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梦回运河前朝路 >

第42部分

梦回运河前朝路-第42部分

小说: 梦回运河前朝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邗沟工程还在,只是常年缺少疏浚,很多地方已经堵塞,形成了一段段地积水。经历千年历史后,地理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有一座高山已经消失不见,可能是因为人工不断挖掘,也可能是某个大地震的结果。

    隋炀帝说得没错,如今的邗沟确实可以取直,而且工程量也不算大,至于射阳湖,王连也去看过了,四周的堤坝建设得很好,不用考虑水患问题,到时候只需跟新邗沟联通即可。

    用了三天时间,王连带队一直来到长江边上,这才结束了这次水利考察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所谓的江都,就在邗沟和长江的交叉点上,那里正是王连在吴国时督建的邗城。

    千年的时光,已经让邗城消失了,今日江都城的规模,已经不逊色于洛阳旧城,而且,由王世充主持的行宫建设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江都,也就是现代的扬州,历史上有很多称呼,邗城、广陵、杨州、江都,目前的名字其实叫做杨州,只是隋炀帝更喜欢称呼这里为江都,大家也就跟着这么叫。

    这里有着王连很多回忆,尤其是跟姬玉在一起的那些时光,令人永远难忘。然而,王连并没有进入江都城,沧海桑田,时光已经将记忆都抹去了,还有,他也不太喜欢王世充,不想跟此人有过多接触。

    王世充当然派人过来请监御使大人到城内小坐,王连没有答应,在长江岸边短暂停留之后,立刻率领队伍沿着大路返回。

    不用走低洼的沟渠,将士们当然很开心,皇甫定熟悉路程,半个月后,这支队伍重新回到了洛阳城。

    “公子,你回来了!”袁紫烟看到王连的身影,开心地从小楼里跑了出来。

    “家里一切都好吧?”王连笑问。

    “都好,并无人打扰。”袁紫烟道,又微微蹙眉,“公子好似消瘦许多。”

    “天天骑在马上,多半时间都在外面睡,也吃不好,想不瘦都难。”王连道。

    “快去给大人烧水,准备酒菜。”袁紫烟立刻朝着仆人们吩咐道,从气势上,她已经成了这里真正的女主人。

第082章 一人承担() 
洗去一身风尘,王连换上干净衣服,这才重新坐在院子里,就在煦暖春风轻拂之下,吃着家里做的饭菜。

    “公子,下次出去,带着紫烟可好?”袁紫烟问道。

    “太辛苦,再说了,队伍里都是男人,你一个女孩子也不方便。”王连没答应。

    袁紫烟有些小失望,又问:“公子何时再出发?”

    “半个月后,御河工程启动,我可能要有很长时间不在家里。”

    “多长?”

    “少则半年,多则一年。”王连道。

    袁紫烟往嘴里扒着饭,不再说话,眼泪却不争气地在眼眶中打转,王连爱怜地摸摸她的小脑袋,说道:“紫烟,是我不好,耽误了你的幸福。”

    “没什么不好,有吃有穿,还有很多金子。”袁紫烟赌气道。

    “唉,其实,我非常喜欢你,只是命运无情,不允许我们在一起。”王连叹了口气。

    袁紫烟拉过王连的左手,又伸出自己的右手,贴在掌缘上,说道:“公子你看,我们的手纹一样。”

    接着,袁紫烟又把小手向内一翻,盖在王连的手上,继续说道:“掌纹都合在一起,父亲说过,这就是夫妻纹。”

    王连虽然不懂相学,但也知道这是个很牵强的说法,移开手掌,给袁紫烟夹了菜,“紫烟,不要想这些了,我是有使命的,即便我想,也未必可以。”

    这是王连的心里话,运河之眼将他带到古代来,就是想让他亲自体验开凿运河的过程。一次次穿越,虽然都是他自行操作的,但谁又知道,如果他决定留在古代,运河之眼或者冥冥中的某个力量,不会强行将他送往下一个目的地?

