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皇牌农女 >

第152部分

皇牌农女-第152部分

小说: 皇牌农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位夫人口中的“凤凰”,此时一身一脸的血水,头发凌乱,还沾着几片鸭毛。一手提着一只挣扎不休的肥鸭,一手握着滴血的菜刀,样子既狼狈又可怖。
    这哪里是凤凰?女修罗还差不多!
    东霞见过叶知秋干净爽利的样子,表情没有西月那么夸张,可也没料到会在这种境况下见面,开口说话的时候便不似往常那么伶俐,“叶姑娘,有日子不见了……那个,我们是替夫人回礼来的……”
    她们身后跟着两个身强力壮的婆子,手里提着大包小裹,叶知秋当然知道她们是来干什么的。
    她相信,以闻夫人的头脑,看到那两份礼品,不会不明白她的意思。在明白之后,还要派身边的大丫鬟来回礼,原因无非有三种:一种是锲而不舍的执着,一种是心有不甘的戏弄,另一种就是别有用心试探。
    闻夫人是大家出身,虽然性情爽落,不会眼高于顶,可骨子里依然存在着等阶优越产生的骄傲感。被人当面拒绝,又回礼还情,脸皮再厚也不至于纠缠不放;更不至于恼羞成怒,跟她一个小辈计较。
    由此推断,这回礼十有八、九是用来试探她的。
    试探的目的何在,她不知道。不过来者是客,总不能把人拒之门外。于是将两人请到堂屋落座,让燕娘代为招呼,自己则回房去洗漱换衣服。
    再见叶知秋,西月不由眼前一亮。
    只见那女子换了一身淡紫色的衣裙,腰身纤细,却无半点柔弱之感。头发蓬松地拢在脑后,除了一枚簪发的银钗,再无装饰。
    未施脂粉,皮肤不似闺阁女子那般白皙。也不似村野女子那般黧黑,而是呈现很顺眼的浅麦色。五官精巧,虽称不上倾国倾城,可若是好好装扮一下。定然是位难得一见的美人。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那双眸子。清透黑湛,目光总透着一种形容不出的坚定和锐利,仿佛能看穿人心。
    大概是先入为主的关系,对上那双眸子,竟感觉脊背一阵发凉。
    叶知秋跟两个人重新打过招呼,礼貌性地问了闻夫人的一些情况,便大大方方地收了礼。并在她们离开的时候,送上一份回礼,装在一个尺余见方的藤盒里。
    回程的马车上。西月眼睛盯着那个藤盒,心里直痒痒,“东霞姐,你说那位叶姑娘给咱们家夫人回的是什么礼?”
    一般来说,看盒子就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而且礼盒越小。里面装的东西就越贵。可是这个盒子不大不小的,材质也很普通,凭外表什么都看不出来。
    东霞也很好奇,“要不,咱们先打开来看看?”
    西月等的就是她这句话,连连点头,“嗯嗯嗯。”
    东霞将藤盒捧过来。解开绑带,小心地打开盖子。待看清里面装的东西,手一抖,险些将盒子扔出去。
    西月“哎呀”地叫了一声,不敢相信地张大了眼睛,“这……这是鸭子和鱼?!”
    “是鸭子和鱼没错。”东霞定了定神。用手指轻轻地戳弄了一下,“还是没煮熟的鸭子和咸鱼。”
    “那……叶姑娘送这东西,是什么意思啊?”西月一脸惊疑的表情,“该不会是借着东西辱骂咱们家夫人吧?”
    东霞摇了摇头,“不会的。应该有别的含义。”
    “什么含义啊?”西月娥眉紧蹙,冥思苦想,“鸭鱼?鱼鸭?生鸭咸鱼?咸鱼生鸭?鸭生鱼咸?鱼咸鸭生……”
    东霞听她反复念叨了半天,也没念叨明白,便止住她道:“我看这事儿没你想那么简单,你就别白费那个脑筋了,还是回去问问夫人吧。”
    马车进了闻府,径直驶到正房门外停下。两个大丫头下了车,捧着藤盒急匆匆地来到闻夫人房中,把叶知秋的回礼呈给她看。
    闻夫人看过之后,沉思了半晌,便吩咐道:“送到厨房去,让他们做了吧。”
    “夫人,叶姑娘送这两样东西,到底是什么意思啊?”西月忍了一路,早就忍不住了,脱口问道。
    “那姑娘是拿我当鸭,拿自己当咸鱼呢。”闻夫人似无奈又似好笑地摇了摇头,“真亏她想得出来。”
    东霞将这话略一咀嚼,便明白了。西月还是云里雾里,闹不清楚,“夫人是鸭,她是咸鱼?为什么?”
    “笨丫头,你见过鸭吃鱼,可见过鸭吃咸鱼吗?”东霞笑着反问。
    西月怔了怔,继而恍然大悟,“原来是个意思啊,我明白了。夫人,那这条摆在嘴边的咸鱼,您是吃还是不吃啊?”
