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农门科举 >

第1部分

农门科举-第1部分

小说: 农门科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玉子双泽


文案:
她穿成他,一朝变身为乡野农家子。
为改变家中一贫如洗的境况;
为给娇弱美丽的母亲、姐姐们撑腰;
陈宗泽一路科举奋进,最终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家人的命运。

PS:本文前期种田科举,后期科举朝堂。

内容标签:情有独钟 穿越时空 爽文 科举
主角:陈宗泽 ┃ 配角:科举路上的一众人等 ┃ 其它:



第1章 
  时下正是隆冬时节的二更时分,秦南陈家沟已是万籁俱静;忽然,在磙子梁边上的一户人家亮起了灯火,屋子里响起了一阵噪杂声。原来是河边陈二老汉家的老五媳妇要生了。
  陈二老汉大名叫汉鼎,但现在年纪大了,也没人好叫他的名了。
  山里人家,年纪大的都叫老汉;自然的,他的妻就被称为婆了。
  陈二婆不光是陈家沟,还是这榨溪乡里有名的接生婆。
  听到幺儿过来喊,说媳妇要生了,陈二婆急忙跑到西边屋头,自家五儿媳正在床上哼着呢。
  陈二婆弯下腰看了看,对五儿媳林淑芳道:“到底是第四胎了,宫口开的快,再等下就全开了。等下我让你使劲时,你就使劲。”林淑芳连连点头。
  过不得多一会儿,林淑芳感觉腰坠的厉害,痛叫出声。
  陈二婆又再看了看,宫口全开了;立即让林淑芳使劲,很快,一个小婴儿呱呱落地。
  陈二婆捞过小婴儿一看,是个带把儿的,顿时高兴的咧着嘴吧笑起来,对一旁的小儿子陈忠运道:“忠运哪,这可是个带把儿的,这下好了,你有后了。”
  陈忠运听了,只喜得搓着一双大手呵呵傻笑。天可怜见,自己得了几个姑娘了,终于赏了他一个儿子。
  陈二婆将小毛孩儿包好递给林淑芳后,又一脸喜气的在屋头里大声叫着大儿媳;叫她赶紧将月母子的定心汤做好送到老五房头,特别交待要多打几个鸡蛋。
  林淑芳抱着怀里的小婴儿,眼泪忍不住唰唰的往外流,这是她的命根子啊。
  见她流眼泪水,一向对这个五儿媳没好声气的陈二婆,也难得的好声好气的宽慰道:“老五家的,坐月子不兴哭的,小心哭坏了眼睛。”
  李珊珊在林淑芳的怀里也是大哭不已,天啊,我不就是周末去游个泳吗,怎么游到这里来了?刚刚我还听到了什么?带把儿的?我。。。我…一新时代的美女青年,变成个带把儿的了?
  到底是小婴儿,很容易疲累,李珊珊没怨念多久,就很快的睡过去了。
  李珊珊来这儿三天了,今天是她的三朝,不不不,应该是他的三朝。
  陈二婆用艾草灸过他的各个关节,又用粗布沾了艾叶水擦他的牙床,只疼得他哇哇大哭起来。
  他这一哭,哭得正当时。
  这一哭是有讲究的,这个哭叫响盆;在旁观礼的亲朋,纷纷笑着恭喜起来,真是大吉大利,这娃娃聪明的很哪。
  听得他都想翻白眼了,擦得这样疼,不哭才怪呢;这样看来,就没有不聪明的人。
  三朝上,李珊珊得了个来这儿后的第一个名儿。
  娃娃还小,先取个小名儿;这前后左右都是山,就地取材,就叫山娃子好了。
  李珊珊一听,松了口气;之前就知道,农村人取名,好取贱名;还好不是叫黑狗黄狗之类的。
  山娃子,嗯,跟自己现代的名字还同音呢;李珊珊苦中作乐的想着。
  春去秋来,一转眼,李珊珊来到这个小山村已经三年了,也早已适应了山娃子这个名字。
  现在,他正坐在家门前河边石头上,看他大姐在河边洗衣裳,也看看他生活了三年多的地方。
  这是一个秦巴深处的山村,四面环山,一道河流从门前缓缓流过。
  他家所在的陈家沟左右两边都是大山梁,陈家沟被夹在中间。
  在这大山梁中间的陈家沟,有些地,勉强能养活人;所谓的能养活人,真的只是不饿死罢了。
  陈家沟太闭塞了,去风白县城要翻山越岭,没有个一天的时间是去不了的。
  就算是去离陈家沟最近的榨溪乡,也要淌过门前的这条河。
  河道里的水,最窄处也就十多米,但河道却是很宽,足有上百米,且两边都是峭壁,以现在榨溪乡里的财力是不可能修的起大桥的。
  没有桥,就只能从水里过河了。可是,这条河流,水流虽宽却不深,水下也到处都是乱石,因此,也没办法行船;所以,大家都是蹚水过河的。
  当然了,这是在不下雨的前提下;要是下雨,那河水漫的很高,湍急无比,是不可能蹚过去的,只能等河水退了才能过河。
  因着出行极为不便,陈家沟的人除了极少数人偶有出过门外;其他人等,基本上终其一生也未走出过榨溪乡。
  山娃子刚刚能说会走时,看到家里的情形;还摩拳擦掌的想要大展身手,将现代看到的一些吃的用的弄出来,帮助家里人发家致富。
  他观察了一阵,发现,自己太天真了;这里的人精穷,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除了偶尔家里来客人或带小孩赶集,买点糖食果饼外,其他大多时候还真没人舍得掏钱去买非必要的东西。
  不说别的,就说这山里人,除了盐是必买之物外,其它大都是自给自足。
