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八十年代翻身记 >

第56部分

八十年代翻身记-第56部分

小说: 八十年代翻身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市场管理按合同办事,那生意这么火爆,简直就是只金母鸡,租户谁还肯私下转手呢?
  说到这里,田斌皱起眉心,门店的重要性不言自喻,这下子可咋整?
  孙弘毅认真思索半响,建议道:“要不,咱们换个位置?另外再找个批发市场?”
  姜宁笑:“位置肯定要换的,不过倒不用另外找批发市场。”
  其实对于市场爆满这个结果,她早有心理准备,既然了解到合同签了三年,那也不用找二哥帮忙问了。
  “咱们在批发市场外面找吧,如果没有附近的,那稍远一点也成,但有个条件,必须得在那几条必经之路上。”
  但凡一个兴旺之地,必然辐射周边,甚至靠得近货源好的,也不比市场里差多少。
  姜宁早几天去考察过,发现批发市场建成时日毕竟不长,辐射还在蔓延当中,远一点的地方还很好找位置,近一点的,有心也能找个不错的。
  她早就想好了,批发市场内多半成不了的,不行就往外面发展吧。汽车站火车站,还有码头,这几个方向通往批发市场的大路就很合适。
  田斌不笨,脑子一转就回味过来了,凝重表情一扫而空,“对!嫂子这主意好。”
  姜宁笑道:“行,下午你和我去李哥那边一趟,问问他有哪些位置出租的,咱们选一个。”
  李哥,是姜红兵的朋友,上回帮忙找房源的那个,姜宁跟着见过两次。
  既然认识了,她直接上门就行,毕竟哥哥们出门了,大约得等半个月才能回家。
  李哥也是住这片,吃了午饭,姜宁田斌直奔他家,刚好他没出门,把事儿一说,他就爽快说有。
  他和姜红兵关系很好,既然是好友的亲妹子,就没有不尽心的,他不但立即领着二人出发去看铺位,而且还贴心地提议,刚好有一个位置是出售的,姜宁要是手头不紧,可以买下来。
  作为一个消息灵通,又是以此为职业之一的人,李哥便利有,眼光也不缺,他自己也入手了两处房源呢。
  涌入杨市的人只会多不会少,房子这玩意,价格只有涨没有降的。
  这建议可谓真心实意了,姜宁表示感激,其实她当然知道买下来好,但这不是得讲究机缘吗?
  不过既然机缘到了,就没有往外推的道理。
  她去看了那处能出售的房子,两层,一层七八十平米很宽敞,距离批发市场约有六七百米,其中一面墙就在大马路边上,那正是码头通往批发市场的主干道。
  没错,这房主并没有将自己的房子改建为铺位,批发市场诞生时间太短,他也没啥商业触觉,根本没想到这茬。
  不过他家里条件不错,房子不止一处,这回遇上点事需要用钱,才打算把这座闲置的房子卖掉。
  房主急用钱,开价不但合理,而且还有点儿偏低,不过姜宁也不喜欢乘人之危,她没有压价就买下了。
  李哥虽然笑她两句,但心里却暗暗点头,姜妹子是个有原则的人,和她哥一样。
  铺位有了,不过得打通一面墙,好在这活儿耗时不长,批发店不用收拾得太精细,刮了腻子,装上大门就可以了。
  这工作交给田斌,完事姜宁来看了,满意点头,再等定做的货架货柜收银台全部到位,就能营业了。
  她的忙碌算是暂告一段落了,抬腕看了看表,现在正好下午三点,马上出发还能赶上后勤车。
  早点回家吧,话说赵向东负责晚饭很久了,这回就让她好好做一顿,给奖励奖励吧。
  赶到后勤车停靠位置时,还有点空隙,姜宁和廖小山老何打过招呼,匆匆进了自由市场,快速给买了老母鸡鲤鱼等等食材。
  她心情很好,还打算明天给自己放个假,一路和廖小山老何说说笑笑,五十分钟很快就过去了。
  挥手和二人告别,姜宁脚步轻快往家属区方向走去,只是一踏入家属区,她就微微挑了挑眉。
  咦,今天的气氛有点儿奇怪呀。


