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是与非 得与失 >

第11部分

是与非 得与失-第11部分

小说: 是与非 得与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讲得有道理,这才作罢。郭子仪一贯拥护朝廷,尽力镇压叛乱,为维护国家的统一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唐朝使臣裴洎评价他说:“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这就充分道出了郭子仪的功绩和为人。

    可是生活中有很多人,经常会有一种强烈的“身份荣耀感”,他们或以出生于一个良好家庭为荣,或以进入一所名牌大学读书为荣,或以有机会在国际大公司工作为荣……不能说这种种荣耀感是不正当的,但如果过分迷恋这些仅仅是因为身份带给你的荣耀,那么人生的境界就不可能太高,事业的格局就不可能太大,当他们陶醉于自己的所谓“成功”时,他们已经离真正的成功很远了。而真正的成功者能令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家公司、一个省份、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以他为荣,而不是他以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家公司为荣。

    杨晶从一所名牌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进了一家公司,与她同时进来的同事要么学历没她高,要么学的专业没她好,为此她很有优越感。当领导分配她做最基础的工作时,她立即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一次,在结算时,她把一笔投资存款的利息重复计算了两次,虽然最终没有给公司造成实际损失,但整个公司的财务计划却被打乱了。事后,她却觉得就像做错了一道数学题,改正过来,下次注意就是了。她的这种态度让主管很不放心,以后再有什么重要的活,总找借口把她“晾”在一边,不再让她参与了。没过多久,这位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就与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拜拜了。

    杨晶不是败给了别人,而是败给了自己。

    2002年美国耶鲁大学500周年校庆时,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甲骨文”的行政总裁、世界第四富豪艾里森应邀参加典礼。艾里森当着耶鲁大学校长、教师、校友、毕业生的面,说出一番惊世骇俗的言论。他说:“所有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名校的师生都自以为是成功者,其实你们全都是失败者,因为你们以在有过比尔?盖茨等优秀学生的大学念书为荣,但比尔?盖茨却并不以在哈佛读过书为荣。”

    这番话令全场听众目瞪口呆,至今为止,像哈佛、耶鲁这样的名校从来都是令几乎所有人敬畏和神往的,艾里森也太狂了点儿吧,居然敢把那些骄傲的名校师生称为失败者。但是还没完,艾里森接着说:“众多最优秀的人才非但不以哈佛、耶鲁为荣,而且常常坚决地舍弃那种荣耀。世界第一富比尔?盖茨,中途从哈佛退学;世界第二富保尔?艾伦,根本就没上过大学;世界第四富,就是我艾里森,被耶鲁大学开除;世界第八富戴尔,只读过一年大学;微软总裁斯蒂夫?鲍尔默在财富榜上大概排在十名开外,他与比尔?盖茨是同学,为什么成就差一些呢?因为他是读了一年研究生后才恋恋不舍地退学的……”

    艾里森接着“安慰”那些自尊心受到伤害的耶鲁毕业生,他说:“不过在座的各位也不要太难过,你们还是很有希望的。你们的希望就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学习,终于赢得了为我们这些退学者、未读大学者、被开除者打工的机会。”

    艾里森的话虽然有些偏激,但是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身份和荣耀并不与成功成正比。

    

    心态篇18、不可汲汲于目标

    当年,美国一家报纸曾刊登了一则园艺所重金悬赏征求纯白金盏花的启示,在当地一时引起轰动。高额的奖金让许多人趋之若鹜,但在千姿百态的自然界中,金盏花除了金色的,就是棕色的,能培植出白色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许多人一阵热血沸腾之后,就把那则启示抛到了九霄云外。

    时光荏苒,一晃就是20年过去了。

    20年后很平常的一天,当年那家刊登启示的园艺所意外地收到了一封热情的应征信和100粒“纯白金盏花”的种子,寄种子的原来是一位年已花甲的老人。当天这件事不胫而走,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对信中言之凿凿能开纯白金盏花的种子,园艺所一直举棋不定,该不该验证一时成了争论的焦点。有人说:“决不该辜负一位老人的心意。”那些种子终于得以落土生根,奇迹是在一年之后才出现的,一大片一大片纯白色的金盏花在微风中摇曳生姿,让人瞠目结舌,一直默默无闻的老人因此成了新的焦点。

    原来老人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爱花人,当她20年前偶然看到那则启示后,便怦然心动。她的决定却遭到了她的八个儿女的反对,毕竟,一个压根儿就不懂种子遗传学的人,一件让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她的想法岂不是痴人说梦。

    老人还是痴心不改,义无反顾地干了下去,她撒下了一些普通的种子,精心侍弄,一年以后,金盏花开了,她从那些金色的、棕色的花中挑选了一朵颜色最淡的,任其自然枯萎,以取得最好的种子,次年她把这些种子种下去,然后再从这些花中挑选出颜色更淡的花的种子栽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种秋收,周而复始,老人的丈夫去世了,儿女远走了,生活中发生了很多事,但种出白色金盏花的愿望在她的心中却根深蒂固。

