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鉴定师 >

第927部分

大鉴定师-第927部分

小说: 大鉴定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询看到陈逸这一幅转化而来的书法,不禁摇了摇头,许多人拿章草当跳板,只学了一些皮毛,所以,这些人根本无需转化,直接学习今草就可以了,或者说,以他们对章草的理解,根本不可能进行转化。

  而陈逸现在对于这种章草书体,十分的精通,仿佛深入骨髓了一般,自然不可能一时转化过来。

  对于书法,他有鉴赏之力,此时也根本想不出办法,来让陈逸的书体转化,变得容易一些,不过看旁边王羲之的面上充满笑容,应该是内心已有了打算。

  察觉到众人的目光都放在了自己身上,王羲之微微一笑,“轻云,你觉得自己书体转化方面最大的缺陷是什么。”

  陈逸面上露出了一抹思索,书法术的感悟,是一次次不断练习而慢慢的给予,随着书法水平的提升,感悟也会提升,如果刚刚学习一种书法,那么书法术根本不可能给予像王羲之这般书法大师的感悟。

  否则的话,他创造新的书体,也不会连续练习研究了数年,才终于完成。

  这次由章草书体转化为今草,虽然比创造一种新书体要容易一些,但是却也是存在着困难。

  他的内心不断回想着自己书写时的过程,然后缓缓的说道:“先生。我觉得最大的缺陷。就是对章草的依赖。不知不觉间,总会在一些地方,使用章草的笔法,使得写出来的草书,就犹如连贯起来的章草一样。”

  “缺陷是对了,可是却并不是不知不觉,抬起头,看看前方的景色。想一想我为什么会让你来到这个地方书写。”王羲之轻轻摇了摇头,指着桌子前方的风景说道。

  此时他们所在的地方,正对着那一处湖水,里面的鱼成群结队的游动,荷花在随风摇曳,看起来极为美丽。

  陈逸缓缓的抬起头,看了看不远处的小湖,感悟,是练习书法最为重要的内容,没有感悟。又如何能写出具有灵性的书法,从此处看来。就知道王羲之不仅仅是一位书法大师,更是一位合格的师傅,不会将一些东西直接的讲解,而是要进行明悟。

  悟透了,所由此转化而成的书法,自然是充满着灵性,悟不透,也只能选择让王羲之直接讲出来,那样的话,或许与自己感悟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效果却会不同,心境亦是会变得不一样。

  其他三处的风景,大多是花草植物,而唯有他面对的这一处风景,则是一处湖水,绿绿的荷叶上,此时绽放着粉白色的花朵,看起来极为美丽。

  在这片湖水之中,除了这美丽至极的荷花之外,还有一些鱼类不断的游动,在其中,他还发现了有几只金黄色的鲤鱼出现,时不时的飞上水面,跃过荷花,然后落入水中,看起来十分的赏心悦目,更是充满了自由。

  望着美丽的荷花,望着湖水中自由快乐的鱼群,陈逸的面上渐渐露出了一抹明悟之色,心中明白了王羲之所说的话语。

  “多谢先生,让我通过此处风景,感悟到了转化书体的关键所在。”陈逸面上带着明悟之色,朝着王羲之拱手说道。

  王羲之轻轻点头一笑,然后说道:“轻云,无需谢我,一切都是你自己的感悟,可否告诉我们,你都感悟到了什么。”

  以陈逸的悟性而言,能够通过这处风景,感悟到转化书体的一些关键,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只是他还需要确认一下,并且让旁边的许询,和自己的两个孩子,知道陈逸的感悟。

  虽然这转化书体的学习,是他专门为陈逸所准备的,但其中,也有影响自己两个孩子的想法。

  陈逸转过头,目光看向了不远处的湖水之中,然后缓缓的说道:“在我面前的这处风景,是一处湖水,其中最为令人注目的,便是这美丽的荷花和自由游动的鱼群。”

  “其中,游动的鱼群,代表着自由,随心所欲,而这正是今草所需要的东西,我之前以章草为基础,书写今草时,却是太过于规矩,瞻前顾后,写着写着,就会将章草的习惯带入进去。”

