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我的前任继兄 >

第9部分

我的前任继兄-第9部分

小说: 我的前任继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儿的亲事还没个着落,大嫂,这也是我的私心,我就想着娆姐儿能多和晚丫头亲近亲近,也沾点喜气。”
  “还有,虽则娆姐儿的亲事还未定下,但我觉得,娆姐儿也该学学管家理事和大家规矩了,我是个粗人,连大字都不识一个的,也教不了娆姐儿,就想着大嫂既然教晚丫头,能不能以后就让我家娆姐儿也和晚丫头一样跟着大嫂,顺便一起教了?”
  阿晚目瞪口呆,她母亲说得很清楚,要把她的嫁妆产业拿出来教着自己打理,日日看的都是那些嫁妆产业的账本,见的是铺子产业的掌柜,还有教自己国公府的人情往来,她二婶竟然开口让顾娆跟着自己一起去学?
  还有顾娆比自己还大两个月,但亲事却一直未定下,并不是因为无人上门提亲。
  而是顾老太太和周氏都嫌上门提亲的人家门第太低,或者也偶有门第不错的,但却是旁支庶子,她们又是看不上。
  她们总记得自家是将军府邸,另一个孙女/侄女定的可是年纪轻轻就已经有战神之称的国公府世子呢,这个孙女/自己女儿怎么能嫁得差了?
  可她们却忘了,就算是将军府邸,阿晚的父亲顾大将军已死了十几年,而顾娆的父亲不过就是在北城兵马指挥司做了一个正七品的副指挥,有尚算不错的人家肯提亲,看的多半还是顾家和国公府的姻亲。
  阿晚尚在惊愕中,尚未来得及去看她母亲面色,周氏已经对她女儿顾娆使了眼色,顾娆便起身就对着赵氏行了礼,道:“大伯母,侄女愚钝,以后还要请大伯母费心了,不过侄女一定会认真跟着大伯母好好学的。”
  阿晚看着这一家子的作派,心道,难怪这么多年来她母亲一直要把“顾晚”送到国公府养着,而自己就日日闭门礼佛。她看着神色清冷的赵氏,心里突然就觉得有些疼。
  好好的金尊玉贵,千娇百宠的国公府嫡女,下嫁到了顾家,可是成婚没几年丈夫战死,然后日日就对着这么些人,这么些事?虽然她知道母亲赵氏性子强硬利落,后面又有国公府撑腰,这些人在她面前也就是蹦跶几下,实际吃不了什么亏,但也膈应人不是?
  作者有话要说:  阿晚:(含愁)我们之间,隔的不仅仅是一道车帘
  原缜:(一把扯开车帘)有病
  男主:(杀过来中)


第9章 
  不过周氏母女这种强按头的招式对别人可能有效,对赵氏却是半点用处都没有。
  她甚至神色都没动一下,只语气平淡地对周氏道:“阿晚学管家理事之前,已经跟着教养嬷嬷和女夫子学习规矩礼仪,诗书,算学,琴棋书画,刺绣,厨艺等各种才技近十年,二弟妹既然说自己大字不识,从未教过娆姐儿什么,我看娆姐儿也没专门请过什么师傅,那她现在应该还不适宜跟着阿晚一起学习打理嫁妆产业,我看不若还是我给娆姐儿请一位宫中的嬷嬷先教教娆姐儿规矩礼仪吧。”
  这话就是明摆着打脸,饶是周氏和顾娆脸皮厚,此时也涨得通红,然后不等她们再说什么,赵氏又续道,“勋贵世家也好,寻常的官户之家也好,说亲最紧要的一是门第,二是姑娘本身的品性,有宫中的嬷嬷教过,别人相看之前,也都会高看两眼。”
  说到这里赵氏又看向自从提起阿晚嫁妆一事之后面色就一直不怎么好看的顾老太太,道,“母亲,说起这个儿媳还想起来一事,前些日子族长家的三婶娘进京,她还说想让儿媳帮她们家的三姑娘寻个宫中的教养嬷嬷,只是儿媳寻的那位嬷嬷并不愿意离京,儿媳想着,不若就接了三姑娘一起到家中来住着,这样母亲身边岂不是又要热闹一些了?”
