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鉴定师 >

第399部分

大鉴定师-第399部分

小说: 大鉴定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幅珍贵的书法是在散落于民间的书法瑰宝,书卷长达十一米,内容是黄庭坚生前最为推崇的唐代宰相魏征所写的《砥柱铭》,全文约六百余字,卷上有宋代贾似道,明代项元汴直至清代民国各代藏家的大量题跋和钤印,总成交价达到了四亿三千万人民币。

  黄庭坚此人与苏轼,米芾和蔡襄并称为宋四家,堪称珍贵至极,也证明了书法练到极处,达到大师级别,所产生的艺术价值,让人难以想象,只不过在现代书法界四分五裂,再加上社会利益熏心的情况下,想要产生如黄庭坚这样书法大师级别的人物,可谓是难如登天。

  陈逸同样不觉得自己能够达到黄庭坚这样的境界,但是他会不断努力,去追求更高的书法画作境界。

  郑老点了点头,“王羲之的黄庭经原为黄绢所写,现在临摹的话,用黄绢也是最为合适的,让我们看看,你所临摹的黄庭经,与这幅毫无神韵的书法,究竟有多大的区别。”

  “师傅,我会全力临摹,我同样也想知道,自己究竟能达到什么水平。”陈逸面色认真的说道,自从得到中级书法术后,他还没有临摹书写过完整的黄庭经,现在自然要尽全力。

  与这幅书法一般大小的黄绢拿来之后,陈逸将其放在面前,把那幅在旁人眼中毫无神韵的黄庭经放在了上方,之后他向郑老等人点头示意,然后便打开了鉴定系统,准备使用临摹术和书法术之际,他忽然发现,本来是初级的临摹术,现在竟然变成了中级。

  这让他不禁在惊喜之余,有些疑惑,当看到了临摹术的一些介绍后,他恍然大悟,临摹术是以绘画术和书法的等级为基础,无法通过任务或锻炼提升,只能通过提高绘画术和书法术的等级,来提升临摹术的等级。

  这临摹术就像是点睛之笔一样,点睛之笔主要用于画作,自然要提升绘画术的等级,才能使点睛之笔得到进化,那么临摹术必须要绘画和书法术等级都达到中级,才能够提升。

  他似乎想起了在道观中临摹完那幅黄庭经后,系统曾经在提升过他获得中级书法术后,又提示了一声,只不过当时他处于兴奋之中,直接打开了鉴定系统,观看书法术,却是直接忽略了系统接下来的提示,再加上这些天没有用过临摹术,使得他现在才发现,临摹术不知不觉中,已然由初级提升到了中级。

  大致观看了一下这中级临摹术的作用,与初级临摹术的作用基本相同,只不过效果更加大而已,在临摹书画作品时,会将原作者内心的感悟,给予宿主较强的体会,其书画作品中的技法,也会给予宿主较强的感悟,并且会使临摹出来的书画作品,与原作相似度有较大提高。

  陈逸看了一眼,心中有些喜悦,不知道用了这中级临摹术,会从这幅书法上,感悟到什么东西。

  在他心分二用的情形下,郑老等人丝毫没有察觉他的一部分心神,已然去到了其他地方。

  使用了中级临摹术后,陈逸便退出了鉴定系统,眼睛望着桌子上方那幅毫无神韵的书法,此时此刻,在他的眼中,这些字体已然变得与旁人眼中的那毫无神韵不同,而是充满着神韵,与此同时,他的脑海中,也是出现了比之前更多的感悟。

  在其中,陈逸竟清晰的感受到了两个不同的想法,一个对于小楷书法感悟极深,其感悟之中,充满着平和简静,而另一个想法,充满了认真,对于书法的感悟虽没有第一个强,但也绝对比现代一些名家强得多。

  除此之外,他的脑海中更是涌出了一些书法的技巧,让他对于小楷书法,了解的更加深入,同时,将这些技巧融会贯通,他的小楷书法水平,绝对会有着极大的提高。

  难道这真的是哪一位无聊的晋代书法家,在王羲之黄庭经真迹上描摹下来的吗,如此,才能解释,一幅里面没有隐藏东西的书法,为何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感悟,那一种对小楷感悟极深的,除了王羲之,他想不到别的人,那一种感悟,给了他极大的震动,只不过比之前的感悟虽然多,但仍然有些模糊。

