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

第328部分

穿成潘金莲怎么破~-第328部分

小说: 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二娘却扑哧笑了:“其实也是姐姐我多虑,自然知道你行的正立的直,不会做什么出格事儿,但架不住有人会多想……”
  她刚隐约明白,那边蹲底下洗衣裳的孙雪娥大嗓门接话:“可不是!六姐儿每天干大事,这种闲言碎语的自然听不见,还得是我们这些老姐妹提点你不是?不过按我说,六姐儿你钱也有了,官儿也有了,虽然不是皇后娘娘但也差不多了,就算跟个把男人不清不楚了,武松也不能把你怎么样,嘿嘿……要是我能混成你这样儿,我也找个别人试试,反正现在女子地位高了……”
  眼下周通不在,孙雪娥可劲儿畅想。孙二娘脸色微变,轻轻踢一脚她的洗衣盆儿,溅出一滩水,在孙雪娥的抱怨声中,斥道:“怎么说话呢!六妹子是这样儿人吗!”
  潘小园倒是立刻听明白了,微微脸热。不过院里都是相熟的女人,却也没到恼羞成怒的地步,忍笑道:“什么闲言碎语,我看是你自己琢磨出来的吧!无怪我没听过。”
  孙雪娥赶紧给自己鸣冤:“可不是我说的!那个……我去秦家做客的时候,她那里的小厮丫环都在说……说你是那个什么,咳咳……”
  转述别人言语的时候倒扭捏了。潘小园皱了眉,追问一句:“什么秦家?”
  孙雪娥夹七夹八的说不清楚,不过好歹认识她这么多年了,零零碎碎的也拼出了她的意思。
  秦桧的吊唁会没几个人去;但秦桧当初以自家夫人的名义,大搞“太太外交”,倒是笼络了不少联军家属。
  孙雪娥算是其中一个。后来跟王氏聊烹饪、聊孩子、聊御夫之道,她一个没文化的小民妇,对王氏的谈吐见识大为折服。
  于是开丧吊唁的那天,也来了不少跟王氏有交情的各路夫人娘子。
  唯独潘小园没到,说是在家里休息养胎。几家夫人凑在一块儿,节哀顺变的话说过,王氏便有意无意的开始提那个缺席的潘夫人。
  “……当初点名要亡夫一同跟去谈判,也不知安的什么心,唉……会之临行前还反复向我保证,跟那个潘氏没有特殊的交情。这我当然信……会之从来对我一心一意,不对别的女人多看一眼的……”
  “……可谁曾想,她带了三十万大军回来了,会之却……不是奴家揣测,但你们倒是想想,一个卑弱女子,抛头露面混在男人堆里已是不该,又怎可能轻易说得那些个雄兵猛将改了心意?换了咱们这些规规矩矩相夫教子的贤妇们,谁做得到?怕是……”
  有些话,身为大家闺秀的王氏还是说不出口,可巧身边的丫环凑趣,低声接下茬:“还不是靠她那张脸蛋!你们是没瞧见,那些个契丹军官——尤其那个姓史的——一个个在她身边嘘寒问暖的摇尾巴,简直成何体统!真把她当萧太后了……”
  厨房绣阁里也传出酸溜溜的谣言:“不过呢,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她能让这么多大男人拜在裙子底下,也是本事……也没见她有多倾国倾城,多半还有别的手段……”
  不知是王氏授意,还是下人们自行想象,总之秦府中人人不忿——秦中丞好好儿一个国家忠臣,回来的时候就成了冰冷的尸首,难不成是听到什么不该听的,看到什么不该看的,因此……才遭了厄运?
  这些新奇八卦,有些夫人娘子们红着脸不愿多听,不出家门的孙雪娥却如获至宝,一句不落的记了个清楚,再回来看潘六姐儿,眼神别有一番深意。
  以她的出身文化水平,倒不觉得如何惊奇愤慨,也没有强烈谴责的意思,纯粹觉得有趣,甚至觉得六姐儿真有能耐。
  孙二娘精通事故,弄懂了来龙去脉,立马啐一口:“那寡妇心智不清,到处泼人脏水,又不止六妹子一个!她还说小岳兄弟是里通外国害她老公哩!她说的你也信!”