第68章 
  看着倒是和平时一样; 菜地里挥锄头松土的,弯腰摘菜的,纳凉的; 还有领着孩子下来遛弯的; 一群毛孩子你追我赶,还不停有人尖叫欢呼; 热热闹闹。
  要硬挑点不一样的; 那就是军嫂们没有像平时一样,凑在一起说得吐沫横飞。
  要知道这年头娱乐太少; 家属区还偏僻且封闭,女人多了,凑在一起聊天八卦,绝对是大部分人日常打发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姜宁没有开始忙碌之前,每天见这家属区,军嫂们起码是能扎几个堆,斯文点的不时见到笑脸,但更多是大声说大声笑的; 三楼都能听得见。
  但今天却没有; 纳凉的人大部分各坐各的; 偶尔两三个凑在一起说话; 也不热烈。
  而且她们见了姜宁也不稀罕了。
  姜宁这几月天天外出,对外说法是做点小本买卖。这在大部分军嫂看来相当不得了,好奇的,羡慕的; 甚至说酸话的都有,每次她回家都要应付一番。
  今天倒不用了,大伙儿瞄了她一眼,抿嘴笑笑就过去了。
  姜宁一挑眉。
  事出反常必有因,难道,难道是军校进修的事终于下通知了?!
  不然为啥大伙儿都有点儿心不在焉呢?
  姜宁也很关注这个问题,瞥见菜地里曹来喜陈桂花都在,她也等不及丈夫回家再问了,脚下一转,往那边走过去。
  “陈大姐,你今儿不用上班吗?”姜宁笑吟吟说着,又和曹来喜打了招呼。
  “今天不是周日吗?”
  陈桂花正弯腰摘菜,听见姜宁声音就直起身子,笑道:“姜妹子回来得这么早,今天工作不忙吗?”
  “忙过一阵子了,后面能闲点儿。”
  “那就好好歇歇,看看,你这脸瞅着都瘦了点儿。”接话的是曹来喜,一如既往地大嗓门,听着十分利落爽快。
  两人本来和姜宁的关系就不错,后来陈桂花还得了工作,更添感激。曹来喜也是,她也准备有工作了,是姜宁厂子里的。
  军嫂都挺不容易的,如果力所能及,姜宁是愿意帮助一下的,不过吧,这前提得是对自己没有坏影响。
  她之前厂子成立,产生几十个工作岗位,是曾经想过家属区这群军嫂的。
  但问题是斗米恩升米仇,她以后摊子越铺越大,钱越赚越多,恐怕避免不了一些红眼病。而且像对门刘文娟似的,她根本不想与之打交道,甭提往自己厂子里塞了。
  但仅仅落下一个,更不合适。
  家属区与姜宁的羁绊太深,她不得不慎重对待,后来和丈夫商量了一下,决定就问问曹来喜几个。
  曹来喜几个,家里男人和赵向东关系铁,和姜宁处得也不错,最关键的是她们本性不错,为人是过关的。
  姜宁悄悄问了几人,几人当然万分欣喜了,而且她们答应了守口如瓶,就真一点风声不透。
  不过曹来喜几人没碰过缝纫机,一点技术都不会,只能从头学习。
  姜宁本来让她们上班学的,曹来喜等人却不愿意白领工资,说好每天抽时间去学,学会了再上班。
  正好也能凑个借口,对外说在杨市找到了工作。
  不得不说,这做法让姜宁非常有好感,她对曹来喜几个观感更加好,曹来喜等人也对她十分感激。这不,大家关系不就越来越好了吗?
  现在姜宁有疑问,曹来喜陈桂花当然十分乐意解答的。
  “姜妹子你不知道,咱军区要在军官里挑人上军校了,听说是两年。”
  这消息是后勤那边传过来的,后勤采购蜂窝煤,顺道给军嫂们捎上,车直接开进来卸煤,聊着聊着,自然就拐到今天刚出的大消息上头。
  很快整个家属区都知道了,曹来喜陈桂花当然也不例外,一大群人围着几个后勤兵哥问,可惜后勤兵哥也不完全了解,只将自己知道的说了。
  “听说营级军官也参与选拔,两年出来,就是正儿八经的军校毕业生了。”
  曹来喜赞叹,说完她往那群纳凉的军嫂努了努嘴,低声道:“看看,自打后勤的人来过以后,她们就心不在焉的,也不知想啥?”
  “还能想啥?想上军校呗。”
  陈桂花撇撇嘴,“也不瞅瞅自己男人啥个模样,这军校名额再多也有限的,在咱团里都不算最拔尖,有多大希望自己不知道吗?”
  巨大机遇之前,能保持头脑清醒的人还真不多,恰巧曹来喜陈桂花就是其中两个,上军校当然好,但她们更清楚自己男人的斤两,一个团里选一两个的,还真没啥希望。
  既然没希望,就不要胡思乱想了。
  曹来喜拍了她一下,“傻子,小声点儿。”众怒不好犯。
  陈桂花撇撇嘴,“那么远谁能见呢?”
  不过,她到底压了压声音,和姜宁嘀咕道:“你家男人机会倒是挺大,他可是咱们团里数一数二的。”
  “是啊,要是名额不紧,估计能选上的。”
  曹来喜附和,两人都不是坏心肠的人,也盼着姜宁家好。
  姜宁道了谢,说:“希望吧,就是不知名额有几个?除了营级以外,还有啥级别竞争没有?”
  这个问题,曹来喜两人还真回答不了,只能等男人们回家再问了。
  姜宁和两人说了一阵子话,就回家去了,说实话她挺惦记的,眺望营区两眼,才按捺下思绪做饭。
  炖了鸡烧了鱼,熬了汤焖了米饭,姜宁还洗个了澡,才听见钥匙转动门锁的声音。
  她擦着头发竖着耳朵,一听见声响就赶紧把毛巾一扔,奔上前搂住赵向东的胳膊,“东哥,东哥,听说军校通知下来了!”
  姜宁最近没空做饭,许卫国见状吃食堂去了,不给兄弟家再添乱,因此她也不用顾忌,搂着丈夫胳膊晃了晃,“到底是咋个说法,你快给我说说呗!”
  “不忙了吗?那这几天好好休息休息。”
  赵向东反手关上门,他关心媳妇,不过见她眼巴巴的有些急,也不卖关子,忙说:“正式通知一大早就下来了,这次上军校的人选,是从连级和营级军官中选拔,采用评分制,高分者获得资格。”
  这次名额不多也不少,他们团有两个,政治军官一个,军事军官一个。
  营长连长这类属于军事军官,赵向东就是;教导员指导员就属于政治军官,许卫国就是。
  “咋个评分法呢?”姜宁连忙追问。
  “日常表现评分,军事素质考核,文化素质考核。”
  总共三项,第一个其实是领导意见分,占据总分一半,还有一半则由后两项考核平分。
  赵向东顿了顿,“第一项评分已经下来了,我是最高分之一。”


