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田园之妃不好惹 >

第174部分

穿越田园之妃不好惹-第174部分

小说: 穿越田园之妃不好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我看不出他身上有任何酸书生气。”沈铭叹气,才知道自己有多浅薄。
  “我想他曾经肯定有过。”曾先生笑着对大家说道。
  “这样吗?”众学子沉思,那是什么改变了他,让他成为如此务实的官员。
  “当然,不信,有空,你们找他聊聊”
  北齐通芜城,中山郡王晓行夜宿,于一个月半后在通芜与北齐王汇合。
  “别人无恙,王爷”中山郡王吴琮汉见到北齐王,远远的就报拳行礼。
  “别人无恙,子厚,辛苦了,快进来坐,秋雨连绵最是恼人啊。”北齐王撑着伞迎了上去,并且两人合打一把伞,显得好像是许久未见的老朋友。
  “是,王爷还是和当年一样雄键有力啊!”中山郡王吴琮汉笑着赞着。
  “老了,老了,子厚也快到不惑之年了吧”北齐王拍了拍他的后背口气温和的说道。
  “刚好今年”中山郡王吴琮汉的眼角有一丝丝忧郁。
  “那寿辰过了吗?”北齐王关心的问道。
  “早过了,”中山郡王吴琮汉又重新笑了笑。
  “那就好,要不然,让你不能跟家人在一起”北齐王似乎放心的说道。
  “言重了,我这次来,主要想听听王爷的意见,一切以王爷的意见为重。”中山郡王吴琮汉笑着说道。
  “使不得,使不得,子厚兄,我就在北齐这一亩三分地上,不如你走南闯北见识非凡,大家一起商量。”北齐王把事情不动声色的推了过去。
  “也好”吴琮汉点头称是,两个人进到账蓬,稍作休息后,就站在沙盘前讨论开了。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第一百六十二章 打枣趣事 念儿夫子

  第一百六十二章 打枣趣事 念儿夫子
  “也好”吴琮汉点头称是,两个人进到账蓬,稍作休息后,就站在沙盘前讨论开了。
  “皇上的意思是支持主和派,帮他成事,条件就是边境五十年不起战事”中山郡王吴琮汉说出了皇帝的意思。
  “这样甚好,可是卓坦让才不是好对付的角色啊?”北齐王一边赞同,一边又担忧。
  “这个我也想到了,所以我这一年到两年内,不准备回京,就驻守在这里,看他们两方厮杀,无论主和或主站胜,我们都让他们休站五十年”中山郡王吴琮汉语气深沉,说出自己的想法。
  “子厚,你……”北齐王没有想到,中山郡王前一句还是皇上的意思,后一句,又自作主张,惊讶的看向他,充满不可置信。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中山郡王吴琮汉只回答了一句。
  北齐王愣了几息,突然仰头大笑,“好,好”
  “谢王爷能理解。”中山郡王吴琮汉能明白,北齐王懂他的意思。
  “你思虑的是,我们要是插入突厥王庭,并不见得一定让主和派上位,与其这样,不如让他们两败俱伤,到那时,无论主战、还是主和,其实都只能主和了。”北齐王呼了一口气,看了看面前的沙盘
  ,点头赞同他的想法,既可让自己避开,又能不插手对方的破事,何乐而不为。
  “正是”吴琮汉微微一笑,英雄惺惺相惜。
  “嗯,子厚兄你比我想到深远啊”北齐王迈开步子往主账篷走去,那里已经备好接风洗尘的洒宴。
  “过奖了”吴琮汉谦虚了一句,跟着北齐王一起往外面走。
  “这样吧,看他们一时半会也顾不上咱们,不如我请你到黄平”北齐王转头对吴琮汉说道。
  “名动京城的黄平?”吴琮汉反问了一句。
  “……”北齐王被吴琮汉的话说得愣住了。
  “黄平的集市在京城已经非常有名了。”吴琮汉见北齐王不解,笑着解释了一句。
  “哦,原来是这样,那今年必定更加热闹。”北齐王高兴地嘴都合不拢。
  临集世子府
  “世子爷,各地的粮食等作物该收的已经全部收齐,冬小麦也已经全部下地。”张大人对夏景皓汇报着秋收情况。
  “没有纰漏了。”夏景皓不放心的追问了一句。
  “基本上没有”张大人肯定的回答道。
  “好,收拾一下,准备去黄平跟父王汇合”夏景皓有点着急,不知西边的战事如何?
