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完结) >

第583部分

顺明(完结)-第583部分

小说: 顺明(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十几万京营,朝廷东拼西凑地给发出六成的军饷,刘元斌扣下大半给自己的两万楚军,其余的零头才给其他的营头发放,军饷发地足,下面的部队士气和战斗力就还说地过去,刘元斌督促下面练兵也不至于有反感的情绪。
    在京师周围这么长时间。京营提督太监刘元斌倒也练出了几千体已地兵马。借着这些部队。也能控制住两万楚军。
    胶州营即将出兵顺天府地消息文告传过来。京营各个部分都是好像雪崩一样地散去。也就是刘元斌控制地部队还能维持住。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时候地刘元斌却摆出一幅忠心勤王地架势。命令部队加强戒备。在军营驻地地周围实行戒严清场。
    尽管刘元斌这边也能控制住部队。不过稍微明白些事理地人都是纳闷。心想难道你刘元斌脑子糊涂了。怎么可能打得过山东地胶州营。
    不光是其他人这么想。就连崇祯皇帝也是差不多地想法。京师从文官到武将。吏员和衙役、兵丁士卒或者是丢弃了差事混在平民之中。或者是直接带着点家底出城下乡。也有直接过去投奔山东兵马地。
    反正顺天府到河间府和永平府之间。也不是什么太远地距离。谁愿意做忠臣义子地傻子。就由他去做。大家看热闹就是。你刘元斌要给这刻薄寡恩地明廷崇祯殉葬。大家可不会陪着你一起死。
    胶州营这边向顺天府派兵不要太简单。本来胶州营就在天津三卫有八千余地驻军。直接先行开拔。等本部兵马过来之后再行替换。
    文告贴上不到两日的功夫,这四个团的部队已经是过了杨村,直逼武清,在武清驻扎的两千多明军士兵,甚至连撤回京师的念头都没有,直接是出城投降,交出武器之后,各回各家。
    他们本来就是当地的民户抽取丁壮凑出来的部队,一来是不愿意拼命作战,二来河间府那边传来的种种见闻,感觉山东还是不错。
    大军出动,总要有粮草和辎重补给跟随,四个团八千多人,又是对弹药依赖很大的部队,这么轻师冒进也是有些莽撞了。
    京师一些有心的勋贵大佬都是派人在盯着被胶州营点名那几县的状况,看见山东的部队这么大摇大摆,不管前后的过来,都是有些鄙夷,心想,如果山东的行事就是这么莽撞的话,还真是要再等等才表示自己的态度。
    接下来的事情就让他们目瞪口呆了,那武清县已经是提前设置好了兵站,在城内城外为漕运服务的仓库中,堆满了粮草,甚至还有弹药,地方上的民夫丁壮也是早早的安排完毕,若说是粮草一项,还可能是原来的储备,可这弹药,除却山东还有什么人用,这分明是早就准备好了。
    武清县一直驻扎着京营的部队,锦衣卫和东厂也有探子盯着,给胶州营筹备物资和募集民壮的人怎么大摇大摆的做出来的。
    武清如此,想必其余几个地方也是如此了,这样的趋势,山东的兵马莫说是兵精炮利,就算是没有大炮,恐怕开到了城下,城内直接就有人把城门打开了。
    做这些后勤工作的,自然在真定府晋州的柳家,现在柳清嵩已经算是胶州营系统的高级文官之一,听到大军要出兵顺天府,除却激动之外,柳清嵩也是等到了难得的卖好机会,说是兵贵神速,不如让柳家来承办此次的大军后勤。
    万余兵马的粮草给养,可是个极大的数目,柳清嵩派人给族长柳清扬送去急信的时候,还在信上单独说明,如果家里觉得开销太大,自己做官这么多年还是捞了点银钱,愿意贴补,这可是为了柳家的富贵做投资。
    柳清扬比柳清嵩看地更加明白,自从胶州营用他们柳家在北直隶做私盐的代理,并且打掉了山西高盛和之后,他们的生意已经是爆炸一般的增长,高盛和和草原上的那些买卖,大头差不多都被柳家和灵山商行联合吃下,赚了多少钱,柳清扬自然是心中有数,
    己在李孟起家的时候,没有去和其交往,现在已经了,如果将来胶州营得了天下,哪怕是占据北方,陕西那边的市场再分给柳家一点,那也是吃用不尽的富贵。
    现在操办军需,先不说其中利润如何,能依靠这个把自己家和山东的关系再拉近一点,那就是谢天谢地了。
    自然不用柳清嵩拿钱贴补,柳清扬甚至是停下了部分去往山西的生意,把所有能调集出来地力量用来筹备军资。
    柳家是北直隶数得着地大族,行商各处,又和各地的大族豪强关系不错,这次也是不惜工本的把这些关系都给动用了起来,柳家地头蛇的帮忙,加上早就是渗透极深的清查司山东盐帮和灵山商行系统,这才是有了让北直隶和京师人士瞠目结舌地场面。
