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后悔药 >

第92部分

后悔药-第92部分

小说: 后悔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年似乎注定是个多事的年景,整个下半年,大金国的百姓们都在议论着金国属国安南国的一件耸人听闻的事。
      八月,安南国大臣裴伯耆突然来到大金,并说有重大事情禀报,面圣后,他痛哭流涕的向昊玄帝陈述了安南国的事件。
      原来在嘉炆帝时期,安南国的宰相胡一元发动了政变,杀死了当时的国王和拥护国王的大臣,并向大金朝称安南国王病死,无后,自己时国王陈氏的外甥,受到国民的拥护继位成为国王,请求大金朝册封,当时的嘉炆帝还曾派了使臣前往调查,发觉无误,才颁布了册封圣旨。
      裴伯耆痛哭不止,上表称:“臣不自量,敢效申包胥之忠,哀鸣阙下,伏愿兴吊伐之师,隆继绝之意,荡除奸凶,复立陈氏,则臣死而不朽!”
      同时还有一人也觐见了皇帝,这个人就是安南国原任国王的弟弟,陈天平,陈天平也申诉了安南国被奸人所篡,并蒙蔽圣聪,骗取封号的事情。
      昊玄帝大怒,宣安南国的使者觐见,并下诏斥责,要胡一元交出王位,胡一元开始态度很好,答应归还陈氏的王位,可等到昊玄帝派往护送的使臣护送陈天平一到安南,竟然设下伏兵杀掉了陈天平和护送使臣。
      昊玄帝震怒,举兵三十万,兵分两路,一路以大将军刘掣为帅,自广西进军,一队以都指挥使慕峰为帅,自云南进军。
      大将军刘掣是昊玄帝自小的随从,自兵卒做起,征战沙场三十几年,是勇冠三军、智勇双全的大将,此次出征,原本是万无一失的,谁想到,刘掣在行军途中忽然疟疾,一病不起,大军还未到安南,刘掣竟然病逝了。接替他的是指挥使温绍卿,此人也是随昊玄帝起兵的将领之一,据说开始只是一个兵卒,是临时被强征来的兵卒,在临泉被围中,救了当时的烈王妃,现在的皇后韩氏的性命,被皇帝破格升为千户的。
      温绍卿久在军中,人缘颇好,此次临危受命,得到了军中高级将领的支持,很快带大军深入安南,一直打到了白鹤,与另一只慕峰率领的军队会和,此时胡一元也知道,自己和金国的军事力量相差太过悬殊,驯养了大象,向金*队发起了进攻,好在温绍卿部下有几个安南国人,打探出了胡一元的主意,温绍卿知道这大象体型庞大,皮糙如铠甲,寻常兵器无法伤及分毫,他思索良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当两军对峙时,安南国放出了大象,而金国的军队则使用了蒙上了眼睛的马匹,并大量的使用了火枪,马匹受惊又被蒙上了眼睛,疯狂的前冲,很快冲乱了对方的阵营,大象也被吓得七零八落,安南国打败。
      经此一役,安南国士气低迷,很快温绍卿领大军长驱直入一直攻克了多邦城,俘虏了胡一元父子,凯旋而归。
      昊玄帝大喜,亲自接见了温绍卿,并封他为镇南侯,正二品。

