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03后汉书 >

第334部分

03后汉书-第334部分

小说: 03后汉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遥且孕裰寥沼惺赂叨C而生契焉。故诗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韣,弓衣也。祀以高禖之命,饮之以醴,带以弓衣,尚使得男也。”离骚曰:“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胎)**'贻'*女何嘉?”王逸曰:“言简狄侍帝喾于台上,有飞燕堕其卵,嘉而吞之,因生契。”郑玄注礼记曰:“后王以为禖官嘉祥,而立其祠。”卢植注云:“玄鸟至时,阴阳中,万物生,故于是以三牲请子于高禖之神。 
  居明显之处,故谓之高。因其求子,故谓之禖。以为古者有媒氏之官,因以为神。”晋元康中,高禖坛上石破,诏问出何经典,朝士莫知。博士束鴋荅曰:“汉武帝晚得太子,始为立高禖之祠。高禖者,人之先也。故立石为主,祀以太牢。” 
  明帝永平二年三月,上始帅髃臣躬养三老、五更于辟雍。'一'行大射大礼。'二' 
  郡、县、道行乡饮酒于学校,皆祀圣师周公、孔子,牲以犬。'三'于是七郊礼乐三雍之义备矣。 
  注'一'孝经援神契曰:“尊三老者,父象也。谒者奉几,安车挆轮,供绥执*'授,兄'*事五更,宠以度,接礼交容,谦恭顺貌。”宋均曰:“三老,老人知天、地、人事者。奉几,授三老也。安车,坐乘之车。挆轮,蒲里轮。供绥,三老就车,天子亲执绥授之。五更,老人知五行更代之事者。度,法也。度以宠异之也。” 
  郑玄注礼记曰:“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名三五者,取象三辰五星,天所因以照明天下者。”玄又一注:“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应劭汉官仪曰:“三老、五更,三代所尊也。安车挆轮,送迎至家,天子独拜于屏。三者,道成于天、地、人。老者,久也,旧也。五者,训于五品。更者,五世长子,更更相代,言其能以善道改更己也。三老、五更皆取有首妻,男女完具。”臣昭案:桓荣五更,后除兄子二人补四百石,则荣非长子矣。蔡邕曰:“五更,长老之称也。” 
  注'二'袁山松书曰:“天子皮弁素积,亲射大侯。” 
  注'三'郑玄注仪礼曰“狗取择人”,孟冬亦如之。石渠论曰:“乡射合乐,而大射不,何也?韦玄成曰:‘乡人本无乐,故于岁时合乐以同其意。诸侯故自有乐,故不复合乐。’”郑玄注乡饮酒礼曰:“今郡国十月行乡饮酒礼,党正每岁邦索鬼神而祭祀,则以礼属民而饮酒于序,以正齿位之礼。凡乡党饮酒,必于民聚之时,欲其见化知尚贤尊长也。玄冠衣皮弁服,与礼异。”服虔、应昭曰,汉家郡县飨射祭祀,皆假士礼而行之。乐县笙磬笾俎,皆如士制。 
  养三老、五更之仪,先吉日,司徒上太傅若讲师故三公人名,用其德行年耆高者一人为老,次一人为更也。'一'皆服都纻大袍单衣,皁缘领袖中衣,冠进贤,扶*(玉)**'王'*杖。五更亦如之,不杖。皆斋于太学讲堂。'二'其日,乘舆先到辟雍礼殿,御坐东厢,遣使者安车迎三老、五更。天子迎于门屏,交礼,道自阼阶,三老升自宾阶。至阶,天子揖如礼。三老升,东面,三公设几,九卿正履,天子亲袒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祝鲠在前,祝饐在后。'三'五更南面,公进供礼,亦如之。'四'明日皆诣阙谢恩,以见礼遇大尊显故也。'五' 
  注'一'卢植礼记注曰:“选三公老者为三老,卿大夫中之老者为五更,亦参五之也。” 
  注'二'月令章句曰:“三公,国老也。五更,庶老也。” 
  注'三'礼记曰:“天子适馔省醴,养老之珍具,遂发咏焉。退,修之以孝养;反,升歌清庙。”孝养之诗也。 
  注'四'谯周五经然否曰:“汉初或云三老荅天子拜,遭王莽之乱,法度残缺。汉中兴,定礼仪,髃臣欲令三老荅拜。城门校尉董钧驳曰:‘养三老,所以教事父之道也。若荅拜,是使天下荅子拜也。’诏从钧议。”谯周论之曰:“礼,尸服上服,犹以非亲之故荅子拜,士见异国君亦荅拜,是皆不得视犹子也。”虞喜曰:“且据汉仪,于门屏交礼,交礼即荅拜。中兴谬从钧议,后革之,深得其意。” 