第69章 
  “真的吗?”
  姜宁惊喜; 领导意见分占了总分一半,那它的重要性不言自喻。赵向东既然能取得最高评分,那他多年来的表现首长们肯定很满意的。
  好的开始已经是成功的一半; 只要另外两项不出岔子; 选上的几率很大。
  她忙追问道:“之一?那还有谁?人多吗?”
  “不多,就两个。”他是其中一个。
  赵向东看媳妇儿发梢还有点儿滴水; 蹙了蹙眉说她两句; 牵她到沙发上坐下,一边拿起刚扔下的毛巾给她擦头发; 才一边说道:“还有一个是二营营长王建国。”
  “王建国?”
  姜宁瞪大眼,指了指对门,是他吗?
  看出她这副讳莫如深的模样,赵向东有些好笑,他嘴角微翘,点头道:“对,咱们团里叫王建国的就一个。”
  “王建国在对越自卫战上,也立了一个个人二等功; 他的军事素质也非常优秀。”
  两人都立了功; 也是自卫战后被推荐去了短期学习班; 一起升的营长。
  都是青年军官的佼佼者啊; 所以首长们对二人十分重视,给出了全团两个最高分。
  这么优秀的两个人,想当然军事考核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在得分依旧不分上下的情况下; 恐怕决定胜负的会是最后一场文化素质考核。
  会考文化,其实也在意料之中,毕竟是去上大学的,哪怕军官班肯定会适当调整一下的,那也不能大字不识一箩筐吧?
  姜宁仰起头,方便丈夫给轻柔擦拭头发,忙追问道:“东哥,那王建国是啥文化程度呢?”
  现时部队军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毕竟革命足足闹了十年,这时期学习是最不受重视的,青年军官们初中学历很多,甚至初中没毕业也不少,反而高中的才是小众。
  赵向东十七岁参军,当时正上的高一,百里挑一被选上,当然是毫不犹豫投身部队。
  那王建国呢?
  虽然他老家在山沟沟里,挺偏僻,高中毕业可能性不大,但这不是怕万一吗?
  姜宁收了笑意盯着丈夫,挺紧张的。
  赵向东拍了拍她的背,安抚道:“,你不要太着急了,王建国是初中毕业。”
  他摸了摸手里的头发,觉得干得差不多了,于是接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