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田园春暖 >

第66部分

田园春暖-第66部分

小说: 田园春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过了吃过了。”
  叶木青虽然是新人,但由于叶大姑的关系,也有人跟她打招呼。
  “你是那谁的侄女是吧?这么快就摆上摊了?你这卖的是什么呀?”
  叶木青一一笑着回应:“大嫂/大姐/大哥,我这卖的是凉皮凉粉,一会儿调一碗,你们尝尝啊。”
  “哎呀,那多不好意思。”
  叶木青倒真没客气,她是真的想让大家尝尝。
  她先调好了一碗凉皮,又用大姑的锅煎了一碗凉粉,正准备让大伙尝尝,大姑却对她说道:“你一会儿再给大伙吃,这两样东西先端给你摊位的房东。”
  叶大姑一提,叶木青才猛然想起这茬,心说,还是大姑更懂人情世故。
  她端着两碗东西,回到摊位前,轻轻敲门,里面很快就有人应门:“谁呀,什么事呀?”
  开门的是一个四十来岁的富态女人,叶木青笑着说明来意:“婶子还记得我不?就在你家门口摆摊的。”
  那人听叶大姑提过这事,对叶木青也有些印象,这么一提,她就立即想起来了:“哦,记得记得。”
  叶木青把东西递上去:“婶子,我卖凉皮和凉粉,今天第一天开张,你们先尝尝好不好吃。”
  妇人客气地推托:“你们做小本生意的也不容易,哪禁得住这么吃。”
  叶木青笑道:“婶子快别推托了,你就尝一口,给个意见吧。”
  那妇人这才接过东西,说道:“一会儿我把碗给你送来。”
  叶木青回到摊位,又做了两碗,这才让大伙品尝,这明显是狼多肉少,好在大伙也知趣,每人也就尝个一两口,都纷纷赞道:“真好吃,这生意肯定好。”
  过了一会儿,叶木青的房东把碗还回来了,不但洗干净了,还还了两碗粥回来。叶木青和叶大姑一人一碗分着喝了,又各买个了馒头就当早饭了。
  半个时辰后,街面上愈发热闹起来。人也越来越多,这个时节,春暖花开,轻风和畅,人们也喜欢出来闲逛。平常不甚繁华的后街也开始变得拥挤起来。
  后街上的小吃摊也开始忙碌起来,有人来买包子,有人来油糕,也有人来买水煎包。唯独叶木青的摊前有些冷清。
  叶木青看着大家都忙,就自己清闲就有些坐不住了。但大伙都不吆喝,她也不好大声吆喝,这样显得太突兀。她只得想了别的办法,还是老一套:试吃。
  她拌好了凉皮,凉粉,主动邀请客人免费品尝。有的客人心怀疑虑就拒绝了,有的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就尝了尝,一尝吃着还真不错,便有了兴趣,问叶木青:“这多少钱一碗?”
  叶木青道:“四文钱一碗。”
  问的人觉得价钱也不是很贵,就爽快地说道:“给我来凉皮。”
  叶木青笑着答应道:“好的,请稍等。”
  说完,她就开始麻利的切凉皮,拌凉皮。
  客人给了钱,就站在摊前吃完了。
  叶木青想着,下次还是准备些简易的桌椅吧,让人站着吃多不好。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有了一个吃螃蟹的人之后,叶木青的生意就开始活泛了。
  众人见前面的客人吃得倍儿香,又见摊主是一个清清爽爽的小姑娘,干净利落又笑脸迎人,而且价钱也不太贵。有人就开始按捺不住,开始跟风来买。
  有的人要凉皮,有的人要凉粉,还有的人要煎凉粉。于是叶大姑在卖水煎包之余还帮着叶木青煎凉粉。


第九十七章 红火
  叶木青就带了六个碗; 这会儿根本不够用。还是旁边卖馄饨和面条的主动过来支援,把他们的碗借给叶木青; 这才勉强够用。
  一碗碗的凉粉凉皮卖出去; 碗用过了得洗干净了,留着下拨客人用。
  叶木青忙不过来时; 叶大姑只要自个摊前没客人就过来帮忙收钱洗碗。
