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 >

第6部分

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第6部分

小说: 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其中几根的具体作用跟我们有所不同。有人曾经说过,当儿童停止手脚着地爬行时起,
他才第一次成为人。但是,实际上,直立的姿态和直立行走并不是教育的结果,这取决
于跟四足动物躯体结构不同的人体结构。狗或牛只适合于四肢自然下垂的方式。表现在
猴子身上的也一样,虽然在程度上小一些;而成长后的儿童由于下肢大幅度增长,头和
躯干便升起成为直立姿态。虽然人为了直立肌肉必须经常用力,但是他的构造在能够保
持直立姿态的平衡方面,较之其他动物是远为容易的。在画面中可以看到,在人身上,
脊髓通达脑子所经过的那个头颅底部的孔(后顶孔),比起猿猴来位置要靠前一些,因
此人的颅骨就不向前倾,而在第一颈椎或阿特拉斯(是由背地球的阿特拉斯 Atlas的名
字而得名)上保持平衡。在图中看到,人的脊柱具有跟字母S相似的形式;其次看到,当
人处在直立状态时,以脚掌作为基础,让腿支撑躯体——于是骨盆(Pelvis)就形成一
个宽大的支托来承受内脏。因此,在马戏场上表演的动物要费好大劲才能模仿的那种直
立姿态,对人来说,却是轻而易举的。四足动物不是因为在结构方面有相当区别,而是
由于骨骼和肌肉的特殊适应性,前后肢彼此间能够协同动作;然而要像人那样下肢肌肉
适于行走,手足之间配合协调则是做不到的。许多种猿猴用四肢行走得如此之好,就像
四足动物一样,同时,它们能使腿弯曲,把臂向前直伸,用手掌和脚掌着地。高级的类
人猿按其结构来说还适于攀缘树木,它们能用手和脚抓住树枝。猩猩从树上下到地上的
时候,通常是用脚掌的外侧和手指的弯曲关节支撑着拙笨地向前曳足而行。猩猩和大猩
猩有一种有趣的习惯,即用攒起的拳头支撑着,并在 它的长臂之间就像跛足人拄着他
的双拐那样把身体拖起前进。当长臂猿一面一会儿这边,一会儿那边用手关节着地,一
面用脚掌行走时,或者当它一面把手举过头顶,并向前方摆动以保持自身的平衡,一面
跑一段相当的距离时,或者当猩猩用脚站立起来为了攻击向前扑去时,在这些情况下,
猿猴的姿态最接近于自然直立。所有这些行动我们都能够从那图中对骨骼的观察获得了
解。因此,猿猴是处在四足动物和两足动物的有趣的中间阶段上。但是,只有人才有这
样的构造:在用脚支撑身体的情况下,他的手却可以自由地从事专门的工作。
  在拿人跟低级动物做比较时,把人的优越只归结于智力胜于它们,而不注意到人有
像技术工具一样的前肢优于它们,这是不对的。假如我们看看《列那狐》的插图,艺术
家在图中竭力描绘手握王者权杖的狮子、用扇子卖弄风情的狼、或者写信的狐狸等等,
我们就会看到,实际上他只是在证明,四足动物的肢体在适应这些动作方面是何等拙笨。
人是“会使用工具的动物”这一事实,决定于他有一双会用工具的手,正像他有发明工
具的智力一样;只有四肢构造最接近人的猿猴才能够较为满意地模仿着使用杓子、刀子
这样一些工具。可以拿黑猩猩的前掌和后掌来跟人的手和脚掌做比较(见图2)。猿猴的
后掌b跟前掌十分相似,以致许多自然科学家在记述高级猿猴时常常使用quadrumana或
“四手动物”的名称。按照解剖学上的构造来说,这是脚,但如果拿大趾跟其余的趾进
行比较,它就像手上的大拇指一样,这只脚是能够钩拿或抓住、抱住、握住任何东西的,
而入的脚d则不能做到这样。诚然,经常光脚行走的人,脚的大趾不像穿鞋的欧洲人身上
的那样无能。澳大利亚的蒙昧人用光脚拾起自己的矛,而印度的裁缝匠蹲着缝纫的时候
用它来握住布料。为了在猿猴和人之间进行极端的对比,所列的插图故意不跟蒙昧人自
由的脚对比,而是跟欧洲人那被坚硬的皮鞋挤紧的脚掌来作对比。可以看出,猿猴的脚
也像手一样,其上树的能力比地上行走的能力更强,但是,人的上肢和下肢却在两种相
