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229部分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229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末当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潮不由对董小宛刮目相看,这女人难怪能将杨家上下的心都收走,光是这份七窍玲珑的心思,就不是其他名妓能比拟的。

杨潮沉思了片刻,都没有发现董小宛已经转过身来,爱怜的看着他,已经不哭了。

杨潮坐在他对面,凝视着她:“你放心,说了会娶你,我决不食言!”

董小宛轻轻摇头:“我本来以为会很伤心,但是你来了,我就不伤心了。”

杨潮叹道:“你放心,等着我。”

董小宛再次摇头:“罢了。其实做不做妾都不重要。如果你有心,我做一个外室也好。”

外室说白了就是后世的小三,在外面偷偷养的女人。

但是杨潮却很坚定:“我杨潮从来守承诺,尤其是没有骗女人的习惯。”

董小宛突然笑了:“你骗的还少吗?”

杨潮道:“我何曾骗过。你切安心等我,倭国就别去了。我会给你准备一个意想不到的聘礼!”

董小宛却坚持:“不,我一定要去!”

看到董小宛坚定的眼神,杨潮叹息了一声,她知道董小宛的心思,觉得她去日本能够帮到杨潮,所以坚决要去。

杨潮点点头:“其实去看看也不错,倭国并不像传说中那么可怕!”

劝慰住了两个女子后,杨潮回到军营,这几天军中出了一点事。

不是训练的问题,也不是步兵的问题,而是水兵的问题。

张大桅现在已经是水军副将,手下一百艘大船,三百艘中等船,纵横长江下游遇不到任何敌手。

可是他最近却屡屡遇到难题。

是市舶司的难题。

市舶司的事情,绝对不是什么小事。

杨潮为了得到市舶司,重开大明海贸,可谓是费尽心机。

其中最大的让步就是自筹军饷一事。

此时北方覆灭,朱慈烺新军登基,可是他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

可谓天下半坏。北方自然不用说了,就说南方。

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时候,长江以北的湖北基本上被他占领。而南方整个湖南以及江西两府都被张献忠完全控制,朝廷能控制住的地盘只有一个武昌。之后张献忠突然进入四川,明军才收复了湖南部分州府。

可是长期的战乱,让湖广显然无法向新朝廷提供粮食军饷,而江南地区因为桑蚕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其实已经开始依靠湖广的的粮食来供养了,所谓湖广丰则天下足。

失去湖广就失去了相当一个粮食来源地。

幸好杨潮扶持皇太子继位,毫无争议的继承权,让江南大多数地区都上表朝贺。相当于承认了朱慈烺的君权,表面上算是稳定住了江南局势。

但是光靠江南的饷银,确实是捉襟见肘。

可是朝臣不能不发俸禄吧,就算朝臣暂时不发俸禄,可是军队总不能不发饷。

光是江北四镇,朝廷规定每镇额兵三万,每年供应米二十万石、银四十万两,由于湖广的失陷,江南大米价格暴涨,一担米一度涨到了五两银子。好在这几月终于回落,但也稳定在了三两银子,所以一年要供应四镇八十万担大米。价值二百四十万两,饷银一百六十万两,总计四百万两。

但这只是朝廷给四镇的定额,四镇可没有那么听话,一个个占据了地盘之后,就是疯狂扩军,他们打的理由则是北伐光复中原,其中刘泽清说“奏进取之计,募数十万之兵。储数十万之饷,备马十余万。整顿器械一二年,乃可渡河”。

打着这种幌子。四镇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三十万,同时一个劲的向朝廷摧饷,还以李自成和清军吓唬朝臣,说没有军饷就挡不住李自成南下了,文臣们就只能一个劲的给江北送去银子和大米。

而朝廷到目前为止征到的税粮总计“东南饷额不满五百万,江北已给三百六十万。”

收来的税大部分都给了江北四镇,可是四镇依然说饷银不够,士兵没有战心甚至有哗变的迹象,把文官们吓的不轻。

本来新君登基为了收拢人心,一般都是要减赋税的,也有朝臣建议依照旧例减免江南一部分赋税。

此时就连史可法都不敢同意:“天下半坏,岁赋不过四百五十余万,将来军饷繁费,则练饷、剿饷等项未可除也。”

