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福孕连连 >

第72部分

福孕连连-第72部分

小说: 福孕连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啊,这山头上就是被小庙的引客僧,租给了各路的客人。让这些花了钱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们,掏了腰胞,才得了一点位置,方能守了这里,等那新天子祭祀的时刻。

    “母亲,这里太远了,都看不清楚。”

    赵茵望着四周,打量了片刻后,对杜明月嘀咕了话道。

    杜明月点点头,然后,无可奈何的回道:“金陵城内,那天子今天要行的御道已经清理得一干二净。想在特殊的日子,留了金陵城的御道旁观看的话,自然是可以的。只是,想寻了御道边的店家,要雅间,坐于高处观看天子出行,那得身份了不得的人物才成。”

    “咱们家,还没那个份量。”

    杜明月解释了原由。

    赵茵又是指着挺远的天坛,问道:“母亲,那咱们观看的地方,就只能是这里吗?”

    杜明月点点头,再度回道:“只能是此地,有些山势而依,能看囫囵。”

    “其实,在这里看挺不错。”赵箓在旁边,附合了亲娘的话,道:“姐姐,你看看,咱们倚高而下,正好能看得清楚下面的情况嘛。”

    赵箓倒是觉得,站了高处,看看这远远的风光,更好些。

    因为,这样更清楚的能看见,祭祀时,到底有多少的人啊。

    “是啊,哥哥说得对。”

    赵简小盆友这会儿,也是附合了一语。

    他倒是觉得啊,这里挺好的。凉凉的清风吹过,不是太冷,不是太热。他又有些睡意蒙蒙了。

    倒是赵策在那儿坐着,看着姐姐、哥哥、弟弟们说了话儿。只是静静的坐着,看着处远,眼神中有些迷茫。

    曾经的世子爷,在新天子登基后,就会成为了太子。

    可是,他这个曾经的伴当,却不像是书里学得那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而是,他被赶走了。

    像一个小可怜一样,被别人踹离了马上会成为太子爷的刘平祐身边。

    赵策一直想不明白,那当初他和哥哥为什么要入府,为什么要去当什么唠子伴当?

    正因为想不明白,所以,在望着他周围的其它看客,在热论着什么圣天子,太子,皇家之类的话题时,赵策总有一些自卑的感觉。

    这就像是唐国公府里待着时,管事总觉得他不够好,在世子爷刘平祐身边时,嫌弃做事不够踏实,性子不够灵巧一般。

    脑中有些这些思绪,赵策的心不在焉,自然是被他的亲人们看在眼中了。

    “策哥儿,来,喝些茶水。”

    “刚才爬山,一定口渴了吧?”

    “瞧你,尽是吃了点心,也不怕咽着了。”

    杜明月抬手,给二儿子倒了一杯茶,笑着说了话道。

    “这庙里的茶,味道跟家中的不同。二弟,你尝尝,看喜欢不?”赵箓在旁边,哈哈笑着说了话。

    “是啊,策弟弟,你品品,是不是特别香醇一些。”赵茵也是附合了话。

    嗯,这会儿,唯有赵简小盆友是一点一点小下巴,没有开口。像附合了姐姐哥哥们的话,实则,这位小盆友是睡着了。

    瞧瞧,那幸福的小哈揦子,都是从嘴角流了出来。

    “很喜欢。”见着一家人,都是围着自己关心起来,赵策抛掉了心中的一些小情绪,他笑了起来。然后,赵策是端起了面前,亲娘递上的茶,小口小口的饮了起来。他一边饮着,一边还是笑眯起了眼睛,很开心的回了这一句的话。

    而就在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时。

    太阳慢慢的爬上了天空。

    碧空如冼,万里无云,总之,这是一个明媚的好天气。

    而就在杜明月母子的不远处,这一座山的峰顶处。还有另外的看客,也在观察了这一场新天子的祭祀。

    那里有道人,有僧人,总之,集合了各派名家的修士,以及一些散修们。

    行行□□,各人是怀揣了各自的目的。

    “踏踏”的马蹄声响起,那是整齐而划一的。

    那等声音,由远而近,含有一种雄浑与昂扬。

    在山腰处的杜明月等看客,都被惊动了。所有人都围向了栏杆处。他们啊,望着远在一两里外的平地上。

    “社稷万钧重,山河处处美。”