  当然棉布也是需要买的,但是,这个消费量低得可以用可怜来形容。
  这里的人除了婚丧嫁娶买点布外,其它时候很少舍得买;这里的人讲究的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所以,就算自己使出十八般武艺来,也没人捧场啊,至少,在这个乡里面是无人能捧场的。
  但家里是真穷啊,吃得真是勉强果腹。
  大多是苞谷、土豆、红薯等粗粮。细米白面?自己来这儿快四年了,细米还真的从未见过;白面嘛,只逢年过节可以吃点。
  为什么没有细米,山娃观察了下:原来,这里是山地,到处都是石头,只东一块西一块的有地;就算有山泉水也没法搞成田。
  大姐良巧洗完衣服,起身一看,自家那个小四弟还傻呆呆的望天呢。
  叫了两声儿也没应,良芳摇摇头,自家这个弟弟从小就这样,跟其他的小孩儿完全不一样。
  其他的小孩像他这么大时,都是人嫌狗不待见的到处撒欢;而自家这个小四弟整天就喜欢发呆,一个三四岁的小屁孩,经常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真是让人好笑。
  良巧走过去,摸摸山娃的小脑袋道:“山娃子,又在想什么呢?我们快回家吧,要吃中饭了。”
  山娃子听得大姐叫他,忙乖乖的跟着回家了。
  现在正是秋收的时节,苞谷黄豆都熟了,家里大人只他爷跟奶在做饭,其他人都去地里忙抢收去了。
  他们回家后不久,去地里干活的大人也都陆续回来了。
  山娃的娘林淑芳也背了一背笼苞谷回来了。
  山娃每次看到他娘都忍不住叹道,真是凤凰落到鸡窝里了。
  林淑芳长的秀美动人,皮肤白皙,就连现在秋天的太阳也没晒黑她的肌肤;都生了四个孩子了,腰身仍然纤细。纵然是身着荆钗布裙,也掩不去她的风华。
  看到儿子正眼巴巴的看着自己,林淑芳忙忙的放下背笼就过来摸山娃的头。
  山娃看着眼前这个正慈爱的看着他的美丽女子,再看看他那武大三粗的爹,真是有种鲜花插在牛粪里的感觉。
  不过,这只是山娃的感觉,陈二婆可一向是看不惯自家这个柔弱纤细的五儿媳的。
  农家人要的是能下地干活,推得动磨,扛的动柴的女人;长得再好看,扛不动活有屁用啊。
  这不,见他们母子站在那儿傻笑,陈二婆就吼叫道:“快点去吃饭,莫再磨叽了,等哈还有好多活要做呢。”
  林淑芳听得婆婆叫人,赶紧拉着儿子往灶房走去。锅里是一大锅掺了红薯的苞谷碜。
  穷家小户吃饭没那么多讲究,一人盛一碗苞谷碜;桌子上有一大盆煮豆角和一大盆自家泡的酸菜,各人夹点到碗里也就行了。
  山娃看着这些饭菜,胃里都直泛酸水。
  但,他家还算不错了,好歹还有吃的能饱肚。这村里吃不起饭的人还大有人在;山娃只得认命的捧起碗吃起饭来。
  林淑芳见儿子虎头虎脑的吃起来,也开心的笑着吃起来。
  见儿子光吃饭,又忙忙的挑了几根嫩点的豆角到他碗里,柔声道:“吃慢点儿,仔细噎着了。还有啊,用饭时要细嚼慢咽,不可狼吞虎咽的。”
  山娃有点吃惊,从她刚才对自己说的话里可以听出,自己这个母亲绝对异于这个村里的其他村妇。
  见儿子一双大眼忽闪忽闪的看着自己,林淑芳柔柔的笑道:“傻儿子,看什么呢,快点儿吃吧。”
  匆匆吃完饭,众人又匆匆下地,到天快擦黑才回来。
  回来众人忙忙的吃过晚饭,又就着月光剥起玉米壳来。
  大家将今天收回的玉米都剥好,才洗手脸准备睡去。
  陈忠运林淑芳收拾好后,也抱着山娃回到房里睡觉。
  陈忠运将山娃放到床上后,立马拉过林淑芳的手道:“芳儿今天累坏了吧,你赶紧躺下来,我给你揉一下。”
  林淑芳摇摇头道:“我不累,你才累呢,今天累活都让你干完了。”
  陈忠运道:“芳儿,你莫哄我了,这么重的活路那有个不累的呢。”
  说到这里,陈忠运这个糙汉子当着儿子的面儿,将妻子搂过来,歉疚的道:“芳儿,跟着我让你吃苦了,想你一个千金大小姐却跟着我吃这种苦,我…我…真是没得用。”
  听得他这样讲,林淑芳动情的道:“官人,瞧你说得?要不是你,我现在还不知流落到哪里去了。”
  山娃的耳朵都竖起来了,爹娘这番对话的信息量可真不小啊。
  两人絮絮叨叨的说了一阵儿后,林淑芳一回头,就见自家儿子正目光灼灼的看着自己呢,赶紧搂过儿子笑道:“你个小家伙,听得懂我们在说什么吗?睁着个大眼睛还不睡。”
  说着就拍着他准备哄他睡觉,山娃正听到要紧处,哪里肯睡,腻着林淑芳道:“娘,我不困,我想听爹娘说话。”
  林淑芳无奈的摇头一边拍着他,一边跟陈忠运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起话来。
  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儿子身上,林淑芳道:“官人,山娃今冬就快四岁了,现在我家这个境况,是不可能去读书的,我想先混着教他背一些,别的我也教不了,不过就是些《三字经》、《百家姓》什么的。”
  娘竟然识字?!在这个年头、这个地方有会识字的女人,那简直比现代村里出个博士还稀有。


