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苏雪林·文论集 >

第24部分

苏雪林·文论集-第24部分

小说: 苏雪林·文论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像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艾青于民国二十一年即开始写诗,诗中人物大都是拙朴的农人、樵夫、野妇村姑,所歌
颂的是他们对土地的热爱,和乡村的自然风光,美和自由生活中的幸福。次年出版《大堰
河》是一种自传性质的诗作。他初期诗作每多繁复、重叠、冗长的句法,后渐洗练,变出一
种清新朴素的美来。穆木天撰有《旅心》、《流亡者的歌》等,其诗每不用标点符号,以示
特别,引一首为例:  听 永远的 荒唐的 古钟听 千声 万声

    古钟飘散 在水波之皎皎古钟 飘散 在灰绿的 白杨之梢古钟 飘散 在风声之萧萧
——月影 逍遥 逍遥——古钟 飘散 在白云之飘飘(穆木天《苍白的钟声》)

    何其芳有《预言》诗集,他本是新月派诗人,因常在《现代》上发表诗作又被人视为现
代派。他初期的诗受西洋浪漫派的影响,带有浓厚的感伤和悒郁,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在
《夜歌》诗集中有《砌虫》一首:  听是冷砌间草在颤抖,听是白露滚在苔上轻碎,垂老
的豪侠子彻夜无眠,空忆碗边的骰子声,

    与歌时击缺的玉唾壶。

    是啊!我是南冠的楚囚,惯作楚吟:一叶落而天下秋。

    撑起我的风帆,我的翅,穿开日光穿过细雨雾,去烟波间追水鸟底陶醉。

    但何处是我浩荡的大江,浩荡,空想银河落自天上?

    不敢开门看满院的霜天,更心怯于破晓的鸡啼;一夜的虫声使我头白。

    这首诗自第一节到第三节,完全是用中国旧式诗词的血肉溶化而成,像“豪侠子”、
“唾壶击碎”、“南冠的楚囚”、“银河落天上”、“满院霜天”、“破晓鸡啼”、“虫声
使头白”,我可以很轻易地找出来这类句子的娘家。这类诗虽有点像朱湘的作品,但满纸鸢
饤,不像朱湘融和得自然、妥贴与轻举,比朱湘差得远。与何其芳齐名的是李广田,著有
《画廊集》、《银狐集》、《诗的艺术》等。他也不完全是属于现代诗派,只因和何其芳一
样投稿《现代》较多,被人强行派入的。严格地说何其芳的作品见于抗战前《大公报》副刊
最多,可说是《大公报》副刊派。现引其《窗》:  偶尔投在我的窗前的,是九年前的你
的留影吗?

    我的绿纱窗是褪了苍白的,九年前的却还是九年前的。

    随微尘和落叶的蟋蟀而来的,还是九年前的你那秋天的哀怨吗?

    这埋在土里的旧哀怨,乃种下了今日的烦忧草,青青的。

    你是正在旅行中的一只候鸟,偶尔地过访了我这秋的园林,(如今,我成了一座秋的园
林;)

    毫无顾惜地,你又自遥远了。

    遥远了,远到不可知的天边,你去寻,另寻一座春日园林吗?

    我则独对了苍白的纱窗,而沉默,怅望向窗外,一点白云和一片青天。

    现代派尚有侯汝华、钱君匋、常白、珍君等不具论。据周伯乃在他《中国新诗之回顾》
里说:“现代派的诗,最大的特质,就是具有象征派的含蓄,但没有象征派的神秘幽玄。它
具有古典主义的典雅、理性,但没有古典主义的刻板。它有浪漫派的奔放、热情、但没有他
们的无羁、狂放。所以现代派的诗,是集前辈诗人所长的综合表现,它具有古典主义的理
性,也有象征派的暧昧,和浪漫派的热情,这是现代派的诗的最大特质。”

    周氏这番批评虽属后来所说,但甚中肯,现代诗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派别,我们可以自此
获得一个简单的概念了。选自《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


闻一多的诗

    “天才是一分神来,九十九分汗下。”爱迪生这句话用在文艺上也极确当。我们熟闻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等语;我们知道薛道衡登吟榻
构思,闻人声便怒。陈后山作诗,家人为逐去猫犬,婴儿都寄别家的故事;还有秃尽眉毛
的,踏翻醋瓮的,钻入深草和爬上树杪的种种笑话。这无怪他们的诗句是那样精金似的光
泽,水晶似的透明呀!无怪乎他们的技巧是那样“美人细意熨贴平,裁缝灭尽针线迹”的浑
然天成呀!哪有高深精美的创作,不由惨淡经营而就呢。

