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都市大仙君 >

第637部分

都市大仙君-第637部分

小说: 都市大仙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一些网友甚至还提到了华夏电影市场的大数据,以此来证明电影《逆凡尘》不可能达到20亿的票房。更不要说是30亿了,而且还要拿下华语电影票房总冠军。

毕竟华夏电影市场就那么大,往大了说有几百亿。但是实际上呢?每年都会有电影曝出偷票房,扣除这些的话还能剩多少?这个大家谁都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实际市场并没有这么大。

就按几百亿计算,但那也是整整一年当中华夏电影市场所有电影创造的市场,包括所有外国引进的进口电影。你《逆凡尘》何德何能在刚刚开始拍摄就口出狂言,一下子就要独占这块大蛋糕的十分之一,这怎么听怎么像在开玩乐!

尽管大家都不相信《逆凡尘》能取得那么逆天的票房,但是也没有人敢说一定不可能。主要是近几年华夏电影市场是妖孽辈出,有时候火的莫名其妙。

例如那部《夏**烦恼》,这部影片的制作班底只能说是小有名气,而且并未在大银幕上得到验证,因此一开始的排片和票房都远远低于同档期的大制作电影。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电影在上映了几天之后在网上的口碑爆棚,大家都呼朋唤友去看《烦恼》。正是因为这种超强的口碑效应,它的票房一路逆袭,最终逆天突破14亿。

还有那部《猴子归来》,这部电影的情况和《夏**烦恼》差不多,也是在好口碑之外附加有“好看”的信息,但它又多了一层意义,这部影片被视为国产动画电影的突破性作品,因而激发了很多观众支持民族电影的感情去支持它。成功调动起了观众的某种强烈情感,然后疯狂走红。

反正不管网上的消息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也不管大家是不是在骂这是剧组在炒作,总之《逆凡尘》是火了,而且还在持续之中。

原本徐应龙是不知道这件事情的,主要是他不怎么喜欢上网,更不会去看那些无聊东西。但是紫怡却不一样,她是一个真正的华夏现代女孩,平时有事儿没事儿就喜欢玩一玩手机之类的事情,所以很快就将网上的事情告诉了徐应龙。

得知此事之后徐应龙当即给苏威打了个电话,让苏威立即联系出版社,先将《逆凡尘》的正版书籍发行出来和观众见面。用徐应龙的原话说,既然已经烧起火来了,那就再给上面浇一桶油,让火烧的更旺一点。

徐应龙很清楚,想要取得成绩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不断的保持电影的曝光率,这就好炒作一样。(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四十章:创造一个奇迹(求订阅!)

第一千零四十章:创造一个奇迹(求订阅!)

外界的声音如何的尖锐激烈徐应龙并不在意,如今的他静下心来安心拍戏。对于徐应龙来说拍戏是一种历练,让他可以通过演绎剧本中的人物来体会他们的人生沉浮。

当然了,徐应龙拍戏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拍出好的作品,吸引更多的粉丝,聚拢更多的人气,然后得到更多的信仰之力。

地球上的信仰之力在徐应龙看来相当于游戏中的bug,是法则不全的产物。如果换个地方,尤其是在九天仙界这种法则完整的位面,每一个信仰那都是要经过千锤百炼的,没有人可以轻轻松松的就能得到其他人的崇拜和信奉。

但是地球不一样,这里经过无数年的演变,修炼一道基本上已经没落了,人们很少去信奉神仙或者是魔鬼,因为这在国家机器的宣传里面属于封建迷信,是不予支持的。再加上人们对于娱乐越来越看重,于是乎就多了明星艺人这么一个特殊的群体。

原本徐应龙还真没有意识到当明星竟然也能赚到信仰之力,但是当他成了明星之后却发现了这个“漏洞”,现在的徐应龙就像是发现了游戏漏洞的发烧友,正在疯狂的利用这个漏洞提升自己的等级和装备,为以后的打怪升级积蓄力量。

既然如此,那徐应龙就希望自己的任何一个作品都要精益求精,花多少钱都无所谓。反正他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赚口碑赚信仰。

拍戏对于徐应龙来说不难,几乎是本色出演,尽管他的这个本子写的并不是他自己的事情,但是这个人徐应龙也认识,几乎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是那样的自然,把握的入豪入微。

