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生于望族(完结) >

第276部分

生于望族(完结)-第276部分

小说: 生于望族(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封信的第一张信纸上,从最后一个字开始,倒过来数,每隔十个字,便能抽出一个字来,连起来看,就是:”郑王有变,青州官军受制,锦南亦然,速设法密报于上,勿走漏风声。”
这么说,郑王果然要反了?不但控制了青州境内的朝廷官员,连锦南州也没逃过去。
蒋知州不过才上任大半年,想要传家信回京,还要,用这样秘密的方法接饰,却也无法逃过被人拦截的命运,这那蒋知州的每危……
文怡虽然明知他在郑王被镇压后,仿旧活得好好的,却也免不了担心,毕竟她重生以后,世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她忙问蒋瑶:”你是几时收到这封家书的?那回你跟我提议,要办一次茶会招待李家、阮家、龙家和查家的小蛆们,可是为了这件事?你为什么不跟大伯父大伯母说?”蒋瑶在京里能有什么人脉?想要将此等大事密告于上就只能从那几位贵女处着手了,只是顾大老爷也是朝廷命官,未必帮不上忙。
蒋瑶苦笑一声,抽出了第二张信纸,摊给她看:”你仔细瞧瞧这一张里的内容,从第二行字开始看起。”
文怡接过来看了,从第二行字的头一个字开始顺着住下数,每隔十个字抽一个字出来 只组成了半句话,便忍不住胆战心惊。这半句话,便是“东平来人密会郑王”。莫非连东平王府也被卷进这桩大案里去了?!
她猛地抬头看向蒋瑶 蒋瑶苦笑道:”不瞒你说,东平王妃乃是柳家女,顾柳两家连着两代联姻 若不是信得过你,时间又耽搁得太文,我怕父亲遇险,兴许连你都不敢开。呢!”
文怡咬了咬唇,心下纷乱如麻。
东平王府也好,柳复一家也好,他们的富贵荣华对她来说都不值一提,然而谋逆并不是小事,一个不好 柳东行也要被卷进去,顾家说不定也难逃牵连。她该怎么办才好?
薄藩的三张信纸,在她手中却是重如泰山。
蒋瑶的心也跳得飞快她自收到信后,便一直在想一个办法,能在外人不起疑的前提下将消息报给朝廷,路王府同是藩王,她信不过,便没去找小哪君,只跟文怡提议,想着借文怡的名头,请了阮李两家的小姐来,说不定能悄悄把信传上去。可事不凑巧柳家与侍郎府连番有事,她又受蒋氏辖制 无法随意行动。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父亲在锦南迟迟没有消息传来,她担心衣长多多,才会在得知柳东行再立军功后,立即我上文怡,想借文怡再度进宫的机会,直接向宫中告密。
然而,此事有东平王府涉足其中,跟顾家比起来,文怡的婆家柳家与东平王府关系更密切,文怡甚至可以说是东平王妃的娘家侄媳妇,她这么做,也是冒了极大的风险,若不是听说过柳家嫡庶之争的密辛,她可能接本不管开这个口。
文怡考虑再三,心一横,终于下了决定。她对蒋瑶道:”蒋家姐姐,这件事牵涉到朝廷与藩王,已经不是我等内宅女子能决定得了的了,眼下罗大哥就在前院等着,不如把他请过来参详参佯?罗大哥是个极可靠的人,又素来有主意,家中又是皇商,对朝上的事知道得更清楚,说不定能帮我们想出个好法子来?”
蒋瑶愣了一愣,便有些迟疑:”他家是皇商,他便是再聪明,这等关系到朝廷藩王的谋逆大事……”
文怡笑了笑:“蒋姐姐,我想请罗大哥来,并不仅仅是为了商议这件事。
归海罗氏感名在外,产业遍布天下,青州本地也有他家族人与产业,锦南应该也有。他知道了,说不定能叫家里人帮着打听今尊的消息,若是今尊行动受限,他说不定还能想办法接个信过去……”
蒋瑶眼中顿时一亮:”是了!我听说过罗家生意做得极广,就算郑王与东平王合力控制住青州与锦南州,也不能把商人赶走吧?”她立时便点了头:”请那位罗二爷进来吧,此事风险颇大,我要亲自跟他说。”说完这话,脸又红了一红,但面上的坚定之色不减。
文怡立时便带着蒋瑶去外书房,后者接有些犹豫:”在外书房见,不要紧么?我听说有柳家族人借住你家房子。”
文怡笑道:“七叔一家前些日子便离开了京城,眼下家中险了租母与我,便只有下人了。你不必担心,在外书房见他,倒比在内院方便些。”蒋瑶这才放下担心。
到了外书房,罗明敏已经先得了舒平传信,知道文怡有要紧大事找他商议,也不敢再象平时那样接笑玩闹,但看到文怡身后的蒋瑶时,也愣住了:”弟妹,你这是……”
文怡正色答道:”今日找罗大哥,原是蒋家姐姐带了一个消息来,事关朝廷大事,我们只是闺阁女子,不敢拿主意,只能求罗大哥帮着参详参详。”
蒋瑶价价看了罗明敏一眼,深吸一口气,郑重一礼:”请罗二公子见谅,此事关系到家父任途性命,若非不得已,也不敢劳驾罗二公子,请您听完后,务必保守秘密。”
罗明敏见她们郑重其事,也严肃起来:“说吧,是什么事?”