  姑侄俩忙得是脚不沾地; 中间连口水顾不上喝。
  周围的摊贩看着叶木青开张第一天生意就这么好; 心里多少有些复杂。好在,他们也没有复杂多久,因为叶木青的生意也带动了别人的生意; 毕竟凉粉凉皮只是当个小吃,又不能真靠它吃饱。有的吃着又酸又辣的凉皮就想就着馒头吃; 有的就着别的吃; 还有吃了凉的东西就想吃些热乎的; 就去买碗面条馄饨吃。还有人特别喜欢叶木青的调料; 端着面条来要一点。叶木青也笑着给了。晌午过后; 客人才渐渐稀少起来; 大伙也得以休息一会儿; 他们一盘点; 不觉喜出望外; 今天上午的生意比往常好了不少。特别是卖馒头的; 比往常多卖了三十多个馒头; 卖面的也多卖了十来碗面。其他摊贩也多少跟着沾了点光。这下众人再看叶木青,那种隐隐妒忌的心情少了些许。
  大伙一闲下来就开始唠嗑了。
  有的人对叶大姑夸道:“哎哟哟; 你这个侄女可真能干,你真是好福气。”
  叶大姑谦虚地笑笑:“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娘家兄弟家里孩子多,这又新盖了一片房子,这孩子就想着出来挣点钱补贴点家计,她初来乍到的,很多事不懂,大家都多担待点。”
  大伙纷纷应道:“好说好说。”
  叶木青到下午时就卖完了,再回去和面已经来不及了。她去跟叶大姑帮忙,叶大姑也不忙,就说道:“你累了一上午,就回家歇着吧,我一个人忙得过来。”叶大姑说着把钥匙递给叶木青,她怕这会儿,海棠还没回家,叶木青进不了家门。
  叶木青点点头道:“也行。我回去再买点东西。”
  叶木青开始收摊离开,但桌子她一个人搬不动。叶大姑说道:“你先紧着轻的拿,剩下的都搁这儿,晚上让你姑父下了工过来搬。”也只能这样了。叶木青拿了几样轻省的回去。回家的路上有个小菜场,叶木青想了想,就顺路买些香葱青菜回去,她又想着今天开张第一天,一大早的大姑和姑父帮着忙活,她想买点吃的改善一下生活。
  叶木青转悠一会儿,看着一家卖鱼的,鱼还是活的,一问价钱也不贵,就买了。还别说,这条路上,卖鱼虾鸭蛋的还挺多。
  叶木青提了鱼要走,却听到旁边卖虾的大爷招呼道:“小姑娘,你来看看我的虾,也是活的,价钱便宜,八文钱全给你。”叶木青想着已经买了鱼,而且水产又不禁放,就不觉有些迟疑。
  那位大爷见叶木青犹豫,就愈发卖力的夸自家东西:“小姑娘,我跟你讲,我们水产是水杨庄那一带捞的,又新鲜又好吃,方圆几十里都是有名的。我不骗你。”
  叶木青听到“水杨庄”三个字,不禁心里一动,那不是杨水明和杨奶奶所在的庄子吗?这有好久没见到他们了,她一直忙着也没去过那里,也不知道他们最近过得怎样了。
  叶木青停住了脚步,转身看了看虾,这虾虽然小些,但确实还不错。
  她就大方地说道:“八文包圆是吧?行吧,给我装起来。”
  那位大爷显得十分高兴,嗓门敞亮:“好咧,小姑娘你可真有眼光。”
  叶木青突然说道:“大爷你是水杨庄的?我跟你打听个人。”
  那大爷的神色略有些尴尬,他说道:“那啥,姑娘,我不是水杨庄,我只是在那儿捞虾。”
  叶木青无奈地说道:“好吧,你把虾包起来吧。”
  大爷用在破网兜里铺上大宽叶子,再放虾放进去,系紧,勉强撑住才没漏出来。
  叶木青拎着鱼和虾回去了,路过卖酒的小店,她又进去打了二两酒给刘富良。
  叶木青开了门,坐在院子里闭眼歇了一会儿,就开始杀鱼刮鳞,准备晚饭。
  等到刘海棠回来时,叶木青已经把晚饭准备得差不多了。
  接着,其他人也陆续回家。
  刘富良没搬桌子,只挑了个担子回来,叶大姑说,房东让把桌子放她院子里了。
  两人一起把晚饭摆上桌。
  今晚的晚饭是挺丰盛的。红烧鲤鱼、炒小虾、面筋炒青菜,小米粥,贴饼子。
  刘富良一看这么多好菜就笑道:“今天这是什么日子,这么改善伙食?”