  晾完衣裳,掸掸手,又低声嘱咐:“不过妹子,人言可畏,你还是注意点儿,省得武松兄弟回来,面子上不好看。”
  潘小园看看这对姓孙的老姐妹,心里头觉得荒谬,却又想不出从何反驳,半天,才笑道:“怎么又扯到武松的面子了!我又没真怎地。你们……”
  想说“你们要知道这群大男人到底为什么拜我,随便找个常胜军军官一问就知道”,转念一想,俩姓孙的嘴上都没把门,她们若是知道了自己奋不顾身的冲进了火药库,铁定立刻就得传遍全京城,连带着传到武松耳朵里,可不敢想象他是什么表情。
  再说,要论不守妇道,自己抛头露面、理财带兵、跟大男人独处营帐、大庭广众之下呼喊哭泣——任哪一样都算不上规矩,足以作为深闺娘子们的反面教材。
  只能郑重跟孙二娘说:“以后再听到这种话,麻烦姐姐们替我说两句公道话。”
  孙二娘笑道:“这是自然!昨儿个你手下那个姓乔的小鬼头,让我撞见听人家讲你的闲话,让我踢了两脚。”
  乔郓哥死性不改,专爱八卦。潘小园又气又笑:“下次多踢他几脚。”
  孙二娘笑着答应。冷不丁孙雪娥在底下一边搓衣服,一边来一句:“那不正说明你心虚?”
  又是一怔。论鸡毛蒜皮、家长里短、女人间的勾心斗角,她也许还得管孙雪娥叫声大师姐。
  赶紧说:“那——那得怎么办?”
  控制舆论向来不是她长项。当年在阳谷县,一群大姑娘小媳妇口无遮拦地说她,憋屈得要命,她也没想出什么一劳永逸的法子,平白被泼脏水。
  现在看来,几年过去了,某些方面她是长进了不少,某些方面却还原地踏步。对王氏气得牙痒痒,一时间脑筋停转,却还真拿她没办法。
  孙雪娥眼望天上,眼珠子转两转,说:“你——你找点人,去那个王夫人府上闹一闹呗。”
  潘小园彻底没脾气,馊主意,这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呢!连带落个泼妇名声。
  转念一想,要是孙雪娥真的精通家常心计,当年也就不至于让西门庆丢出家门了。如果说孙雪娥是宅斗大师姐,那吴月娘、孟玉楼她们就是祖师婆婆了。
  想到西门庆这劳燕分飞的一大家子,叹一声世事无常,慢慢把闲言碎语的小事丢到脑后去了。
  院子里聊了一会子,又有丫环来请示:“夫人安排了今天下午出门巡查军营,要不要备轿?”
  孙二娘挑眉看她一眼。又去看望你那常胜军?
  潘小园心中飞快地权衡一下,还是觉得常胜军比闲言碎语更要紧。立刻答应,吩咐:“这就出门。”
  常胜军身为前辽佣兵,还不太习惯大宋的军事制度。史文恭又早被调到了别处带兵——宋朝一向重文轻武的传统,不能让将领和士兵建立太热络的感情,因此需要频繁调动。
  这个积弊之政虽然在慢慢的被废除,但潘小园觉得倒是还挺适用于史文恭的。况且,对于金军底细,他知晓颇多,自然要去各处传播经验,不能只让常胜军一家知己知彼。
  于是常胜军眼下有些群龙无首的势头。黄沙漫天,北风卷地,鸟静山寂,夜长风淅。在大宋新置的燕山府辖区,幽州城脚下,天气正值阴云惨淡。残垣断壁的城门两侧,蓬草在风中毫无秩序地飘扬。南面是河水萦带,北方是群山纠纷。其中闷生着几簇篝火,给灰蒙蒙的天地增加了些微的亮光。潘小园隔段日子就去探望一下,鼓舞军心。每次都带去丰厚的钱粮财帛。军队的欢呼声经久不散。她开始还担心自己身为女流,或许不足以让这些大男人拜服。但常胜军中大多是故辽遗民,风化视中土为疏,妇女参与军政司空见惯,乃至皇后、太后执政亦非罕事。因此对她一个女子效忠跪拜,完全不是什么丢脸之举。
  有人还偷偷说:“过去跟着史将军——啊不,跟着那个兀术的时候,哪有现在吃得好!看我的马儿都比以前精神好几倍。还是潘夫人会疼人。”
  这话传到史文恭耳朵里,着实把他气了半日。
  只是派人传了个话:“军队拖家带口,小心懈怠。”
  潘小园回:“明白。”
  今日再次大驾光临常胜军大营,照例受到热烈欢迎。萧和尚奴带她参观了新营房、新炊事房、新校场。还要看新马厩,她想起那味道,婉拒了。
  回头一看,远处几个偷偷围观的大姑娘小妇人,有些怀里还抱着一盆衣裳。见她瞧过来,马上羞涩地一哄而散。
  指着问:“那些是什么人?”