  顾氏一族祖籍齐州,赵氏口中所提的三姑娘顾烟是顾氏老族长的侄孙女,定的是京中忠义伯府的嫡次子,顾烟在其七岁时祖父致仕之后就一直住在齐州,顾烟的祖母担心其嫁到京中却不懂京中礼仪,以后在伯府的日子会不好过,是以这才求到赵氏头上。
  赵氏此话一出,老太太的面色已经黑如锅底。
  顾老太太一直想把自己的小孙子,周氏的幼子十三岁的顾文昌过继给赵氏好继承长房的财产,可前些年顾文昌小的时候周氏不舍得,或者说周氏心眼比较多,她觉得大房这种情况,小儿子迟早都是要过继给长房的,那可不能早,怎么着也得等养大了,自己养熟了才好过继吧。
  可万万没想到等顾文昌过来十岁之后赵氏却不肯了,赵氏说,要过继,行,那就去顾氏族里挑个年纪小的养着。
  赵氏背后可是定国公府,谁也拿捏不着她。
  再等这话放到族里,赵氏的身份和财产谁不心动?族里可不就都站到了赵氏那边?
  现在赵氏这话其实就是拿族长压老太太和周氏,把族长家的三姑娘接过来和顾娆一起跟宫里嬷嬷学什么规矩礼仪,可不就是把族长之势搬到了家里压着?
  “这事儿且再说吧,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今日就先让晚姐儿搬到东院里住着。”顾老太太沉着脸语气强硬道,“我自己的孙女,我儿子唯一的一点骨血,从没在我面前养过一日,这事儿就是走到哪儿也说不过理去。”
  她脾气本不是好的,一直忍着赵氏是因为赵氏背后的国公府,还因着老头子临终前的千叮万嘱,可是现在她都要被赵氏踩到头上了,她还要怎么忍?继续忍着,赵氏的心里也没有半点顾家。
  ***
  阿晚还就在顾老太太身边坐着呢。
  老太太绷得铁紧跟个石头似的腮帮子就近在咫尺,阿晚转头再看自己母亲隐忍但眼看就要发飙的面色,心中叹了口气,她拿了帕子掩了口鼻就连着咳了好几下,像是连肺都要咳了出来。
  她这副模样,就是顾老太太都忍不住身子往后侧了侧。
  老人家冬天最难熬,被过了病气可不是小事。
  阿晚也乖觉的退出了顾老太太的怀抱,她又喘了好几口气,才对着老太太道:“祖母,我的身子尚未痊愈,太医嘱咐了,这些时日若是不小心注意,很容易落下病根,所以尚还需要日日熬汤煎药,不仅是吃的汤药,还有每日里浸浴的浴汤,都很麻烦,还有膳食,也都是照着太医的单子做的,孙女虽然也很想在祖母跟前尽孝,但若是现在就住进东院,实在怕滋扰了祖母,更怕过了病气给祖母那就是孙女的大不孝了。”
  “此次我是要在家中长住的,祖母不若再等些时日,待孙女的病尽全好了,孙女院子里的东西也都收拾了,再到祖母跟前服侍,可好?”
  阿晚说得温柔,眼神如水,明透清澈,再不像撒谎的样子,就算顾老太太原先已经打定了主意,可她现在看着阿晚这副模样也是犹豫起来。
  主要是她怕阿晚的病会过人。
  周氏看着阿晚那副病弱的样子虽心中不屑,但她的脑子也是个转得快的。
  她见老太太那副神情就知道让阿晚住到东院的打算怕是要落空了,眼睛转了转,就道:“唉,这说的也是,晚姐儿在国公府娇生惯养惯了的,肯定住不惯我们东院,而且大嫂说要请宫里的嬷嬷过来教导娆姐儿,又要把族长家的三姑娘接过来,这样说我们东院哪里还能住得开?要不我看就让我们娆姐儿也跟着晚姐儿一起住到西院去好了。”
  阿晚:。。。。。。
  不过这事还不等赵氏拒绝,顾老太太就黑着脸先拒绝了,她道:“烟丫头过来,自然是要住在东院里,这事以后再说吧。”
  烟丫头便是族长家的三姑娘顾烟。
  若是顾烟过来,顾老太太是决计不肯让顾烟住到赵氏那头去的。
  ***
  兜了一圈,顾老太太和周氏所有的打算都落了空,顾老太太再看阿晚那咳得就快断气的样子,连午膳都不想留她在自己房里用了。
  阿晚是顾老太太长子留在这世上唯一的骨血,若阿晚乖乖巧巧,孝顺听话,是个正常的孙女,她自然是真心疼她,可阿晚本来就不是在她身边长大的,情分已经薄了些,现在再病成这样,她就算要疼,也还是更看重自己的身体一些。
  所以在阿晚又一轮咳嗽之后,她脸色就有些难看得冲赵氏道:“亲家母这到底是如何照顾的晚姐儿?好好的姐儿怎么就病成了这个样子?既病成了这样也就不该出门,在家好生养着,怎么这样大的雪天还要在外面颠簸?你快带了晚姐儿回房歇着,寻常的饭食也不要用了,只嘱咐丫头们煲些燕窝粥给她好生润着嗓子,养养肺。”
  这不是你急匆匆的召了人过来用膳吗?
