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锦绣官路 >

第240部分

锦绣官路-第240部分

小说: 锦绣官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知道什么了!
  冯哲突然觉得心发虚,一阵阵地往下坠,双膝发软,满脑子都是他知道了他知道了怎么办,怎么办!
  哪个混蛋把他们的私密话说出去了!
  他要去撕烂他们的嘴!
  林重阳看他脸色一刹那见变了,就将那两本书塞回冯哲怀里,“才想起来最近差事很多,是没有时间看书的,如果冯兄有空,不如抄两本副本,到时候我可以拿两本同样珍贵的书籍跟冯兄换。不知道冯兄意下如何?”
  冯哲嘴唇喏喏着几乎说不出话来。
  “时候不早了,冯兄还是早些回去吧,错过了时辰就要宵禁,到时候被巡城御史弹劾就不好了。”
  林重阳牵着马走了。
  冯哲这一次没有追上去,只觉得遍体生凉,脑子里一个声音大喊着:完蛋了完蛋了,他知道了,他知道了。
  他一定会报复自己,一定会跟李固说自己的坏话,这一次京察自己完蛋了,不但升迁无望,很可能要被赶出京城了。
  做官的都喜欢留在京城任职,近水楼台,且升迁速度比外放快很多。
  所以京官外调,如果品级没有越级提高,大家都会觉得是被贬谪,可如果是内调,哪怕品级降了,却也觉得是升迁。
  比如地方布政使、按察使们如果能回京做顺天府尹,都觉得是大喜事,是升迁。因为顺天府尹可能会升为侍郎,而布政使、按察使之类的,却很少有能直接升为侍郎的,京官的升迁速度比外调官是少很多曲折的。
  冯哲之所以想走关系,就是担心自己这一次京察之后就要被降调外任,这是他最怕的!比不能升迁还可怕!
  冯哲觉得自己肯定要被外放任知县,这是当初同进士们的出路,他堂堂庶吉士出身,如果外放,起码也要同知级别才行。
  现在却被赶出去做知县……完蛋了。
  得罪了林修撰,他肯定会跟李固说自己坏话,给自己穿小鞋的。
  说不定,他已经跟李固说了很多,而自己竟然还来找他,说了那么多话,让他看自己出丑,心里指不定怎么笑话自己呢。
  冯哲惊惧之下,回去以后彻夜难眠,第二日就上书申请自己愿意外调任知县。
  京官们是可以自己申请外调的,如果上级堂官以及户部批示同意,那就可以等待实缺,一旦有合适的实缺就可以走马上任。
  李固还觉得奇怪,特意找他去问为何突然有这样的想法,毕竟这一次京察,冯哲很可能就要升为六部或者大理寺的某主事一类的官员。
  看着李固一脸的不解,冯哲恨不得煽死自己,真是弄巧成拙,干嘛不等等再说?
  林重阳居然根本就没有跟李固告自己的状,自己这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他居然无言以对,看着李固,只觉得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出来。
  李固惊诧道:“这是为何?”
  冯哲连忙低头拭泪,慌忙道:“下官失态,失态,请学士大人见谅。”
  李固因为有人帮忙,不再焦头烂额,所以心情不错,“难得有人有如此的见地和主动,从翰林院外任是需要大勇气和气度的,此举值得嘉奖,你放心吧,你是翰林院的检讨,朝廷自然不会让你吃亏,这一次京察定然给你外放一个满意的职位。”
  冯哲原本看李固那么惊讶自己要求外放,知道林重阳没告状,还寻思收回前言,不想外放了。
  哪里知道李固却因为他如此积极外调,以为他觉悟高,想要到地方上体察民情,积累地方执政经验,以待日后晋升之用,那自然高兴得很。
  翰林院出了如此高觉悟的官员,他这个翰林院学士脸上也有光不是,李固甚至还在翰林院和户部表扬了冯哲,让原本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冯哲小小风光了一把。
  所以有李固这个户部右侍郎保举,冯哲外调的期望是一定会成真的。
  当然,有人风光就有人说酸话,有人讥讽他居然不惜降调外任也要讨好掌院学士,实在是很拼的。
  比人家林修撰还会讨好。
