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鉴定师 >

第357部分

大鉴定师-第357部分

小说: 大鉴定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纸在西晋以后才用于书画,但是直到宋代才大量应用,而唐代盛行绢,纸的使用是非常少量的。

  他之前在练习画作时,也曾在一些绢上作过画,只不过绢底色不如宣纸洁白,而且绘画之前要做许多的准备,没有宣纸那般的方便快捷。

  近现代的许多书画家,基本上都是使用宣纸写书作画,至于绢,其价值昂贵,而且不如宣纸易保存,特性明显,不过是偶尔兴起之时才会使用。

  从隔子中,将这一幅绢本立轴作品拿了出来,其绢质十分的柔软,看起来所用的装裱材料,也是非同寻常,从此可以知道里面作品所用的绢质量如何。

  这一次,陈逸没有直接在原地拉开,而是将这幅绢本作品,拿到了书架一旁的桌子处,准备在桌子上将其展开,本来他觉得这一处地方,平常不会有人在这里看书,所以他还准备拿块抹布将桌子擦一擦呢,可是到了桌子旁,向着上面一看,桌子却是一干二净,没有半点灰尘。

  用手在桌子上摸了摸,手上没有半点污渍,陈逸笑了笑,看来应该每天专门有人负责这里的清洁,这倒是省了他的事情,三清观对于这藏书室的维护,超出了他的意料。

  从卷起来的长度看,这一幅绢本书法应该有二米之多,这里的书桌基本上都是两张桌子拼在一起的,所以展开来应该没有丝毫问题。

  陈逸将这幅作品慢慢放在桌子上,然后缓缓的展开,映入眼帘的便是黄庭经三个楷书字体。

  不过这字体却是给了陈逸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是照着其他人的作品抄下来的,而不是自己临摹出来的,看起来似乎没有一点生命的气息。

  临摹,自然的照着别人的作品,在纸上一笔一划的写下来,有些人临摹原作者的书法,几可乱真,这已然是其书法水平达到了与原作者达到了相差无几的程度。

  这所临摹的不仅仅只是原作者的字体而已,还有其中的笔意与气势,而不是仅仅将字体照抄下来,就像是现在的书帖一样,就是照着一些名家书法进行描摹。

  描摹出来的只是字体的形,需时较短,尽管可以成型,但水平达不到更高,而临帖,成的是神韵,一旦有韵便是佳品。

  三个字并不能说明什么,陈逸慢慢的展开,向下面观看着,王羲之所书的黄庭经,其实是黄庭外景经,在这一幅书法上,得到了体现,上有黄庭下关元,后有幽阙前命门……这正是黄庭外景经的内容。

  只不过放眼看去,这后面的字,真的就如同前面的字一样,是照着描摹下来的,简单的说,只有其形,而无其神。

  陈逸不禁叹了口气,不知道是哪个人,描摹成型后,便迫不及待的用绢书写,变成了现在这样没有任何神韵的模样,本来还以为能够看到一位不知名的唐代名家的书法作品,却不料,只是一幅只有形体,而无神韵的东西罢了。

  这形体上,倒是与王羲之的字体十分的相像,但是却根本没有王羲之秀美开朗,自然之态。

  一直看到最后,陈逸不由摇了摇头,果然没有留下任何的款识姓名,而传说中王羲之为了换鹅所书写的黄庭经同样是没有落款,只在末行写下了‘永和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五山阴县写’,为此那道士似乎还少给了几只鹅。

  只是,无论落款与否,这都不妨碍黄庭经成为一幅绝世的书法作品,引得后世名家争相摹仿。

  看到最后,陈逸又接着再仔细观看了一遍,依然是与刚才一般无二的感觉,没有感受到半点的神韵气息。

  这最后一个隔间的几个书架,似乎专门是放置书画的地方,而在此前的几个隔间中,陈逸都没有发现这样的书架存在,恐怕这也是此幅有形无神的作品,能够存在于这最后一个隔间的原因所在。

  陈逸又仔细观察了一下绢质,就用手摸了摸,高存志曾跟他特别讲解过各代绢的特点,而从晋代至唐代,基本上绢质没有太大的发展,都是单丝绢,唐以后的五代到南宋时期,绢较前代有了发展和变化,除了单丝绢还出现了双丝绢,元代的绢总的来说比宋绢显得粗了一些,不如宋绢细密洁白,并且出现稀松的状态,而明代的绢看起来也是比较粗糙,这也是造纸发达,用绢不多所导致的造绢工艺下降。

