且今天就是特地腾出来帮小妹处理事情的,他没安排其他行程。
  结果很顺利,姜宁开出一个月三十二块保底工资,厂里正式工的待遇,且超过指定工作数额还能计提成,常金兰几乎马上就点头答应了,“行,我能干这个。”
  她最小的孩子都上幼儿园了,丈夫在的机械厂轻活少,早被人占完坑了,她只能闲着,能工作贴补挺不错的。
  她的家也是两层青砖瓦房,距离店里就几百米,午休能回家,也不耽误做饭给孩子吃。
  姜宁紧接着又询问对方,看是否有会使缝纫机的伙伴介绍。
  “有的,我给你联系几个,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