  “这一片鱼群,这一片风景,让我感受到了心旷神怡,让我的心境得到了放松,书写今草,不必考虑什么,放开自己的心灵即是,这就是我在鱼群中的感悟。”

  他确实是考虑的太多了,恨不得将自己想到的一些东西,都在书体转化中实现,从而使得他今草的书写速度,甚至还比不上章草,写出来书法,无非是连贯的章草罢了。

  听到陈逸的话语,王羲之微微颔首,这正是他让陈逸感悟的关键所在,书法虽然有着章法的存在,但却是留了极大的空间,让创作者加入自己的笔意和感悟,特别是草书,更是如此,唯有放开心灵,才能写出好的草书。

  旁边的王操之和王献之两兄弟,也是若有所思的看了看不远处的风景,他们觉得,如果换了自己,或许也会回答上来,但却不会有陈逸这般的迅速。

  许询的面上露出了一抹佩服,王羲之的教导方法十分的高明,陈逸的悟性,更是让人惊叹,通过外面的风景,就可以感悟出书法至理,实在是玄之又玄。

  “除了鱼群之外,带给我更大感悟的,便是荷花,荷花是君子之花,由淤泥之中扎根而生,但是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亭亭玉立,却是非常的纯洁,全身不沾染一片尘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说着,陈逸的目光放在了那一片美丽的荷花之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让我感悟到了书体转化的一些道理,虽然纯洁的荷花之上,不会沾染任何的淤泥,但是,它却是由淤泥而生,没有淤泥,它们亦是无法生存。”

  “而书体转化也是一样,章草就像是淤泥,是今草的根基,更是今草的养份,以章草作为养份,来由此生长出如荷花般出淤泥而不染的今草来。”

  “那一片鱼群,让我明悟了书体转化时的心境,而这一处荷花,则是让我明悟了书体转化最为重要的关键,可以说,此处风景,角答了我心中对书体转化的一些疑惑,没有先生的提醒,我此时恐怕还陷入疑惑之中。”

  陈逸面带感慨的说道,同时向王羲之再次拱了拱手,书体转化,并不是完全需要以章草为基础,在其上转化,而是需要将章草当做养份,吸收入今草之中。

  完全以章草为基础,那么就算能够转化,所转化而成的,也不过是另一种带着今草气息的章草而已,而通过吸收章草为养份,所由此转化出来的,就如同荷花一样,有着淤泥的养份和一些气息,但却是与淤泥毫不相同。

  此时此刻,听到了陈逸这接下来的话语,许询,王操之兄弟俩,甚至于王羲之的面上,都是露出了一抹惊色。

  王羲之的内心充满了惊异,他之前让陈逸观看风景,所想要让其感悟的,也只是这一处风景自然自由的气息而已,放开心境,顺其自然,方能使得书体顺利的转化,而不能刻意的控制和强求。

  他没有想到,陈逸竟然从这处风景中的荷花上,领悟到了更加关键的东西,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简直是太妙了,还有陈逸的那一段解释,章草就像是淤泥,是今草的养份。

  在此基础上转化而来的今草,就像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样,或许有着章草的气息和养分,但是却与章草并不相同,比章草更加的优秀。

  陈逸想到了他所没有想到的东西,由这荷花所感悟到的,比他内心的一些想法,还要高明。

  他的内心充满了感慨,陈逸的悟性,超出了他的意料,无怪乎能够创造出一种新的书体。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君子之花,妙,太妙了,太妙了。”此时,一旁的许询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拍着手掌大赞道。

  对于荷花,许多文人和画家都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在汉代乐府歌辞盛行时,产生了许多优美的采莲曲谣,之前他觉得这些描述荷花的曲谣还不错,可是现在,与陈逸这一段话比起来,差得太远了。

  这可以说是他听到过的,最能代表荷花的句子,仅仅十余字,便将荷花的品质表现了出来,让人为之向往。

  听到许询的话语,陈逸愣了一下,心中有些无奈,他实在不是故意的,只是随口就说出来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一段名句,出自于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之中。

