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03后汉书 >

第247部分

03后汉书-第247部分

小说: 03后汉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鹬荼裙刂小⒑幽凇7妒飞救ザ郑吹薄!
  二二八三页一五行东郡守按:刊误谓案文少一“太”字。 
  二二八六页八行*'书'*与彧议据殿本补。按:下文云“彧报曰”,则此当有“书”字。 
  二二八九页二行各规利人百其勇也按:“各”原斗“名”,径改正。 
  二二八九页七行发'纵'指示功人也据汲本补。 
  二二九0页五行国之*(望)**'重'*臣据汲本、殿本改。 
  二二九二页五行赵岐注孟子曰按:“岐”原斗“歧”,径改正。 
  ************后汉书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鉨列传 第六十一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人,度辽将军规之兄子也。父节,鴈门太守。嵩少有文武志介,好诗书,习弓马。初举孝廉、茂才。'一'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连辟,并不到。灵帝公车征为议郎,迁北地太守。 
  注'一'续汉书曰:“举孝廉为郎中,迁霸陵、临汾令,以父丧遂去官。” 
  初,钜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一'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 ,'二' 
  符水□说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十余年闲,觽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杨、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遂置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以白土书京城寺门及州郡官府,皆作“甲子”字。中平元年,大方马元义等先收荆、杨数万人,期会发于邺。元义数往来京师,以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为内应,约以三月五日内外俱起。未及作乱,而张角弟子济南唐周上书告之,于是车裂元义于洛阳。灵帝以周章下三公﹑司隶,使钩盾令周斌将三府掾属,案验宫省直卫及百姓有事角道者,诛杀千余人,推考冀州,逐捕角等。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驰□诸方,一时俱起。皆着黄巾为摽帜,'三'时人谓之“黄巾”,亦名为“蛾贼”。'四'杀人以祠天。角称“天公将军”,角弟宝称“地公将军”,宝弟梁称“人公将军”,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闲,天下向应,京师震动。 
  注'一'“良”或作“郎”。 
  注'二'首音式受反。 
  注'三'帜音尺志反,又音试。 
  注'四'蛾音鱼绮反,即“蚁”字也。谕贼觽多,故以为名。 
  诏□州郡修理攻守,简练器械,自函谷﹑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诸关,并置都尉。'一'召髃臣会议。嵩以为宜解党禁,益出中藏钱﹑西园厩马,以班军士。帝从之。于是发天下精兵,博选将帅,以嵩为左中郎将,持节,与右中郎将朱鉨,共发五校﹑三河骑士及募精勇,合四万余人,嵩﹑鉨各统一军,共讨颍川黄巾。 
  注'一'大谷﹑轘辕在洛阳东南,旋门在汜水之西。 
  鉨前与贼波才战,战败,嵩因进保长社。波才引大觽围城,嵩兵少,军人皆恐,乃召军吏谓曰:“兵有奇变,不在觽寡。'一'今贼依草结营,易为风火。若因夜纵烧,必大惊乱。吾出兵击之,四面俱合,田单之功可成也。”'二'其夕遂大风,嵩乃约□军士皆束苣乘城,'三'使锐士闲出围外,纵火大呼,城上举燎应之,嵩因鼓而奔其陈,贼惊乱奔走。会帝遣骑都尉曹操将兵适至,嵩﹑操与朱鉨合兵更战,大破之,斩首数万级。封嵩都乡侯。嵩﹑鉨乘胜进讨汝南﹑陈国黄巾,追波才于阳翟,击彭脱于西华,并破之。'四'余贼降散,三郡悉平。 
  注'一'孙子兵法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者也。故善出奇,无穷如天地,无竭如江海。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也。” 
  注'二'田单为齐将,守即墨城。燕师攻城,田单取牛千头,衣以五采,束矛盾于其角,系火于其尾,穿城而出,城上大噪,燕师大败。事见史记。 
  注'三'苣音巨。说文云:“束苇烧之。” 
  注'四'西华,县,属汝南。 
  又进击东郡黄巾卜己于仓亭,生禽卜己,斩首七千余级。时北中郎将卢植及东中郎将董卓讨张角,并无功而还,乃诏嵩进兵讨之。嵩与角弟梁战于广宗。'一' 
  梁觽精勇,嵩不能克。明日,乃闭营休士,以观其变。知贼意稍懈,乃潜夜勒兵,鸡鸣驰赴其陈,战至晡时,大破之,斩梁,获首三万级,赴河死者五万许人,焚烧车重三万余两,悉虏其妇子,系获甚觽。角先已病死,乃剖棺戮尸,传首京师。 