    在文学革命的过渡时代,旧的声调格律完全打破了,新的还没有建设起来,于是什么卤
莽灭裂的现象都出来了。我们只见新诗坛年年月月出青年诗人,我们只见新诗一集一集粗制
滥造出来,比雨后春笋还要茂盛。许多读者对新诗失望,这原是不足为奇的事。

    有一位抱着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和“颇学阴和苦用心”作新诗的诗人,使读者改变
了轻视新诗的看法,那便是闻一多。

    徐志摩初期的作品,有时为过于繁富的辞藻所累,使诗的形式缺少一种“明净”的风
光,有时也为作者那抑制不住的热情——所谓初期汹涌性——所累,使诗的内容略欠一种严
肃的气氛,但闻一多的作品,便没有这些毛病。徐氏诗的体裁极为繁复,作风也多变化,清
丽如《问谁》、《乡村里的音籁》;凄艳如《朝雾里的小草花》、《在山道旁》;秀媚如
《她是睡着了》;腴润如《沙扬那拉》;瑰奇如《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荡》、《五老
峰》;豪放如《这是个懦怯的世界》、《破庙》;粗犷如《灰色的人生》……但除此之外,
他还有一种朴素的,淡远的,刚劲的,崇高的作品。这些作品不假修饰,全是真性情的流
露;不必做作,全是元气的自在流行;不讲章句法,全似流水的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
所不得不止。像《为要寻一颗明星》、《落叶小唱》、《卡尔佛里》、《一条金色的光
痕》……至于后来的《翡冷翠的一夜》和《猛虎集》十分之七都是。也可以说徐志摩初期作
品尚有蹊径可寻,后来则高不可攀了。前期虽然蜕脱了旧诗词的声色和形体,我们到底还同
它们有些面熟,好像在儿子脸上依稀认出祖父的声音笑貌一般,后期作品则完全以另一面目
出现了。

    闻一多的作品便和徐志摩后期有些相近,我们对于它们是陌生的,读到它们时,有乍遇
着素昧平生的客人,不知不觉将放肆姿态敛起,而生出肃然起敬的感觉。

    闻一多第一本诗集《红烛》便表现了“精练”的作风,他的气魄雄浑似郭沫若,却不似
他的直率显露;意趣幽深似俞平伯,却不似他的暧昧拖沓;风致秀媚似冰心,却不似她的腼
腆温柔。他的每首诗都看出是用异常的气力做成的。这种用气力做诗,成为新诗的趋向。后
来他的《死水》更朝着这趋向走,诗刊派和新月派的同人,也都朝着这趋向走。论到他诗的
特色,我以为有以下几项:一、完全是本色的 新诗初起时以模仿西洋诗为能事,郭沫若的
作品,不但运用西洋典故,竟致行行嵌用西洋文字,末流所至,使新文学成为中西合璧之怪
物,闻一多于此事非常反对。在他批评郭沫若诗的文章《女神之地方色彩》中,先论当时新
诗人迷信西洋诗之害,最后他说:“但是我从头到今,对于新诗的意义似乎有些不同。我以
为新诗径直是新的,不但新于中国固有的诗,而且新于西洋固有的诗;换言之,它不要做纯
粹的本地诗,但还要保存本地的色彩,它不要做纯粹的外洋诗,还要尽量地吸收外洋诗的长
处;它要做成中西艺术结婚后产生的宁馨儿。”