  只不过,现在不是思考这些的时候,这幅书法之中藏有秘密,他现在根本没有能力发掘出来,也只能寄望于他的师傅郑老了。

  陈逸去除了另外的一些感悟,心中存有的只有他所认为的王羲之心中的想法,慢慢的体会,并之前的一些感悟融会起来,虽然这些感悟,他现在一时之间无法完全融会贯通,但是在之后随着他不断的书写,他的小楷水平,也会不断的提升。

  看到陈逸一直望着上方的这一幅毫无神韵的书法,迟迟没有动笔,郑老等人丝毫没有半点情绪出现,不说陈逸,就算是他们在临摹一些名家书法或者自己创作之前,同样会像陈逸这样感悟思索一番,才会动笔。

  画作里可以存在作者的情感,可以显示出意境,而书法同样可以,将自己的风格,将自己的笔意,融入字迹之中,让人看到字迹,便能感悟良多,这便是书法大师所能带来的,也是黄庭坚仅仅六百余字,便价值四亿多的原因所在。

  待到陈逸感悟了一会之后,便缓缓睁开了眼睛,这中级临摹术所带来的感悟,远远比初级临摹术更加的多,想要在一时间完全领悟,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使用中级书法术,此时此刻,内心所领悟的一些东西,似乎完全化为了凝聚在了他手中所握的毛笔之上,让他的内心充满了灵感,更是充满了一种意境。

  陈逸本来静止不动的身子,猛的一动,手中毛笔,在黄素绢本上不断挥动,一个个工整而又飘逸的小楷字迹慢慢浮现。

  第五百五十三章让人震惊的作品

  这一次的临摹,与陈逸在道观之中临摹的情形完全不同,依然是黄素绢本,可是临摹术由初级到达了中级,而书法术也是如此,之前临摹的是初级技能所带来的,现在则完完全全是中级技能。

  对于书法的感悟,对于书法的理解,对于书写的技巧,都会使得他与之前临摹的黄庭经相比,有一个质的改变。

  他所感悟到的这些东西,在书法术的帮助下,慢慢被他融会贯通,变成了他自己的东西,在他手中所握的毛笔下,形成了一个个字迹。

  书写这一幅书法时,陈逸并没有像之前那幅急就章草书一样,向文字中注入灵气,而仅仅只是用临摹术与书法术二者合一,进行书写。

  以灵气书写,固然会让他所书写出的字迹更加具有灵性,但已然失去了临摹的关键所在,临摹所要求的便是形似而神似,如果用鉴定点兑换灵气,以灵气入字,那么写出来,已然会对从这幅书法上所感悟到的东西有所影响。

  如果像之前的急就章一样,是他自己创作书写,而不是照着这幅书法临摹,那么自然可以以灵气入字,完完全全展现他的风格。

  可以说临摹术是为了让他感悟这幅书法中的东西,以使得写出来的东西,与这幅书法非常相像,而灵气入字,会让他的字迹写出来,与这幅书法有一定的差别。

  一个是让他的字迹无限接近临摹的书法,一个是让他的字迹充满灵性韵意,而变得与所临摹的对象。有些差别。临摹最为主要的作用。便是学习其中的技法包括意境,在之后的创作中,将这些东西融入进去。

  当然,如果陈逸追求自己的风格,想要在这幅临摹的书法中,加入自己的东西,倒是可以如此去做,不过。那并不是临摹了,而是自己创作,也不能去使用临摹术。

  只是现在,陈逸想要全力临摹这一幅书法,看一看他所临摹的字迹能达到什么水平,那么自然不能向其中注入灵气。

  临摹术,并不是使用的一瞬间,将目标书画作品上的感悟全部填充入他的脑海之中,而是随着他临摹的进度,而慢慢将一个个字迹的感悟在他脑海中浮现。

  如果说之前在道观之中临摹时。他所感悟到的只是些许笔意,现在随着他的临摹书写。每一个字迹之中所蕴含的笔意,都让他为之激动,之前他觉得自己仿佛变成了王羲之,可是如今,他觉得自己真正拥有了王羲之的一部分思想。