  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来从中衬托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更是从中表示自己对追逐名利,趋炎附势之世风的鄙弃。

  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爱莲说

  而这荷花之所以会成为君子之花,就是因为周敦颐的这段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被许多文人雅士奉为至理,只是说说简单,能够做到者,十人之中,又有几人呢。

  许询的话语,让现场几人都是回过神来,王操之和王献之面带惊色的望着陈逸,那一段名子确实妙不可言,可是让他们震惊的,露出却是陈逸的悟性。

  从鱼群之中,他们或许会和陈逸一样,悟出那些道理,可是在荷花之上,他们恐怕却是无法悟出陈逸所说的那些至理。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以章草为养份,吸收入今草之中,仿佛让他们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一般。

  自从与父亲移居金庭之后,这楼阁之上,他们也是常常过来游玩,那一处小湖,是他们最喜欢的风景,可是看到一年多的时间,他们却是无法感悟出陈逸所说的那些东西。

  或许是他们没有处在陈逸转化书体的情况之中,但是,他们觉得,就算处在这样的情况之中,在荷花之上,他们也不可能感悟得到。

  从昨天陈逸来到这里之后,他们便从陈逸的身上,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与陈逸比起来,他们相差太多太多了。

  “确实是妙不可言,轻云,对于这处风景,你的感悟之深,出乎了我的意料,更加让人惊叹的则是由荷花所领悟到的东西,堪称精彩至极。那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对荷花最好的描述。你由此悟出来的道理,就像你所说的,会成为你书体转化最为关键的所在。”

  说到这里,王羲之感慨万千,“有了你这番感悟,由此而转化的今草,或许会更加的精妙绝伦。”

  “先生过奖了,有了你的提醒。我才会去感悟,否则的话,就算看到荷花,恐怕也想不到这个方面,也正是因为那一段对于荷花的描述,使得我心中产生了一些感悟。”

  陈逸拱手一笑,提起荷花,恐怕现代许多人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这一段话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虽然想起这段话。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悟出来,但是正是靠着这段话为引导,他才能得到感悟。

  这时,许询忍不住的说道:“陈公子,这一段对荷花的最好描述的句子,是你所创作出来的吗。”

  陈逸摇了摇头,笑着说道:“并不是我创作出来的,而是在我从隐居之地出来,游历之时,在一座城镇,与一位老夫子结识,而这段话,正是此人一篇文章里的话语。”

  “哦,竟然是一篇文章里的话语,陈公子,能否将这篇文章写出来。”许询面上露出了惊喜之色,这段话语精妙至极,这篇文章想必也是一般无二。

  陈逸自然答应了下来,这一段名话既然由自己口中说出,那就让它现于世间吧,“许先生,我也是正有此意,既然这段话语,这些荷花,让我有了如此的感悟,那么这一篇文章,就以我转化的书体,进行书写吧,看看与之前有何不同。”

  “如此甚好,看看这段感悟,给你带来了什么变化。”王羲之点了点头,十分赞同的说道。

  陈逸微微一笑,并没有着急着去书写,铺好纸张后,他的目光,便放在了不远处的湖水之中,代表着纯洁的粉白色荷花,看着那随着水波,随着微风,不断摇动的花朵,他运起了顶级书法术,刹那间,一阵阵的感悟涌入脑海之中。

  感受着这些由书法术带来的感悟,他的面上露出了一抹微笑,这些感悟,都是之前在转换书体时,所没有出现的,无论是昨天,还是今天。

  换句话说,这由书法术所产生的感悟,完完全全是由他刚才从风景中悟通了一些道理,才得到的,当然,如果由王羲之说出来,他知道了之后,也会有这些感悟,只是,却并没有他自己悟通的那般深刻。

  看着这些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他内心的感悟似乎更加的浓郁,随后,他缓缓的闭上了眼睛,站在桌前,感悟着脑海中所涌入的这些东西。

  而旁边的众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