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炮灰奋斗史[清] >

第298部分

炮灰奋斗史[清]-第298部分

小说: 炮灰奋斗史[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品的危害性,甚至在每年禁毒日时,需要各个学院开一堂课,向学院中的学子普及毒品的特性,以及吸食过之后会有哪些症状。还有告知所有百姓,一旦发现有人吸食鸦片,可举报官府将人强制送往戒毒所。”
  四爷点了点头,“还是你考虑的周全。”
  隔天并不是上朝的时间,不过内阁大臣却一个个脸色深沉,集结在一起进入了圆明园。
  四爷在四宜书屋接见了几位阁老。
  阁老拜完之后,四爷赐了座。
  “想必福寿膏的危害,众位已经看过了,众位爱卿觉得该怎么处理?”毕竟福寿膏并不是最近传入大清的,明朝万历年间就已经被当成贡品送入了宫。因为这个历史问题,也不能拿这件事当借口向洋人发威。
  阁老昨日离开正阳门后,已经聚在一起商议过。
  福寿膏是他们亲手操办的,皇帝只是交代了一声,他们亲自派人从监牢里提了人,就为实验福寿膏的药性,没想到这药性真如皇帝所说,就算骨头再硬的人都得败在药性。
  可以想象时间再长一些,对于福寿膏的依赖性更大时,会造成什么后果。
  想要知道后续可以随时关注正阳门,正阳门那边对于福寿膏的试验可没有结束。
  不过,作为内阁大臣已经见识到福寿膏的危害性。
  这要是染上了,那可是六亲不认。
  想到昨日那铁牢中有一个人看到王胡子吸到了福寿膏,也崩溃的招供了。
  甚至禁卫军突然让他学狗叫,学狗爬,那人都一一照做了,只为能够求到一丁点福寿膏。
  阁老们心情沉重。
  洋人果真是心怀叵测,这种药物要是在大清流传出来,可以想见,整个大清的脊梁骨全都会倒塌在这种药物之下。
  这完全是灭绝子孙后代的毒计,众位阁老即使政见不一样,暗地里时常交手,但是对于这件事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决不允许!
  之前听说印度被小小的洋人国家给握在手中,原本阁老们还不怎么相信,以为是以讹传讹,不过昨日亲眼见到福寿膏的作用,心里那点侥幸也没了。
  唯一庆幸的是,在大清福寿膏属于顶级药物,绝大部分都只供上层人士使用。
  还被当成了止痛药,遵照大夫开的药方每次只用一丁点,这才没有当成便宜药物在整个民间流传起来。
  阁老们昨日查探之后,便松了一口气,又觉得有些好笑。
  想必洋人也挺抓狂的,福寿膏传入中原一百多年,结果却一直被当成止疼药用到现在,看来还真得感谢那些研究出福寿膏用量的大夫。
  阁老们甚至觉得这些大夫也不全都是庸医。
  “皇上,臣觉得……”
  “万岁爷,臣有些许看法……”
  几位阁老各抒己见。
  四爷静静的听着,听完之后,冷静的说出了昨日敏宁说的那几点,命众位阁老依此照办。
  阁老们互视一眼,原来皇帝早就有了对策,这些对策全都是对症下药更绝了后患,不由令各位阁老感到深深的佩服,当即从椅子上起身跪地,“臣等遵旨。”


第172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172)
  正阳门前拿福寿膏熏反贼的事仍然在继续的,而朝廷内部迅速反应过来,与此同时四爷发布了一道圣旨,禁绝福寿膏。
  这一下就像没有反应过来的,也倒抽了一口气。
  再转过头来看正阳门那边,不过短短十来日,被关在牢中的人都已经瘦得不成人样。
  难怪皇帝在禁卫军网罗整个京城的福寿膏,原来这东西的效用这么恐怖。
  正阳门前,已经没几个能够坚持的反贼了,他绝大多数都已经投降,只为了恳求每日一次的福寿膏。
  福寿膏的用词迅速的经过报纸,传遍了整个京城,再往外扩展,逐渐形成了一个风暴。
  风暴传到了广州,不少人脸色大变,视福寿膏为妖魔,然而想要脱离才发现,他们已经上了瘾。
  明知道这不是好东西,仍然松不掉手,不少人偷吸福寿膏已经转明为暗。
  没多久朝廷特派的一队人马也进入了广东省。
