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之寡妇丫鬟 >

第54部分

穿越之寡妇丫鬟-第54部分

小说: 穿越之寡妇丫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蓝怡笑了:“好啦,快过年了。你和弟弟挑一个最喜欢的风筝,娘给你们买,待会儿想吃什么娘也给你们买,你的钱留着买笔墨。”
  宇儿听了一蹦三尺高,马上回头挤在小孩堆里选风筝,最后挑了个竹架糊着厚草纸的蝴蝶风筝,心满意足地举着。
  蓝怡又买了桂花糕和撒糖的馓子,便带着两个孩子到集市口买了祭祀用的物品、新桃符、对联、福字、年画等,还给宇儿买了两串小的爆竹,一家人高高兴兴的赶回家中。
  “大嫂,你等等。”蓝怡刚到家门口,却被赵中选叫住。
  赵中选在集市上就瞧见了蓝怡母子三人,便一直不远不近的在后边跟着。蓝怡全部注意力都在两个孩子身上,根本就没有发现人群里的他。
  蓝怡左右瞧瞧,见这里只有他和自己三个,才反应过来这声大嫂是叫自己的,不是一直叫自己弟妹么,什么时候换成大嫂了?
  “有事么?”
  赵中选盯着她清澈的大眼睛,深吸一口气挺起胸膛说到:“过年开春后,我就要出去闯荡了。”
  “恩。”蓝怡点点头,奇怪他为何要告诉自己这些。
  “我跟着商船出去,不闯出名头绝不回来。”赵中选挺直了腰杆,端正了神色,期望地看着蓝怡,双拳握得紧紧的。
  蓝怡见他这样子,便问到:“皮猴和胖子和你一起去么?”
  赵中选摇头,鼓起勇气说到:“他们不去。你能不能,能不能等我回来?”
  “为什么要等你回来?”蓝怡问完才猛然觉得这场景有些熟悉,似乎是电视剧和书上常见的桥段。
  “等我回来,我……”
  “哐当…。。”
  一声响亮的开门声打断赵中选的话,蓝怡送了一口气。
  正是关键时候被打断,赵中选恼怒的回头,想看看是哪个不长眼的,却看到周卫极推门出来,两人交换眼神,在彼此眼中读出相同的想法。
  “周二伯。”宇儿乖巧地跑过去打招呼,小眼睛冒着星星望着偶像周卫极。
  “妈,妈。”宝宝挥舞着小胳膊也喊道,扭着身子要从驴背上下来,他现在已经将周卫极和大黑马划了等号。
  蓝怡赶紧把宝宝抱下来,把泥叫叫给他塞进嘴里,省得这孩子给大老爷们叫“妈”让她听着难受:“周二哥,你这是要出门么?”
  周卫极点头,摸摸宇儿的脑袋,瞟了赵中选一眼,对蓝怡说:“弟妹赶紧带孩子进去吧,宇儿头上冒汗了,小心着凉。”
  “三…三弟,你还有事么?”蓝怡也不知该如何称呼赵中选,三哥、三弟似乎都都不妥当,不过他既然叫自己大嫂,自己叫他一声三弟该是好些。
  赵中选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早就散了,他挫败地摇摇头。
  “那我回去了。”蓝怡本想着叮嘱他几句在外注意安全、莫莽撞之类的话语,但是一想自己这样反而容易让人误会,还不如不说。
  蓝怡家的大门“吱呀”一声打开又关上,门口剩下两个男人,一个怒目而视,另一个一脸坦然。
  “周二,咱们有些日子没踢蹴鞠了,走,敢不敢和小爷去比一场?”
