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2005年第01期 >

第61部分

2005年第01期-第61部分

小说: 2005年第01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子子孙孙要在那里安居乐业。”
  选好了安置点后,要精心对接。”199名移民对接代表到福建,一同前往对接的干部就有154个。基本上是—个移民户就有—个对接干部负责。有一个安置点的情况还算不错,但移民还是对房子提出了异议,原来房子没有楼梯间上屋顶,给移民夏天乘凉和晒粮晒衣物都带来了许多不便。对接干部积极主动地与当地政府协调,为移民争取了楼梯问到屋顶和内外的粉刷,对接移民才顺利签了字。秦笃才是外迁团长、总指挥,当时他负责一个点的工作,到地方后——看是个打场坝,心里一下子凉了半截,坐在饭桌上没有说一句话。等当地干部一放碗,秦笃才就请求重新选点,他几乎是含着泪在请求。他的真诚与真情,终于感动了当地干部,他们答应重新考虑安置点,最后移民对新选点比较满意,他才赶往其他对接点。
  有一次,秦笃才向迁入省移民局汇报完工作,晚上又接到另一个点的告急电话,放下电话就赶路,凌晨3点才赶到。这个点对接的其他干部都已经精疲力竭。天城党工委副书记谢盛章,四天四夜没合眼,边输液边跟移民做工作。政协工委刘真华副主任,十多天里不知流了多少委屈的泪水。
  秦笃才顾不得洗把脸,喝口水,就急忙向移民了解情况。移民们说,秦书记,要我们签字,您就准备骨灰盒吧。有的哭着说,条件这么差,这能生存吗?如果不是支持国家搞建设,八抬大轿请,也请不来我们。他们坚决要求在公路边建房,当地政府却安排他们到后山上建房,有的态度也很生硬,甚至对移民说,你们这些外来户还要到公路边建什么房,滚到山里去!公路边建房要给美元的,你们拿美元来呀。移民和当地干部对立情绪很大,局面就这样一直僵持了十几天。
  秦笃才对移民说:“你们给我三天时间,如果不能解决你们提出来的问题,我一路送你们回去。”秦笃才和有关对接干部到对接点上去看,发现他们前期来考察好的安置点已经被调换了。他看了一个点后,当地的干部赶来了,问他还要继续看不。秦笃才生气地说,不看了,心里像猫抓似的难受。秦笃才对当地陪同的干部说:“我现在以万州天城移民开发区党工委的名义,紧急约见你们县委领导。”
  这个点的县里来了一位副书记,秦笃才说:“如果这个县不能顺利对接,我将向你们省委和三建委反映。”第二天早上见着当地农办的一个干部,秦笃才只象征性地握了一下手,连话都没有说,只闷着头吃饭。吃完,当地的一个干部说了这样一句话:“对接搞到这个程度,困难超乎我的想象。”
  这样的局面确实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到迁入省对接的其他干部全都赶到了这个点,干部们后来称为“大会战”。秦笃才给移民承诺的三天时间很快就到了,大家心急如焚。移民已经开始收拾行装。十多天、的奔波劳累却要无功而返,大家都心有不甘啊。再说,这样回去也有损万州区的形象。每个人的心里都沉甸甸的,只觉得有块巨石压得他们快要窒息了。所有干部都精疲力竭,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倒下的干部越来越多,真正是山穷水尽了。
  事情最后的转机全靠迁入省省委的重视。省委主要领导亲自打电话协调。终于把安置点重新作了调整,并同意了移民到公路边建房的要求。