      ☆、180第三十章

      北京贵人巷的辅国公府内,空气紧张,来往的仆妇们恨不能提着脚走路,整个府内都静悄悄的,似乎空气都凝滞了。
      忽然,书房里传来“哗啦”一声,显然,有人砸了什么东西,几个守在门前的小厮,也随着这声响打了个哆嗦。
      辅国公安均廷坐在太师椅上,脸色铁青,神情疲惫,他下首坐着两个年约三旬的男子,一个穿着宝蓝色盘领窄袖刻丝袍子,头上戴着桥梁绒线巾,容貌很英俊,只是眉间有几分骄横之气,另一个穿着月白色芙蓉锦的道袍,头上带了唐巾,眉目精致清秀,颇有几分仙风道骨。
      地上是一个新砸碎的茶盅,显然砸东西的人力气不小,茶盅被砸得粉碎,安均廷看了地上一眼,又看了看穿宝蓝袍子的男子,不悦的道:“简修,你这是干什么?”
      宝蓝袍子的男子名叫安均承,字简修,是辅国公安均廷的胞弟,因为是老公爷的小儿子,自由娇惯,有些骄横的脾性。
      安均承一脸恼恨,愤愤的道:“干什么,我能干什么,眼见着姓温的这次立了大功,陛下恩宠,转眼就从一个四品指挥使升到了二品爵位的镇南候,还世袭罔替,庆功宴上,圣上问他有什么心愿,他来了句,愿为陛下永镇西南,圣上一高兴,居然封他做了云贵都指挥使,成了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大哥,如此一来,我们在云贵军中经营多年的人脉关系,可就够呛了,他有了圣上的支持,再有了爵位,坐稳军中的位子后就会进行清洗,将人换成他自己的人,我们多年的经营就付诸东流”
      安均廷沉着的冷笑一声:“你以为我不知道吗?知道又能怎么样?当年圣上还是烈王的时候,以清君侧为名自山西封地起兵,父亲当时奉命驻守西北,与鞑靼人对峙,嘉炆帝下诏让父亲率部勤王,烈王爷遣人送了信给父亲,要父亲支持自己,父亲权衡再三,迟了五日赶到,烈王已经占领了燕京,嘉炆帝纵火*也不肯让位。父亲十分懊悔,总觉得自己没有及时带兵勤王,是为不忠,但当时烈王已经登基大宝,我安家族人尽在燕京,父亲万般无奈,只能表示支持烈王登基。圣上登基后,清算了当时领兵抵抗的几大将领和忠于嘉炆帝的臣子,你该还记得吧?当时燕京血流成河,前朝首辅苏敏和大将军李自江被诛九族,当时满朝亲贵人人自危,总算咱们安家表态及时,父亲迟了五日赶回来也算间接的支持了圣上,圣上嘉许,加封父亲为太子太保,父亲接了旨意就吐了血,不出一年就病逝了。”
      他闭了闭眼,深吸了口气:“这十几年来,我们安家一直低调行事,可几次战役,圣上都不肯让我上战场,只肯让我推荐一些将领,一来是看重我们安家在军中的威望,二来是知道我们对军中将领所知甚深,三来,”他顿了顿,唇角抿出一个冰冷自嘲的弧度来:“他手上大部分将领老的老,病的病,他想将军权集于自己手中,需要培养一批年青杰出的将领,但这需要时间,所以他才会任由我们安插一些人在军中,圣上十几岁就在军中,戎马半生,军中的事物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他早就留了后手,这次安南一战,他捧红了温绍卿,等着看吧,再有战事,还会有新的将领上场,到时候,我们的势力会一点点被盘剥,一层层被削弱”
      安均承霍然站起来,急切的道:“那怎么办?我们就这样坐以待毙?”
      安均廷懒懒的靠在椅子上,眼睛微微眯起,看了看穿着道袍的男子,他叫安均屏,字亦修,是安家二房的嫡长子,心机深沉,颇有智谋。
      “亦修,你的看法呢?”
      安均屏淡淡的一笑,端起绘了牧牛图的斗彩茶盅浅浅的抿了一口,安安稳稳的笑道:“大哥,前儿福建陈家托人给我递了个话,想送他们家的大小姐进府来服侍您,我已经应了。”
      安均廷和安均承都是一愣,福建陈家是海寇出身,在福建盘桓近百年,家族庞大,福建大半的海运生意都是陈家的,陈家还经营着福建和广东最大的两个盐场子,每年进上的南珠基本也都是陈家珠场的,陈家在福建势力极大,据说连福建总督对陈家的家主都十分尊敬。这几年,陈家不知怎么转了风向,竟然向北推进,族中子弟有几个竟然捐了监生,似乎想走仕途,对朝中的官员也多有交好,虽然是商人,但陈家出手手面极阔,也有不少官员与之交好,一来二去竟走通了内务府的路子,接了内务府的沿海一带与外国人买卖瓷器的事务,大赚特赚了一笔。
      安均廷眉头一皱:“你什么时候和陈家搭上了线?”大金朝素来重文轻商,自太祖皇帝起,商人就是下九流,跟官宦人家和书香门第的社会地位不可同日而语。即便是普通的书香门第都不愿意与商人通婚,何况是他们这样的阀门贵胄。
      安均屏一笑:“大哥,我去年就和陈家的家主搭上了话,也做了几回生意,赚了不少,陈家家主叫陈非,十分识时务,他们家的大小姐据说是个百媚千娇的美人儿,会珠算,懂经商,据说打小就像男孩似的养着,还给取了个名儿叫明岫,陈非十分疼爱她,十八岁了还没许人家,说是舍不得,陈家不止富家一方,跟东南海上的倭人、海盗也来往甚密”
      安均廷一震,前面的都是废话,这最后一句才是重点,他静静的低头思量了半晌,抬起头来一笑:“好,亦修,这件事你来安排吧!简修说的不错,总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吧?最起码,安家不能在我们手上这样消亡”
      京城贵胄间的风风雨雨对老百姓而言是一个遥远的传说,他们更重视的是今年的年景和收成。
      对许家来说,永嘉十八年的春天是个富足美好年景的开始,许家的辣酱已经成了顺义镇最知名的美味,在京城的老吉祥和如意春的带动下,京城的王公贵族们都开始尝试这辛辣新鲜的菜肴,这种风味甚至传入了皇宫,据说有一天,硕阳候夫人进宫时跟皇后闲聊,提起了老吉祥的麻辣豆腐和干锅辣子虾,说他们家侯爷特别爱吃这道菜,她只好让府里的厨子去学,可怎么学也做不出一摸一样的味道,只好常常让老吉祥遣人送来。
      皇后听了一时好奇,让侍卫去老吉祥买了一份干锅辣子虾回来,用过之后也十分喜爱,特意请了皇上来尝,皇上也觉得味道辛辣刺激鲜美,吃的酣畅淋漓。命老吉祥的厨子进宫做了御厨,许家的辣酱也就水涨船高成了进上的东西,喜的安顺特意跑了一趟顺义镇,告诉许家这个好消息,并且提出要买下许家辣酱的方子。
      许氏十分为难,杜大壮和杜石头都没回来,妇道人家不能出面跟人谈这种事情,只能由许怀安出面,许怀安是个书生,也不擅长庶务,几个人商量了一番,拜托了乐掌柜去谈,方子是贞娘的,许怀安知道贞娘虽然年纪小,却比那些大人心眼都多,也有主意,就问她的意思,贞娘思忖了一下,道:“告诉乐掌柜,我这方子不能低于五千两。”
      许怀安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五、五、五千两?”他啼笑皆非:“贞儿,你这可是狮子大开口了,不过是个辣酱的方子,怎么也不值这么多钱啊?”
      贞娘微微一笑:“爹,你照我说的跟乐掌柜说去,安家一定会出的,他们家的厨子既然进了宫,这菜肴的滋味就必然要正宗,差不得一丝一毫,何况,咱家的辣酱给了他,咱们以后就得寻别的营生,这等于是断了咱家的财路,我要他五千两并不多,这几个月他们家两家酒楼用这辣酱赚到的银子恐怕少不了,如今,辣酱和厨子又进了宫,他们老吉祥和如意春的名头只怕会更响了,那安顺是个十分精明的人,这样前途无量的买卖他绝对不会放弃的,爹你信我,只管让乐掌柜开价去。”
      许怀安只好将信将疑的跟乐掌柜说了,没想到,安顺居然一口答应下来了,只是要求签订一份契约,许家的这个方子不许再卖给任何人。许家也提出这件事不许安家透露给任何人,要知道树大招风,许家冷不丁发了这样大一注财,被人知道了,说不定会有什么是非呢!
      杜氏拿了银票发了一天的楞,怎么也琢磨不明白自己家怎么突然就富了。