原本许士安和张强都担心徐应龙的演技,毕竟他不是科班出身也不是群演脱颖而出的艺人,但是当他们看过徐应龙正式表演之后都惊呆了。他们从艺术的角度看,没有人比徐应龙演的更自然了,他仿佛就是剧本中的那个人。该狂傲的时候目中无人,该当孙子的时候绝不抬头,但是不管经历的事情如何的艰难曲折,但是依然不忘初心。

真正让许士安等人惊讶的是徐应龙和紫怡之间的打斗戏,原本他已经给他们设计好了套路,武术指导也为他们讲解了,结果却被他们拒绝了。

当时徐应龙的原话是:“我本身就是学武的,而且功底不浅,紫怡是我徒弟,也和我学过一段时间的武术,我们之间拍打戏很有默契,不需要事先设定套路。”

许士安当时听了这话有心发火,徐应龙这话要是用在电影上那是大错特错了,不是所有的学武的人都能拍好武打戏的。拍戏是表演,是给别人看的,武术不是用来表演的,是用来攻击或者是自卫的,所以很多时候两者是不统一的。

如果所有的武打明星都要是和徐应龙一样想的话,拍出来的东西绝对没有多少观赏性。更何况该怎么拍是他导演的事情,演员只需要按照导演的安排表演就行了。

不过当他看过徐应龙和紫怡的即时表演之后整个人惊呆了,那种大开大合的表演简直就是艺术。与事先制定的套路表演不一样,那样的表演看起来颇为生硬,违和感很强。但是这两人之间却没有这种情况,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且一些动作的夸张程度不亚于用特效。

这下可把许士安乐坏了,当即同意让他们自行发挥。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士安对于徐应龙和紫怡越来越满意,用许士安的话说,这是他见过的最有表演天赋的演员。

由于两人对于人物的把握都比较精准,再加上表演的也比较到位,所以整个拍摄过程很顺利,进度也出奇的快,几乎90%的镜头都是一遍过,即便是重新拍摄那也是别人的原因,和这两位主演没有任何的关系。

整部电影徐应龙有578场镜头要拍摄,按照正常的进度一天最多拍5到10场,近六百场按照保守估计也得两个半月,甚至于三个月。然而让许士安没想到的是,现在时间只过了5天而已,就拍摄了近200场,平均下来每天40场,是平时的4到8倍。

除了需要流量之外,紫怡的进度也是出乎意料的惊人,虽然没有徐应龙那么吓人,但是5天也完成了180场。

这下许士安就不仅仅是高兴了,而是变成了狂喜。剧本好、制作费高,再加上演员也给力,到时候只要把后期的特效弄好,那结果肯定差不了。现在他也隐隐有点期待徐应龙之前说过的那个票房期待了,30亿外加华语电影历年票房总冠军。

说实话,当时徐应龙说出这个票房期待的时候许士安打心眼里是不相信的,在他看来20亿已经是很惊人的了,说这话的时候他未尝没有炒作的意思。

作为一个名导演,他很清楚炒作对于一部电影的意义。尽管炒作炒作一词是贬义的,概括一下就是媒体用捏造、夸大、推测等非正常报道手段对某人或某事进行报道。炒作的目的是制造噱头,吸引读者的关注,最终提高报纸的发行量或网站的点击率。而炒作的窍门是充分利用人们的窥私欲、揭阴欲,发挥作者的制造力和想象力,置新闻的客观真实性于脑后。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炒作如果操作得当的话,那好处可是多多的。作为一个大牌的导演,许士安在娱乐圈混的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见过的炒作事件多如牛毛,在他看来炒作本质就是一种独特的营销手段。具体说来就是利用网络这个传播媒体,通过网络推手或者幕后人,对某个人物或者公司、或者机构进行两个方面的评论,一个方面是正面效应;另一方面是反面效应。

如此明显的反差自然会引起其他人的注意,然后利用这种方式引起网友的关注和讨论来增加人气,当人气一定的时候,这个人或者公司或者机构就会被网络关注,从而把这个人或者公司机构进行炒红。