  现在所感悟到的,与之前一二个月间感悟到的,不断相互融合着,让他笔下的字迹变得更加精妙。

  只不过,哪怕他拥有的是高一个等级的临摹术与书法术,在临摹书写这幅小楷黄庭经时,速度也远远不如章草,一笔一画,工整有序。

  在陈逸身后不远处的郑老等人,目光投放在陈逸所写过的那一行行字迹上,面色不断变幻,最终,变成了一片惊异与震惊。

  他们在陈逸所写过的这些字迹中,真正的清晰感受到了王羲之的笔意,那一种平和简静,而又飘逸洒脱的意境,与之前陈逸与他们一起随意书写的那十几个字相比,强得太多了。

  陈逸之前绝对隐藏了实力,或许说没有尽全力,而现在,陈逸全力之下所临摹出的小楷黄庭经,无论字体的意境和神韵上,都让人为之惊叹。

  本来他们在心中对于陈逸的书法水平,已经有了些高估,可是现在,陈逸真正展现出来的,却是出乎了他们的意料之外。

  他们强忍住了心中的震惊,甚至连丁点声音都没有发出,生怕打扰了陈逸的书写,此时此刻,他们能够想象的到,陈逸这幅书法完成之后,将会多么的完美。

  陈逸双耳不闻旁边事,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对上方这一幅书法的临摹之中,他既然答应了萧盛华,那么就会全力去做。

  临摹书写了将近二个小时的时候,陈逸已然书写到了最后的署字落款上,依然是那一行永和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山阴县写。

  之后他又提起笔来,在旁边写下了自己的落款,为萧盛华先生临王羲之黄庭经,浩阳陈逸,在落款的下方,陈逸拿出了自己的那方小印和印泥,然后轻轻一盖,陈逸印,至此,此次临摹黄庭经,结束。

  盖上了钤印后,陈逸缓缓挺直了身子,缓缓呼出了一口气,此次所临摹的这一幅书法,可以说是他现今水平的真正体现,比之在道观中临摹的,要更加完美,“师傅,师兄,请几位指教。”

  郑老等人快步从旁边走了过来,看着桌子上这一幅陈逸所临摹的书法,面上露出震惊之色,心中更是犹如惊涛骇浪一般。

  整幅黄庭经书法,一千二百余字,现在完整的观看起来,比之前十几字看起来的感受,要更加浓郁,其字迹之中,王羲之的笔意,可以使他们清晰的感受到,那一种意韵,十分的强烈。

  平和简静,质朴秀美,却又有着一种飘逸洒脱的意味,正如同王羲之的性格一般。

  他们几人都是古玩界中人,所观看过的书法,比起萧盛华来,只多不少,可是,陈逸所临摹的这一幅黄庭经,简直是他们所观看过的近现代黄庭经书法中,与王羲之最为相像,其中意境更加深远的存在。

  不说近现代的一些名家,就算是古代如颜真卿,黄庭坚等人,都对王羲之心悦诚服,曾临摹过他的许多名帖,可以说王羲之的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

  只是他们观看过许多人所临摹的黄庭经,没有一个能有陈逸现在书写的更加完美,真正的得到了王羲之的笔意真传。

  在其中,郑老和高存志仔细研究了这幅书法与上方那一幅书法的字体,简直是一模一样,字迹上,根本找不到不同之处,似乎完全是按照上方书法所临摹出的,其中除了王羲之的笔意,他们再也找不到其他人的风格。

  “小逸,你有些谦虚了,指教,以你现在所临摹的这一幅黄庭经,几可比拟现代的一些名家,哪怕是我,都无法临摹出你这样完美的黄庭经,其中所拥有的王羲之笔意,这般强烈,已然深得王羲之的小楷真传,如果不是太过于玄奇,我真的要认为你跟着王羲之学了几个月的书法。”

  郑老看着这幅书法,面上带着惊叹说道,他这个在当时随手所收回来的弟子,现在的能力,竟然达到了如此地步,真的像他所说,能够收陈逸为正式弟子,可以说是他的荣幸。

  “师傅,您说的不错,以小师弟这幅黄庭经的水平,已经完全超越了我,其中有些甚至是我需要去学习的,当真是得了王羲之的真传,让人难以置信,之前十余字,已经让人惊叹,这整幅黄庭经,更加的让人震撼。”高存志点了点头,附和着郑老的话语。

  而李伯仁和刘叔,面上充满着动容,前途不可限量,他们起初真的以为这是一句再普通不过的夸赞之语,可是现在,在陈逸的身上,得到了最真实的证明,现在何止前途无量,再过几年,恐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