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系统)万人迷养成手册 >

第176部分

(系统)万人迷养成手册-第176部分

小说: (系统)万人迷养成手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为什么会在生下谢宜舫之后就去世,也同样可以理解了。

    乃至于谢宜舫对于陈郡谢氏的敌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我母亲在的时候,你们依仗着她的荣光谋取各种权与利,可是等到她娘家式微,甚至于连一块遮身的砖瓦都不愿意给她,毫不犹豫的放弃她去讨好新朝,想着左右逢源,甚至于连带有谢氏血脉的孩子也不肯善待,未免就太叫人寒心了。

    “陈郡谢氏,陈郡谢氏,”谢宜舫自己喃喃的念了几遍,忽的冷冷一笑,道:“陈郡谢氏素来有与皇族结亲的传统,前朝的时候末帝诸子难以抉择,皇太子又早已有正妃,便退而求其次的使嫡出子弟求娶郡主,却不想没多久便亡国,倒是废了一手好棋。”

    阮琨宁看他神色隐有愤慨,便知他是想起了自己葬送于此的生母,刚刚想要开口,脑海中却忽的划过了一道闪电。

    谢宜舫说,他的父亲并非是造成一切悲剧的根源,顶多只是默许了一切发生的协同者。

    他还说,陈郡谢氏素来都有与皇族结亲的传统。

    但是问题的根基是,如果家中还同前朝皇族结着亲,哪怕是新朝统治者并不在意,甚至于为了安定局面加以安抚,也是不可能同新朝皇族结亲的吧?

    谢宜舫母亲去世之后,也就为接下来与新朝的结亲扫清了道路,直到今上的元后李氏过世,陈郡谢氏族主的嫡女,成为了新朝继后。

    从最终的得利者来看,很容易就能知道拍板做出抛弃他们母子的人是谁。

    这些念头在阮琨宁脑袋里面转了一圈,隐隐的找到了几分头绪,她问道:“你似乎……并没有为此做什么。”

    按照正常人的思维来看,得知了这样的真相,哪怕是为着自己九泉之下的母亲,不是也应该做点什么吗?

    可是直到现在,陈郡谢氏似乎还是簪缨世族中的翘楚,继后乃至于两位皇子的支持使得他们蒸蒸日上,一派锦绣如画,看不出半分颓势。

    甚至于,也不曾听说过谢宜舫与陈郡谢氏本家有隙。

    听了阮琨宁的话,谢宜舫便微微笑了,比起向着阮琨宁时候泛起的笑意,那上面多了一点奇妙的味道,带着隐隐的得意与不易察觉的锋刃,他道:“你怎知道,我什么都没做呢。”

 第194章 回宫

    阮琨宁神色微怔; 却还是有些不明所以,再回神时,谢宜舫却已经含笑转了话头:“一直说这些旧事; 惹的人心里头闷得很; 还是说一点有趣的吧。”

    他脸上现出几分怀念之色来,忽的问道:“那时候,你是不是根本记不清我的脸了?”

    阮琨宁又是一惊,可是再一想时间顺序; 便明白他此问有何而来了; 便有些无奈的点点头; 道:“若是知道; 哪里还有这些事情。”

    “幸亏记不得了,”谢宜舫失笑道:“可还记得在浔阳遇上的关木二人吗?”

    阮琨宁事后再想起来也觉得世事无常; 此刻说起脸上便带了几分感叹:“原来王先生年少时候一张嘴便那样坏,到了现在更坏了,郑先生果真是老实人; 跟在王先生身边那么久; 一点都不曾被感染到……”

    谢宜舫似乎是随之想起了那些旧事; 面上神情好看了很多; 微微一笑; 姿态中有了几分出众的闲逸,一手撑住下颌,道:“可还记得那个第一美人吗?”

    这个阮琨宁是真的不知道了,王梁跟徽嵊先生她也是见过的; 所以回想年少时候的面容便能猜个大概,至于那个所谓的第一美人,她实在是想不出什么来。

    谢宜舫似乎事先猜到了她不会记得,便含笑点拨道:“你不知道她,总该知道她姐姐是什么人的。”

    阮琨宁狐疑的看着他,道:“按年纪来看,她姐姐也应该是五十多岁的妇人了,我如何会认得,也不曾听说金陵有几个姓尹的呀……”

    谢宜舫轻飘飘的看她一眼,道:“灯下黑。”

    阮琨宁疑惑的看着他。

    谢宜舫笑了笑,带着一点揶揄的味道:“你三叔的生母,姓什么来着?”