  从绢的材质上,倒是与唐代或者说之前的绢相差无几,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绢都是一种价值昂贵的材料,不知道是哪个败家子描摹了几天,便以为自己是书法大家,所以便在这绢上面书写黄庭经。

  只不过,哪怕是书写的如此没有神韵,也是有着一定的价值,原因也只是因为物以稀为贵,唐代的一些书画作品,流传下来的非常稀少,别说是描摹下来的,就算是唐代一个傻子写出来的,保留到现在,也是有价值的。

  当然,对于一些书法家来说,这一幅作品实在没有什么价值,他们又不是搞科研的,收藏古代名家书法,主要是学习里面的笔意风格,而现在这一幅作品,只有形,没有意,买下来临摹,恐怕到最后连之前的水平都没有了。

  陈逸下意识的打开鉴定系统,准备鉴定一下,忽然想到了什么,不由苦笑了一下,他还想着鉴定一下这幅作品,看看是不是唐代的作品,看一看鉴定术能否将作者鉴定出来,可惜的是,这一幅作品是唐代的,以他现在中级鉴定术,也只能鉴定距今一千年以内的物体而已。

  以他对书法的了解,这个描摹者,完全描的是王羲之的字迹形体,所以哪怕不是唐代,而是处于一千年以内的宋代书写出来的,也无法被鉴定出来。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陈逸鉴定了一下,果然得到的是鉴定失败的结论。

  第四百九十四章毫无收获

  看着这幅绢本书法,陈逸似乎想到了什么,在脑海中思索了一会,之前在岭州所发现的那幅董其昌的山水画浮现了出来。

  在发现董其昌的那幅上陵所见山水图时,不也是一幅粗劣难看的模样吗,其实里面却隐藏着董其昌的真迹。

  如宣纸的装裱流程几乎一样,这绢本也是有着几层东西在里面,说不定里面真的会有古代隐藏的东西存在呢。

  只不过,这一幅书法最少也是距今一千年的,无法鉴定出来,而且中级搜宝符也是无法找到,因为中级搜宝符也是有着时间年限的,同样是一千年,找到的只会是一千年以内的东西。

  陈逸在椅子上坐了下来,看着书法,内心不断思索着,忽然他眼睛一亮,以前那幅董其昌的画作,让其显示出来,借助了清水,不知道现在能否使其出现文字呢。

  看了看四周,依然是空无一人,而且这道观中没有使用电,自然也不会有现代图书馆所存在的监控设备,正好在他的储物空间中,准备了一些泡茶所用的山泉水。

  接着陈逸便从储物空间中控制着水瓶,往一个普通的小杯子里倒了一丁点清水,他的思想可以在储物空间中任意飞行,同样可以控制空间中的任何物体。

  虽然以他所拥有的储物空间来说,可以毫不引人注意的放进去东西,甚至空间的大小足可以放进去几个书架的古籍善本,不说几个书架,哪怕只有一套宋版书。也足可以让人为之羡慕。

  只不过一个人的心性决定着他的行事风格。悟真道长如此信任他。他怎么会做出这般忘恩负义的举动,或许他可以拿走其中几本书,不会让人发现,但是他后半生,恐怕都要处于愧疚之中,这就是他行事的原则。

  倒好之后,他在脑海中下达了命令,只见画作上。瞬间出现了小小的一片清水,而这时,陈逸毫不犹豫的用手在清水出现的地方,来回涂抹着。

  这一点水迹面积非常的小,几乎只有指甲盖般大小而已,陈逸所涂抹的地方,正是有文字存在的地方包围文字周围。

  古代的书画作品,怕什么,都不会怕水,有些老字画脏了。一些装裱大师揭下来之后,直接用水清洗。洗干净之后重新装裱,几乎干净如新,而且装裱,也是需要用水或者是浆不断的刷洗,这就是华夏书画材料所特有的神奇。

  他涂抹的这些地方,如果里面隐藏着另一幅书法,是不可能不出现的,可是了涂抹过后,字还是字,绢还是绢,没有任何的痕迹出现,很快,这一丁点清水所形成的水迹,便消失不见,书法一如往常。