  秦笃才向移民承诺的三天时间到了。第三天下午,对接干部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分头给移民做工作,分头签字。直到第四天凌晨3点,最后一个移民才签了字。压在干部们心中的石头这才落了地。凌晨4点,对接干部和移民一起到路边小店,炒了几个菜,要了几瓶酒,举杯共饮,庆祝此次对接成功。十多天来,大家第一次这么开心,许多人的手颤抖得拿不住酒杯,眼里噙着泪,真是千言万语道不尽此中艰辛啊。
  秦书记说:“虽然在对接时不顺利,我们一点也不怨当地政府,因为移民工作,都是在摸索阶段,开始在有些方面考虑不周全,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么繁重的对接和搬迁,肯定会有许多的经验和教训。”
  “真”是真诚沟通。福建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要达到所有移民的满意确实很困难。他们就与移民真诚沟通,与福建省的有关领导真诚沟通。天城管委会书记温俊华多次到福建与有关领导沟通。得到福建省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黄小晶的支持。福建省到万州来了解情况的达25批,185人次。万州的干部或是移民代表每次到漳平市去,书记和市长都亲自出面接待,并成立了三峡移民办公室,特地给了三个编制。蒲田荔城区为移民建房贴了100多万元,当地建房都是用条石下地基,建移民房时,打了很深的地桩下基脚。晋江市当地政府贴了100多万元,为移民修了篮球场和活动室,龙岩市连城县把60个移民安置到农场,把旧的住房送给移民,并每家送给了整修费。他们又拿钱硬化了移民小区三米的水泥路,并栽种了花木,改善了移民的生活条件。
  福建省帮扶移民的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天城区的广大干部也伸出帮促之手。开发区干部捐赠 61万元的物资和现金,解决了移民一些最急迫的生活问题。漳蚶有些移民房不修女儿墙,天城开发区给漳州的几个县市拿了点钱修女儿墙。徐市镇不修卫生间和厨房,温俊华书记看后说必须要修卫生间和厨房,最后天城给每家贴了些钱,移民们心满意足地搬进了新家。建阳江口这个点上,买的农业站的旧房子,每家又花一些钱整修。每一个修房的点都派了移民代表,解决移民代表的衣食住行。秦书记去看了质量,认为很不错,心里想,这下对得起父老乡亲了。2003年6月检查房子时,又贴了钱解决一些修房时没考虑到的方面,又同当地政府协调,将自来水安到了每一个移民家里。
  秦书记说,我们做干部的,不是把移民哄下去,而是要安下去。因此在移民走后,在国家政策之外,开发区的干部每人又捐了300元,这是让移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接钱时,他们都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
  秦书记说:“在外迁工作中,真正体验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没有全国人民的支援,三峡移民搬迁就不可能顺利完成。”
  “严”是严肃任务。天城开发区的外迁移民任务重,从上到下责任到人,任务到人,严格考核制度。干部们做了扎实细致的工作,因此对接和外迁都比较顺利b迁入省不相信万州区会一次对接成功,因为其他县对接多次都不成功,但万州却完成了在大家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次性对接成功,既减少了很多麻烦,还节省了财力物力。创造了当代移民史上一个不小的奇迹。
  “好”是效果好。由于有前面:C作的“高、精、真、严”,外迁的移民没有回流返迁。移民的表现好,精神风貌也好,迁入地的政府十分满意。
  