不但不能减少,而且还需要加赋,但是这种提议被杨潮否决了,他坚持不能加赋,已经逼反了西北,逼的农民军都打进了北京,要是把江南也逼反了,那这天下还如何收拾。

如果不减赋,户部统计:“时正项所入止六百二十万,养四镇军所出至七百五十余万,通计每年正项缺一百五十万”。

这还是只养四镇军队的,如果加上武昌的左良玉,缺额则更大。

工部与户部上言:“今天下兵马钱粮通盘打算,缺额至二百二十五万有奇,户部见存库银止一千有零耳。”

缺额两百多万,朝廷库存银只有一千多两,所以朝廷根本就养不起这么多兵,但是要裁兵,别说武将同不同意了,就算武将同意,文官们也没有这个胆子,他们比武将更害怕北边的流寇打过来呢。

养活四镇和守着一个武昌城的左良玉,朝廷都受不了了,要在加上杨潮的十万营兵,无论如何朝廷都是负担不起的,所以当杨潮答应自筹军饷,以海贸养水营兵之后,文臣们非常痛快的答应了下来。

杨潮因此获得独占市舶司关税的特权,他怎么可能在市舶司问题上大意呢。

要知道养四镇那些兵痞每年都需要四百万两,虽然大部分被武将贪污了,比如刘泽清就在淮安大肆修建园林享乐。

杨潮养兵花费其实更大,十万军队,光是军饷就不是个小数目。

因为米价高涨,为了那些士兵能够养家糊口,杨潮不得不再次提升军饷,一个列兵也要给一两银子,三等兵已经是一两半,二等兵二两,一等兵三两,加上军官的军饷,每个月光是饷银一项,就是二十多万两,一年是两百多万两。

加上杨潮向来坚持给士兵装备最精良的装备,每人至少一副铁甲,一副铁甲二十两,又是两百多万两,至于装备其他的长枪了,鸟铳了,火炮了,也少不了一百万两银子,因此杨潮要将十万士兵打造好,至少需要五百多万两。

而这些钱都是要从市舶司那里抠出来的。

所以在得到市舶司大权之后,杨潮马不停蹄的行动起来。

杨文骢早就到了苏松,他将他的市舶司衙门设在了松江府城中,但是杨潮却派兵分别在吴淞江所、崇明沙所和金山卫设立三个水营,不断的巡航长江口一带。

目的自然是为了缉私。

去年跟郑家达成了协议,杨潮却始终无法掌控长江,后来发现这根本无法实现,光是在松江到南京两线巡航,就需要三十队船队,每一队至少得十艘战船,那就是三百艘,几乎要抽干杨潮的兵力,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现在掌握了市舶司,并且得到了朝廷的支持,杨潮可以放心大胆的干,显然控制一个出海口比控制一条航线要容易很多了。

但事情还是让杨潮有些始料未及,派张大桅是缉私的,但他始终发现很难彻底控制住。

杨潮给他配了十艘双桅战船和九十艘单桅船,组成一百艘的船队,可是兵力依然不够。

沿海地区能够通海的地方太多了。

不说别的,就是苏州,就可以通过吴江的运河辗转嘉兴到华亭塘,然后进入黄浦江,再往南浙江通海的范围就更大了。

虽然郑氏一直很给面子,向杨潮订购了三百万两的货款,可是要是杨潮控制不住海运,这三百万两大概就是一个极限,郑氏肯定不会在增加了。

而杨潮将大明海关收在手上,是想要通过扩大海贸,来收更多的关税的。

可是巨额海贸的诱惑太大了,大到让人不惜铤而走险,杨潮已经顾及到了这一点,因此才给张大桅配属了极强的力量,可惜他还是控制不了,控制不了也情有可原,毕竟海岸线太长了,但是打不过海贼那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怎么回事?”

杨潮见到了焦急等候张大桅,就立刻很不满意的问了起来。

张大桅竟然带着三十艘战船巡航的时候,不但让一艘走私船跑了,而且他自己被人家打沉了三艘战船,多数士兵获救,但也十多个士兵消失在了茫茫大海上。

张大桅叹了口气:“贼船大,不可敌!”(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八节荷兰人

“还是要跟郑氏谈一谈啊!”