  陈逸摇头一笑,难道是自己太过敏感了,这其实就是一个书法初级爱好者的练笔之作而已吗。

  往上面涂抹丁点水迹,他还能去做,如果涂抹的地方大了,那么他必须要跟悟真道长商议,这正是他对于悟真道长信任的一种回报。

  直接让清水出现在画作上,而不是将盛放清水的杯子出现,这就是为了安全起见。

  悟真道长虽然不至于能够如神话传说中的元神出窍来观察整个藏书室,但是鼻子非常敏感这是肯定的,他的储物空间中,所有的杯子,都是泡过茶的,可是不敢冒着这种风险拿出来。

  陈逸在脑海中再次分析思索着,在想到临摹这两个字时,眼睛一亮,临摹术可以感悟到书画作品中的意境,同样又能感悟到原作者的一些心理感悟,他在这幅画作上用了临摹术,会感悟到什么,一个初级书法爱好者描摹成型后的喜悦吗,还是隐藏书法的一些凝重。

  无论这里面有没有藏着另外一幅书法,都可以用临摹术来感悟一下,虽然书法上不可能感悟太多原作者的情感,但也是聊胜于无。

  对比于鉴定术和搜宝术而言,这临摹术倒没有年代限制,只是临摹这一幅距今超过千年的书法,或许能够感悟到的东西会非常的少。

  陈逸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看着这幅画,不禁使用了初级临摹术,以指为笔,准备将这一幅书法临摹下来。

  此时此刻,他的脑海中所出现的感悟极为模糊,他似乎感悟到了原作者对于书法的一些想法,这些想法似乎都是王羲之书法的一些特点。

  只是感悟直接一变,他面上有些惊异,好像心中有着一种兴奋之感,就像是以书法换鹅的喜悦一般。

  这所有的感悟非常的模糊,而且变化无常,就像是信号受到了影响一样,但是刚才那心中所感悟到的喜悦,却是让他看着这幅书法时,露出了目瞪口呆之色。

  这个书法新手,所描摹的该不会是王羲之的真迹吧,通过描摹王羲之的真迹,感悟到王羲之换鹅写书法时,喜悦之下的意气风发。

  不过,这一切都仅仅只是猜测而已,这一幅书法,实在是奇怪至极,让人摸不着头绪,陈逸拍了拍脑袋,有些东西实在太模糊,根本无法从中分析出什么。

  只是分析之前,要进一步确定,这里面是否存在着另外一幅书法,这样,才能做更加准确的分析。

  这时,一阵脚步声传来,接着便是一句轻轻的提醒声,“陈居士,现在已经下午五点了,藏书室就要关闭,请尽快挑选书籍。”

  陈逸谢过之后,通过孔洞往了往外面,太阳正在缓慢的朝西方落去,他不禁一笑,没想到不知不觉间,竟在玄妙阁呆了将近两个小时。

  看着面前的书法,他觉得要拿出去研究一下,至于原因,自然要向悟真道长予以说明。

  陈逸将这幅书法慢慢卷了起来,拿在手中,然后关上了那一个格子,又拿了二本道教经典,然后便向着借书台走去。

  这时悟真道长似乎睡够了,正精神抖擞的在借书台里看着书籍,待到陈逸来到时,他好像闻到了气味,顿时抬起头来,“陈小子,你在里面可是真能呆啊,如果老道不找人招呼你,你是不是还要呆到深夜啊。”

  “悟真道长,你不应该如此发火,你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你们三清观玄妙阁中的古籍善本,当真是数量众多,品种繁多,完全是一片片书的海洋,就如同这玄妙阁的名字一样,里面存在着玄妙,正因为这样,我才会深深陷入这海洋中,而无法自拔,如果像普通的图书馆,我看几眼就走人了。”看着悟真道长面上的表情,陈逸不禁笑着说道。

  悟真道长轻轻点了点头,“算你小子会拍马屁,好,把你要借的书拿上来,有一些残破或者珍贵的古籍善本,是不能随便被借出去的。”

  “恩,道德经一套,黄帝阴符经一套,还有,这个唐代的烂书法你拿出去干什么。”看着陈逸一件件放在台子上的东西,悟真道长一一的观看着,忽然看到最后那件绢本立轴书法,甚至连打开都没有,他直接就说出了这书法的名字。

  陈逸心生惊叹,这悟真道长果然是深藏不露,如果他拿的是一件著名的书法作品,倒不会如此惊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