    实际上,现在除却京师周围三十里之外,已经没有官府的探马在游荡了,刘元斌知道了武清地消息,还是靠着自己安排的哨探。
    现在尽管是在京师城外扎营,可刘元斌兵马所处的情况就好像是在野战一般,必须要战战兢兢的扎营,并且派出哨探不停的在外面打探,这也是让人很难堪的局面,明明是在内线,可就如同睁眼瞎子一般。
    腊月二十三,在很多地方,这个被称为小年地日子等于正式宣布春节的开始,可现在地京师哪有一点过年的气氛。
    京师东边刘元斌地大营更是戒备森严,已经不许士兵轻易外出,完全是一副风雨欲来的模样。
    可在这样紧张地局面下,提督京营太监刘元斌居然在会客,随着情势的紧张,握有京师内外最强一支武装力量的刘元斌地位一下子高了起来,他的楚军其他人也调拨不动,就算要撤换他也要考虑哗变的危险。
    原来高高在上的司礼监大太监王承恩现在也要客客气气的和刘元斌说话了,王承恩现在很羡慕已经是退职返乡的曹化淳,他捞足了银子回到家乡,以山东做事的作风,曹太监将来可以舒舒服服的做个富家翁,他王承恩和崇祯皇帝荣辱一体,去那里跑。
    现在的崇祯皇帝已经是精神恍惚了,这时候总要做点什么,大太监王承恩还能动用不少的资源。
    他带着还没有逃走的一名兵部员外郎,带着金银和猪羊出城劳军,刘元斌把他们请进了营中。
    这也算是权倾朝野的两位大太监的会面,不过场面冷清之极,王承恩的态度放得很低,那兵部员外郎更是奴颜婢膝,可刘元斌很淡然,甚至可以说是漠然,首领太监王承恩这次来不奢求什么调动。
    他只是想让对方给自己一个承诺,就是刘元斌不会背弃朝廷的承诺,可这样的承诺,刘元斌都不愿意松口给出,这些皇宫内的太监最重这些虚礼,刘元斌此次连客套也不愿意客套,始终不给明确的答复,到最后,才模模糊糊的说了一句“咱家也是个讲情义的人,不会把刀子放在熟人的脖子上”。
    得到这个似是而非的承诺,也比没有什么承诺要好,王承恩心中冰凉一片,可还是脸上带着笑容离开了军营,现在不比以往,形势已经完全的变化了。
    他想回去劝劝崇祯皇帝,江南那边有太子,也有钱粮,更有可以依靠的兵马,以及没什么破坏的地盘,去那里,就算是偏安也是个好地盘不是,不过这个念头也就是在王承恩脑中一闪而过。
    内阁首辅陈演、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甚至连兵部尚书张国维下狱之前,都曾经劝崇祯皇帝舍弃北地,去往江南以图再起,可崇祯皇帝却带着哭腔回答:
    “那朕岂不是成了宋末的亡国之君,今后史书如何说朕,朕又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
    首领太监王承恩每次想起来这个,就忍不住肚里暗骂,陛下你已经是个亡国之君,史书对你的评价肯定不会高,要是太祖和成祖有灵,肯定要把你抽筋扒皮,骂归骂,崇祯不走,王承恩也不能走,能这样骂,也是因为他把自己看成崇祯皇帝是一体的人物,总归是灰心之极,可还是看着这么一步步的向死路上走。
    他们这边凄风冷雨的回城,却没有想到他们前脚走,后脚刘元斌的大营又是来了客人,这次来的几个客人都是和和气气,都是商人的打扮,本来在军营门口被守卫的兵丁呵斥,心想这节骨眼上,你们这些无关的人士还来凑什么热闹,谁想到不多时就有一名参将领着提督公公的亲兵出来迎接。
    惹得一帮门口的卫士,以及下面的军官乱猜,心想这到底是什么人……
    接见这些“商人”的刘元斌屏退了左右,却把下面几个亲信的参将、游击叫了进来,那名商人却不怯场,也不自低身份,客套了两句,就站起来直接说道:
    “刘公公,如今局势明朗,做抉择可要今早,莫要耽误了这最后的机会。”
    刘元斌没什么太过谦卑的表示,反倒是坐在那里低着头,听到对方干脆利索的说话,才慢条斯理的讲道:
    “齐国公大军无敌,咱家自然不会作那螳臂当车的蠢事,前次信上不都是说的明白吗,怎么,齐国公还要咱家做什么别的不成?”
    那名商人转身朝着京城的方向抱了抱拳,回头笑着说道:
    “刘公公想要保全自己和下面部署的平安富贵,想要让令侄在国公治下有个仕途前程,总要有个投名状交上来才是。”
    刘元斌缓缓的抬起头,顺着那商人抱拳的方向看了过去,京城之中值得做投名状的……这肯定不是什么商人,投名状这话可是江湖上的黑话,可现在也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他知道那商人说的是什么。
    沉默良久,刘元斌长叹了一口气,骤然间,人好像是苍老了十岁……