  赵氏也不说什么,只上前从容地领了阿晚跟顾老太太告退,道:“母亲教训得是,儿媳这就带了阿晚下去歇息,母亲您好生用膳。”
  回到了西院,阿晚也不装了,赵氏看她这样子叹了口气,道:“晚晚,女子太过病弱,终归对名声有碍,也不可装得太过了。家中之事,你只需眼明看着既是,母亲自能应付得过来。”
  好在阿晚定的是自己娘家,母亲和侄子都不会嫌弃她,但病弱的名声传出去终究是不好,国公府那边有些人的心本就已经养大了,无事都要弄点事出来,若是阿晚病弱的名声再传出去,怕是更有人要蠢蠢欲动,不知生出多少事端来。
  阿晚知道赵氏是为她好,一来心中感动,二来也怕赵氏看出自己的异样,就搂了赵氏胳膊撒娇道:“女儿知道,只是刚刚一时心急,不过阿娘您看我现在的情况,东院的确是住不开的,我就是不想住到那边去,阿娘您别怪我。”
  她身边服侍的丫鬟婆子就有十几个,老太太说只给她收拾了一间屋子出来,要她怎么住?
  赵氏无奈,拍了拍她笑道:“好了,没有怪你,只是装都装了,你今日还是回去好生养着。改日母亲就派人把族长家的烟姐儿接过来,我之前也见过她,是个稳重懂事的,亲事也已经定了下来,有她在你祖母和二婶那边也能消停些,你以后要和她好好相处。”
  “嗯,女儿知道。”阿晚道,“可是阿娘,您接了她过来,是当真要过继族中的孩子作嗣子吗?”
  赵氏浅淡地笑了笑,道:“不过是拖着罢了,这事等你出嫁了再说也不迟。”
  阿晚看着她母亲的笑容,心里却隐约知道了她的意思。
  等她嫁了,她母亲也就没什么可顾忌的了,还过继什么?她从来就没有什么过继孩子的心思。
  ***
  定国公府。
  赵恩铤一早入了宫见驾,出宫之时已是巳时,虽然他出宫之后就弃了马车直接快马加鞭回府,但回到府中之时阿晚的马车也已经走了近一个多时辰了,只是彼时他尚不知情。
  他下了马刚入了国公府外院就有管家在门口候着了,恭敬地禀道:“世子爷,老夫人吩咐了,道是世子爷一回来就请世子爷去寿安堂说话。”
  他扫了他一眼,一边往内院去,一边就随口问跟着的罗管家道:“表姑娘可是在寿安堂?”
  今日阿晚要回顾家,以他祖母疼爱她的程度,走之前肯定是会留她在寿安堂说话的。
  罗管家的脸上僵了僵,很有些小心地道:“世子爷,表姑娘陪着老夫人用完早膳就离开了,道是雪有些大,怕路上不好走,若是等世子爷回来,也不好让世子爷再送的。”
  赵恩铤的脚步就是一顿,回头目光扫过罗管家,最后落在先前也是侯在一旁一直没说得上话的侍卫身上,侍卫忙上前小声禀告了几句,他的脸色越发沉了下去,不过步子倒是没停,径直往寿安堂去了。
  ***
  赵老夫人看到孙子回来,再看他面色,也未直接提阿晚之事,只待他请过安之后就问道:“恩铤,今日你进宫,陛下可有什么打算?”
  有何打算?赵恩铤心中冷笑,试探我是否愿意娶端慧公主可算是一件?
  不过此事他却不会跟自己祖母说,只道:“陛下打算先调父亲回京,再封我为北军都督府右都督,命我年后就回北疆。所以,祖母,我想将我和阿晚的婚事提前,婚后就带她一起去北疆。”
  赵老夫人一惊,这话的信息可真丰富。
  调儿子回京,将北疆兵权交给孙子,说起来是对定国公府的器重,但其实也是削弱了定国公府的兵权,同时也是在防着定国公府。但此事她却是不好说什么,只道:“你父亲已经几年未曾回京,他年纪也大了,回来就回来吧。”
  兵权不兵权的,她不在意那么多,她老了,已经多年不见自己的独子。不过儿子即将回京的喜悦却又被孙子要带着外孙女一起离开的话给冲淡了,只觉得满心酸楚。
  她看了孙子一眼,道,“只是你和晚儿的亲事,这眼看着就要过年了,怕是太仓促了些,还有,她身子骨不好,我也怕她去北疆那边受不住。”
  其实这事也是她的一桩心事。
  阿晚是她的嫡亲外孙女,她疼她是仅次于自己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