  这些人直扑入广东,迅速的揪出了各个染上毒瘾的官员。
  这导致整个广东官场风声鹤唳,不少人老实的跟个鹌鹑一样。
  十来个毒瘾发作的官员被扭出城,这副鬼模样当即吸引了百姓的注意力。
  余下的官员不由悻悻,看到朝廷这样不给这些人脸面,那么只能说这些官员的官肯定是当不成了。
  随后跟着绷起了那根神经,不能碰的东西当中又加上了一项福寿膏。
  福寿膏传闻是仙药,不少人都有耳闻,同样也有不少人嗤之以鼻,这回证实了福寿膏是毒药,这一下子那是听到的全都警惕起来。
  而朝廷派遣到各个港口的官员已经就职 ,没多久各个港口改革,只留下一张名单,凡是前往大清通商的洋人所带的物品,必须得是名单上的。若是有新物品想要而大清,那么就得先向海关递交申请,检验之后对大清没有影响才准许入关。
  这条防线的出现,一下子打那些洋人一个措手不及,他们船上有许多夹带的东西都不在名单之上,这就导致这些东西不能够透过海关,不能通过海关就无法销售出去,只能够再带回去。
  洋人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海上跟大清的商船交易,不过这个漏洞很快也被堵住了。
  就算在海上交易,大清的商人也无法带入关。
  京城那边正阳门前的那些犯人总共展览了有月余,等整个京城的人全都牢牢的记住了这个教训之后,那些人才被撤退回去。
  而整个京城看似平静的下来,但一些私底下的波涛汹涌全都隐藏在平静的表面之下。
  以前抗拒洋人,可以说只是表面上,但到如今绝大部分跟洋人交往的人都带上了警惕心。
  若说洋人不知道福寿膏的作用,这话传出去,大概没几个会相信。
  毕竟报纸上都有宣传,南洋不少国家可是受到这些药的控制。
  不管报纸上是真是假,但是消息传播出去,多少会影响到人的感官。
  当然,此类事件对于普通人没什么影响,所谓的福寿膏也只有大户人家才会用得起。
  之所以将福寿膏的事情爆出来,也只是个人提个醒。
  若是有那坏的心思,都想用福寿膏作孽,朝廷的律法也不是摆放着的。
  现如今,朝廷已经整合了一个大型的专门可以提供律法的平台。
  基本上每日都有新的律条出现,不过这些律条出现,最后还得通过那个审核,那个审核之后传递给皇帝,皇帝通过之后才会告知天下。
  比如这一次禁止毒品流通,就针对毒品形成了一系列律条,围截堵拦,不管是自己吸还是引诱别人吸或是偷偷贩卖,都有律法可以针对。
  福寿膏引起了深远的影响,暂时是看不出来什么。
  不过京城那确实像是平静了下来。
  太上皇见状,便将四爷给叫了过去。
  四爷最近太上皇的时候,理亲王同样也在。
  四爷行完了礼,太上皇直截了当的开口跟他说,“你二哥年纪也大了,也折腾不起了,以后不要再给他加重担了。”
  四爷听到之后眨了眨眼睛,很干脆的应下了。
  欧巴罗那边的情况大致了解的差不多了,四爷准备派商人继续远洋的欧巴罗去,这样更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那些洋人。
  这样一来确实不需要理亲王过去了。
  也不知道二哥这一次在那边受的什么罪,之前几年断了消息,而这回回来,竟然拉下脸让太上皇开口跟四爷求情。
  坐在一旁的理亲王端起了茶杯,似乎当自己不存在一样。
  太上皇见四儿子这么麻利的答应了,很满意的点了点头。
  眼下几年太上皇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有什么事直接跟老四说,也不弄什么拐弯抹角。
  反正儿子孝顺的很,从来没有企图瞒过他。
  太上皇完成了既定目标,便将屋子让给两个儿子,让他们两人自己谈话。
  理亲王率先开口问,“澳门那边……”
  四爷没有等他说完,抢先一步说,“澳门那边已经派人处理了,争取找到机会,将那块土地从洋人手中给收回来。”
  理亲王点了点头说,“那就好。”
  四爷放下了茶杯,开口说,“二哥,有件事还得需要你来做决定。”
  理亲王看了过去,“您尽管说。”
  四爷沉默了片刻,将秦可卿的事情给说了出来。
  “朕知道她身世的时候,她已经去世,眼下贾府跟贾妃,朕都没有动,等着二哥你回来亲自处置。”