  一排军官互相看一眼,面现尴尬之色。高小丑来了一句:“谨遵夫人的约法三章,我们……绝没扰民。”
  她故作怀疑地追问一句:“不是抢来的?”
  众军官一个激灵,双脚一并,摇头如拨浪鼓:“绝对不敢!”
  她长长的“哦”了一声,嫣然一笑,倒笑得一帮大男人有点脸红心跳。
  常胜军多非汉人,在诸多勤王军中自成团体,时间长了只怕越来越孤立。于是潘小园跟几个军队老油条悄悄讨了个主意:借口后勤方面压力太大,将城周的常胜军分散安插到各个军营驻扎。
  拨给史文恭直接调度的,不过是少数轻骑和弓兵——恶狼的利爪,虽然看似精锐,但防御能力薄弱,若没有步军和重骑的配合,单独不能成事。再命萧让组织人手,去给底层军士们补习汉语文化课,加速“民族融合”。
  甚至,过去牺牲的宋人兵士们,留下来的孤寡女性“军属”,很大一部分还留在军队里,做着洗衣做饭一类的活计糊口。把把常胜军里的小伙子们,安排驻得离“孤寡”们格外近。军队驻扎乡间,少不得跟附近的百姓有所来往。潘小园又有意在旁边安排驻了不少孤女寡妇,有些事就在她的默许之下发生了。
  汉家女儿温柔贤惠,若是能就此搭建一个小家,甚至留下一男半女,就算是明日立刻出征死了,也值啊!
  还有的忸怩问道:“夫人,那个……咱们不少兵,汉话不太好,礼法也粗疏,惹人嫌弃……”
  她忽的想起当初梁山“限婚令”的时光。心里头一笑。果然天下男儿在这一点上是共通的。
  还是严肃说道:“这我管不着。你们是来打仗的,其余一切都是副业。汉话礼法自己学。反正不许强迫人家姑娘媳妇。”
  顿了顿,忍笑补充一点,“记着多洗澡。”
  众人赶紧说:“这个自然。”
  她大度一笑:“带我去看看你们‘军属’。”
  大家连忙带路。没走几步,有人策马奔来:“报——”
  萧和尚奴立刻回到战备状态:“何事?”
  传令兵神态轻松,说道:“瞭望到黄河北岸有兵力集结,似乎是梁山的北伐军凯旋回来了!”


第298章 纳头便拜
  常胜军众将官面露喜色。虽然跟梁山军没打过照面; 但身边的潘夫人只是区区一位梁山“军属”,就烈得让他们五体投地; 于是对梁山军颇有惺惺相惜之情。
  赶紧嬉笑着围上来:“夫人; 好消息……”
  说到一半,人人都慌了,围上去:“夫人?你怎么了?”
  潘小园摇摇头; 掩着面孔; 早就泣不成声:“我、我没事……”
  心里头知道该乐; 然而眼中泪水怎么也止不住; 没多久就哭出声来。
  “来了多少人……打的、打的是什么旗……呜呜,武松在不在……算了,你们、你们也不认得……”
  几位陪同的常胜军官不知所措,哪会安抚; 也不敢乱说话; 只得车轱辘话重复:“夫人别急,待我们派人去看……”
  她点点头; 忽然说:“先别……”
  丢人到家了; 然而抽抽噎噎的完全停不下来; 边哭边下令:“先别、擅自行动……你们认得他们; 他们……不认得你们……万一……我上次的信、是说东京告、告急……他们也许是……呜呜; 是回来打仗的……不然为什么没提前派人来通知……备、备轿……不不、备车……让我过去……别误会……派人去东京城报讯……开封府、兵部……”
  众军官汉话水平不一; 竭力从她的一番话里听出中心思想,都是神色一凛。当初不知备细,还真没想到这个可能性。
  伯颜帖木儿小心翼翼问:“可是……就算赶车……还有半日路程……”
  “没事……车里给我、呜呜……给我准备点酸梅子……就成了……我要去接他们……”
  到了黄河南岸; 才发现潘夫人猜测果然没错。河岸上战船林立,宋军大旗招展,一架架长枪对准常胜军先锋营。
  潘小园喃喃说道:“怎么才回来这么些……”
  吴用慢慢从瞭望台上走下来,羽扇轻摇。
  “敌多我少。登陆战。不太容易啊。”
  一群髡发结辫的异族军马朝己方大呼小叫,不知说的什么,想来是“取你们狗命”之类。
  张清躺在担架上,从胳膊到腰裹得像个粽子,绷带上隐隐带血。仰头望天,说道:“我也,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