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

第7部分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第7部分

小说: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马刀、鼠疮、侠瘰也。此发明脉大虽同,为病不同之义也。 
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按】阴寒精自出之“寒”字,当是“虚”字,是传写之讹。 
【注】此言浮大为劳,以详其证也。手足烦,即今之虚劳,五心烦热,阴虚不能藏阳也。 
阴虚精自出,即今之虚劳遗精,阴虚不能固守也。酸削不能行,即今之虚劳膝酸,削瘦骨痿 
不能起于床也。夫春夏阳也,阴虚不胜其阳,故剧;秋冬阴也,阴虚得位自起,故瘥。 
【集注】徐彬曰∶脉大既为劳矣,更加浮,其证则手足烦,盖阴既不足而阳必盛也。于 
是春夏助其阳则剧,秋冬助其阴则瘥。阴虚而精自出者,久则酸削不能行矣。 
程林曰∶“寒”字作“虚”字看,阴虚则气不守,而精自出矣。 
李 曰∶脉浮大者,里虚而气暴于外也。四肢者,诸阳之本,劳则阳耗,阴虚而生内 
热,故手足烦。凡劳伤多属阴虚。当春夏木火盛炎之际,气浮于外则里愈虚,故剧;秋 
冬金水相生之候,气敛于内则外不扰,故瘥也。肾藏精,精自出者,肾水不藏也;肾主 
骨,故酸削而不能行也。 
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 
为劳使之然。 
【注】此复申虚极为劳,以详其证之义也。脉虚沉弦,阴阳俱不足也;无寒热,是阴阳 
虽不足而不相乘也;短气面白,时瞑兼衄,乃上焦虚而血不荣也;里急,小便不利,少腹 
满,乃下焦虚而气不行也。凡此脉证,皆因劳而病也,故曰∶此为劳使之然。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按】“脉浮者,里虚也”当是衍文。 
【注】此复申虚劳面色白,互详其证之义也。面色白不因衄者,是血不内生也;因衄 
者,是血亡于外也。今曰面色薄,谓面色浅淡不华,亦不足之色也。故主津液不足之渴 
及吐衄亡血、气虚卒喘,血虚卒悸也。 
【集注】李 曰∶此节以亡血为主。《内 
经》云∶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又云∶心之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劳则气耗火动,逼 
血妄行,必致亡血。盖血主濡之,血亡则精采夺而面色薄,津液去而烦且渴矣。又劳者, 
气血俱耗,肺主气,气虚则喘,心主血,血虚则悸。卒者,猝然见此病也。 
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 
【注】男子之脉浮大而虚者,为虚劳也。浮弱而涩者,则为精气清冷,故为无子也。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 
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按】此条“亡血失精”之下等句,与上文义不属,当另作一条在后。 
【注】失精家,谓肾阳不固精者也。少腹弦急,虚而寒也。阴头寒,阳气衰也。目眩, 
精气亏也。发落,血本竭也,若诊其脉极虚而芤迟者,当知极虚为劳,芤则亡血,迟则 
为寒,故有清谷、亡血、失精之证也。 
【集注】程林曰;肾主闭藏,肝主疏泄,失精则过于疏泄,故少腹弦急也,阴头宗筋 
之所聚,真阳日亏,故阴头寒也。目眩则精衰,发落则血竭,是以脉虚芤迟也。虚主失 
精,芤主亡血,迟主下利清谷也。 
李 曰∶肝主藏血,肾主藏精,亡血失精,则肝肾俱虚矣。少腹看,肝、肾之部,今 
少腹弦急,以肝肾两亏,则里气虚而张急加弦也。肝主筋,前阴者,宗筋之所聚,肝衰 
故阴头寒也。肝藏血,开窍于目,肾主骨,骨之精为瞳子,又肾之华在发,发者血之余,此 
肝肾两虚,故目眩发落也。芤脉者,浮沉有,中间无,似中空芤草,故名芤脉,此亡血之 
脉,以脉者血之府,血虚则脉亦虚也。迟为在脏,迟则为寒,脉极虚芤迟,则其证亦虚。 
清谷者,大便完谷不化也。此虚劳在肝、肾二经者也。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善盗汗也。 
【按】此节脉证不合,必有脱简,故不释。 