  冯哲听了简直是欲哭无泪,一口血都要喷出三尺远去,这纯粹是他自己弄巧成拙,结果终于“心想事成”。
  他家世代都是京都人士,从未离开家乡十里远,如今却要外任,远离家乡,不是西边就是南边……
  他的痛苦,林重阳自然不会懂,因为那日讥讽了他以后就把他给抛到了脑后,集中精力办差了。
  同时京察就这样无可阻挡地来临了。


第183章 堂审、功成
  林重阳从二月初就在吏部帮忙; 到现在也将近二十天; 已经了解许多关于京察的内情。
  今上算是勤政君王既没有特别出格的不良嗜好; 也未宠信某位奸臣没人可以一手遮天,吏治还算清明; 所以京察主要就是对官员们的考课; 并不会出现历史上某些党争激烈时候的血雨腥风。
  其中还是有水分的,比如因为吏部、都察院主持; 所以基本上吏部、科道言官们是平安无事的; 而翰林院以其特殊和敏感性; 基本也是安全的; 考满的就升,一般的也能平调; 再不济还可以留任。当然对于有些肥差来说; 在位者是削尖脑袋也想要留任的,毕竟有的衙门可以吃肉有的衙门汤也喝不到的,只能闻味儿眼红不解馋。
  二月二十三这日一早; 林重阳穿戴整齐,吃过早餐以后和伙伴们会合去了吏部,庄继法也过来跟他们一起。
  卯时,吏部前后门的街上就已经聚集了很多官员; 院内也人潮汹涌,嘈杂不堪,除了都穿着官服,倒像是菜市场一般闹哄哄的。
  陆延惊讶道:“京察原来……这样啊; 真壮观。”好大的菜市场,听,在那里讨价还价呢。
  “也不知道哪个混账东西居然敢污蔑老子,说我受贿徇私,真是血口喷人,有本事就实名对质,匿名揭帖算什么英雄好汉!”
  “哎呀,张大人不要生气了,我还被弹劾养了个外室……你看看这事儿闹的。”
  众官员们三五成群都聚在一起议论,物以类聚,抱怨的就都聚在一起抱怨,商量对策的就聚在一起商量,还有林重阳这般的,淡定自若,就跟和他们无关一样。
  庄继法低声道:“按照流程上午不是内阁、五府锦衣卫、你们翰林院还有诸司衙门、以及吏部的审核,再就是加上其他五品及以下的堂官,怎么他们都来了?”
  他虽然没去考功司帮忙,但是和伙伴们私下聚会也没少听京察的一些事项,自然也了解其流程。
  赵文藻看了一眼那几个官员,小声道:“这几个人那些天总去找袁侍郎跑门路,被袁侍郎好一顿讥讽,他们不敢说袁侍郎,就在这里发牢骚。”
  陆延讥讽道:“说别人弹劾他们,只怕是做得太过分了,瞎子都能看到。”
  林重阳看了看打断他们,“估计轮到咱们还有些功夫呢。”这里到处都是人,不小心说点什么被听去就得罪人。
  庄继法就道:“走吧,去我那里。”
  他们就跟着庄继法去了他所在的广西清吏司,恰好有大理寺、通政司等熟人过来找他们。
  这些人要下午才能轮到,尤其是通政司的,要等他们的堂官被审核以后,再和吏部、都察院一起审核他们,所以现在先来瞅瞅情况。
  他们让林重阳给讲讲,最后的评定标准有哪些。
  林重阳笑道:“其实我也略知皮毛,具体的考核每届不全相同,要看掌察大人们的喜好。比如说有的时候可能一个都不罚,只让年老有疾的致仕罢了,而有的时候就比较严厉,会处罚一些官员。这升调、留任基本都一样,单说那被处罚的。”
  他看那些人一个个面色凛然起来,倒好似要处罚他们一样紧张,就示意他们放松,“你们不要紧张,我只是说一下有哪些处罚细则,只要诸位不渎职不犯事,都会升调留任的。”
  “重阳,咱们洗耳恭听。”他们哪里能不紧张,基本今年都在考核之列啊。
  林重阳就道:“这处罚细则说是八目四科,其实本质都一样。八目就是不称职的名目,有贪、酷、浮躁、不及、老、病、罢软、不谨。四科就是把不称职名目和处罚方式列出来,有贪、酷、为民;不谨、罢软、冠带闲住;老、疾、致仕;才力不及、浮躁浅露、降调外任。”
  这些也是几十年间逐渐定型的,最终确定下来京察以及四科评判方式是在绍庆八年的时候。
  如今的四科就是对以前八目的总结,如果被考核贪酷,那就要削职为民;年迈有病,就会被要求致仕,诸如此类。
  说完,他笑道:“咱们年轻轻的,不老不病,又不轻浮浅露,也不偷奸耍滑,考评都会在中上。”
  更何况他们是进士一二甲,就是朝廷十年二十年后的主力,现在的大人们考虑这个也不会过于刁难他们的,因为现在的部堂大人们就是他们的未来啊!