    终于20年后的一天,她在那片园中看到一盏金盏花,它不是近乎白色,也不是类似白色,而是如银似雪的白。一个连专家都解决不了的难题,在一个不懂遗传学的老人手中迎刃而解。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紧张的世界里,不安因素环绕在我们身边,城市中各种机器、音响造成一片紧张,我们的脸上或言谈中随处都显现出一种紧张,紧张已经完全深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不让压力上身,更不让压力将我们击倒,我们完全可以用从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不论是赶路还是工作或生活,我们都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完成,要以正确而从容的步伐前进,这样,心中及灵魂才能获得平和的力量,以稳定和谐的智慧指导神经及肌肉从事工作,如果你学会了如何保持平静,那么不论情况如何紧急,你都能泰然处之,如此一来,胜利也终将属于你。

    1796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每天例行的单独布置给他的数学题。青年很有数学天赋。导师对他寄予厚望,每天给他布置两道较难的数学题作为训练。正常情况下,青年总是在两个小时内完成这项特殊作业。

    “咦,怎么今天导师给我多布置了一道?”青年边打开写着题目的纸,边咕哝着,他也没有多想,便做了起来。像往常一样,前两个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画出正十七边形。青年没有在意,像做前两道题一样开始做起来,然而,做着做着,青年感到越来越吃力,他想:也许导师这次是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第三道题仍然毫无进展,青年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现有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有什么帮助。困难激发出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着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的思路去解这道题。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

    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导师接过青年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当然。”导师请青年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青年当着他的面画一个正十七边形。

    青年很快地画出了一个正十七边形。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2000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牛顿也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难题,昨天给你布置题目时,不小心把写有这个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

    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2000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甚至很有可能中途放弃。”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够做得更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无知者无畏。可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越是想成功,越是难以获得成功的例子:运动员想夺奥运会金牌,平常发挥自如,到了大赛时连平常的水平都达不到;主持人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到了台上却错误百出……是什么阻碍了他们“一定要成功”呢?不是别的因素,而是他们自己的心理。因为他们太专注于“一定要成功”,所以心思就不够集中在做事的过程,失去了正常而又可能的反应能力。

    世界著名的走钢索人卡尔?华伦达曾说:“走钢索才是我真正的人生,其他都只是等待。”他就是以这种态度来走钢索的,每一次都非常成功。但是1978年他在波多黎各表演时,竟令人不可思议地从75英尺高的钢索上掉下来摔死了,后来是华伦达太太说出了原因。原来,那次有个重要的人士到场,是一场十分重要的表演,他在赛前不断地说:“我一定不能失败,我一定要成功。”然而就在他“一定要成功”的念叨中,他没有获得成功。

    卡尔?华伦达的技艺不可谓不精,但在关键时刻,他的头脑被“一定要成功”的心理主宰着,无法发挥到“自然”的境界,以至于出现了严重的失误。无数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汲汲于成功,因为这样的心思会游离于技艺的发挥与成功的追求两者之间,因为不专一而导致失败,我们应当放平心态,放弃对心外之物的追恋。

    生活中遇到的紧张状况,会影响我们的心情,甚至会使血压升高,进而影响心脏和脾胃,所以我们必须尽力保持心理的正常和谐,改善紧张的心理。可能的话,去度个假吧!将你的手表暂时摘下来,在生活中寻找并建立和平的小岛,学着储存一些能够放松自己的能量。如果你实在抛不开紧张的生活,要学会说:“请等一下。”这句话可以使心灵充满安宁,头脑保持冷静。避免匆忙地完成目标,学会后退计划,安排足够的时间来完成目标。

    总之,生活中,我们应该凡事先了解、先准备,而且不急于求功,这样才能把握机会,也才能应付客观环境的突然变化,这是最踏实、稳健的做事态度,这样也许成功来得比较慢,但你却可以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其实和农民种庄稼很相似,要浇水、施肥、除草、防虫、防病,不可能今天播种,明天收获。现在时代发展了,教育水平提高了,社会的变化加快了,传媒发达了,个人成功的机会大大增加,有些人很聪明,把事情一下子想到结果去了,只求速成,缺少施肥和浇水的过程和耐心,他们省去了除草的过程,有些人甚至连种子都没有撒就拎着镰刀准备收获。

    缺少积累,缺少耕耘,一切都只能是浮躁的空想。所以人生的路上我们应该不躁进,按部就班,稳扎稳打,这样才能达到目的,获得最后的成功。

    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一位是宫本武藏,一位是柳生又寿郎,宫本是柳生的师傅。当年柳生拜宫本学艺时,曾就如何成为一流剑客请教老师。柳生说:“以徒儿的资质,练多久才能成为一流剑客呢?”

    宫本回答:“至少要10年。”

    柳生一听10年太久,就说:“如果我加倍努力,多久可以成为一流剑客?”

    宫本回答:“20年。”

    柳生一听还以为自己努力不够,就说:“如果我夜以继日一刻不停地练,多久能成为一流的剑客?”

    宫本回答:“如果这样的话,你只有死路一条,哪里还能成为一流的剑客?”

    柳生越听越糊涂,这时宫本说,要想成为一流剑客,就必须留一只眼睛给自己。一个剑客如果只注视剑道,不知道反观自我,不知反省自我,那他就永远成为不了一流的剑客。

    宫本不愧为一流剑客,言之凿凿,字字珠玑,让柳生茅塞顿开。留一只眼睛给自己,剑术之道如此,人生更是如此。

    当我们在人生路上不停地跋涉、拼搏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留一只眼睛”去辨别前进的方向,确保我们的脚步不会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同时还能使我们在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不会错过沿途的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