    袁紫烟说是吃饱了,跑回闺房内,王连也没去安慰她,有些感情要深藏在心底,接触多了,只能加深失去时的伤感。

    奔波了一个月,王连很是疲惫,夜幕降临,回到屋内躺下后很快就睡着了。在梦里,姬玉、南宫灵儿和袁紫烟,渐渐融合成一个人,让他分不清到底谁是谁。

    “公子,不要走!”梦中的佳人拉住了王连的手。

    “可我必须离开。”

    王连挣脱了一下,骤然醒来,却发现手中正有一只温软的小手,他急忙坐起来,借着窗外的月光,他看见,是袁紫烟躺在床上甜甜地睡着。

    这张脸看不够,就在王连愣神的时候,袁紫烟醒来了,她看着坐着的王连,笑道:“公子,可是觉得惊喜?”

    “紫烟,你不该跑到我屋里来。”王连道。

    “公子,你已经归来,我若不与你同住,仆人们又该怎么看,一旦传出去,岂不是又生波澜?”袁紫烟振振有词。

    “唉,我很想给你幸福,却给不了你。”王连叹气道。

    “公子莫非病了,城内刚来了一名神医,据说,很多子嗣凋零者都去找。”袁紫烟说完,脸唰的一下红透了,不禁抓过被子,将俏脸遮住。

    想哪去了!王连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跟佳人同床共枕,非常考验他的定力,何尝不是一种痛苦。

    算了,王连起身下床,去了里间屋继续睡觉,隔着走廊,还是能听到袁紫烟辗转反侧的声音。

    听闻王连归来,第二天上午,皇甫议就赶了过来,先是嘘寒问暖,接着就汇报了他这块工作开展的情况。

    尚书大人杨素很喜欢这柄佩剑,心情高兴之余,由尚书省亲自下文,为御河工程征募民工。如今已在河南地区征募了二十万人,而且,江都地区也表示,开凿山阳渎,他们也会征募十万人。

    三十万人的规模可不小,而且都是壮劳力,王连让皇甫议代为向杨素表达谢意,又夸赞他工作能力强大,将来会在皇上面前,多说尚书右丞大人的辛苦。

    商议了一个上午,最后决定,半个月后,启动御河工程,届时,杨素那边会调运五万兵马,帮助管理那些征募上来的民工。

    王连没有急于开工,也有打算,一是等着宇文恺那边的颠倒车,二是也需要绘制详尽的地图,尽量做到有备无患。

    所谓的御河,全长上千公里,不能等闲视之,接下来的十几天内,王连一直憋在府宅里绘制水利工程的图纸,袁紫烟晚上依旧过来,但两个各睡一床,彼此也不说话,白天倒是经常在他身后,轻轻摇动着扇子。

    这天,王连拿着图纸来找宇文恺,展开来给他看。作为行业内的专家,宇文恺对王连的设计图纸赞不绝口,虽然不是立体的,但上面标注的数据如此详细,也是前所未见。

    “王大人,水利方面,你才是高人。”宇文恺道。

    “大人过奖,颠倒车怎么样了?”王连问。

    “已有两万辆,还在继续打造。”宇文恺点头,又说:“粮草我已安排下去,尽管放心,不会缺少。”

    “谢过大人!”王连深深鞠躬,由衷表示感谢,颠倒车以及粮草及时供应,不知会拯救多少人的性命。

    三月,朝廷的圣旨到了,催促御河工程及早开工,王连这边一切准备就绪,他再次离开家门,带领着五万军队,二十万民工,外加两万辆颠倒车,赶往黄河岸边,通济渠水利工程正式开工。

    按照史料记载,因为通济渠工程死去的民工,不下十万,王连既然穿越过来,接管这项工程,这样的悲剧就不能发生。

    王连召集将领们开了个会,郑重强调一点,工人们每天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四个时辰,也就是八小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可超过一个时辰,中间要有适当的休息。

    立刻有人对此提出反对,认为工人们不能闲着,早日完成,才好跟朝廷有所交代。

    王连提出警告,若是不尊命令,一律军法处置,御河工程他有把握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用不着别人操心,出了问题,也由他一人承担责任。

    消息一经传开,民工们立刻沸腾了,欢欣鼓舞,这是他们根本无法想象的待遇,都在心里感激王连。可以说,每个被征集上来的百姓,都抱着可能被累死的担忧,这种例子在之前的各项工程中并不罕见。