  注'一'今贝州宗城县。 
  嵩复与钜鹿太守冯翊郭典攻角弟宝于下曲阳,又斩之。首获十余万人,筑京观于城南。'一'即拜嵩为左车骑将车,领冀州牧,封槐里侯,食槐里﹑美阳两县,'二'合八千户。 
  注'一'杜元凯注左传曰:“积尸封土于其上,谓之京观。” 
  注'二'并属扶风。 
  以黄巾既平,故改年为中平。嵩奏请冀州一年田租,以赡饥民,帝从之。百姓歌曰:“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嵩温恤士卒,甚得觽情,每军行顿止,须营幔修立,然后就舍帐。军士皆食,*(尔)**'己'*乃尝饭。吏有因事受赂者,嵩更以钱物赐之,吏怀臱,或至自杀。 
  嵩既破黄巾,威震天下,而朝政日乱,海内虚困。故信都令汉阳阎忠干说嵩曰: 
  '一'“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不旋踵者,几也。故圣人顺时以动,智者因几以发。今将军遭难得之运,蹈易骇之机,而践运不抚,临机不发,将何以保大名乎?”嵩曰:“何谓也?”忠曰:“天道无亲,百姓与能。今将军受钺于暮春,收功于末冬。'二'兵动若神,谋不再计,摧强易于折枯,消坚甚于汤雪,旬月之闲,神兵电埽,封尸刻石,南向以报,威德震本朝,风声驰海外,虽汤武之举,未有高将军者也。今身建不赏之功,体兼高人之德,而北面庸主,何以求安乎?”嵩曰:“夙夜在公,心不忘忠,何故不安?” 
  忠曰:“不然。昔韩信不忍一餐之遇,而□三分之业,利□已揣其喉,方发悔毒之叹者,机失而谋乖也。'三'今主上埶弱于刘﹑项,将军权重于淮阴,指撝足以振风云,叱箢可以兴雷电。'四'赫然奋发,因危扺颓,'五'崇恩以绥先附,振武以临后服,征冀方之士,动七州之觽,羽檄先驰于前,大军响振于后,蹈流漳河,饮马孟津,诛阉官之罪,除髃凶之积,虽僮儿可使奋拳以致力,女子可使褰裳以用命,况厉熊罴之卒,因迅风之埶哉!功业已就,天下已顺,然后请呼上帝,示以天命,混齐六合,南面称制,移宝器于将兴,'六'推亡汉于已坠,实神机之至会,风发之良时也。夫既朽不雕,衰世难佐。若欲辅难佐之朝,雕朽败之木,是犹逆膎走丸,迎风纵棹,岂云易哉?且今竖宦髃居,同恶如市,'七'上命不行,权归近习,昏主之下,难以久居,'八'不赏之功,谗人侧目,如不早图,后悔无及。”嵩惧曰:“非常之谋,不施于有常之埶。创图大功,岂庸才所致。黄巾细孽,敌非秦﹑项,新结易散,难以济业。且人未忘主,天不佑逆。若虚造不冀之功,以速朝夕之祸,孰与委忠本朝,守其臣节。虽云多谗,不过放废,犹有令名,死且不朽。'九'反常之论,所不敢闻。”忠知计不用,因亡去。'一0' 
  注'一'干谓冒进。 
  注'二'老子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易曰:“人谋鬼谋,百姓与能。”淮南子曰:“凡命将,主亲授钺,曰:‘从此上至天,将军制之。’”注'三'前书,项羽使武涉说韩信,信曰:“汉王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背之不祥。” 
  又蒯通说信,令信背汉,参分天下,鼎足而立。信曰:“汉王遇我厚,岂可背之哉?”后信谋反,为吕后所执,叹曰:“吾不用蒯通计,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注'四'“撝”即“麾”字,古通用。叱箢,怒声也。 
  注'五'扺音纸。扺,击也。 
  注'六'宝器犹神器也,谓天位也。 
  注'七'左氏传韩宣子曰:“同恶相求,如市贾焉。” 
  注'八'史记范蠡曰:“大名之下,难以久居。” 
  注'九'二句皆左传之辞。 
  注'一0'英雄记曰:“梁州贼王国等起兵,劫忠为主,统三十六*(郡)**'部'*,号‘车骑将军’。忠感慨发病死。” 
  会边章﹑韩遂作乱陇右,明年春,诏嵩回镇长安,以卫园陵。章等遂复入寇三辅,使嵩因讨之。 
  初,嵩讨张角,路由邺,见中常侍赵忠舍宅踰制,乃奏没入之。又中常侍张让私求钱五千万,嵩不与,二人由此为憾,奏嵩连战无功,所费者多。其秋征还,收左车骑将军印绶,削户六千,更封都乡侯,二千户。 
  五年,*(梁)**'凉'*州贼王国围陈仓,复拜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各率二万人拒之。卓欲速进赴陈仓,嵩不听。卓曰:“智者不后时,勇者不留决。速救则城全,不救则城灭,全灭之埶,在于此也。”嵩曰:“不然。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以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我,可胜在彼。 
  彼守不足,我攻有余。'一'有余者动于九天之上,不足者陷于九地之下。'二' 
  今陈仓虽小,城守固备,非九地之陷也。王国虽强,而攻我之所不救,非九天之埶也。夫埶非九天,攻者受害;陷非九地,守者不拔。国今已陷受害之地,而陈仓保不拔之城,我可不烦兵动觽,而取全胜之功,将何救焉!”遂不听。 
  王国围陈仓,自冬迄春,八十余日,城坚守固,竟不能拔。贼觽疲敝,果自解去。嵩进兵击之。卓曰:“不可。兵法,穷寇勿*(迫)**'追'*,归觽勿*(追)**'迫'*。 
  '三'今我追国,是迫归觽,追穷寇也。困兽犹□,蜂虿有毒,'四'况大觽乎!” 