    正文 第五百二十二章 大明无忠
     更新时间:2009…11…22 0:15:03 本章字数:4641

    是刘元斌的军营,那几名商人打扮的山东代表不过十在刘元斌的官署之中侃侃而谈,刘元斌呆呆的坐在帅案的后面,在下面几名亲信的军将都是深深低头,不敢看人。
    山东的暗示,实际上极为明显,大家都知道对方到底在说什么,但让他们做的事情却是他们心里的一个底线。
    这些人从小到大,心中都养成了这样的一种感觉,皇帝是天,人怎么能对天做什么呢,天让人干什么,天能决定人的生死,这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突然间,几个人施施然的过来,让他们反过来做,一时间怎么能转过弯来。
    过来那几名商人,除却领路打招呼的那人是晋州柳家的一名长房子弟之外,其余的四人都是清查司的情报人员。
    山东清查司,除却统合上层资源,统一调配之外,原来的架构变动不大,分明暗两条线,遍布各处的灵山商行分号和其他名字的山东店铺,是明里的机构,山东盐帮依旧是做暗地里的勾当。
    在明处的店铺有义务为暗处的人做掩护,所以这些探子往往是做行商的打扮,山东盐帮的构成是整个胶州营最复杂的,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开始的时候的确是鱼龙混杂,不过几次清洗之后,剩下来的都是那些忠心于山东,并且按照规矩办事的人。
    说来也巧,剩下的人,反倒是从前那些江洋大盗,绿林巨寇居多,也有少部分的地方豪强,这些人在进入山东盐帮之前,就有了不小地场面,他们都是赤手空拳打拼出来的基业,天生的冒险家。
    今天来这的四个人当年在山东的地下社会里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可他们从未觉得有今天这个时刻这么意气风发。
    尽管他们面色沉着镇定,对着大明第一等的大太监刘元斌侃侃而谈,可他们都觉得人生能有今日,此生不算虚度了,自己不过是一个个地方上的人物,何德何能,居然能在这里谈这等翻天覆地的阴谋,当然是大帅的威能,可自家也不白活这一辈子了。
    在这个屋子中,陷入了一阵莫名地静,安静到外面值守地亲兵要担心的吆喝一声,问问屋中各位要不要茶水。
    这也是一个暗号。如果没有人接口回答。那就是里面出了问题。外面地人马上就要冲进来动手地。
    一名参将闷声闷气地呵斥了句。屋中继续安静。那几名山东派来地使者也慌张。在那里凝神静气地等待回复。
    这安静地已经是让人烦躁了。刘元斌座下地几名武将彼此交换眼色。又看看坐在上面地刘元斌。五十刚出头地刘元斌此时整个人就是佝偻在座位上。也不抬头。这样下去可也不是办法。
    刘元斌手下地一名游击得到了同伴地鼓励。迟疑了下。咳嗽了声。这总算是吸引了在座位上刘元斌地注意力。看看那游击地神色。刘元斌点点头。那游击瓮声瓮气地问道:
    “请问几位先生。先下京营各处地兵马都在溃散。可差不多还能凑齐了五六万人。加上宣府边镇地残余七万兵总是凑地出来。说句刘督公怪罪地话。咱们这心腹兵马也就是这不足两万。真要闹将起来。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