    这两句,前几日胡乱写的话,冒出了赵箓的脑海中。他突然发现,他错了……

    应该是山河万钧重,社稷何处都美啊。

    因为,天子坐在十二匹的白色骏马拉乘的御撵时,那远远的观看间,赵箓觉得,他看到了一种真正的气势。那是一种,先生曾说的“道”,一种浑然天成的“道”啊。

    道,人生最高的追求。

    只不过,人人的“道”不同而矣。

    始皇曾出巡,霸王见之,言“彼可取而代之。”

    始皇曾出巡,高祖见之,言“大丈夫当如是。”

    赵箓不知道,这些曾经的大人物,当时见着帝王的雄姿时,是何等失态。但是,在这一刻,赵箓的小拳头也是拽紧了。他的心跳也在加速着……

    赵箓想,他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大丈夫当如是。

    那等肆意活着,那样能活得大自在,想来,才是真正的追求到了,自己的“道”吧。

    原来的唐国公,目下,大唐朝的新帝,刘元瑞身穿十二章,在天坛前下了御撵。他走上了天坛处,那一条通天梯。

    在那里,这位新天子,将把祭文烧给昊天上帝。

    在那里,这位新天子,将颁布了他的治国理念。

    这些,就意味着,一个新皇朝的开始。

    凡人的眼中,看到的世界,与修士眼中看到的世界,自然是不同的。

    所以,赵箓的眼中,看到的是帝王的尊贵。

    而修士们的眼中,却是见识到了最旖旎的风光。

    那是五彩的华盖状的祥云,在刘元瑞的头顶。而他的身上,则是盘绕着一条蛟龙。

    是的,不是真龙,还是一条蛟龙。

    但蛟龙,那也是含满了龙性。

    所以,在这一座小庙的山上,那些前来观看的修士们,还是被龙气镇得浑身异常的难受。一些法力浅薄者,以致于浑身颤抖。唯有修为高深者,方是敢这般远远的观察了,那等天地间,一个新朝见立时的龙廷立柱场景。

    在新的天子,祭祀于昊天上帝后。

    那蛟龙盘绕而上,然后,是一道金光冲破云霄,那是一道龙柱高高的耸立于天地之间。

    它,是那般的威严与神圣,仿佛恒古就应该存在,又仿佛会恒古般会永远存在。

    然而,在场能看到了龙柱的修士们,都是明白的。

    龙柱代表的是一个皇朝的法理。

    皇朝在,龙柱在,皇朝灭,龙柱崩。

    这个天下,大梁朝早已经亡了,所以,大梁朝的龙柱也早已经崩了。

    这新朝新立,自然是有着新的龙柱耸立。

    “昂”……

    有龙鸣声,镇于四野。

    “好利害的龙性……”

    “果然……”

    “……”

    在这一群修士中,人人称奇。

    当然,真正最高兴的,莫过于剑盟和蓬莱仙门的代表。

    因为,这两家的修士,在大唐朝新帝的身上,可谓是投资多多。眼下,自然是将要收获的时节了。

    不过,不同于山底上,有高兴,有思索的修士们。

    在山腰处,赵箓还在看着,那一场祭祀。

    那是万人的大场面,让人望之见之,总会心生畏惧的。毕竟,这不是上万的普通人。而是军士,是战场之上,血光刀剑之下,真正拼出来的勇士。他们的身上,有悍气,有凶蛮。也同样的,有着一种一往无前的利气。

    那是杀器在手,奋力拼搏向前的军势。

    赵箓两只小拳头,一直拽得很紧。他有一种兴奋感,他觉得,这样的大场面,如果是那场中的一员,应该多好啊。

    他不想当看客,他想当真正的一员。

    有鼓声,有金鸣之音,在响起。

    那是帝王祭祀了昊天上帝的曲子。

    那雅乐,听在了所有人的耳中,都有一种神圣之感。

    仿佛是天地间,最尊贵的声音。

    “今睹天子尊,安知世间贵。”