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 
也。 
【注】脉沉、小、迟,则阳大虚,故名脱气。脱气者,谓胸中大气虚少,不充气息所 
用,故疾行喘喝也。阳虚则寒,寒盛于外,四末不温,故手足逆冷也。寒盛于中,故腹满 
溏泄,食不消化也。 
【集注】徐彬曰∶脉沉,小、迟,其为阳衰无疑。沉、小、迟三脉相并,是阳气全亏, 
故名脱气。其躯为空壳,疾行则气竭而喘喝,四肢无阳而寒,腹中无阳而满,甚则胃虚极 
而溏泄,脾虚极而食不化也。 
李 曰∶此脾、肺、肾三经俱病也。肺主气,气为阳,沉、小,迟皆阳气虚衰之脉, 
故为脱气。疾行则喘喝,以肺主出气,而肾主纳气,为生气之原,呼吸之门,若真元耗损,则气虚不 
能续息,肺无所出,肾无所纳,故喘喝,此肺肾病也。又脾主四肢,四肢者,诸阳之本。逆寒者, 
阳虚不温四末也。腹满者,脾经入腹,气虚中满也。溏泄食不化者,此脾虚不能运磨水谷, 
多见骛溏飧泄之证也。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 
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注】详见《伤寒论·辨脉法》中,不复释。 
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注】脉得诸芤动微紧者,谓概虚劳之诸脉而为言也,非谓芤动微紧,仅主男子失精, 
女子梦交之候也。通举男女失精之病,而用桂枝龙骨牡蛎汤者,调阴阳和荣卫,兼固涩 
精液也。 
【集注】徐彬曰∶失精之家,脉复不一,苟得诸芤动微紧,是男子以虚阴而挟火则失 
精,女子以虚阴而挟火则梦交。主以桂枝龙骨牡蛎汤者,盖阴虚之人,大概当助肾,故 
以桂枝,芍药通阳固阴,甘草、姜、枣和中,龙骨、牡蛎固精也。 
x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x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 牡蛎(各三两)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 
之。 
【注】虚劳云云者,概虚劳之证而言也,非谓虚劳之证,止于此也,故下文有诸不足 
之说也。均主以小建中汤者,欲小小创建中虚之意,合下六节,皆论虚劳,各有所主之 
方也。 
x小建中汤方x 
桂枝(三两) 甘草(炙,三两) 大枣(十二枚) 芍药(六两) 生姜(二两) 胶饴( 
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 
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 建中汤主之。 
【注】所谓虚劳里急诸不足者,亦该上条,诸不足证之谓也。黄 建中汤,创建中外两 
虚,非单谓里急一证之治也。桂枝龙骨牡蛎汤,即桂枝汤加龙骨、牡蛎;小建中汤,即桂枝汤 
加胶饴;黄 建中汤即桂枝汤加胶饴、黄 也。故尝因是而思仲景以一桂枝汤出入加减,无往 
不利如此。何后世一见桂枝,即为伤寒发汗之剂。是但知仲景用桂枝汤治伤 
寒,而不知仲景用桂枝汤治虚劳也。若知桂枝汤治虚劳之义,则得仲景心法矣,盖桂枝 
汤辛甘而温之品也,若啜粥温覆取汗,则发散荣卫以逐外邪,即经曰∶辛甘发散为阳,是 
以辛为主也∶若加龙骨、牡蛎。胶饴、黄 ,则补固中外以治虚劳,即经曰∶劳者温之,甘 
药调之,是以温以甘为主也。由此推之,诸药之性味功能加减出入,其妙无穷也。 
【集注】魏荔彤曰∶气虚甚,加黄 ,津枯甚,加人参,以治虚劳里急。此言里急非 
单指里急之谓也,乃虚劳诸不足腹痛之谓也。故名其方为建中,正所以扶持其中气,使渐 
生阴阳,达于荣卫,布于肢体也。 
尤怡曰∶里虚脉急,腹中当引痛也。诸不足者,阴阳诸脉俱不足,而眩悸喘喝,失 
精亡血等证,相因而至也。急者缓之必以甘,不足者补之必以温,而充虚塞空,则黄 尤 
有专长也。 
x黄 建中汤方x 
于小建中汤内,加黄 一两半,余根据上法。若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 
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注】虚劳之人腰痛,肾气虚而不行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膀胱气虚不化也,主 