文怡与蒋瑶对视一眼,后者便先开口:”家父现任锦南知州……”
“锦南?”罗明敏打断了她的话,眼中迸发出惊喜“是青州边上的锦南州么?”他忍不住一把握住蒋瑶的手:”是不是有郑王府的消息?!”

第二百八十六章 初露破绽
蒋瑶被吓了一大跳,脸涨得通红,想要抽回自己的手,没想到他如此用力,一时竟无法挣脱。
但罗明敏很快就发现了自己的失态之处,茫茫松开手,后退几步,弯腰作了个大揖,一揖到地:“在下猛浪了,还请小姐海涵。”
人家立时便行了如此大礼,蒋瑶又有求于他,加上本就有那么一点小心思在,也不好翻脸,只能咬咬牙,有些气恼地瞪着他,红着脸勉强挤出一句:“罗公子自重!”
文怡这时反应过来,有些不自在地清了清嗓子,不解地瞥了罗明敏一眼:“罗大哥,你这是做什么?实在太失礼了!”但接着却觉得有些不对,“咦?你方才为何如此激动?”
罗明敏心下一惊,知道自己方才太沉不住气了,差点就暴露了身份,眼下却得把话圆过来才行。本来,若是只有文怡一个人在,他透**口风,也没什么要紧,反正柳东行也曾在这行当里混过些时日,直到眼下还暗中领着司里的差事,文怡身为柳东行的妻子,也算是自己人了,虽然不大合规矩,但只要不外泄就行。但偏偏今日还有一个蒋瑶在,许多事都不方便说。
他心念电转间,已经想出了一个理由:“弟妹,蒋小姐,你们别见怪,其实……我有一个极要好的朋友,在青州府城里做个八品芝麻官儿,常年与我有书信来往。只是不知为何,自打两个月前开始,便断了音讯,我问了他的亲朋故交,都说已经多日没有他的消息了。我那朋友是个孤孑性子,为人忠义,他给我写的最近一封信上,曾提过郑王府有异动,还有王府属官拉拢他与其他官员,他觉得这里头有问题。这封信送过来后,我就没了他的消息,派人去青州一带打听,都说那里的情形十分怪异,但从表面上看又似乎一切太平,我只能慢慢打听着。方才听到蒋小姐说令尊现任锦南知州,我就记起与青州相邻,说不定令尊是听到些什么风声了。况且弟妹素来有主意,若是连你都拿不准的事,有关系到朝廷的,除了青州的郑王府异状,还有什么呢?”
文怡听着觉得这话倒也合情合理,但罗明敏几时有过这样的好友?若是两个月没音讯,就已经是非常之态的话,那两人通信定是十分频繁的。可罗明敏能在太平山上学艺四年,只偶尔下山回家,艺成返回归海后,又在各地跑来跑去,若是真的与人常年通信,那人要把信送到哪里,才能随时让他看见?不过,罗明敏去过青州,文怡是知道的,倒也觉得他未必是在说谎。
蒋瑶似乎信了七八分,稍稍放下心来。至少,这个人是因为担心朋友安危才会做出无礼之举,而不是本身就是孟浪无礼之人。而且罗明敏的话让她对自己父亲的安危多添了几分担忧:“罗公子的朋友果真断了音讯么?那……”她咬咬唇,“那郑王难道敢对朝廷命官下毒手?!”