  “好的”
  内院王妃处
  王妃来临齐虽说没有其他女人抢北齐王,可另一个方面,她的社交圈子几乎没有,她的圈子都在金府郡,临集是新发展的小镇,离临齐县城有半天的路程,所以,除了她媳妇,基本上没有有品极的夫
  人,就在她无聊逗猫时,汤夫人来了,汤夫人一脸笑意,“臣妾给王妃请安,王妃大安”
  “免礼”王妃高兴的让她起身,终于有熟人来了。
  “谢王妃”汤夫人高兴的回礼,要是在金府郡,她一个六品小官夫人,是没有多少机会凑到王妃面前的。
  “赐坐”王妃端坐在主位,对着下人说道。
  “谢王妃”汤夫人听到赐坐,心想,王妃这里真是没人气,让自己露了脸。
  王妃见她坐定后,才问道,“你怎么来了?”
  “王妃不知道?”汤夫人见王妃这样问愣了一下。
  “我……”王妃有点恼,我能知道什么,口气不善道,“内宅妇人,什么时候插手爷们家的事了。”
  “是我的不是,”汤夫人相信自己老头子的话了,了然的笑笑,“禀王妃,我家老爷到临齐任夫子了”
  “噢”王妃虽不知道具体为什么,但是汤夫人来求过她,让她给王爷托话,可惜自家夫君那里会听她的,自己只好左言右顾的挡了。
  汤夫人觉得自己不知该说什么,看向王妃怀中的猫,没话找话说,两个女人就一只猫聊开了,聊到最后,两个女人相聊甚欢,恨不得拜为姐妹,寂寞孤独的王妃,终于找到志同道合的聊友。
  “那你有空过来,跟我说说话,别老在家里闷着。”王妃佯装生气的说道。
  “行,那王妃,臣妾就先告退了。”汤夫人一脸笑呵呵,心里却在想,你是王妃,不愁吃,不愁穿,事情又有人干着,自己可比不了,有空再说吧。
  “去吧,去吧”王妃抬手让她退了去出。
  “哎”汤夫人行了行礼退了出去,满面春风,再不济,人家也是正妃,又是婆婆,总有机会说这些事。
  吴八丫看着从侧门出去的汤夫人,留了一个心眼,让人打听了一下,连忙到吴婉娇这里汇报。
  “那个从金府而来的汤夫人?”吴婉娇随口问了一句,对王妃见什么人不感兴趣。
  “是,我记得,农忙,大家都下田帮忙,就她们家没有”吴八丫记得清清楚楚,所以对她没好印象。
  “帮不帮忙到无所谓,只是她家跟王妃熟吗?”吴婉娇听吴八丫这样说,倒是留意起来,跟自己一起下地,要么是觉得不好意思,要么是拍马屁,她既没有不好意,也不来拍马屁,倒是个有意思的。
  “不太清楚,”吴八丫撅着嘴说了一句。
  “派人查一下”吴婉娇对这样的人留心起来。
  “是”
  夏景皓今天回来的比较早,回来后赶上和吴婉娇一起吃了晚餐。
  “娇娇,你跟我一起去黄平吗?”夏景皓拿筷子之前问了一句。
  “算了吧,今年多雨,双胞胎又小,经不住这秋风秋雨”吴婉娇想了想回答道。
  “那就不去了吧,我会安排人手留在世子府的。”夏景皓有点舍不得,自己不想和她分开这么长时间,但是想到两个孩子,只有作罢。
  “嗯,”
  小念儿嚼完口中的饭,对着自己的父亲说道,“要不,你把我带上吧,我想爷爷了。”
  “能带吗?”吴婉娇觉得儿子去出走走也好,多见见世面,接触一下不同的人挺好。
  “不带吧,你不在,一群男人照顾不过来”夏景皓想了想说道。
  “也是”吴婉娇想了想,转头对小念儿说道,“我们等明年春暖花开时再去吧,那时漂亮”
  “哦,我听父亲、母亲的”小念儿听父母这样说,也没有胡搅瞒缠,又高兴的吃起饭来。
  “小念儿真乖”夏景皓伸手摸了一把儿子的头,以示表扬。
  “要是我哥哥来,你把他带到世子府就可以了。”吴婉娇突然想到吴明德说吴大郎会过来黄平市集的事。
  “嗯,我知道了。”
  临行前的缠绵必不可少,就不在这里细细道来了。
  夏景皓去黄平后的没几天,天气放晴了。
  晴天时,深秋的天空中,白云像弹好的羊毛,慢慢漂浮着;太阳光也不太强,暖暖地温馨地照在小朋友的身上,孩子们在秋天微寒的轻风里嬉戏。
  吴婉娇看着孩子如出笼的小鸟,笑笑,看向远方,秋天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有自己独特的颜色——黄色。树上、地上,几乎变成了黄色的世界,偶尔有风吹过,黄叶如一翻飞的蝴蝶,美丽而迷人,她