  周卫极正想揍人,听着这么好的建议自然不会放过:“好。”
  “走!”(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七十八章 回家过年
  王二叔这些日子在县城和周围各村的集市上转了几圈,买了一头中意的牛犊回来。
  他是老庄稼把式,也很会相看牲口。这头母牛犊,体型匀称、高大壮实,连牛车全套花了去九两银子,按说二叔的说法,这已经是高价钱了,还是他跟卖牛的讨价还价半日才买下来的。
  因为家里的稻草都被铡碎了发酵沤肥,所以二叔家并没有多余的稻草喂牛。蓝怡便让二弟套车到自家的柴房里拉了两车过来。她秋天存下的豆秧和稻草还有不少,三只山羊和一头毛驴是绝对吃不完的。
  腊月十五这日,夏顺到北沟村来辞行,押送着蓝怡和夏家准备给夏婉的年货,返回梅县过年。
  蓝怡想出的用醋和酒浸泡牡丹籽再用碾子脱壳的方法果然可行,脱壳后的牡丹籽晾晒后榨油味道也不受影响,算是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油坊的事情可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夏顺回梅县过年,蓝怡给夏婉带的是家里的特色吃食,酸菜、酸笋并没有多带。乐香居的酸菜已经全面上市,在梅县那边也是能买的到的。她本来打算将温室里新长的黄瓜给夏婉带些过去尝尝鲜,但是去梅县上千里的路程,带过去怕是已经变质了。
  温室里的黄瓜长得并不多,一是蓝怡种的少,二是这寒冷的天气也影响了黄瓜的产量。蓝怡的小温室毕竟简陋,保温效果也是差了不少的。
  给小七介绍温室的建造方法时,蓝怡介绍的是现代大型温室的建造方法。除了三面火墙,下挖地面,覆盖油布和草栅子外,还要在里边扣上小温室,这样才能保持温度有助于植物生长。要知道现代这样的大温室可是连草莓、番茄等都能种出来的,弄好了在这古代也能有所作为。
  蓝怡将温室里的蔬菜收了一大部分装在筐子里。又将地窖里吃不完的蘑菇、木耳、枸杞、酸枣等装在车上,打算套车卖到城里,顺便买些年货回来,这一趟之后大年初五之前便不再出门了,安心在家准备过年。
  王二叔挺蓝怡要去城里,马上套好新买的牛车给蓝怡当车夫,劲头十足,一路夸着这牛有多好,牛车有多结实等。
  他这样子,让蹭车到县城买年货的刘氏后悔不已。这哪里还是那个沉默寡言的公公啊!整个一话痨!她和大嫂一路上满耳朵都是面前这条牛,怎么养牛,怎么训牛,她们听这些有啥用?
  蓝怡更郁闷,二叔一直说着等这牛犊下了崽子就给她送过去让她养着,她家里已经活物不少了,养头牛犊做什么?
  不过,二叔说蓝怡家里的两只母山羊二咩和三咩都怀了崽子,蓝怡想着明年开春他们又有鲜奶下肚了。不知这母牛生了小牛,是不是也能挤些牛奶来喝?
  蓝怡瞄瞄小牛犊,再看看二叔珍惜地拍着牛背的样子,觉得可能性不大啊。
  终于到了县城。蓝怡卖蔬菜和干货后,买了半扇排骨、五斤猪肉、一个猪肝、四个猪蹄和几根猪腿骨,还买了十斤羊肉,四只白条鸡和十几条冻鱼。这些东西足够他们一家过年吃的,家里的鸡鸭她她是舍不得杀来吃的,宇儿和宝宝也不让。
  随后。蓝怡和刘氏到从当铺旁边的旧货铺子转着买东西。这年头的当铺都会在店铺旁边开个旧货铺子,专卖那些被人当了死当的东西或是过期没来赎回的东西。若是运气好,能碰到物美价廉的旧货,蓝怡很喜欢这种淘宝行为,她今日在旧货铺子里挑挑拣拣,买了一套细瓷茶具和一套碗碟让二叔拉着回了家。
  刘氏买的东西比蓝怡少上很多,她只买了两块布头,打算回去给二妞妞缝制新衣服,她自己用的并没有买什么,甚至连文远的东西都没有舍得买。
  二叔赶着牛车到牲口市场边买了一些实用的农具,回来后将蓝怡买的东西装在牛车上,蓝怡和刘氏两人坐着牛车回村,二叔则怕累坏牛犊自己在旁边牵着走。
  蓝怡从他欢快的步子和与众人打招呼时高杨了几分的声调,感觉到了一个农人最朴实的快乐,简单,纯粹。
  回到家中,蓝怡带了五斤羊肉和几条鱼、两块布料送到二叔家。中午她又做了酸菜鱼请二叔一家过来吃鱼,这是她早就答应两个孩子的,最近一直忙着忘记做了。
  羊肉在这里还是吃得比较少的,一是它比猪肉贵一些,二是羊肉的膻味也让很多人不喜欢;不过蓝怡曾听小七讲起在京都一代,有钱人家是很少吃猪肉,鱼肉、鹿肉等倒是吃得多些。
  至于牛肉就不要想了,在大周,耕牛受国家保护,不允许私自宰杀的。就算耕牛老得不能干活了,也要经过专门认证才能宰杀,一般人根本就见不到牛肉的。
  离年还有十天之时,村里人开始杀年猪,周老抠忙碌起来,拿着杀猪刀东家进西家出的,日日的杀猪声都听得蓝怡肝颤。