第083章 进展迅速() 
王连安排下去,首先集中力量,开凿从东都到黄河这一段的运河,力争一个月内完工,工人们不但要讲究效率,还要追求质量。

    皇甫议不能躲在后面,也跟随来到前线,看王连每日骑着马,不停奔走在工程现场,让他大为感动,暗自敬佩的同时,也全力做好物资供给。

    颠倒车派上大用场,形成了流水化作业,沟渠里挖出的土石,通过颠倒车,很快被运输到堤坝上,却出现了个问题,用不了这么多人。

    王连又安排下去,将土石铺平整,在堤坝两边各自形成一条路,以便今后御河的维护工作。

    八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让民工们的压力大大减轻,他们也明白,这是监御使大人争取来的福利,回报就是不能懒惰,用效率来说话。

    七天后,上游的堤坝也已经完成,形成小型水库,洛水水位被大幅提高,再汇集附近的几条小河,水流量激增,朝着东北方向流淌而去。

    事实上,只用了二十多天,东都到黄河段运河工程便顺利完工,河渠宽达五十米,最深处达十米,在上面行舟毫无问题。

    河堤上的欢呼声不绝于耳,之前认为王连管理有问题的将军们也都闭了嘴,八个小时的工作量,对他们来讲,管理上也轻松了许多。

    宇文恺听说了消息,放下手头的工作,离开洛阳城,亲自沿着这条新开的运河巡视一圈,口中赞声不绝,大禹在世,也不过如此。

    王连急于开凿这条运河,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东都建设马上开始,同样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万一建造工人不足,可能就要抽调建渠队伍,如此一来,这边的进度就会放缓。

    加上士兵在内,二十五万人的工程队伍,非常引人注意,只有离东都远了,这边才不会惦记着。

    休整几天后,队伍开到板渚,通济渠工程迅速展开。有了之前的经验,民工们更是轻车熟路,伴随着震天的号子声,河渠被快速疏浚,更深更宽,两侧还修上了路,来往变得更加快捷,无形中又加快了工程进度。

    两个月后,通济渠工程已经过了大半,一支来自朝廷的车队赶了过来,上千辆车,满载着各种物资,正是隋炀帝收到了消息,亲自派人过来慰问。

    金壶内装满美酒,外加一套金杯,做工细致到了极点,是隋炀帝赏赐给王连的礼物。

    王连道谢之后,收下礼物,跟皇甫议一道,还有几名将军,一同分享了这壶美酒,同时勉励大家,再接再厉,胜利就在前方。

    王连吩咐将这些自朝廷的慰问品,一半分给了民工们品尝,军队留下了一半。不是王连偏心,军心稳定至关重要,失去了军队的监督,工程必然无法进行下去。

    即便如此,民工们还是开心不已,尽管平均到每个人,数量少得可怜,但这种被重视的感觉,也是之前从未感受到的。

    王连还征集了一批医生跟在队伍中,及时处理将士们和民工的病情,但是,这可是二十多万人,每天依然有人因生病而故去。

    又过去一个多月,从板渚到盱眙的通济渠工程彻底结束,中间几乎没有堤坝,两侧倒是有了些蓄水工程。

    本来,运河需要斗门等设置,才能保持水流的稳定,王连之前测量了地势,觉得这些工程可以省略,于是就取消了。一个重要原因,隋炀帝要从这里去江都,历史记载是宽大的龙舟,如果御河中存在堤坝,用岸上的纤夫拉着龙舟通行,不知道又会累死多少人。

    “皇甫大人,有多少人死去?”王连问。

    “皆因病死,约有八百人。”皇甫议道,又说:“王大人,我体谅你的一片苦心,这已经十分难得,我已经通知各地,对这些人的家里,减免十年的赋税。”

    只能这样,王连尽力了,已经进入七月,天气越发炎热,来自黄河岸边的民工们,到达淮河之地,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生病者更多了。

    王连安排留下两万军队,其余三万将士带着二十万民工返回,交由尚书省那边进行妥善安置。

    跟王连料想的一样,这些人被带回之后,立刻加入东都建设工程的队伍中,据说,每天累死的人员,至少有上千人。

    王连爱莫能助,他只能保证,自己负责的水利工程,努力减轻工作量,注重工程安全,尽量少些人因此遇难。

    工程队伍过了淮河,进入山阳城,准备展开邗沟的疏浚工作,王世充立刻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