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之寡妇丫鬟 >

第17部分

穿越之寡妇丫鬟-第17部分

小说: 穿越之寡妇丫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大嫂,你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在村里一直住着?”刘氏身边的二十多岁的一个高挑妇人见蓝怡一脸随和,好奇地问到。
  “恩。是这么打算的,以后还请大家多照顾。”蓝怡点头说。
  “呵呵,王大嫂,您这口音真好听,比咱们这的强调软和不少。”高挑妇人羡慕地说道。蓝怡的口音并非梅县的方言,梅县方言有点山东口音,蓝怡这一路跟着夏婉他们,也算学得了几句,但她说的还是偏向于普通话,这不是几日功夫就能改过来的,甚至可以说,一辈子也难改了。
  “就是,王大嫂这小强调配上这小身板,真不想两个孩子的娘。”旁边另一个妇人也开口搭腔,她说着还与刘氏对了对眼神,两人笑的十分隐晦。
  “三弟妹,你们聊着,我先带孩子去打草。”蓝怡转身走开,对身后的嘀嘀咕咕声置若罔闻。
  “宇儿,帮娘看着弟弟,娘打些草带回去。”蓝怡蹲下来将宝宝交给宇儿牵着,转身快速地拔了一把青草铺在地上,又将一个厚布单子铺在草上,让宝宝坐在地上和哥哥玩。
  路边草很多,蓝怡今日挑了嫩嫩的青草打,很快也就打了一背篓,青草的香气扑面而来,让她觉得甚是舒服。打完山羊吃的青草,蓝怡又寻到艾草打下不少,艾草驱蚊效果还是不错的。
  这样的青山绿水麦田黄花,让她想起了辛弃疾的《鹧鸪天》,便轻轻念到:“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宇儿和宝宝听到娘亲抑扬顿挫地念着,便好奇地转头望着她。蓝怡微笑着又读了一遍,不过此时已不是《鹧鸪天》,而是更适合孩子理解的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宇儿,喜欢么,娘以后教给你。”
  宇儿听了赶紧点头,他很喜欢,觉得念起来非常好听。蓝怡便又读了一遍,宇儿很认真的小嘴一动一动地学。蓝怡很有成就感,她本就想着研究生毕业后找个小学校教书,环境简单,孩子们也单纯好学,工作定是很有成就感的。
  宇儿是三月初十的生日,今年虚岁五岁,也该启蒙读书了,蓝怡计划着先教教他基本的知识和道理,再送他去私塾读书。不为考什么状元探花,只是为了让他懂得更多的道理,不做睁眼瞎,当然对于宝宝,她也有同样的想法。
  蓝怡笑笑,日子若嫩平安顺遂,该多好!
  打草喂羊后,蓝怡将艾草平铺在院子里晒着,便锁门带着孩子去隔壁村的集市。按说将孩子托给二婶李氏照料也可,但是她现在不确定周围是安全的,孩子自然不敢撒手。
  去到昨日的杂货铺,蓝怡买了两个陶盆和其他用品,又寻着木匠家,订了一个洗澡的浴桶。她问杂货铺老板灯油的事情,才知道这里的灯油其实就是植物油,此地用的是菜籽油,当时是这灯油杂质较多,但价格并不便宜,一斤油价抵得上半斤猪肉,所以村里人若非有事很少点灯的。
  蓝怡又在杂货铺买了蔬菜种子,都是本地能种植的蔬菜:丝瓜,黄瓜,菠菜,扁豆,刀豆,茄子,萝卜,莴苣,南瓜等,每样或多或少地买了些,才花去二十文钱,已是相当便宜了。当然,回来时她买了些菠菜和莴苣,当做这两日的蔬菜。
  三人回到家,蓝怡把菜园的空地用铁锹翻了翻,分成小块洒下菜种浇水,既然有地,蔬菜自然是要自己种的,她现在手里的银子已经花出去不少,能省则省些。她生在农村,对田地并不陌生,或者说种地的基本常识她还是具备了的,并不怕菜种长不出来。
  简单吃过午饭,蓝怡带着孩子们睡午觉。她不想改变自己每日三餐的生活习惯,觉得这样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更好些。她午睡时间并不长,约莫半个多小时也就行醒了,这是多年在学校养成的生活习惯,体内的生物钟发挥了作用。蓝怡抹掉额头的汗水,不禁感叹这才是农历四月十五,天已渐渐热了起来,等到进入盛夏,天气更热了要怎么办才好。
  衣服,自己一家三口并没有夏衫,要开始准备了。屋内柜子里还有王林山和他的父母的一些旧衣服,蓝怡收拾好都放在了柜子的角落里,是不能动,也不想动的。