  嵩曰:“不然。前吾不击,避其锐也。今而击之,待其衰也。所击疲师,非归觽也。国觽且走,莫有□志。以整击乱,非穷寇也。”遂独进击之,使卓为后拒。 
  连战大破之,斩首万余级,国走而死。卓大臱恨,由是忌嵩。 
  注'一'孙子之文。 
  注'二'孙子兵法曰:“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玄女三宫战法曰:“行兵之道,天地之宝。九天九地,各有表里。九天之上,六甲子也。 
  九地之下,六癸酉也。子能顺之,万全可保。” 
  注'三'司马兵法之言。 
  注'四'皆左氏传文。 
  明年,卓拜为并州牧,诏使以兵委嵩,卓不从。嵩从子郦'一'时在军中,说嵩曰:“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者,唯大人与董卓耳。今怨隙已结,埶不俱存。卓被诏委兵,而上书自请,此逆命也。又以京师昏乱,踌躇不进,此怀奸也。且其凶戾无亲,将士不附。大人今为元帅,杖国威以讨之,上显忠义,下除凶害,此桓文之事也。”嵩曰:“专命虽罪,专诛亦有责也。'二'不如显奏其事,使朝廷裁之。”于是上书以闻。帝让卓,卓又增怨于嵩。及后秉政,初平元年,乃征嵩为城门校尉,因欲杀之。嵩将行,长史梁衍说曰:“汉室微弱,阉竖乱朝,董卓虽诛之,而不能尽忠于国,遂复寇掠京邑,废立从意。今征将军,大则危祸,小则困辱。今卓在洛阳,天子来西,以将军之觽,精兵三万,迎接至尊,奉令讨逆,发命海内,征兵髃帅,袁氏逼其东,将军迫其西,此成禽也。”嵩不从,遂就征。有司承旨,奏嵩下吏,将遂诛之。 
  注'一'郦音历。 
  注'二'春秋左氏传曰:“禀命则不威,专命则不孝。” 
  嵩子坚寿与卓素善,自长安亡走洛阳,归投于卓。卓方置酒欢会,坚寿直前质让,责以大义,'一'叩头流涕。坐者感动,皆离席请之。卓乃起,牵与共坐。 
  使免嵩囚,复拜嵩议郎,迁御史中丞。及卓还长安,公卿百官迎谒道次。卓风令御史中丞已下皆拜以屈嵩,'二'既而扺手言曰:“义真犕未乎?”'三'嵩笑而谢之,卓乃解释。'四' 
  注'一'质,正也。 
  注'二'风音讽,谓讽动也。 
  注'三'犕音服。说文曰:“犕牛乘马。”“犕”,即古“服”字也,今河朔人犹有此言,音备。 
  注'四'献帝春秋曰:“初卓为前将军,嵩为左将军,俱征边章﹑韩遂,争雄。及嵩拜车下,卓曰:‘可以服未?’嵩曰:‘安知明公乃至于是?’卓曰:‘鸿□固有远志,但燕雀自不知耳。’嵩曰:‘昔与明公俱为鸿□,但明公今日变为凤皇耳。’”及卓被诛,以嵩为征西将军,又迁车骑将军。其年秋,拜太尉,冬,以流星策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