    闻一多最重要的主张是教新诗人不要忘记我们的“今时”和我们的“此地”。他的作品
便切切实实履行这个条件。我们不信来看吧——他的剑匣镶嵌的是白面美髯的太乙、雷纹镶
嵌的香炉、玛瑙雕成的梵像、弹着单弦古瑟的盲子;又有盘龙、对凤、天马、辟邪、芝草、
玉莲、万字、双胜等等图案。他的宝剑的功用,不学李广的射虎、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的
抽刀断水、汉高祖的斩白蛇、杀死无数人而又自刎乌江的楚霸王……他坐在艺术的凤阙里,
便以垂裳而治的大舜的皇帝(《剑匣》)。枯瘦榆枝,印在鱼鳞的天上,像僧怀素铁画银钩
的狂草,涂满一页淡蓝的朵云笺(《春之首草》)。小小轻圆的诗句,是些当一的制钱
(《诗债》),红荷是太华玉井的神裔(《红荷之魂》),明星是天仙的玉唾,是鲛人泣出
的明珠(《太平洋舟中见一明星》),幸福的朱扉守者是金甲紫面的门神,壮阁的飞檐,像
只大鹏翅子而有A字格的矗ā段沂歉隽髑簟罚吹*带着珠箔银条(《寄怀实秋》),相思
的关卡插着红旗子。袅袅的篆烟,又是淡写相思的古丽文章……完全是中国的典故,中国的
辞藻;所用来作为譬喻的也完全是中国的人物和中国的器用,运用的也完全是中国的事件。
不过《红烛》还偶尔有“维纳司”、“波西米亚”、“Shylock”、“Notred
ame”、“FraAngelico”、“LaBoheme”等字样,至《死水》则完
全看不到了。

    闻一多有个东方的灵魂,自然憎恶欧美的物质文明,所以对于他们的文艺,也不像别人
那样盲目的崇拜,不管好坏只管往自己屋里拉。有时候他觉得“东方文化是绝对地美的,是
韵雅的”。“东方的文化是人类所有的最彻底的文化,我们不要被叫嚣犷野的西方人吓倒
了。”在《忆菊》里,他更大发赞美祖国的热情:“庄严灿烂的祖国”、“如花的祖国”,
都在诗人笔底涌现。他之反对西洋色彩岂不是自然的事吗?照我个人的意见,运用外来文字
应当慎重考虑,至于外来典故术语等等,可救固有文字之窘乏,只有欢迎,决无反对之理。
好像印度文化人中国后,文化也起变化,现在有许多言语便是从佛典上来的。即如闻氏所用
“罡风”、“天堂”、“地狱”也不是六经上找得出的名词,难道可以因为它们入中国较
早,便用之不疑吗?又如《诗债》之Shylock(“莎氏乐府”犹太商人歇洛克)也极
好,这种标准的盘剥重利者,中国似乎是少有的,要用,只好向莎氏乐府去借了。若嫌Sh
ylock是西字,则可改用译音“歇洛克”。其他西洋文字或译音,或译义而附注其原
文,并无不可。

    二、字句锻炼的精工 作风精炼,无不由字句用法和构造讲求而来。别人拿到一块材料
随意安排一下便成功了一件作品,精炼作文则须放在炉中锻炼,取到砧上锤敲,务使一个个
的字都闪出异光,一句句的话都发出音乐似的响亮,才肯罢手。别人因为泥像容易塑,都去
塑泥像,并且往往只捏个粗胚了事,精炼作家则偏去雕刻云母石像,运凿,挥斧,碎石随着
火花纷飞,先成了一个粗陋的模型,再慢慢磨琢,慢慢擦拭,然后从艺术家辛苦的劳力下,
坚贞的思想里,产出一个仪态万方的美人形象。

    (1)字法如“这样肥饱的鹑声”之“肥饱”二字,“一夏的荣华,被一秋的馋风扫尽
了”之“馋”字,“萑泥到处啮人鞋底”之“啮”字,“路灯也一齐偷了残霞”之“偷”
字,“他从咬紧的齿缝里泌出声音来”之“泌”字,“在方才淌进的月光”之“淌”字,
“好容易孕了一个苞子”之“孕”字,“绿纱窗里筛出的琴声”之“筛”字。

    (2)句法如“高步远踱的命运”,“月儿将银潮密密地酌着”,“神秘的生命在绿嫩
的树皮里澎涨”,“一气酣绿里,忽露出一角汉纹式的小红桥,真红得快叫出来了”,“天
是一个无涯的秘密,一幅蓝色的谜语”,“游到被秋雨踢倒了的一堆烂纸似的鸡冠花上”,
“A字格的窗棂里泻出醺人的灯光,痪埔话愕孽Α保昂推津榉谌巳诵睦铩保*“北京城
里底官柳裹上一身秋了罢”。

    三、无生物的生命化 闻一多做诗惯用譬喻,而尤喜将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之以生命。这
样作法,中国旧诗人惟苏轼擅长。孩子的眼睛看宇宙一切都是活的,有情感的,诗人也像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