  注'五'前书礼乐志曰:“显宗*(因)**'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养三老、五更于辟雍,威仪既盛矣;德化未流洽者,以其礼乐未具,髃下无所诵说,而庠序尚未设之故也。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是月,皇后帅公卿诸侯夫人蚕。'一'祠先蚕,礼以少牢。'二' 
  注'一'丁孚汉仪曰:“皇后出,乘鸾辂,青羽盖,驾驷马,龙旗九旒,大将军妻参乘,太仆妻御,前鸾旗车,皮轩闟戟,雒阳令奉引,亦千乘万骑。车府令设卤簿驾,公、卿、五营校尉、司隶校尉、河南尹妻皆乘其官车,带夫本官绶,从其官属导从皇后。置虎贲、羽林骑,戎头、黄门鼓吹,五帝车,女骑夹毂,执法御史在前后,亦有金钲黄钺,五将导。桑于蚕宫,手三盆于茧馆,毕,还宫。”月令曰:“禁妇人无观。”案谷永对称“四月壬子,皇后蚕桑之日也”,则汉桑亦用四月。 
  注'二'汉旧仪曰:“春桑生而皇后*(视)**'亲'*桑于菀中。蚕室养蚕千薄以上。 
  祠以中牢羊豕,*(今)**'祭'*蚕神曰菀窳妇人、寓氏公主,凡二神。髃臣妾从桑还,献于茧观,皆赐从桑者*(乐)**'丝'*。皇后自行。凡蚕丝絮,织室以作祭服。祭服者,冕服也。天地宗庙髃*(臣)**'神'*五时之服。其皇帝得以作缕缝衣,*'皇后'*得以作巾絮而已。置蚕官令、丞,诸天下官*'下法'*皆诣蚕室,*(亦)**'与'*妇人从事,故旧有东西织室作*(法)**'治'*。”晋后祠先蚕。先蚕坛高一丈,方二丈,为四出陛,陛广五尺,在采桑坛之东南。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絜者,言阳气布畅,万物讫出,始絜之矣。'一' 
  注'一'谓之禊也。风俗通曰:“周礼‘女巫掌岁时以祓除疾病’。禊者,絜也。 
  春者,蠢也,蠢*'蠢'*摇动也。尚书‘以殷仲春,厥民析’,言人解析也。”蔡邕曰:“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自上及下,古有此礼。今三月上巳,祓禊于水滨,盖出于此。” 
  社笃祓禊赋曰“巫咸之徒,秉火祈福”,则巫祝也。一说云,后汉有郭虞者,三月上巳产二女,二日中并不育,俗以为大忌,至此月日讳止家,皆于东流水上为祈禳自絜濯,谓之禊祠。引流行觞,遂成曲水。韩诗曰:“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祓除不祥。”汉书“八月祓灞水”,亦斯义也。后之良史,亦据为正。臣昭曰:郭虞之说,良为虚诞。假有庶民旬内夭其二女,何足惊彼风俗,称为世忌乎?杜笃乃称“王、侯、公主暨于富商,用事伊、雒,帷幔玄黄”。本传大将军梁商,亦歌泣于雒禊也。自魏不复用三日水宴者焉。 
   校勘记 
  三一0一页六行蔡邕依以为志按:汲本、殿本“依”作“因”。 
  三一0一页八行用救日*(日)*变据卢文弨髃书拾补下简称“卢校”删。按:晋志不重“日”字。 
  三一0一页九行绛领袖*(绿)**'缘'*中衣据卢校改。 
  三一0一页一0行或曰为闇按:“闇”原斗“闾”,径改正。 
  三一0一页一一行胁之与责求同义按:“责”原斗“卖”,径改正。 
  三一0一页一一行上系于天而犯日按:“而”原斗“陌”,径改正。 
  三一0二页二行日食必救之阴侵阳也按:卢云此下本书云“鼓,用牲于社。社者觽阴之主,以朱丝萦之,鸣鼓攻之,以阳责阴也”。今删去十七字,欠分析。 
  三一0二页三行*(土)**'社'*地别神也据卢校改。按:今白虎通作“社”。 
  三一0二页五行三台令史已*(下)**'上'*据卢校改。按:晋志引决疑作“上”。 
  三一0二页六行日复常乃皆罢*(之)*据卢校删。按:晋志引决疑无“之”字。 
  三一0三页五行太常导出西向拜*(止)**'折'*旋升阼阶据卢校改。按:通典“止”作“折”,无“阼”字。 
  三一0三页六行*'舞'*文始五行之舞据卢校补。按:通典有“舞”字。 