  “买布料做衣服,看来是必须得了,成衣太贵,不合适。还有被子,还有一定要买蚊帐,不,是帐幔!”蓝怡算计一番,发现要买的东西还真是不少,“先将必须的买了再说,管它能住几日,左右这些都是需要的。”
  午睡醒来,蓝怡去村里的肉铺。北沟村民多是沿着这村里的一条东西主路建造房屋,蓝怡家便在主路东头的东北角,但是他们这一排房子并非临着主路,而是隔了一排房屋,算是僻静之处。去村西周家村买东西便要走主路,蓝怡这两日几次路过村中一家临路卖肉的铺子,那卖肉的大汉一脸络腮胡子,看着与黑旋风李逵有几分相近,蓝怡印象十分深刻。
  猪肉价格很高,一斤肥肉五十文,瘦肉四十二文。她选了一条三斤多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带着孩子送去二叔家,算作正式拜访。
  二叔和两个儿子下地去了,李氏和两个弟妹在家收拾房屋,见着蓝怡拎东西过来,二婶客气推让几句,便让刘氏收了把肉放进厨房。
  “二婶,这茶叶您也放下泡着喝,不是什么好东西,二婶千万别嫌弃。”蓝怡又将一包茶叶递上,这茶叶是路上买的,预备的见面礼,昨日没机会拿出来罢了。蓝怡买了三包茶叶准备送人,这茶口感不错,价位中等,装茶叶的木盒子雕工漂亮,蓝怡觉得这茶叶包装符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标准,送礼也算拿得出手。
  “宝儿他娘,这东西太贵重了,你还是留着吧,日后说不定还有用处。”二婶看着包袱里的茶叶盒子,摆摆手不肯收下。蓝怡过来带的一大条猪肉已经不少,再送茶叶她是不敢收的。
  “二婶,我也不好喝茶,家里孩子也小,喝不到的。您留着吧,来个客人也好待客不是?”蓝怡既然带了来,自然是不会再带回去的。蓝怡觉得二叔一家对自己的称呼还是很多样的,从“林山媳妇”到“他大嫂”再到“宝儿他娘”,一日也换了三个,这应该都是这边通用的称呼,之所以不用第一个了,估计是因为林山去世后,这个称呼怕引起蓝怡的伤怀。
  “大嫂,咱们这边待客哪里用得起茶叶,多是用白开水的,再好些就是抓把白糖。”陈氏笑着应道,她晓得大嫂对这乡下的事情不熟悉,便提醒道。
  陈氏语速慢,声音也较刘氏柔和不少,说话让人听着也顺耳不少,蓝怡冲她点头:“多谢二弟妹,我对咱们这边的规矩不熟悉,有什么做得不合适的,还请二婶和弟妹们多包涵。怎么没见大福?”
  陈氏家的大妞妞在院子里自己玩,刘氏抱着二妞妞,蓝怡并未见到陈氏家的大福。
  “跑出去疯了,不到肚子饿他是不会回来的。”陈氏一脸无奈。
  “小孩子还是活泼些好,我看大福懂事乖巧,弟妹定少操不少心。”
  陈氏一脸慈母的笑容,看着蓝怡抱的宝宝和身边乖巧坐着的宇儿,羡慕说到:“宝宝还小看不出来,不过宇儿这孩子看着就比大福听话贴心。”
  “他是还生着,我正想让大福多带他玩玩,也能活泼些呢。”蓝怡笑着拍拍宇儿,“村里的孩子他也不熟,玩也没地方去的。”
  “大嫂,宇儿身上这伤是怎么弄的?”刘氏从厨房出来,看着宇儿脖颈上的两条抓痕和瘀伤问到。


正文 第二十九章 山中有虎
  宇儿身上的伤很明显,脖子上和手腕上等地方是遮不住的。大家都看到了却没有问,最多在心里想想。但刘氏一向是个不管不顾的,当着宇儿的面让蓝怡不知该如何回答。她并未想瞒着宇儿的身世,毕竟李家村离北沟村不远,宇儿以后也要去祭拜父母,瞒着也没必要,只是想寻个合适的机会再说,但绝对不是这般当着孩子的面去揭他的伤疤。
  “以前不小心碰到的。二婶,您捡这些是要吃么?”蓝怡轻轻说到,安慰地拍了拍宇儿的小肩膀,让他莫紧张。
  二婶和陈氏此时一人端着一个簸箕,里边是未去壳的小米,蓝怡见她们熟练地将混在小米中的小石子和土块捡出来扔在地上,便转移话题道。
  “也不全是吃。咱们挑些做种,过两日该播粟子了。”李氏瞪了刘氏一眼,转头对蓝怡说到。
  粟子,是这里对小米的称呼。这边的主要粮食作物便是麦、稻和粟三种,其他的诸如大豆、菜籽、荞麦、绿豆等种的要少一些。
  “这样啊,呵呵,我也不大懂得。对了,二婶,林山的田地现在还种着么?”蓝怡趁机问道,自己现在银钱越来越少,田地也算能增加一份收成。
  “林山的田他也跟你提过吧?家里田不少,不过他早就租给村里人种了。”王二婶提到王林山,语气有几分低沉,“估计那孩子临终前让你们母子回来,也是想着让你们母子靠着这田地过活吧?”