  叶大姑嗔怪道:“这不是我弄的,还不是木青,刚赚了点钱就开始造了,又是买鱼又是买虾的。”
  刘富良也道:“木青,下次可别这样了,你赚点钱不容易,都好好攒着吧。”
  叶木青笑道:“攒钱归攒钱,伙食也得改善呀。我路过卖鱼的摊子想吃鱼了,就顺手买了回来。我犯馋,你们就陪着我一起吃呗。”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怎么回事,刘富良和叶大姑暗暗称赞叶木青会说话。既然是她的心意,大家也都欢欢喜喜地坐上去吃饭。
  等到叶木青把酒拿上来时,叶大姑又数落了她几句,刘富良虽然也说下次别买了,但脸上那个高兴劲儿掩都掩不住。
  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说着白天发生的事。
  刘富良刘海宁他们都想知道今日的生意怎样。
  叶大姑得意地说道:“还用问吗?要是生意不好,木青哪有钱去买那么好吃的。”
  大家一想也是。
  接着,叶大姑绘声绘色地说起了上午的事。
  “……摊子前那叫一个人多,人人拥挤着,抢着买,够都不够,还得找别人借碗。两大盆的东西一上午的功夫全卖完了。这还不算,不但她自个的生意好,还带着别人的生意也红火起来了。那卖馒头的卖面条的跟着没少沾光。”
  刘海宁竖起大拇指赞道:“木青,你真厉害。”
  刘富良也夸了几句:“我从小就觉着这孩子聪明伶俐。”
  ……
  叶木青被人集体夸奖,多少有些不好意思,便笑着说道:“好啦,大家都别夸我了,我会骄傲的。”
  “哈哈。”大家一齐笑了起来。
  吃完晚饭,叶木青又开始和面,洗面水,沉淀,切葱丝,剥蒜。上午调的香料还有就不用再做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依旧是蒸凉皮,搅拌凉粉,刘海棠也起得比往常早些,帮她干些杂活。
  鉴于昨天的客流量,叶木青今日多备了些凉皮和凉粉,也多装了碗筷。
  路上,她对叶大姑说道:“大姑,一会儿我把凉粉分你一些,要有客人想买煎凉粉,你就直接给他做。”
  叶大姑点头:“也行。”
  今天的生意比昨天还好些。叶木青这一上午都没闲着,活儿虽不重,但关键是没得休息,何况一直站着,她是腰酸胳膊酸外加脚底板疼。
  实在太累了,她就默默地数钱,一文四文,十碗四十文,一百碗四百文,这样想,会让她更有动力。
  就这样,叶木青每日出摊卖凉粉凉皮,后来又加了米皮,生意越来越火,火到一定程度又稳定下来。但每日进项差不多能有三四百文,除去本钱,每月差不多能赚一千多文。这个收入,在整个后街是一等一的。叶木青来得最晚,年纪最小,赚得却又最多,周围的摊位心里那个不是滋味。幸亏有叶大姑在这镇着,要不然有些人指不定会做出些什么来。叶木青也明白树大招风的道理,平日里说话行事尽量低调。每当有人打探她的收入时,她就会打太极:“跟你们赚得差不多吧,还有本钱呢。”大家心里不信,她每日里生意怎样,他们心里还没底吗?
  不知不觉中,叶木青来城里已经一个月了。
  在这一个月中,她每日起早摸黑的,也没顾得上想家,她不想家,可是家里想她呀。她的生意究竟做得怎样了?平氏跟叶二郎一直都想知道。偏偏家里忙,两人走不开,商量了一阵,他们决定派叶木香和叶木莲先去探探情况。
  叶木青对于两个姐姐的到来,当然是十分欢迎。
  两人是晌午到的,叶木青请两人吃了凉皮凉粉,下午更是早早收了摊子,带着两人去逛街。给她们买头花买点心,还送两人胭脂水粉,临走前又给她们塞些零花钱。
  当然,她进城一个月了,不给家里捎点钱似乎也说不过去,她就给叶木香拿了一百五十文,让她捎给平氏。这个钱数,她给的也是有讲究的。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太多了平氏会以为她赚了大钱,以后说不定想要得更多。
  她还给叶木香和叶木莲做了一番解释:“我初来乍到,各种关系都要打点,年节还要给房东送节礼,平常还要给大姑家花些。他们家没要房钱和伙食费,我不能白吃白住。算下来,也剩不了多少,你们给娘说说,我做生意也不容易,这次就先给她一百五十文,以后挣多了我再多给,让她别挂念我,家里忙就别来了,大姑会照顾好我的。”
  叶大姑本来要留叶木香她们住两天,但此时家里已经开始忙了,地里家里都需要人手,叶木香也不能多呆,第一天早上就告辞离开。叶木香把摊子支好后,趁着客人还少就去送她们。
  送两个上了牛车,付了车钱,她才往回走。
  回来的时候,她刚好又经过卖鱼虾的那个小菜场。
  在这里,叶木青看到了一个熟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