第2章 
  山娃的心狂跳了起来,他娘识字,还要教自己读书,这样太好了。
  让他一个从现代社会来的大学生变成文盲,这滋味可真不好受。
  现在娘要说教他,真是再好不过了。
  虽然那些《三字经》什么的,自己早就背的滚瓜烂熟了,但总得有个出处不是。
  还没高兴完,陈忠运道:“这可不行,芳儿,我们村儿会识字的人本就没有,你一个女人家会读书认字太显眼了。万一山娃儿不懂事,将这事传出去引来有心人就不好了,还是算了。”
  林淑芳还想说什么,被陈忠运拦住不让说。
  见丈夫斩钉截铁的说不行,林淑芳也无法,只得作罢。
  山娃一听,此事于母亲好像有危险,心想,那也就算了;日后再看别的机会吧。
  中秋节到了,里长陈汉怀上门来催徭役来了,陈家五个壮劳力全部要去乡里修河堤一个月。
  这是免不了的,左不过年年都要去的;陈家人爽快的应了。
  不过这没完,陈汉怀接下来的话,让陈家人听得心都沉了。
  先前陈汉怀说的修河堤是出均工夫役,也就是均瑶。
  可是今年不光是要出均瑶,还得出里甲正役。
  里甲役就不用真的出劳力,而是直接收钱,一个在册的役民每人要三百钱,陈家有五个,就要交一千五百钱。
  这对于陈家来说,不亚于天文数字。陈二婆不停的哀求,请里长帮忙想办法减免或是宽限一二。
  陈汉怀见状,赶紧道:“二嫂子啊,不是我不通人情,这个实在是我也做不得主啊,这是上面摊派下来的,我也无法。二嫂子先赶紧想办法,最迟九月初十就一定得交上去了。”
  陈家一片愁云惨雾,这么多钱,要咋样才凑得起哟。
  陈二婆清点了下家里的存粮,一咬牙,卖了两担,但也只得了一千二百钱。还差三百钱,又搜了搜自己的箱子底儿,勉强凑够了一千五百钱。
  陈家卖了两担粮,今冬到明春的粮食就吃紧了;为免饿肚子,陈二婆就让轮流做饭的媳妇们,将早晚的饭食做稀点,三餐里多加野菜以节省粮食。
  山娃之前只是在课本里看到苛捐杂税,这只不过只是冷冰冰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