  “不瞒二婶,我带着孩子回来的路上遇到恶人,从山上滚下磕伤了脑子,很多事情也记得模模糊糊的。”蓝怡搬出这番理由,也是怕王家人问太多,自己说出漏洞。
  二婶婆媳三个听到她们路上出事,马上被转移了注意力。蓝怡将自己在梅县租车,车夫不只贪财,还想打她和孩子的主意,她们只得弃物逃离摔到山下逃过一劫之事粗略讲了一番。三个女人又是一番感慨。
  “这该挨千刀的黑心货!菩萨保佑,让你们母子能平安回来。好孩子,改明儿二婶带你去城里的医铺看看。”李氏虽没出过远门,但是听了也知道蓝怡母子一路凶险,能平安回来已是万幸。
  蓝怡摇摇头:“多谢二婶,已经看过了。大夫说是我脑子里有淤血,等淤血慢慢散了也许能记起来。”
  李氏听她这么说,放心地点点头。
  “大嫂可要仔细些,这脑子的,那你的行李就全丢了,没找回来?”刘氏听了大嫂的陈述,关心地问道。
  蓝怡摇摇头,“我从山上摔下来时只顾着孩子,其他的哪里顾得上。”
  刘氏可惜地咂咂嘴,不过她也知道蓝怡说的是事情,若是她自己遇到这等事,能护住孩子已经很不错了。
  王二婶理了理,将林山的田地情况告知蓝怡:“林山有八亩田,水田三亩,坡地五亩,都是租给了村里人种着。咱们林山是秀才,田地是不用交租子的,林山心善,租子只收六成,剩下的四成留给租户。因为林山去赶考时咱们凑不够盘缠,林山去里正那里借了十两银子,说好是用粮食还,所以这三年的租户都是将那六成收成送到里正那里的。”
  蓝怡点点头,户籍上确实说王林山有八亩田,数目是没错的。
  “等你二叔回来,让他去里正那里问问情形再说。这三年风调雨顺,我寻思着也该能换上那十两银子了,他里正叔当时说了是不算利钱的。”李氏接着说到,心里想着八亩田地虽不多,但是凑合些也够她们母子吃喝了。
  “多谢二婶,又要麻烦二叔了。这田地的事情不着急,改日二叔得空了再去便成。”蓝怡感激地说到。
  刘氏哼了一声没有应腔,她早就知道王林山田地的事情,也曾跟林远抱怨为什么不自己租下来种,便宜了别人。村里别的人家租田,都是租户留下三成,田主留下四成,剩下的三成交租子,租王林山的田能留下四成,她自然是动了心思的。
  “二婶,我们就不在这给您添麻烦了,我带着孩子回去收拾收拾。”蓝怡问清了事情,也不好再多留,毕竟自己在这也耽搁人家干活,“二弟妹,改日还要过来找你学学这针线活,倒时弟妹可别嫌我笨。”
  陈氏笑笑:“大嫂一看就是心灵手巧的,我哪里教的了你,咱们一块做活也有个说话的。婆婆说了,今日下午咱们过去帮着大嫂收拾东西,人多也快些。”
  蓝怡赶紧摇头,“不麻烦二婶和弟妹们了,家里的东西我收拾差不多了,还是先忙着田里要紧。”
  虽蓝怡说了不急,但二叔从田地里回来后还是到了蓝怡家,跟她说田地的事情。
  “宝儿他娘,现在有功夫,我带你去地里认认。”
  蓝怡带孩子跟着王二叔出门,走向村南的田地。王二叔不断与遇到的村民打招呼,向他们介绍蓝怡母子,蓝怡也跟着叫人,算是与村里人正是认识了。蓝怡知晓这里的规矩,与人打招呼只是点点头,并未行屈膝里,当让也不敢抬头直接打量对方,最多是匆匆抬头看一眼罢了,统统记住是不可能的。
  北沟村虽说是环山抱水,但是村南离着山脉间有一个过渡的平坦地带,约有三五百米的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