反的方向上分化或专门化了。人的脚变成了行走的机械,抓握的能力较之猿猴的脚要小
得多,然而人的手却胜过了猿猴的手,是一种触觉、抓握和处理器物的专门器官。从图
2C中可以看到人手的长而能自由活动的大拇指和宽而灵活的手掌,以及它那触觉极为敏
锐的指尖。到动物园猿猴馆去参观,把高级和低级品种猿猴的手做一番比较是极为有益
的。长尾猿的手有五个手指,手指上长有类似利爪的指甲;这种手只是一种抓的工具,
几乎没有使用器物的能力。其他猿猴的手的大拇指较短,并且不能相对,也就是大拇指
的指端不能跟其他手指的指端碰到一起,虽然高级猿猴的大拇指能够做和我们相类似的
相对活动(正如插图所指明的)。作为技术工具的手的珍贵程度,正取决于这种相对的
能力,任何人只要试着不动大拇指来运用自己的手就能很容易相信这 一点。很明显,
人的手使人能够制作武器和工具,并用它们使大自然服从自己的目的;手是人在动物中
间占首位的原因之一。虽不很明显但十分正确的是,手的利用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
人的智力发展。在和各种物体打交道时,把它们摆成各种不同的姿态,或把它们并排地
放在一起,人就有可能进行各种最简单的比较和测量,而这些正是精确的知识或科学的
最初级的因素。
  关于外貌,猿猴那蓬松的绒毛跟人的较为光滑的皮肤形成对比。至于头部,人也像
低级动物一样用头发来覆盖,这是一种很好的保护。一些人种,例如,欧洲人或澳大利
亚土著的成年男人嘴周围的胡须相当发达。另外一些人种,例如非洲的黑人或所谓美洲
的印第安人,脸上那微少的毛具有这样的形态,好像它们仅仅是巨大进化之后的残余。
以这种观点来看英国男人的胸部和四肢上那些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多毛的地方,在自然
科学家眼中就变成奇异的东西,他们认为这是远古时代的残留物。在那个时候,人类的
先祖身上全被浓密的毛发覆盖着;现在,这样的毛没有了,人们只能按照季节和气候而
更换人制的衣物。有趣的是,现在也有一些人,他们的脸上和身上长着一层蓬蓬的长而
稠密的毛。脸上的这类覆盖物掩盖了他的面部的表情——这是人们之间精神交往的表达
手段。假如在我们的插图中,猿猴和人的骨骼覆以肉体,我们就能够明显地看到人在其
活泼而善于变化的面貌中的高级机能的特征;面部的表情和皱纹,反映着人所生活的一
切时期中的高兴和忧伤,爱和恨。在猿猴的脸上有十分粗陋而笨拙的相应变化,例如口
角向后鼓起,下眼睑出现皱纹表示笑意,或者狒狒的眉毛和前额的皮抬起和垂下表示发
怒。当经常在我们的想象中出现的外星人来到我们地球,根据他所见到的人面和大猩猩
的鼻脸之间的区别做出判断时,那么就能够鲜明地辨认出一定的内在差异。
  因为大脑是智能的工具和器官,所以解剖学者就拿动物的脑做比较,以寻找或多或
少有智力活动的动物之间的鲜明区别。在人同猿猴以及狐猴所从属的灵长目的自然序列
中,一系列的脑子能表现出明显从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的提高或发展。狐猴具有不大的
和较为平滑的脑子.而高级类人猿的脑子和人类的脑子则显然接近。事实上,狐猴跟有
理性的聪明的黑猩猩或猩猩比较,智力极低。但是,人的智慧则远远超过高级猿猴的智
力,以致自然科学家由于猿猴的脑子跟我们人的脑子相似而感到吃惊。这种相似,可以
从下面的图3中明显地看出;a是黑猩猩的脑人是人脑。图左侧绘出了脑的全部胞回;图
右侧是断面,揭示出内部的构造。为了更好地比较它们的构造,把两种脑子绘成了同样
大小;事实上,黑猩猩的脑较之人脑要小得多。人和类人猿的重要区别之一,正在于前
者的脑在脑量方面大大超过后者的脑。大多数人脑有三磅而猿猴脑只有一磅。同样可以
发现,猿猴的脑叶或脑半球的回纹,较之人脑的复杂的回纹,数量较少而且比较简单,
它们只是在一般外形上同人脑相似。量大而且复 杂,表明了智能的巨大发展。脑叶的