以八味肾气丸温补下焦。肾与膀胱表里之气足,而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未有不 
愈者也。 
【集注】程林曰∶腰者肾之外候,肾虚则腰痛;肾与膀胱为表里,不得三焦之阳气以 
决渎,则小便不利而少腹拘急矣。与是方以益肾间之气,气强则便尿行,而少腹拘急亦 
愈矣。 
尤怡曰∶虚劳之人,损伤少阴肾气,是以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以八味肾气 
丸补阴之虚,可以生气,助阳之弱,可以化 
水,乃补下治下之良剂也。 
x八味肾气九方x(见妇人杂病中)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 
【注】因虚劳而烦,是虚烦也。因虚烦而不得眠,是虚烦不得眠也。故主以酸枣仁汤, 
专治虚烦,烦去则得眠也。 
【集注】李 曰∶虚烦不得眠者,血虚生内热,而阴气不敛也。《内经》云∶气行于阳, 
阳气满,不得入于阴,阴气虚,故目不得瞑。酸枣汤养血虚而敛阴气也。 
x酸枣汤方x 
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二两) 茯苓(二两) 芎 (二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五劳极虚,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 
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 虫丸主之。 
【按】“缓中补虚”四字,当在“不能饮食”之下,必是传写之讹。 
【注】五劳所伤,久之令人极虚羸瘦,腹中虚满,不能饮食,宜缓中补虚,如前之建 
中等方也。原其所伤之道,不止过劳伤气,房室伤精也,即饮食伤胃,饥过伤脾,渴过伤 
肾,忧思伤心,罢极伤肝,过言伤肺,皆令人经络营卫气伤,是以劳热煎熬,内有干血, 
故肌肤不润,甲错如鳞也。两目不荣,黯黑不明也。似此干血之证,非缓中补虚之剂所 
能治,故主以大黄 虫丸,攻热下血,俾瘀积去而虚劳可复也。 
【集注】程林曰∶此条单指内有干血而言。夫人或因七情,或因饮食,或因房劳,皆令 
正气内伤,血脉凝积,致有干血积于中,而 羸见于外也。血积则不能以濡肌肤,故肌 
肤甲错;不能营于目,则两目黯黑。与大黄魔虫丸以下干血,则邪除正王矣,非大黄 
虫丸能缓中补虚也。 
尤怡曰∶内有干血不去,适足以留新血而渗灌不周,故去之不可不早也。此方润以 
濡其干,虫以动其瘀,通以去其闭,而以地黄、芍药、甘草和养其虚,攻血而仍滋夫血 
也。 
x大黄 虫丸方x 
大黄(蒸,十分) 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 芍药(四 
两) 干漆(一两) 虻虫(一升) 水蛭(百枚) 虫(半升) 蛴螬(一升) 干地黄 
(十两) 
上十二味,末之,炼蜜为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方主之。 
【注】虚劳诸不足者,谓五劳。诸虚、百损也。上条以热伤干血为言,此条以风气百 
疾立论。热伤其上之血分,则病肺痈;热伤其下之血分,则病干血。风中其外之气分,则病肺痿;风中 
其内之气分,则病百疾。主之以薯蓣丸,散诸风邪,补诸不足,滋诸枯槁,调诸荣卫,故其药温润共 
剂,补散同方也。 
【集注】徐彬曰∶虚劳不足证,多有兼风者,正不可着急治风气,故仲景以四君、四 
物,养其气血;麦冬、阿胶、干姜、大枣,补其肺胃;而以桔梗、杏仁、开提肺气;桂枝 
行阳;防风运牌;神曲开郁;黄卷宣肾;柴胡升少阳之气;白蔹化入营之风。虽有风气 
未尝专治之,谓正气运而风气自去也。然以薯蓣名丸者,取其不寒不热,不燥不滑,脾 
肾兼宜,故多用以为君,则诸药相助以为理耳。 
x薯蓣丸方x 
薯蓣(三十分) 当归 桂枝 曲 干地黄 豆黄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人参( 
七分) 
芎 芍药 白术 麦门冬 杏仁(各六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胶(七分) 干姜(三 
分) 白 (二分) 防风(六分) 大枣(为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