    “你又笨了不是?”东霞嗔了她一眼,“夫人刚才不是说了要送去厨房吗?”
    叶知秋并不知道那条象征着自己的咸鱼,被放上了蒸锅。送走东霞西月,便一门心思地做起烤鸭来:去毛开膛之后,烫皮打糖色,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挂晾。
    晾上两三个时辰,鸭皮干燥之后,灌汤上二遍糖色,放进烤炉之中慢火细烤。直到鸭子表面完全变成深红色,鸭皮焦脆,取出来刷上一层香油,香喷喷的烤鸭便成了。
    趁热片下皮肉装盘,配上自制的甜面酱、葱段和薄皮面饼,吃起来肥而不腻,满口生香。
    一炉烤了十只,阿福带回去两只,葫芦和马婶一只,李大有和腊梅一只,杨顺一家两只,自家留下两只,另外两只送给凤康父子。
    烤鸭飘香中,山坳的三户人家各自摆起了冬元节的晚宴。
    杨家三代同堂,其乐融融;成家欢聚一堂,谈笑宴晏;剩下那一家的气氛就显得有些沉闷。
    凤康原想效仿那两户人家,热热闹闹地过节,因此把鸣儿、沈长浩、洗墨、王太医和朱师傅都叫了过来,坐在同一张桌上吃饭,不想弄巧成拙。
    沈长浩和洗墨倒是没什么,王太医和朱师傅却是第一次和主子同桌吃饭,俱是正襟危坐,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主座上的人。他端杯,他们便跟着端杯;他举筷,他们便跟着举筷子;他放下杯筷,他们也赶忙放下。
    “这个烤鸭的吃法倒是新鲜。”沈长浩为了活跃气氛,挑起话头,“切片卷饼,吃起来既方便又干净,叶姑娘果然心思灵巧。”
    “是啊是啊。”王太医和朱师傅齐声附和。
    洗墨接起话茬,“这烤鸭的味道也比咱们平常吃的要好,应该让府里的厨子跟叶姑娘好好学学。”
    “是啊是啊。”两人又齐齐点头。
    凤康听他们夸奖叶知秋,心下一高兴,便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王太医和朱师傅见状,也急忙喝光了自己杯子里的酒。
    如此察言观色,小意相陪,坐了小半个时辰,菜没吃上几口,汗倒是出了好几斤。
    鸣儿饭量小,很快就吃饱了,拉着洗墨出去玩。走了两个人,另外两个又一副如坐针毡的样子,凤康意兴阑珊,于是将他们打发出去,只留下沈长浩和他对饮。
    沈长浩见他心不在焉,陪他喝了两杯,便自觉离席,“留得住人,留不住心,王爷还是早些会见佳人去吧。”
    被他一语道破心事,凤康有些羞恼,更多的则是迫切。
    节日是一种奇怪又奇妙的东西,总能加倍制造孤寂,促使人们去寻找温暖的源头。就如此时的他,距离上次见面还不到一个时辰,又抓心挠肝地思念起来。
    见不到她,心里就像是燃起了一团火,焦灼难忍。
    他捏了捏袖袋里用锦帕包着的东西,一面在脑海里勾勒着见面的情形,一面向外走去。穿过角门,轻车熟路地进了她的房间。
    她不在,房里漆黑一片。习武之人本就视力过人,加之对这房里的一切都很熟悉,不需要借助灯火,便通畅无阻地来到床边,仰面躺下去。
    她的床很宽大很柔软,被褥蓬松干爽,染着淡淡的幽香,跟她一样,令人留连忘返。
    不知道躺了多久,他已经开始昏昏欲睡了,才听到一串轻盈的脚步渐行渐近,在门外略一停顿,随着开门声延伸到房间里来。
    这脚步声他很熟悉,不用看也知道是她回来了。悄无声息地起身,从她身后绕过去。
    叶知秋刚摸到火折子,就被人从后面抱住了。她先是一惊,感觉出是他,又松了一口气,抱怨道:“你来了怎么不点灯呢?吓我一跳。”
    “一年了。”他下颌抵在她一侧肩头上,回了她一句风马牛不相及的话。
    叶知秋一怔,随即明白过来,“是啊,整整一年了。”
    去年的冬元节,他打马而来,将她强拉进酒楼吃了一顿饭。又随后追来送她,还在官道的劲头掠夺了她在这个时空的初吻,最后两人大吵一架,不欢而散。
    现在回想起来,他那蹩脚的关怀和粗鲁的告白,犹如在梦中发生的一样。
    “你能不能答应我一件事?”他轻声地问。
    “什么事?”
    “明年的冬元节,不,以后的每一年的冬元节,都陪在我身边。”
    叶知秋身体一僵,正不知该怎么回答,忽觉腕上微凉,多了一个沉甸甸、细致滑润的东西。用手摸了摸,像是一枚玉镯。
    “这是……”
    “礼物。”他简短地答了,便拉着她转了一个身,低头寻到她的唇吻下来。灼烫的唇舌带着酒气,密密封缄,热烈纠缠……
    ——