    赵箓呢喃自语,那声音很细微,就像是在喉间轻轻滑过一样,没有吐出半点音节。但是,赵箓知道,他头一回,用一种长大了的目光,知晓了啊。

    这天下的一切,不像戏文里说的,什么大元帅,是大英雄。

    在赵箓看来,真正的大英雄,不是别人手中能把玩的棋子。

    这世间,天子,才是天下间真正的大英雄。

    作者有话要说:  求正版订阅支持哒。

 第104章

    这一年,开平四年; 九月初一; 大唐朝新帝刘元瑞登基为帝。

    当然,新帝登基; 自然又有新的年号; 是为天成。同理; 这一年; 亦为天成元年。

    天成帝刘元瑞刚一登基; 自然是整军、治民; 一翻颇有治世的景象。

    在秋天,赵家人全部回了封县城; 赵子殷当了八品主薄。杜明月则是安排了一家子的男童,进了学院读书。至于赵茵嘛,则是因为开年就满十二岁了。

    在这个时代,应该要开始相亲了。所以,自然更多的时候; 是与杜明月一起进入了封县城大户女眷们的交际圈子。

    说亲,这之前嘛,自然也是要拉出来,给各家的夫人瞧一瞧。然后; 相互才好撮合的。

    如此; 时光也是慢慢悠悠的度过了。

    天成元年一过,迎来了天成二年。

    春日时节,柳盛花开。

    封县城嘛; 并不算太大。

    从书院到家中,来回的时辰,稍稍走快些,不过,区区两三刻钟左右。

    本着觉得已经是大孩子了,加之,亲爹、亲舅舅都是衙门里当差。赵家三兄弟,自然是不乐意再让人专门接送了。

    于是,每日上学、下学,赵家三兄弟,赵箓、赵策、赵简,以及三个书童任举安、任荐安、马兴安。这浩浩荡荡加起来,也是六个半大的孩子,热热闹闹的笑着一堆儿自己走着来回。

    寒食节,这一日,封县城的街道上,还是非常热闹的。

    这不,赵家的六个孩子,就是一起在道儿上笑说着话。

    一路行来时,至半途,水井口胡同处,传来了一阵吵嚷声。

    赵箓的个性就是有些好打抱不平,所以,他倒也不惧怕什么。直接领着小伙伴们就是往热闹嚷嚷的地方行去。

    待走近了,众人方是知道。原来是一个身材非常壮实的孩童,正是一个人围殴了一群的小盆友。

    嗯,这等利害人士。赵箓一见,便是吃了一惊。

    “这是怎么回事?”

    赵箓走上前,问道。

    那壮实孩童一见有人插一脚,倒也停了手。毕竟,赵箓一行六个大大小小的孩童,瞧着还是颇壮观的。

    “他,他……们骂……俺……”

    这壮实的孩童说话时,那一字一字吐出来的。此情况一瞧嘛,就让人知道。这是一个说话结巴的孩子。赵箓大吃一惊,有些明白了,何谓人不可貌相也。

    “骂人是不对的。”

    赵箓回话,表示他是站在了壮实孩童的一方。他笑了,挺爽朗的模样,又道:“我姓赵,名箓。我爹是县城里的主薄,嗯,八品官。”

    稍稍表明了身份后,赵箓觉得他扯的虎皮应该足矣。至少,从一堆挨揍的孩童,以及这个揍人的孩童眼中,赵箓是看到了一些惧怕的神色。

    赵箓觉得火候差不多,于是,他笑得很大方,对结巴的孩子,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俺……俺姓李……李……大山。”

    那揍人的孩童,摸了摸自己的脑袋,一边还是回了赵箓的话道。

    “李大山,你跟我说说,为什么打他们?”

    指着挨揍的孩童们,赵箓看得出来,这个李大山是一个非常憨实的小盆友。所以,他愿意听一听,这等老实人的话。

    “他们……骂……俺……”

    至于骂什么,那李大山就是嘀咕半天,也没嘀咕个明白。

    看这个情况,赵箓已经明白了,那骂人的话一定很难听。所以,这个老实的李大山八成是吐不出来。于是,赵箓指着挨揍的一个孩童,问道:“为什么骂他?”

    那个孩童的身子是缩了缩,然后,才道:“不是咱们骂他,他本来就是一个野种……”

    “对,咱娘说了,他要是欺负咱们,就让里正把他和他那个不要脸的娘,一起赶走……”

    “赶走……”

    “赶走……”

    “……”

    挨了揍的孩童们,显然是愤愤不平的。

    这会儿,见赵箓的身份很不了起的样子。所以,就是回话时,挨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