内部是由带有无数传导神经流的纤维的“蛋白质”构成的,而其平滑的边缘则是由包含
着脑小体或脑细胞的“灰色物质”构成的,那些纤维就发源于这些脑细胞,借助于这些
作为中枢器官的纤维形成了我们感知的结合,即思维。因为“灰色物质”外皮下面紧接
着就是很深的脑皱纹,所以很明显,跟整个脑子的巨大体积相结合的脑回的极度复杂性,
在人身上构成了一种高级思维器官,它比被大自然放在低级阶段上的动物身上的,要无
比丰富而复杂。
  只要看一下人和低级动物身体之间的某些主要区别,我们就能为自己提出更为困难
的问题:它们的智力活动在何种程度上跟我们的智力相似?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做出圆
满的回答,但在某些点上是十分确定的。首先很明显,在人身上,也像在其他高级脊椎
动物身上一样,感觉、意志和运动的简单过程同样是借助肉体器官而发生的。他们的感
官很相似,这可以由下列事实明显地看出,即解剖学家用牛眼代替人眼解剖,以便说明
外在世界的形象,是如何通过晶状体投射到视网膜或视屏上去的,而在视网膜上遍布着
从大脑伸出的视神经纤维的末梢。不能说不同种类动物身上的触觉、视觉以及其他感官,
没有自己的独特之点。鹰的眼睛能够分辨人眼看不到的细小物体;马的眼睛是这样生在
它的头上;它的两只眼睛不能像我们的眼睛那样同时投在一个点上,马实际上经常同路
两旁的两种景象打交道。但是这些特点仅只是使相似变得更加鲜明。其次,动物和人的
神经系统具有同样的类型:大脑和脊髓形成了中枢神经器官,感觉神经把感觉的印象传
送给中枢神经,而中枢神经又通过运动神经进行传导,促使肌肉收缩和运动。动物的反
射活动也跟我们相似,例如,一只睡着的狗,若触及它的脚,它就会像它的主人所做的
那样,在原位把脚缩回;在它醒着的时候,如有谁做出用手指触它眼睛的姿势,动物也
会像人一样地眯缝眼睛。如果我们说到自觉的受意志和思想支配而进行的动作,那么在
这里,某些时候低级动物也能够跟人并列而行。在伦敦动物园里有时能够看到,有人给
铁栅旁边的猴子们和铁栅外面的孩子们分一把坚果;在这些情况下,可以极为有益地看
到,猴子们和孩子们几乎做出一系列相同的动作:他们迅速地看一眼,走近前来,彼此
推撞,用手拿起,咬碎,咀嚼,咽下,又伸出手来拿新的一份。猿猴在智力上跟人很相
似,这使我们想到,它们在肉体上跟人也很相近。但是我们知道,在这个过程发生的时
候,在儿童的头脑中,除掉有关于坚果的简单的视觉和触觉的印象和想抓到它们以及吃
它们的愿望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在感觉和动作之尚还有思维。说得简单一点,
这时孩子由外形知道这是坚果,希望再尝到从前那坚果的爽口的味道,并用自己的手拿
起坚果,用嘴咬碎它,吃掉它。可是,智力活动的过程在这里实际上是复杂的。孩子按
照外形认出了坚果或者有了坚果的概念,于是在他的思想上,关于某些过去印象的回忆
就集结在一起,而这些印象由于经验而彼此结合了起来:特殊的外形和色彩、触感和重
量导致对一种特别昧道的期待。这是我们根据对自己思想的了解,以及根据别人所讲他
们的思想活动(虽然这些都并不那么清楚),来判断儿童思想中所发生的过程。对猴子
我们只能根据动作的观察来猜想它头脑中发生的东西,但是,它们的动作和人的动作是
如此相象,可假定猴脑的活动跟人脑的活动同样相似,虽然前者较之后者是初步的和较
不明显、较不完善的,那么,这些动作也就容易得到解释。显然,动物关于物体的观念
或思想,或许跟我们的思想相类似,而我们的思想是成批地记下了结为一个整体的印象。
在这些印象部分出现的情况下,动物可能会断定,也应出现这些印象的其余部分——正
如我们所常做的那样。那么,上述的这 一点也就变得尤为明显。例如,狗跳入表面浮
满泡沫的河水中,因为它把河面当成了干燥的陆地;或者,给它一块假的面包干,当嗅
觉和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