罗明敏想了想,摇摇头:“如今郑王的异状并未传开来,想必他是不会轻举妄动的。朝廷命官若有了死伤,必会牵连甚广,若是借口急病或意外,朝廷还要再派人来接任,一有不慎,便要走漏风声。依我看,我那朋友的性子耿直些,可能要受些苦楚,但性命应无大碍。”他看了蒋瑶一眼,“一州主官分量不轻,令尊若断了音讯,有可能是行动受限,倒未必会有危险。但若是郑王真的做下了大逆不道之事,青州锦南等地不肯屈从于他的官员就真的不好了。”
真到了那个时候,郑王有可能会杀几个人来祭旗。
文怡倒吸一口冷气,郑重对罗明敏道:“罗大哥,这种事我们都不知该怎么应对,但蒋家姐姐自幼失母,就只有蒋大人一个亲人了……”
“弟妹放心。”罗明敏斩钉截铁地道:“就算你不发话,我也不会对此事袖手旁观的。”然后转向蒋瑶,“不知小姐带来的是什么消息?”
蒋瑶从方才开始,就带着疑惑的目光打量着他,此时见他发问,却没直接回答,反而说:“罗公子,听九妹妹说你是个极有见地的人,我原本还有些半信半疑,现在却是确信了。你只听到我说家父是锦南知州,便立时推断出那么多事情,真叫人佩服……”眼珠子一转,“若非我也是碰巧在今日找九妹妹说话,又碰巧在柳家遇上罗公子,我还以为公子是刚从青州过来,曾对那里的事亲眼目睹呢。不知你是怎么知道这些消息的?”
罗明敏背后微微冒出了一层汗,面上却半点异色不露,哈哈大笑道:“咱们家世世代代都是行商的,这生意想要做得好啊,就必须得胆大、心细,还要学会如何从别人的只字片语中推敲出尽可能的消息。咱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本事,不过在有大学问的人眼里,只能算是雕虫小技,不值一提,不值一提,让蒋小姐见笑了。哈哈……哈哈……”
蒋瑶面上闪过一丝惊疑不定,盯了他好几眼,方才收回了视线,心下隐隐有了一个猜测,却是不敢相信。
皇上人家出身的儿女,她见过好几个,善于察言观色是有的,处事圆滑、能说会道也是有的,但只凭对方说了几个字,便能推断出背后的实情,这样的人她还真没遇到过。若罗家祖先真的有这样的本事,随便一个罗家子弟就能学会,罗家早就发达了,怎会还是今时今日这样不上不下的局面?
实际上,她这几年在京中,随文慧、郑丽君、林玫儿等人出入高门大户,听过不少小道消息,知道皇帝手下有个通政司,表面上看,似乎只是管着各地奏报的文书之事,但实际上在司中养了无数耳目,为皇帝探听各地藩王、勋贵、官员的动静。那些高门大户的贵人们,表面上对这个通政司莫讳如深,若有人提起,便当什么都没听到,其实背地里是又俱又恨。哪怕是路王府这样的太平闲王之家,小郡君朱暖也曾在说笑时骂过通政司的探子是“老鼠”。不过,这通政司除了明面上的官员外,底下到底都有些什么人,里头又是个什么情形,却是无人知晓的,那些官家内眷顶多只知道有这么个衙门在,品级略差一些的人家,甚至对它一无所知。
记得父亲与她玩那字谜的游戏时,还曾经笑言过:他这个拆字写密信的本事,若是到了通政司,说不定早就升官了,用不着在主事位上苦熬这许多年。
这罗明敏,若只是普通的皇商子弟,既然在青州有人脉,能谈到消息,那为何不直接打听朋友的下落?但他说的一切都只是推断,可见他根本不知道确切的情形,也就是说,他和他的人进不去那地界,可以他的身份,又怎么进不去呢?郑王就算反了,也不会不许商人入境吧?
只凭父亲的官职,罗明敏就能猜到这么多事,除非是对此早有耳闻。事涉藩王,他既然早知郑王异状,便极有可能是通政司的人,至少也是有所关联。
蒋瑶顿时心乱如麻,悲喜交加。喜的是她若能把密信直接报给通政司,父亲的嘱托就完成了;悲的是这罗明敏的身份,若是个通政司的密探,岂不比商家子弟更与她不匹配?
她在那里发呆,罗明敏却是在暗恼,不停地回想着自己方才是否有些不当言行,泄露了身份,才会令这位蒋小姐生出疑心来。
他虽不如柳东行心思细密,但也善于察言观色,正经办起事来,周到之处不比司中的前辈差,只是有时行事难免脑子一热,便做出不智之举。他方才太过激动了,一是失态,反倒叫人看出了破绽。没办法,青州那边的线,是他父亲在暗中主持,如今郑王府明明已经有了异状,那边的人手却还传回一切如常的信来,必是有什么地方出了岔子,甚至极有可能是出了内奸!这事可不能说着玩的,将来若有个好歹,他父亲可就麻烦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