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初唐之杜家千金 >

第57部分

初唐之杜家千金-第57部分

小说: 初唐之杜家千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不仅仅是禁忌爱恋的诱惑,当然还有太子想让太子妃前来窥探他们宫里的动作,不愿这太子之位做的不安稳,我亲眼看着两人你追我退,你退我又露出若有似无失落的李承乾和太子妃,心越发的冰冷,脸上的笑也更加得体。

  如我与兄长所料,李世民的野心,让他绝不会甘心做一个闲散王爷,除了陛下对他的忌惮,让他心中愤怒不平,难道他李渊的心中,只有李建成才是他的儿子,他李世民征战四方打下来的江山,到最后却给了对他没有父子、兄弟之情的人,他怎么会甘心。

  那个位子是李建成的,天下最美的女人是李建成的,就是得父亲喜爱还是李建成。

  这样的委屈积压,李世民受得了一年,受得了两年,却不一定能受得了永远,我在陛下暗中透口风,说军中势力多支持李世民,李渊虽舍不得帝位,却也不愿除李建成外的人登基,想要秘密处置了李世民的时候,先一步请太子妃前来他们府中。

  让两人再见上一面,谁也不知道我中途借着承乾离开,只留下两人他们说的什么,但在我回去后,见着太子妃先一步离开,而李世民眼中血丝密布,就知道他定是忍不下了。

  果然也如我所料,那个蠢女人点燃了李世民心中隐忍不住的怒火,当晚就秘密召集手下商议夺位之事,而我只需要日日不断的进宫侍奉陛下,用着多年在宫里暗布下的人脉,将听来的消息告诉李世民,让他不止对我刮目相看,也对我一心为他的心思,生出些许的愧疚之心。

  就这样,夺位之争的这一日来到,我被他早早的接到宫里,安全的陪着看守陛下,而府里任何人都没能出来,就是我的年仅六岁的长子,也留在府里坐镇,整个亲王府一片慌乱肃杀之气。

  我不知道秦王府的那一日是怎么过的,而我只是安静的坐在太极宫后殿,陪着公爹陛下相对无言的坐着,不时上前添些茶水以供公爹去去心中的急躁。

  “老二媳妇果然好气度,若不是你先嫁了世民,还为他遇有两子,我倒是愿意建成收你进后宫。”李渊抿了口茶汤,见着比他还冷静自制的长孙无垢,心里不无可惜的说道。

  看着还认不清局面的公爹,说他看的出李世民的不安分,才配合太子建成先除了他,那为什么单单忽略了李世民确实是个能人,还有他手底下的兵将,虽然不比宫里的侍卫和太子的私兵多,但却个个都是在战火中的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那个不是能以一当十的好手。

  更不用说秦王礼贤下士,府里的客卿都有宰相之才,李渊是真的想要李世民死,还是想借着李建成助其登位。

  “父皇,皇兄手里文可有谋略高过秦王府里客卿的,还是武有能比过秦王府跟随王爷征战四方的兵将?”长孙无垢真不是讽刺,是真的疑惑公爹当了几年帝王,为何还这么自以为是,所以才不自禁的问道。

  李渊听了这话脸色一变,虽是想破口大骂,但因着顾及身份,却只得忍下,只不悦的轻哼道:“世民手里的兵权早就交了出来,只靠着秦王府死忠的几百家将,就算全部抽调出来与建成比拼,又怎么可能比的过建成除私兵外,还有孤太极宫里的一千侍卫?”

  长孙无垢看着公爹,还是有些怀疑的回问道:“是吗?”

  不管是不是,两人在看见,先进来殿内的是满身血迹的李世民时,就已经说明的全部。

  我见着公爹伸出手,颤巍巍不敢相信的指着李世民,眼中的恨和怒似火,好想要把李世民烧成灰烬,只是他登上皇位之前,也曾偶尔出外见过征战,知道成王败寇这句话。

  在问了句建成如何,却只见李世民指了指身上的血,一脸悲苦的说被流失误射死时,李渊实在痛心的咒骂李

  世民,说:“死的怎么不是你。”这样伤人心的狠话。

  我在李世民跪下时,就陪着一起跪在殿下,陪着那父子两人不知何时已泪流满面,只是这泪却不是为了死去的人流的,一双眼睛可怜的看着李世民,在他转过头来的时候,正巧看向李渊的眼里,有着深深的恨和怨。