  三一0三页七行*(礼)*乐阕*(君)**'髃'*臣受赐食毕据卢校改,与通典合。 
  三一0三页七行当神轩占其郡*'国'*谷价据卢校补。按:通典有“国”字,“占”作“告”。 
  三一0三页一五行始*(为)**'谓'*可损据卢校改。按:通典亦作“为”,谓为古通。 
  三一0三页一五行今见*(威)**'其'*仪据卢校改。按:通典作“其”。 
  三一0三页一五行或曰本意云何卢云此下应有一“曰”字,古或可省。今按: 
  袁纪有“曰”字。 
  三一0四页二行就园陵而创焉集解引惠栋说,谓“创”宋本作“朝”。今按:袁纪作“朝”。 
  三一0四页二行尚书*(陛)**'阶'*西*(陛为)**'祭设'*神坐据卢校改。按:卢以通典校,通志无“祭”字。 
  三一0四页四行久在园陵集解引惠栋说,谓“久”宋本作“又”。今按:通典作“久”。 
  三一0四页八行因*(合)**'令'*诸侯助祭贡金据卢校改。按:通典作“令”。 
  三一0四页一一行牛以绛衣之按:御览二十五引“绛”作“绣”。 
  三一0四页一一行以鉴燧取水于月以火燧取火于日按:御览引“鉴燧”作“阴燧”,“火燧”作“阳燧”。 
  三一0四页一二行以切牛毛荐之按:“以切牛毛”殿本作“以切牛尾”,通志同。 
  御览引及孙辑汉旧仪并作“以切牛毛血”,通典引作“以切牛尾之毛”。 
  三一0四页一二行而即更衣*(巾)*侍*'中'*上熟乃祀*(之)*据卢校补删。按: 
  卢云从通典、通志。 
  三一0四页一六行汉氏不拜日于东郊按:汲本“氏”作“时”。 
  三一0五页一行乘舆初*'加'*缁布进贤据卢校补。按:通典、通志并有“加”字。 
  三一0五页二行次通天*(以据)**'冠讫'*据卢校改。按:通典、通志并作“冠讫”,惠栋亦谓当从五礼新仪作“冠讫”。 
  三一0五页三行周公使祝雍*'祝王'*据卢校补。按:卢以大戴礼、家语校。 
  三一0五页三行*'使王'*近于民远于年据卢校补。按:卢以大戴礼、家语校。 
  三一0五页三行远于佞近于义按:卢云文不类,又韵不谐,大戴礼及家语皆无,疑妄增也。 
  三一0五页四行啬于*'时惠于'*财据卢校补。按:卢以大戴礼、家语校。 
  三一0五页五行普尊大道之郊域汲本“尊”作“遵”。按:遵尊同。 
  三一0五页六行靡不蒙德按:卢云通典“德”作“福”。 
  三一0五页六行永永与天无极按:卢云通典作“承天无极”。 
  三一0五页七行*'赐'*贵人*(公主)**'王公'*卿司隶*'校尉'*城门五校据卢校补改。按:卢以通典、通志校。 
  三一0五页一三行皆以昼漏*'未尽'*十四刻初纳据卢校补。按:卢云依文义当有“未尽”二字。 
  三一0六页一行周礼展牲干宝曰若今夕牲按:卢云此乃郑康成注周礼之言,曰今,正指汉时,取以证汉制极合。干宝乃晋人,夕牲不始于晋,何云今邪?此援引之失。 
  三一0六页一行太祝吏牵牲入到榜按:卢云宋志“吏”作“史”。 
  三一0六页二行太史令牵牲就庖*'以二陶'*豆酌毛血据卢校补。按:卢云宋志有“以二陶”三字,“史”作“祝”。 
  三一0六页四行谓向祭之*(辰)**'晨'*也据卢校改。按:卢云亦康成注。 
  三一0六页一三行躬知稼穑之艰难无*(违)**'逸'*也据卢校改。按:黄山谓此本尚书无逸为说也。在勤以训百姓,无逸以示子孙,义各有当。 
  三一0七页一0行穜晚*'谷'*繥稻之属稑*(陵)**'早'*谷黍稷之属据卢校补改。 
  三一0七页一一行汉家法陈师按:卢云疑有脱斗。 
  三一0七页一三行弗去无子求有子按:应作“弗,去也。去无子求有子”。“去”下脱“也去”二字。 
  三一0七页一六行其来主为孚乳蕃滋按:汲本“孚”作“字”。 
  三一0八页二行玄鸟致*(胎)**'贻'*女何嘉据卢校改。按:今本楚辞天问“嘉”一作“喜”。 
  三一0八页九行供绥执*'授兄'*事五更据卢校补。 
  三一0九页六行扶*(玉)**'王'*杖集解引惠栋说,谓“玉杖”当作“王杖”,惠说是,今据改。以下径改。 
  三一0九页八行至阶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至”下应有“裨”字。 
  三一0九页一0行公进供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