      ☆、181第三十一章

      贞娘看这她娘惊喜的表情就笑了,嘱咐她娘将银票收好,又跟杜氏商量四月份许怀安就要参加县试了,自己家没了辣酱,生意只怕要受不少影响,索性不做了,踏踏实实的买上点地和庄子,再买两个铺面租出去,只等着收租就行。
      “娘,您辛苦了这么多年,也该好好歇歇,做几日当家奶奶,享享福才是。”一番话说的杜氏眼眶都红了,摸着闺女的脑袋回身跟许怀安道:“果真是闺女是娘的贴心小棉袄,知道心疼娘了”
      许怀安笑吟吟的看着妻女,心里十分欣慰,想着这么多年日子过的清贫,妻子孩子都吃了不少苦,如今总算苦尽甘来,手上有了银子,心里就有了底,本来还担心自己考试,盘缠和应试所需的费用估摸要三五十两银子,现在完全不用担心,只一心一意复习功课,准备策论,好好应考,若能得个举人的功名,也算全了自己一家的心愿了。
      想着嘴角就带了些笑意,跟杜氏商量:“贞儿如今也八岁望九岁去了,不便总往外面跑,毕竟是个闺女,怕留了不好的名声,将来议婚被人家嫌弃,女孩子还是贞静贤淑为上,这些年你也劳累,家里家外的事情也多,如今歇歇也好,最好买个小丫头帮你们干活,一个小丫头也不过十两八两的,咱也出得起,你看可好?”
      杜氏娇嗔的笑道:“咱也不过是刚有几个钱,你就想着使奴唤婢起来,却不知道财不外露,平白无故的就买起小丫头来,被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