  感觉到手上一紧,就知道我眼里的东西,被李世民看在眼中记在心上。

  有着殿内我或是李世民的人劝说阻拦,李渊最终没能伤到我们两人一丝一毫,而他从这一日起,就被圈禁起来,只在该出现的时候才能在众人面前出现。

  不过总归弑兄弟的名头对他有碍,所以对李渊自然不能被薄待,除了没有自由之外,吃穿用的无一不是精贵的,就是为让他不闹腾,李世民还未齐全的后宫,给李渊所选的人,无一不是万里挑一的美人。

  安置好太上皇,李世民登基,后位自然也不能悬空日久,我却没有担心过那皇后之位不会是我,这些年我劝着陛下,还有设计让他喜欢的人,无疑不是身有瑕疵,不能被册封为后的人选。

  不说如今李世民的心头肉前太子妃,她虽然出身不低妖娆美丽,可总归是前太子妃,如今他登基不久,太子余党未清,怎么能激化矛盾,让朝堂之上人心惶惶。

  另一人则为隋朝公主,不说封其为后,就是分位高些,也让朝中文臣日日上表。

  剩下的不然就是得宠,身份太低,若不然身份担当的起皇后之位,却并不得李世民欢心。

  不过几日的工夫,果然如我所料册封诏书被送到手中,我坐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子,剩下的就该是怎么让上头的一人,牢牢的控制在手中。

  先是做到大公无私的贤德皇后,从不过问朝堂之事,但在朝中某人所言并不危害己身,只是费几句话的力气,慢慢不着痕迹的收拢人心。

  作者有话要说:晕,榜单还缺两千字,十二点前补不上了,我把这一章复制两千,两个小时后就换新的内容,亲如果有买下一章的,在看到章节有个改字,麻烦重新看。

  PS:下一章后补的,会多附赠千字。

  ☆、第81章改

  作者有话要说:长孙皇后番外终,招财元旦有节目,现在去排节目了,番外不定时更新,有还想看谁番外的亲,可以留言告诉招财。

  耳边风加上身边风,李世民不过几年就对进言却不让人着恼,温柔又体贴贤淑的我越发的看重。

  只是说话能被李世民听进去,却不是我最终的目的,我不需要他短暂的爱恋,也不需要他的甜言蜜语,我要的是他不自知的为我想,对我依赖,牵扯上我与长孙家的事情,不论最后如何决断,心中都要有一丝的犹豫,如此只要不伤着长孙家的根本,换来他对我和长孙家底线越来越深。

  这些我都做到了,本以为就这么等着身子不行,把照着她教养长大的晋阳,放在李世民身边,时时提醒让他不忘我,对着长孙家也能宽待些。

  从出嫁闹出那妾侍的事情来,我就知道真正可以依靠的,还是娘家父母兄长,我不会忘记,能坐稳后位,是因为当日劝说兄长,外戚不能求权过重,恐陛下忌惮心忧,兄长也听进去我的劝说,果然求了个虚职,这招先下手为强和以退为进,让陛下虽未给长孙家实权,却也更加看重,对兄长所上呈的奏折,多是会被郑重待之。

  在宫里也越发给我脸面,知晓我喜欢能说回道,很是早慧知事的李泰,见他年长要出京师藩地,在清宁宫叹了两声气,李世民虽封了他十六州的藩地,却还是顶住群臣压力,将其留在宫中伴着我。

  他如此待我,我自然不会无动于衷,不说在夜里更是让其尽兴,后宫里那些嫔妃才人的争乱,以前是不伤子嗣即可,如今却不许任何人任何事惊扰到陛下,让他只看到宫里姐妹相亲的一面,低下的腌臢虽是心知肚明,却也不会吵闹到他头上。

  本该是越来越被他看重,而我的身子在生了城阳后,也越发的没了生机之象,只等晋阳再大些,让其学的东西也都越发熟练些,她就可以带着满身的荣耀离世,想必史书上还有她存在的一笔着墨。

  只是这些事情,都在太子想要求娶杜家小娘子,却因为她本不想让其即位称帝,所以不愿他有这样的岳家,给杜家暗示让其尽快另择夫家开始,本来在她掌控中的事情,都全部失去控制。

  杜家虽听懂她的暗示,令选了房家为亲家,可承乾并未就此绝了心思,在青雀看中长孙家小女儿长孙静,我也因为选定谦谦君子略有些柔弱的李治为日后储君人选时,一时心软补偿的答应了他。