  见林重阳这样说,众人就仿佛吃了定心丸一样。
  有人笑道:“听重阳说一下,我们就有个底。”
  这时候有人过来道:“锦衣卫他们已经结束了,轮到詹事府、翰林院、国子监了。”堂审的时候人员太多,不可能一个个的轮流,所以都是一批批地集体上去。
  林重阳几个就先告辞,赶紧去吏部由后门进去,就见有引堂官考功司的主事等在那里,朝着他们拱拱手,他跟林重阳几个已经非常熟悉,“诸位请随我来。”
  这也是规矩,如果是锦衣卫、五府、大九卿以及翰林院掌院等人,则是三堂一起迎至仪门外,然后轮波进后堂进行审核。所谓三堂就是吏部掌察官、都察院左都御史、吏部侍郎。
  林重阳等人资历尚浅,自然不会有堂上官引路,就只有考功司主事了,跟着来到了吏部的仪门外,等在圆缺亭内。
  除了林重阳、陆延和赵文藻十几个翰林院官员,另外还有几十个其他教育部门的官员,有詹事府的左右春坊、司经局以及国子监的司业等,这些也基本都是翰林院出去的,就是林重阳等人下一步的升迁方向,所以大家聊得十分融洽。
  他们等在这里,后堂就有主事出来唱名,一波一波被请进去画题,表示认可京察审核结果。
  画题就是签字画押。
  等詹事府的官员们过去之后,就是翰林院众人。
  “翰林院修撰林承阳!”考功司唱名主事大声叫着,朝着林重阳笑笑,请他跟随入内。
  林重阳有点愕然,为了节省时间不应该一批一批的吗?怎么要自己进去?
  那主事笑道:“林修撰请吧。”
  林重阳虽然纳闷,也只能拱拱手跟着去了后堂。
  那主事路上低声道:“林修撰不用担心,我会提醒你的。”
  林重阳跟他道谢。
  跟着考功司主事进了正堂,上了台阶踩上第三块方砖的时候,那主事就提醒他,林重阳立刻朝着正堂吏部掌察官员左侍郎袁向道一揖行礼,再朝着左都御史一揖,再给吏部右侍郎李固作揖,最后还要给都察院副都御史、佥都御史作揖。
  待作揖完毕,袁向道便跟他确认了名字,然后让他去画题。
  林重阳上前恭敬地接过笔,画题完毕,退后,再对着堂上官们鞠躬,算是完成了堂审的固定程序“四揖一躬”,然后跟着另外的引路者从后面出,道了谢便告辞离去,到门外等陆延和赵文藻几个。
  他站在那里恰好看到几个人一起过来,当先一人长身玉立,相貌俊雅,其他几人也是相貌堂堂,其中一人浓眉怒目,颇有威势。
  林重阳心道三伯也算是成熟大叔,没想到去了刑部还是他们的颜值代表,直接把刑部的颜值提高几个档次。当然按照时人的标准,那位浓眉怒目兄才是刑部的招牌脸,若是再黑点,脑门印个月亮就更完美。
  他上前见礼。
  林毓隽没想到正好遇到他,就给同僚们介绍,和林毓隽一起的是他之前同科的进士而非这一科取中的,所以林重阳并不熟。
  那个浓眉兄居然也姓包,名润,字铁峰。
  “骑马游街的时候,咱们可是好好目睹了林状元的风采啊,久仰久仰!”包润等人拱手笑。
  林重阳作揖,分别见过诸人,“还请诸兄们切莫客气,小弟惶恐。”虽然他们是林毓隽的同僚,跟林毓隽称兄道弟,到林重阳这里自然也是兄弟称呼,断然不会出来叔叔伯伯的。
  他们就问问他里面审核如何的,严不严格之类的。
  林重阳就将自己画题的过程讲了一下。听得几人有点发愣,“这般简单?”
  林重阳笑道:“不过是去画题而已,察疏却要等六科拾遗之后才下发,估计也得等殿下大婚以后吧。”
  殿下大婚是绝对不会推迟的,早就定好的,如今礼部、鸿胪寺、东宫等已经忙得脚打后脑勺,这京察结果最快估计也得等三月下旬才会出了。
  包润等人因为在刑部呆了数年,这番京察对他们还是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