在很多人看来现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经济时代,但是在媒体人看来说的还不是很明确很详细,准确地说这是一个注意力经济时代,对于那些不知名的品牌或者是人物,要想迅速成名,必须去借助社会热点事件,形成人们和媒体关注的“社会话题”。只要适时地抓住那些广受社会关注的时事新闻事件及人物的明星效应,结合企业和产品在传播上的最终目的就可以策划出创造性的活动和事件。

所以许士安并不排斥炒作,所以当媒体询问他的时候他随口就说了个20亿的数字,尽管他当时心里却是希望这部电影的票房能达到这个值,但是最后能不能达到他心没有底,没有底气的事情拿出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炒作。

正因为如此,当时徐应龙说他期待《逆凡尘》的票房能达到30亿华夏币,而且还希望这部电影能一举问鼎华语电影票房总冠军,当时许士安只不过是笑笑而已,心里完全没有在意。甚至于当时他心里还在笑徐应龙,这位徐大老板为了自己的公司可是不遗余力,什么话都敢说。

但是随着这段时间的拍摄,尤其是两位主演的给力表演,许士安真心觉得这部电影要是就这么拍下去的话或许真的可以创造华语电影的一个奇迹。(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请假(求订阅!)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请假(求订阅!)

不过许导的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正当他信心爆棚想要在一个月内把两位主角的戏都拍完的时候,徐应龙却告诉他他要请假,具体请多长时间未定。

这下许士安可是真的毛了,电影之所以要分主演和配角,并不是说谁比谁差多少,而是主要的戏份要比配角多很多,你是扛大头的。现在倒是好,你这个主演刚拍了不到一个星期就要请假,请假你就请吧,还告诉我时间不确定,也就是说有可能是一两天,也有可能是N天。

简直是岂有此理,就算你徐应龙是本剧的主演,就算你是这部戏背后的大金主,那又能如何,难道要就因为这些你就可以如此不尊重我这个导演?

看着眼前一声不吭的许士安,徐应龙心里也是一阵苦笑,这事儿还真的不怪许士安生气。昨天晚上许士安还兴致勃勃的和他说,照这个进度拍下去,这个年可以给全剧组的人放个假,最少也能让大家回家和家人待个三五天。

结果呢,这话音还未落他就跑来请假了,难怪许士安如此不乐意。

不过他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刚才南宫鹏飞打来电话,说青城山那边的交通和电力等都已经弄好了,而且绝大多数的施工公司也全都进驻了现场,就等他这个总设计师了。

前段时间给他打电话电话处于关机状态,而且一关就是一个多月,打到后来南宫鹏飞也麻木了,干脆就不提这事儿了,所以一直到徐应龙回来他都不知道。

好巧不巧,这两天因为《逆凡尘》的事情网上那叫一个火啊,吵吵的连南宫鹏飞这个不怎么关注娱乐圈事情的大局长也听说了这事儿。上网一查,好家伙,主演竟然是徐应龙。

当时南宫鹏飞就头大了,这家伙是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悄无声息的。于是乎一个电话打过来,让徐应龙赶紧准备一下,最好是明天就动身前往西川。

南宫鹏飞催的急,徐应龙也是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来找许士安了。

说实话徐应龙倒不是怕许士安发火或者是干脆撂挑子,只是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徐应龙觉得许士安这个人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导演。专业能力就不说了,本身就是干这个的自然不会太差,况且他还是苏威精挑细选且三顾茅庐请来的。

但是徐应龙最看重的却是他的为人,许士安虽说对人冷冰冰的,并不像张强那么热情,但是这个人很敬业,拍电影的时候不管你是谁,哪怕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群众演员,只要你发挥得好,他都会对你大加赞赏的。反之,要是你发挥不好影响了全局的话,那么对不起,即便是徐应龙这样的大牌明星也是要挨骂的,这种一视同仁的做法得到了剧组里所有人的认可,包括徐应龙。

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徐应龙接到南宫鹏飞的电话之后并没有立即闪人,而是亲自前来找他请假,徐应龙就是不想让许士安觉得他是在耍大牌。

“许导,生气了?”徐应龙笑了笑说道。

“嗯,咱们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就像是鱼和水,谁也离不开谁。有时候演员和导演的“江湖地位”悬殊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