  这该就是一步错,步步错的开始,不知道是谁在暗中用计挑拨我与陛下,在我的心思都花在,怎么算计长子承乾,还有在用完青雀后,怎么让他安好无恙时。

  李世民竟知晓她这么多年,表面贤良淑德,暗地里手上也没少沾惹血渍,而且不论是当年的秦王府的女人,还是现在的太极宫中的一众妃嫔才人,就是李世民也被她当做棋盘上的棋子,随意引导摆布。

  这让以为自己是凌驾众人之上的帝王,怎么能受得了,可是看着在我慢慢不显眼的笼络住的朝臣,还有虽说并无多少实权在握,可三省六部都□去不少手的长孙家,他只能表现不显的忍下。

  只是借口我身子不适,很是提拔了后宫许多新晋的采女,而且身份不同可与我有一搏之力的韦妃和杨嫔,给两人都抬了分位,韦妃武将世家出身,最是看不得虚假造作,且曾嫁人生子,更是有股子不怕羞的泼辣劲,说起话来句句实诚却听的人心里发堵。

  杨嫔是隋朝公主,气度自然不凡,本因为身为灭国公主,做事说话却有些太过小心翼翼,不知被那位高人点拨,知道她本就是显示陛下宽厚的存在,就是他的儿子也不可能有机会登上帝位,如此她还有什么还怕的,就算她将宫里闹个天翻地覆,最多也就是被禁足不得出自个儿宫外罢了。

  如此少了本不该有的小心翼翼,本身容貌就很是出众的杨嫔,哪里还能不被李世民看的心热,再有才人晋升淑仪的武淑仪,宫里再次热闹起来。

  而我本就仗着贤淑大度得了贤明,哪里能再去多言劝说,只在清宁宫里多请两次太医,或是叹气两声。

  在我还未相处什么法子,重新夺回帝心时,承乾为救杜家小娘子被高阳抽了一鞭,此事知晓的人虽不多,却还是让人心中思量颇多。

  就在我正准备用这件事,抹黑了承乾,还能让其与杜家交恶时,承乾竟求到我面前,说愿放弃太子之位,只愿与杜家小娘子结成夫妻,我面上虽是为难的应下,可心里却还是想把人想法子除了以绝后患。

  承乾虽也是我十月怀胎所生,可他打破了我自欺欺人的美梦,况且他并不太过于长孙家亲近,若他登基称帝,先不说我疼爱有加的儿子李泰,就是长孙家没了身份足够嫁他的嫡女,哪里还有什么翻身的可能。

  我真的是不忍心,可看着陛下将承乾夺了臣子之妻的事,就那么轻轻放下,还给他离着京师最近的太原道不少于李泰十六州的藩地,想必就只是要两人出京师避避风头,只等没了流言蜚语再回来继续当他的太子储君。

  我本想在路上让人假装流民,只等寻着机会把人给除了,但知晓我属意李治为太子的兄长,劝说我万万不可如此,说我本就故意为难两人,陛下也对我有些防备,若太子真在前去封地的路上被害,定少不了会牵扯到我与长孙家身上,那么事情可就难办了。

  我问他又该如何,总不好等他收拢势力,与陛下里应外合,似做了一场戏一般,将皇位还是传给承乾,而京城他们多年的辛苦,就这么被斩草除根。

  直到承乾与杜家小娘子出京师前一日,我与兄长才下定决心,与虎谋皮的让人传话给太原道以北的回纥和邯郸部族首领,借刀杀人的在边疆争斗时把人除去。

  不过此事当然还有交换条件,最重要的是不能少粮食,还有钱银和给出的两州府,如此条件是在厚实,不等大皇子与皇子妃到藩地,就收到答应的回话。

  此事一了,我以为本就强撑的身子,该是撑不过这一冬,就是那杜家不辞辛苦寻到的神医孙思邈,也对我的身子摇摇头,可不曾想只一冬过去,身子竟然越发见好,不说胸闷气短的老毛病,就是因李泰离开京师,心中忧思也不见病。

  请来太医诊脉,竟说我身子骨以见大好,如此不用数着日子过活,我竟然有些不知该如何是好,且陛下听闻我身子不再有碍,就更是不用顾及我,不过一冬宫里就添了四个怀了身孕的嫔妃。

  这四人中,当属武淑仪最被陛下疼惜,因淑仪还不得有宫殿,就把人送入清宁宫,想着有大度贤良的皇后照顾,定是能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