    阮琨宁:“……不会吧。”

    谢宜舫懒洋洋的道:“有什么不会的,世事皆是难以预料啊。”

    阮琨宁:“……”

    七拐八拐的有了这样一个亲戚,突然有一种淡淡的羞耻感,这是怎么回事?

    有些话不必多说,也多少无益,她同谢宜舫说了许久的话,便起身告辞,返回家中了。

    她来的时间不巧,荣王妃才刚刚乘坐马车离去,同阮琨宁是前后脚的关系。

    阮琨宁心里面有些奇怪——彼此之间拜访都要提前几日下帖子才是,荣王妃出身清河崔氏,最是讲究这些冗杂世俗规矩,可不像是会忽略这些常识的人。

    她带着一脑袋问号回到自己院子,才发现竟崔氏已经在自己院子里等着她了,就更是奇怪了,上前去问道:“阿娘怎么在这儿?方才还听人说姨母来了呢,怎么这般形色匆匆离去了……”

    崔氏神色淡然,挥手示意一众丫鬟婆子退下,这才拉她坐下,道:“你外祖家的一点私事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些私事总不好光明正大的下帖,我同你姨母前些天约了时辰,今日才过来的。”

    阮琨宁也没多想,眼见崔氏似乎有话要说,“哦”了一声,便顺从的坐在了崔氏身边。

    崔氏轻轻摸了摸她的脸颊,那几日水米未进对于阮琨宁的气色也是有影响的,便是脸颊,也是眼见着的下去了一些。

    她有些心疼,却道:“去见过你师傅了?”

    阮琨宁点点头:“阿娘放心吧,该说的都已经说了,不会有什么过失的。”

    崔氏没有对此说什么,神色中闪过一丝犹疑,终于下了决心一般道:“阿娘叫人给你收拾了东西,也往宫里头送了信儿,阿宁明日便回宫去吧。”

    阮琨宁一滞,有些惊讶的道:“可是还不到半月呢,阿娘这就要赶我走吗?”

    她有些郁闷的对了对手指,道:“我现在已经开始讨嫌了吗?”

    “你说的哪里话,”崔氏正色道:“你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哪里有不喜欢的道理,只是你被册封的头一年,总不好越着各种规矩胡来,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忍耐几日又有何妨?”

    阮琨宁从崔氏严肃的神色中察觉到了一点不对,却还是规规矩矩的点了点头,叫她宽心些:“我都听阿娘的便是了。”

    顿了一顿,她面上又显露出几分迟疑之色来,有些犹疑的道:“阿娘,那我的那个梦……”

    崔氏淡淡的一笑,道:“此事你便不要再去管了,阿娘心中自然是有章程的。”

    阮琨宁对于崔氏的能力深信不疑,对于辨识人心计谋也比她要强好几个档次,对此,她委实是没什么不放心的:“阿娘既然如此说,那我便只管当甩手掌柜啦。”

    崔氏温柔的替她整了整发髻上的银簪,没有再说什么。

    第二日,阮琨宁便带着几个丫鬟,挥别一家人,重新踏上了回宫的马车。

    细细的想来,她这一次出宫,也不过是只呆了几日,现下如此匆匆的再度回宫,几乎是难以遏制的心生不舍。

    阮琨宁掀开马车的帘子,看着永宁侯府以及送别自己的崔氏渐渐在视线中变小,终于在一个拐角之后被阻隔再也看不见,这才面色微暗的将帘子放下。

    不知怎的,她心头忽然冒出了一种近乎荒谬的预感——自己大概有很长时间不会回永宁侯府了。

    她摇摇头,将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甩出了脑海之外。

    天上的日头升的半高,凉凉的散不出一丝热,李嬷嬷见崔氏还站在门前,目光似乎再看早已远去的马车,只道她是不舍,上前提醒道:“夫人,外头凉,姑娘大了,会照顾好自己的,您便宽心吧。”

    崔氏看了看外面的天气,目光的底端有潜藏极深的忧虑,她微微叹一口气,掩去了那些错综复杂的情绪,道:“——起风了。”

    阮琨宁回到宫里面的时候正是午时,刚刚好赶上了饭点。

    回宫这样的事情并不是说回便回的,提前一日就要往宫里送信儿,无论是宫门守卫还是永桑宫的宫人内侍都会知道消息,寝殿会提前通风,暖炉乃至于被褥之类的都会准备好,更不必说餐点——自然不会出现人到了宫里头,却没准备膳食之类的事情。