  男  儿  泪
  
  常言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在移民工作中,我们的许多移民干部却不知流了多少眼泪。
  彭先勇是天城移民局副局长,对接时,出发前他就累病了,在输液。他负责对接大周镇移民。大周是柑橘墓地,生活条件好,这在客观上给对接带来一定的难度。到了迁入地,彭先勇连续三天三夜跟当地领导协调,为移民争取利益,在和当地农办主任吃饭时,本来喝酒不行的他带病喝酒,当场吐了一地。回到驻地,他想着移民工作的艰难,埋在被子里痛哭失声。但到了第二天,仍要赔着笑脸和当地于部会谈。平和的移民签字后,又赶到另、一个点。
  外迁搬迁运输之前,彭先勇本来准备送父母到兄弟处,任务—来却什么也顾不上了,他赶往迁人省协调,当晚同迁入省有关方面沟通。彭先勇说:“打工的不能请假,不能来;读书的不能误课,不能来;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不能来。请各位领导酌情考虑我们的难处。”迁入省坚持他们的观点,来多少接多少,不跟外迁队伍一块儿来的概不接受。彭先勇打电话回来汇报情况时,拿着电话声音都是发抖的,他哽咽着说:“协调效果不理想,有辱领导的信任。”说完这两句话,彭先勇就哭了。分管领导李步兵安慰他说:“不管怎样,只要尽了力,问心无愧,责任不在你。”
  放下电话,彭先勇一晚上没睡觉,思考着第二天如何做工作,怎样寻找突破口。彭先勇绞尽脑汁和对方周旋,采取各个击破,分别做工作,终于让对方妥协了。
  男儿流泪爿:不等于软弱。彭先勇在工作中十分坚持原则,大周姓史的村民不能作为移民安置对象。但史强烈要求享受移民待遇,先是说好话,诉苦;后是恐吓,威胁,大吵大闹,甚至诬陷给了彭一笔钱。但彭先勇没有妥协。
  农安科副科长骆大同,是个责任心很强的人。 1998年对用移民资金开发的土地进行清理。工作面涉及8个乡镇,每块土地都要亲自去丈量。时间紧,任务重,连续两个月时问在乡村各地奔跑。小周香炉山有一片毛刺林,其他人不敢去。骆大同扒着荆棘硬钻,丈量土地出来,脸上身上全是尖刺和斑斑血迹。由于长期在外面跑,无法照顾家人,妻子跟他离婚了。为了移民工作,把家庭给扯散厂,其他移民干部的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2000年对历年来所有工作进行清理,骆大同背着被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睡了半个月,有三个晚上一点儿没睡,十多万份的表册,他硬是清理得漂漂亮亮。由于过度疲劳,工作结束后,骆大同住了一个月医院,身体才稍稍恢复过来。
  天城移民局干部谭其方说:“移民工作,各级干部都很辛苦,乡镇干部作出的牺牲更大。”
  小周移民办干部彭江,原本已经把婚期定下来,接受外迁任务后同未婚妻商量,把婚期往后延了。大周移民办出纳蔡玉琳,2002年结婚,接到外迁任务后,推迟了要小孩的时间。高梁镇的书记殴久阳,为了给移民争取好的安置点,跟迁人省干部拼酒量,喝着喝着就哭了。
  我们库区这些有血有肉的干部们心系移民,本着对历史、对社会、对移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不惜流血流泪。
  
  巾 帼  情
  
  李先敏是龙宝开发区移民局副局长。没采访李先敏前,笔者曾听许多人说起过她搞对接时喝酒和痛哭的事。见到李先敏后,却怎么也无法把这个高挑儿、秀气的女子跟大碗喝酒大卢痛哭联系在一起。
  2003年6月,正是一年里天气最热的时候。72个安置点,每个点都要去看。反反复复,每次出发都要跑上两三千里。几个月下来,李先敏跑了十多万里的路程,人又瘦又黑。某次对有个安置点不满意,李先敏提出换一个安置点,晚上陪迁入省有关部门的同志喝酒时,赌命似的喝,喝了一斤多白酒。回到寝室,想着搞移民工作以来的甘苦,李先敏一时间百感交集,竟蒙着被子号啕大哭。
  作为移民干部,她累死累活为移民;作为母亲,却不能尽一个母亲的职责。女儿高考,她没时间照看,女儿读大学后,几个假期回来都见不到妈妈的面。女儿很伤心,赌气地说:“我没有妈妈,妈妈是移民的妈妈,心中早没女儿了。”
  李先敏一直有胃病,女儿经常打电话劝她不要喝酒。但为了答谢迁入省有关部门对移民的支持,也为了给人留下一个豪爽诚实的印象,她不得不经常喝得头昏脑涨。选好点之后就是对接,对接是外迁移民的重点,从火车上接移民,又在桌子上给移民敬酒,同移民交谈,融洽感情。有胃病不能喝酒,却又不得不与酒打交道。有一次在某个点上,为了移民的利益,李先敏同一个副市长发生了激烈争执,但最后达成了共识。大家望着这位不要命也要为移民争取利益的女干部,都被深深感动了。在安置点的调换和房屋价格上都主动作了让步。
  外迁的一天终于来到了。8月10日早上,各乡镇外迁的移民从家里出发到各个集合点上车上船。各点上的干部10分钟一个电话向她汇报情况。直到下午1点钟移民顺利上了火车,李先敏心里紧绷的弦才松下来。
  在火车上,李先敏四天三个晚上跟移民一块儿坐硬座,嗓子都哑了。移民谭道发说:“李局长,你太辛苦了,你休息一下。下火车后我给你买点有意义的礼物。”李先敏忙说:“用不着,这是我该做的工作。”移民们对护送干部十分满意,有一个移民唱起了《父亲》和《常回家看看》,打心眼儿里把移民干部当成了亲人。
  只要移民们满意,我们再苦再累都值了。这也是库区移民干部的共同心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