  在农村,杀年猪是一件大事,无论哪家杀年猪都必定要把亲朋好友请到家里来吃杀猪菜。杀猪菜是用猪血,猪肝,猪大肠等,再加上豆腐,绿豆粉丝和白菜炖成的,今年村里人都在杀猪菜里加了酸菜,吃起来味道更好了。除了二叔家的杀猪菜,牛嫂家、赵里正家甚至八婆二嫂家等和蓝怡走动的多一些的人家都给她端了些杀猪菜过来,所以蓝怡自家虽没有杀猪,但这杀猪菜也没少吃。
  蓝怡家的两只猪因为喂养的好,最后都过了二百斤,让二叔和买主都惊奇不已。不过这生猪每斤八文,两头猪也才卖了三贯多钱,蓝怡觉得养猪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打算明年只抓一头,让它在圈里吃吃家里的泔水剩饭,再踩踩圈坑沤肥、平日里给家里增加点呼噜声也就算了。
  进了腊月二十后,村里的年味更加明显起来,小孩子三三两两的拿着爆竹在路边放,有的人家已经把新买的对联、福字和年画都换上了。一派喜气的大红色。
  按着规矩,春节来临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洒扫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等,据说这样可以扫去霉运。蓝怡也把被罩和床单枕套等换了下来清洗,枕芯换了新的草药,旧家具也都擦亮。
  这日。蓝怡正在家清洗各种器具,林喜和林远两夫妻四人推门进来了。
  “大嫂,你的手刚好些,怎么又收拾起来了。”刘氏埋怨道,“不是说好我过来帮你一块洗么。”
  陈氏见着蓝怡晾晒在院子里的床单枕套,接着说到,“这给被子也套层布是个好法子,脏了便脱下来洗洗,比拆洗被褥要轻省多了。”
  若是明年挣了银子。她也买点好看软和的布料把家里的被子套上。
  “我都是烧热水洗的,哪能让自己冻着。二弟三弟,屋里坐。”
  “宇儿和宝宝呢,又看踢蹴鞠去了?”王林远见两个孩子不在家。便将手里拿的东西放在堂屋八仙桌上,“我给孩子们带了些吃食。”
  王林喜也将手里拎的一包包东西放在桌子上,他们两家今日过来是给蓝怡送年货的。
  “是呢,这几天晒卖场上怎么又踢起蹴鞠来了。宇儿天天拉着宝宝去看。”蓝怡笑着说道,“你们带这些过来做什么,家里的年货我都是备好了的。”
  王林喜笑笑:“是这规矩。”
  王林远又从怀里掏出四个银锭子:“大嫂。这是种牡丹那会儿从您这借的银子,您收起来吧。”
  蓝怡一愣:“不是说好了明年咱们油坊挣了钱再还的么?”
  王林远笑笑:“大嫂,哪能留着隔年帐过年呢,您赶紧收起来吧。”
  刘氏也笑着说:“就是啊,大嫂你不知道咱们这的规矩,就算借出去跟扁担年底也得要回来,让扁担在家过年的。”
  蓝怡一听这比喻,也笑了,但她还是问道:“我这里不急,还是先将欠着其他人家的钱先换上吧。”
  王林喜表情轻松地说:“大嫂,都还上了,您这是最后一份。”
  他们年前跟着蓝怡卖糖炒栗子、糖葫芦和倒卖栗子,一家赚了三十多两银子,再加上这几日家里杀了年猪卖出的银子,足够将家里欠下的银子都还清了。
  蓝怡点头,将银子收起来,四人见了都露出笑意。
  蓝怡这才反应过来为什么今年二婶李氏、刘氏和陈氏除了必备的东西都没买多少年货,他们原来是在积攒银钱准备着年底还钱的。
  这样也好,无债一身轻,二叔一家纵使吃食少了些也能过个好年了,但看来年吧。
  “大嫂,豆包、馒头你都蒸好了?”这里讲究正月十五之前不开锅做主食,所有的东西要年前准备好,过了年大家就是休息时间,家庭主妇们也要休息。
  “蒸了一锅馒头,年糕和大蒸饺蒸了两锅,豆包还没有蒸呢。”蓝怡并不想蒸太多东西,总觉得这放着的不新鲜,就算不能开锅做主食,她蒸个米饭还是可以的吧。过年是不能蒸包子的,因为这边老人说包子上有褶子,像人皱着眉头,不吉利。所以过年时都是蒸大饺子,反正味道都是一样的。
  刘氏听了挽挽袖子:“这哪够!我还蒸了四锅馒头呢,走,咱们这就准备着蒸去,大嫂你那马齿苋还有么,咱们多弄点大蒸饺,林远好吃这个,家里的都吃没了。”
  蓝依点头。
  王林远满意地瞧着自己媳妇,见也没自己什么事情,撞撞二哥肩膀说:“二哥,咱们也去晒卖场踢两场?”
  王林喜一听马上点头:“走!”
  “走,听说赵三那小子这几天可是出足了风头,咱们去消消他的威风!”
  两人走后,陈氏抱怨道:“踢蹴鞠倒没什么,这些人也不将晒卖场的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