  理亲王突然听说自己还有一个女儿,有些吃惊,随后又听到这个从未谋面的女儿已经离世,他心中带上了一丝怒气。
  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女儿,理亲王心中并没有什么波动,他的孩子不少,儿子女儿王府里也不少。
  这流落在外的女儿,顶多也只在心里感叹一下,若是人还活着的话,他不介意给她正名,可这女儿却给他身上泼上了一层污水,如今这个把柄还被人拿捏住,甚至要挟到老四身上。
  理亲王心中那点因为血缘关系泛起的亲情,也很快消失。
  然而对于荣国府感到愤怒,要知道,荣国府可一直是理亲王的门人,这些人隐藏起了他的女儿,就算他不知道,也应该主动说出来。
  然后这些人干了什么,竟然将他的女儿嫁给了一个不能人道的人。
  理亲王一想到这一点,就恨不得一巴掌拍在荣国府里。
  “二哥,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
  理亲王咬了咬牙说,“皇上,臣确定没有女儿流落在外,这些事情就任由皇上您做主。”这么一个给皇室脸上抹黑的女儿不认也罢。
  不过,不认是一回事,欺辱他女儿的也不能放过。
  四爷明显听出了理亲王话里的意思,直接将这件事给抹平了。
  四爷点了点头,既然理亲王不承认这个女儿,那么以此为由的贤德妃就是有欺君之罪。
  按理说眼下就可以处理贾妃,只是还需要留着她钓出那些不心怀不轨之人,这人暂时还不能动。
  没过两天,太上皇便重新整理了行程准备起驾前往热河行宫,同行的还有刚回京的理亲王。
  太上皇临走之前说了一些话,四爷全都恭敬的听了。
  送走太上皇之后,四爷回了圆明园。
  敏宁看着他心情不好,拎着冰碗送过去询问他,“这是怎么了?”
  四爷抬起头,叹了口气说。
  “太上皇告知我,他没几年好活了,只希望几个儿子能在床前为他送终。”
  敏宁听出了这话里的意思,“太上皇这是想让你将直亲王给叫回来?”
  四爷点了点头,“这回二哥回来了,汗阿玛自然想到了远离中原的大哥。”
  四爷倒不是忌讳直亲王回中原,而是想到太上皇话里透出的意思。
  太上皇的寿命无多,原本有太上皇在后面站着,四爷才能够这样肆无忌惮的施放各种政令。
  眼下一听说太上皇有可能离去,往后再也没有人给他撑腰,四爷就有一种惶恐不安。
  一种仿佛自己真的成为了孤家寡人。
  敏宁没有听出四爷话里透出的意思,而是顺着这话说,“只亲王也确实该回来了,他年纪也不小了,要是在美洲那边病着了或是怎么了,这也说不过去。既然太上皇想人了,那正好趁这机会叫人给调遣回来。”
  敏宁从食盒中端出了冰碗放到四爷面前,随后手支在案桌上问四爷,“不过直亲王若是从美洲那边回来了,应该派谁去掌管着一支海军呢?”
  眼下这一只海军在海外独成一体,若是选了一个有野心的人,很有可能这支军队就回不来了。
  这是因为挑选人选很麻烦,这些年来一直劳烦直亲王掌管。
  眼下太上皇都已经开口了,也就不适合再将让直亲王飘零在外。
  四爷也为这个人选感到头疼。
  眼下海军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住宅,东海一部分住宅,南洋还有一部分奔赴新大陆,圈了一部分土地。
  这些海军系出同源,只是后来成军之后分成了三军,再后来兵中的士兵退役换血,关系越来越远了。
  这是关系越来越远才能够让朝堂上的四爷感到安心。
  东海那边的水军交给了鄂尔泰,南洋的水军由四爷亲自提拔的将士统领。
  唯一成了四爷心病的就是海外的那支,以前由直亲王掌管,再加上直亲王家眷子嗣都留着京城,四爷也不担心他会翻出浪花来。
  可眼下好些年没打仗了,导致一直没有出色的将才,唯一冒出头的也只有鄂尔泰,四爷还宝贝的不行,让他一直统领新军。
  可鄂尔泰属于陆军,并不善水战,就算调过去也没用。
  四爷又一次感觉到朝堂上缺人,不由想到了当年敏宁提议的自己培养人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