  没有停下脚步,高兴的往不远处的枣林。
  守林的老人见世子妃过来了,忙把他们引到林子里,随夜紧跟着,陆致文早已把枣林清场了几遍,外围、内部层层把守,吴婉娇看着几不可见的摇了摇头,自己也是有身份的贵人了,就打个枣都这阵
  势,唉。
  跟着引路的老头,边走边看,发现路边有不少不知名的花还有一些开着,她低下头细细的看了看,居然是喇叭花也就是打碗碗花,不大,可能是土质的营养还不够,使它看起来比自己前世见过的要小
  很多,不过既然有,说明这里的土壤已经得到很好的改善了,真不错。
  引路的老头停了下来,给她拿了一根又长又粗的木杆,还有几根短的是给小孩准备的,他们抬头一看,一个个红彤彤的枣子像一个个小灯笼一样,密密麻麻地挂在树上,有的早就成熟已落到枯草地上
  被鸟儿琢食过,不像样子,树上的枣子有大有小看着就让人直流口水。
  开始打枣了,吴婉娇是江南人,没有打过不知咋打,正想左摆右弄杆子,不知如何下手,引路的老头两手拿着木杆对准枣多的地方打了起来,吴婉娇看着,不一会儿就明白了,找准枣子多的地方下手
  ,一杆子总能打到几个,小孩们也不管打多少,看到矮树,也跟着打起来,开始时打不到急得直跳,到后来,终于能打到几个,小念儿打到的第一枣,把它捡起来,就送给吴婉娇吃,吴婉娇高兴的嘴都合
  有拢,“好儿子,真孝顺,好样的。”说完伸出大拇指,引得小念儿更来劲了。
  “娘亲,我多打点给弟弟、妹妹他们吃。”
  “好儿子,弟弟,妹妹还没长牙呢,吃不了,不过你多打点,我们可以分给其他人”吴婉娇高兴的说道。
  虽然没经验,打得也不多,就是图个乐趣。引路的老头拿着袋子帮他们捡,已捡了半袋枣。
  吴婉娇想着家里的双胞胎并没有长时间逗留在枣林,等戴大陶过来,对他说了几句,就准备回府。
  “世子妃放心,现在天气变凉,有利于枣子存储,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我们每个木箱里都放了冰,到京城仍然是新鲜的”戴大陶带着小跑过来,见到吴婉娇就说道。
  “那就好,还有卖不完的也没事,可以制成干枣,这个找到会做的人了吗?”吴婉娇问道。
  “今年一直在打听,也试过几个会做的,结果是卖盆花的介绍了一个他们村上的老婆子,我偿了一下,就她做得最好吃,够甜不腻,品相又好”戴大陶笑着回答道。
  “是嘛,看来高手还是来自民间。”吴婉娇见问题解决了,也不担心了。
  “世子妃说得是”戴大陶乐呵呵的说道。
  “好了,你忙吧,不要忘了,黄平也可以卖”吴婉娇准备带着儿子回去了,临走又加了一句。
  “知道,那能忘了,那不是舍近求远了吗”戴大陶跟着吴婉娇向小念儿的方向走,边走边说。
  “陶管事进步不小啊”吴婉娇高兴的转头说道。
  “嘿嘿”戴大陶见吴婉娇看过来,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戴大陶不放心,也跟着她一起回世子府,他们回家必然经过临集,等到临集街头,吴婉娇和小念儿下了轿子,步行在临集小街上。
  小街跟往常没有什么不同,相熟的人见了吴婉娇有空的停下打个招呼,没空的看向她笑一下,就又做自己的事了。
  吴婉娇感觉这街上有点不同,到底是什么呢?说不上来,直至走到街中间,一家客栈门口,发现胡家庄客栈门口多了一个算卦之人,他的边上坚着一个布幌子,上面写着算卦、代写家信。
  吴婉娇路过的时候,特意观察了一下此人,年过六旬,一脸沧桑,头发已如严冬初雪落地,根根银发,半遮半掩,脸上条条皱文,好像一波三折的往事,给人以千帆过尽,终于回归平静的感觉,这是
  一个有故事的老人。
  吴婉娇不动声色的从他摊位面前走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