听完张大桅的诉说,杨潮不由皱起眉头,感叹了一番。

张大桅说经常遇到走私船,小船他们立刻收押,将上面的货物没收,将人送进市舶司刚刚设立的监狱。

可是最近碰上了几艘大船,几次让他们走脱,张大桅设下埋伏,终于将一艘大船包围,可惜的是人家硬生生撞了过来,不但撞开了张大桅的战船,更是撞沉了三艘。

张大桅最大的船是双桅船,而贼船竟然是一艘三桅大海船。

这样的船杨潮没有,郑氏手里不少,走私的豪族手里也有,如果不能震慑住这些巨船,怕是根本控制不住海贸,别说郑氏了,就是那些豪族都不会把杨潮当回事。

杨潮不是不想要大船,郑氏最大的大海船,充其量也就是两三千吨级,放在后世那是顶小的船了,别说在南京一带行驶了,就是直接开到四川去都没有问题。

所以长江上行驶海船完全没有问题,问题是龙江船厂已经几十年没有制造过海船了,甚至可以说郑和时代之后,南京就失去了建造千吨以上大海船的经验。

立刻派人去通知郑鸿逵,自己要跟他谈一谈。

郑鸿逵已经不在南京了,早在福王监国时候,郑鸿逵,或者说郑家就给他谋到了一份极为合适的职位,镇江总兵。

郑家的打算一目了然,镇江控制苏州通往长江的运河,郑鸿逵占据了这里,对郑家掌管货运有莫大的好处,如果杨潮还像以前那样,无法控制长江航线。不得不说郑家就可以自己掌握货源了。

但是杨潮虽然掌握不了航线,却取得了市舶司的权力,除非郑氏能跟整个朝廷抗衡。否则他们依然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

一时联系不到郑鸿逵,杨潮只能一边给张大桅配备更多的战船。并且将新铸造的大炮也给他装备起来,一边联系龙江船厂,希望他们能够突破一下,能够尝试制造更大的船。

但是姚匠头的答复让杨潮很失望,姚匠头表示更大的船倒是可以建造,但是缺少经验的工匠怕是一年之内都造不出来,要等一年的话,杨潮是接受不了的。

三天之后。郑鸿逵终于来到了南京。

而且还带来了几个客人。

“容下官引荐,这位是侄儿郑森!”

酒席上,郑鸿逵向杨潮介绍他的客人。

杨潮此时正看另一个奇怪的客人,一听郑森,不由顿了一下。

“郑森?”

郑鸿逵笑道:“没错,乃是家兄之子。目前拜在钱牧斋公门下读书。”

杨潮当即明白,郑森,郑芝龙的儿子,不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成功吗。

不过郑成功这个名字是唐王赐的,唐王那时候得到郑芝龙支持。在福建登基,不过这时代唐王还只是留寓南京的一个普通藩王,大概心里都不认为自己会当皇帝吧。

杨潮不由多看了两眼。郑成功果然想后世所说,是一个美男子,面色白皙,丝毫不像郑家人那种被大海晒的焦黄的肤色。

郑芝龙也难以免俗,他在海上打拼了一辈子,对他儿子,确实尽量培养成一个文士,希望能够科举做官。

杨潮看的郑森都有些不自在了。

这才道:“果然是虎父无犬子!我观郑公子有大贵之相,将来封侯拜相不在话下!”

虽然认为是一句奉承话。郑鸿逵却开怀大笑:“杨大人谬赞了。”

郑森也面带激动,能被杨潮这样的人物称赞。他心里很受用,他的性情是有些好大喜功的。

“那这位?”

认识了郑成功。杨潮不由再次把注意力放在了另一个客人身上,因为这个客人实在是太特殊了,特殊到让杨潮不得不压下对郑成功这种名人的关注,因为这是一个黄毛的洋人。

“这位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使者,琼斯阁下!”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使者?杨潮不由一愣,杨潮本来猜测,这可能是一个传教士呢。

荷兰东印度公司找自己,目的只能有一个,那就是为了贸易,如果是通过其他渠道,杨潮第一时间就能猜出来,但是郑鸿逵给自己引荐,倒是让杨潮不敢往哪里去猜。

郑家怎么会引荐荷兰人给自己?这不合理啊!按道理来说,郑家跟荷兰人是竞争对手,如果荷兰人跟自己做生意了,那还有郑家什么事?要知道荷兰人从中国进口丝绸、瓷器,基本上都是从郑家手里拿货,否则他们根本就无法贸易。

让荷兰人直接跟自己联系,郑家岂不是要放弃一大笔利润。

杨潮正沉思间,琼斯很礼貌的轻轻离席,站在一边向杨潮躬身行礼。

“在下琼斯,代表荷兰东印度公司各位董事,向大明国忠义伯阁下致以最深的敬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