    阮琨宁喜好甜的东西,这并不是什么秘密,所以伺候的宫人老早便按照她的喜好备着了。

    金陵地域偏南,不同于北方的大气蓬勃,而是另一种水磨的细致,不只是人,点心也格外的精致细巧,十分的讨人喜欢。

    一碟子杏林春雪,总共加起来连三两重都没有,却要七八个厨子忙上一上午才行,无论是选料还是刀工手法,都容不得半分马虎。

    橘红色的糖制外皮包成了圆吞吞的杏子,靠近肚脐的地方是淡色的橘黄,十分的小巧可爱,素白瓷盘上绘制的是浅色的牡丹,彰显宫廷的大气。

    瓷盘的一侧放着用来调开点心的玉杆,在那杏子的枝叶处稍稍用力一点,那橘红色的外皮便会如层层花瓣一般绽开,露出浅黄色的蕊,当真是巧夺天工。

    它的味道同样也不会辜负外表的精巧,入口即化,十分讨阮琨宁喜欢。

    可是到了现在,她坐在殿内看着同之前尝过的所差无几的杏林春雪,却觉得丝毫提不起兴致来。

    心绪不一样了,许多情绪也不一样了,时移世易,便是这个道理。

    云舒对于她的情绪敏感些,觉察出自从离开永宁侯府开始,阮琨宁的情绪就不怎么好,只以为是舍不得家,便劝慰道:“不过是在宫里头呆些日子罢了,又不是不能回侯府去了,殿下且宽心些吧。”

    阮琨宁也说不出自己心里头究竟是什么滋味,只觉心慌慌的,莫名的踏实不起来,这种自己内心深处毫无依据的第六感,却也不好说出来,只微微笑了笑,顺着云舒的意思道:“嗯,我有分寸的。”

    云舒微笑道:“殿下还不曾用过午膳,可要吃一点东西?”

    阮琨宁委实是没什么胃口,连一贯喜欢的甜食也提不起什么兴趣来,摇摇头道:“不必了,我还不饿。”

    云舒见她如此,也不知道是信了还是没信,却也没有再说什么。

    正是午时,外头的阳光微弱,却也聊胜于无,伴着内殿的暖炉地龙,倒是惹得人周身慵懒。

    阮琨宁懒洋洋的躺在靠窗的贵妃榻上,往身上盖了一张狐裘,就着浅薄的阳光,慢慢的合上了眼睛。

    她这些日子经历的事情,几乎比前半辈子经历的都要多,虽然没有表露出来,实际在私底下却是心力交瘁,伴着一侧安眠的熏香,倒是难得的得了一场好梦。

    这一眠时间不算短,等她似醒非醒神思朦胧的时候,略微一睁眼便见外头天色已经是一片灰色的暗沉,她胳膊无意识的一动,却将盖在身上的柔滑狐裘顺手推到了地上,在她身上积攒了一下午的暖气便有些四下游散,隐隐的生了几分冷意。

    阮琨宁随之哆嗦了一下,有一搭没一搭的揉了揉眼睛,想要叫一侧守着的宫人替她捡起来盖上,嗓子却有些干,说不出话来。

    好在一侧的人十分合心意,即便是她不曾开口,便弯腰捡起了那张狐裘,极轻柔的重新盖到了她身上。

    耳边有瓷质杯盏碰在一起时候发出的清脆声,还带着热气的暖汤送到了唇边,阮琨宁眼睛发涩,也懒得睁开,便就着身边人的手喝了几口,感觉差不多了才停住。

    他收回衣袖的时候带起了一点微风,她嗅到了一阵熟悉的暖香气,忽的神思顿清,心中一惊,下意识的想要坐起身来。

    皇帝面色沉静,伸手按住了她的肩膀,叫她重新躺回去,这才在一边坐下了。

    他语气里有掩藏不住的心疼,叹息一般道:“才几日不见,便清减了这般多,你这个样子,可叫人怎么放心的下?”

 第195章 豆腐

    外头已经是日暮时分; 霞光遮掩在厚密的云层之后,透不出几分光彩,反倒是有一种令人气闷的阴郁感。

    大概是顾忌着阮琨宁还没醒; 内殿也不曾点灯; 鲛纱朦胧了室外透进来的浅淡光亮,使得屋内有了一种奇异的温柔。

    阮琨宁四顾看了看,这才发觉内殿里的宫人内侍早已退出去,屋子里头竟只有自己与皇帝两人; 她原就极为疲惫; 一番沉眠也只是叫她恢复了几分体力; 至于精神上的疲惫; 却并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弥补过来的。

    左右此刻四下里无人,她也不想辛苦自己去做出一副懂规矩的样子; 皇帝既然不怎么在意这些虚礼,她便不打算起身了,只是懒洋洋的睁开眼睛; 道:“陛下是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