☆、第201章 汤先生到了!

ps:
    多谢“地狱先生”童靴慷慨打伤,鞠躬!!!
    冬元节一过,叶知秋再度忙碌起来。
    白天带领大家对育苗棚里的秧苗移栽定植,给他们上实践课;晚上在学堂加设晚班,上理论课。
    定植的前七天是紧要时期,直接关系到菜苗的优劣和日后的产量。学生们虽然学得很认真,可毕竟没什么经验,事无巨细都要找她拿主意。
    尤其在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上,他们几乎没有概念,很难拿捏分寸。她只好在十座菜棚之间不断巡视,把自己当做温度计,指导他们调控温湿度。
    在她和大家的辛勤照看下,所有的菜苗扎根成活,稳健窜长,她却急剧消瘦,原本就不甚丰腴的身板单薄得一阵风就能刮跑。
    每次见到她,凤康都是心疼焦急又苦闷。心疼的是她的辛苦,焦急的是自己什么忙也帮不上,苦闷的是她根本没有闲暇搭理他。
    整个白天和乃至半个晚上,她身边都会围绕着一群人,唯有睡前一点点时间能够单独相处。往往说不上两句话,她就疲惫不堪地睡了过去。他只能在睡美人的脸上和唇上浅尝辄止地亲吻几下,聊慰相思。
    如此日夜忙碌,一转眼就过了十多天。这天是闻苏木为成老爹第一次下针的重要日子,叶知秋特地抽空赶了回来。
    因为施针存在风险,又是自己能否复命的最后希望,成老爹显得很紧张,死死地攥着叶知秋的手,额上微微冒汗。
    “成老伯,你不要怕。”闻苏木温声和语地安抚着他,“这针是我和王大夫反复琢磨改进过的,放在冰里稍稍冷冻一下,坚韧程度很接近银针。我已经在自己身上试过很多次了。不会有事的。”
    王太医也在一旁劝道:“成大哥,我翻阅过医典,这木针啊,在很早之前就有行医之人使用过。闻小兄弟在秉承前人智慧的同时。又对木针的缺陷做了改善,已经将风险降到最低了。
    你什么都不要想,放轻松一些。我跟你保证,肯定不会有问题的,你只管放心好了。”
    听了他们的话,成老爹心里多少踏实了一些,依然抓着叶知秋的手不放,“秋丫头,你可不能走,在这儿看着爷爷啊!”
    “爷爷。我不走。”叶知秋拍了拍他的手背,“我就在这里陪你一块儿治病。”
    “哎,那就行。”有孙女儿站脚助威,成老爹底气足了些,“闻家大侄子。你给我扎针吧。”
    闻苏木应了声“好”,将药箱打开,从里面取出一个装有冰块的四方盒子。将浸好药液的木针放在冰块之间,稍作冷冻。
    这个冷冻的程度要求极为精细,多一分少一毫都不行。重了木针就会变脆,容易断折;轻了木针太软,穿刺不利。所以不能将所有的针一股脑放进去冷冻。而是要冻好一根施一次针。
    正因为要谨小慎微,处处仔细,施针过程十分漫长,足足用去一个时辰。将木针拔下之后,所有人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负责施针的闻苏木和受针的成老爹,更是汗湿后背。几乎脱力。
    “叶姑娘,苏木幸不辱命,这次施针很成功。”闻苏木看着叶知秋的眸子,因为兴奋和欢喜熠熠地闪着光亮。
    叶知秋含笑点头,“闻公子。辛苦你了,谢谢你。”又转向王太医,“王大夫,也谢谢你。”
    “不用谢我。”王太医笑呵呵地摆手,“我什么都没做,都是闻小兄弟的功劳。若换个人,没有他那样娴熟的指法和灵敏的感觉,这针就很难施成了。”
    闻苏木谦虚地笑着,“王大夫太过夸奖了,若没有你提点和建议,怎能如此顺利?”
    凤康感觉自己被忽略了,听他们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