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瓜田李夏 >

第211部分

瓜田李夏-第211部分

小说: 瓜田李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至就帮李夏整理衣裳,一套套地配起来,立刻就能穿的挂在外头,过些日子才用的到的,则是叠好了,放在柜子里头。
  这么收拾着,她就发现了大包袱里还有个小包袱。素白绸子面,上面还绣着鲜亮的花样,好像说水仙花。
  夏至就将小包袱拿起来,不过她没有立刻打开,而是问李夏:“这是啥?”
  李夏才发现这包袱里还有夹带。他瞧了一眼那包袱皮,脸上就微微地红了红。这点儿细微的变化,可没逃过夏至的眼睛。
  “哈!李夏,你坦白说,是不是不能让我看的。你跟我说实话,我就把东西给你。”夏至说着,似乎是怕李夏来抢包袱,还将包袱给举高了。
  李夏抬手扶额。“没啥不能看的。不过看不看的,也都行。”李夏的意思,还是希望夏至不要看。
  “切。”夏至就将手放了下来,把小包袱递给李夏,“看把你吓的。不能让我看就明说嘛。我还能强要看是咋地。”
  李夏将小包袱接过去,看夏至又继续帮他收拾衣裳,根本就没把这个当一回事的样子。李夏就笑了。
  “也没啥,我都不知道是啥,那咱就看看呗。”这么说着话,李夏就将小包袱给打开了。
  小包袱里面倒是没什么信件之类的东西,就是一个笔袋。笔袋的用料很是考究,而且绣的花样别致,非常的漂亮。
  “谁给你绣的呀,还挺好看的。”小黑鱼儿探头过来问道。
  别看小黑鱼儿和李夏好的一个人似的。李夏的东西要是他不给小黑鱼儿说,小黑鱼儿时碰也不会碰的。
  夏至也看了一眼李夏,觉得这笔袋肯定不是李夏他娘绣给他的。应该是某个年轻的小姑娘吧,很可能就是李夏的那个冰儿表妹。不知道为什么,夏至就是有这种感觉。
  李夏将笔袋拿在手中端详了一下,然后就递给小黑鱼儿:“老叔,你稀罕不。你稀罕就给你。”
  小黑鱼儿也喜欢好看的东西。他和李夏也从来不客气,就将笔袋接过去了。小黑鱼儿翻来覆去地把笔袋看了看,真的非常喜欢。
  “李夏,你真给我呀?”小黑鱼儿还问了一句,似乎是怕李夏后悔。这笔袋多好看啊。
  “当然是真给了。老叔,我跟你装过假吗?”李夏就笑着说。
  “那行,我要了。李夏,你真够意思。我让我娘也给你绣一个。”小黑鱼儿的认知里,那些衣裳都是李夏的娘给他做的,这个笔袋自然也是了。
  “那行啊。”李夏也立刻就应了,一点儿没跟小黑鱼儿客气。
  小黑鱼儿高高兴兴地把笔袋给收了起来。
  夏至斜睨了李夏一眼。“李夏,你没事儿吧?”
  “没事儿啊,有啥事儿吗?”李夏一副不解的表情。
  夏至又瞧了一眼,啥都没说。她懒得搭理李夏了。如果那笔袋真是冰儿表妹绣给李夏的,就这被李夏给了个不认识的小娃,只怕冰儿表妹要伤心的哭了。
  小黑鱼儿什么都好,但是太顽皮了。那么好的笔袋落在他手里,只怕永不了多久就会面目全非啦。
  ……
  秋天,对于庄户人家来说,是个充满了幸福的季节。
  这天上午,又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大家闲着没事,就都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夏老太太没跟大家一起说笑,而是一直在堂屋里忙碌着。她一会送两根烤苞米进来,一会又送来两块烤地瓜,最后还煮了一锅的花生。
  还没到秋收的时候,现在的花生没有完全成熟,所以水分特别多,比成熟的时候,另有一股香甜的滋味。
  夏家今年没种花生,这花生是武老太太给送来的。
  这样长好了,却还没有完全成熟的花生,用盐水煮一煮,是最为好吃的,同时也可以作为饭桌上一道不错的下酒菜。
  所以,夏老爷子就跟夏老太太嘱咐,让她留一点儿:“待会好下酒。”
  “啥时候都忘不了你的酒。”夏老太太笑着嗔了一句,“还用你吩咐,都给你准备在那儿了。”
  夏老爷子被老伴儿这么数落一句,自然也不会生气。他笑呵呵地跟夏老太太解释:“这不是有李夏在吗,今天有点儿凉,我得陪李夏喝两盅。”
  “你就那人家李夏当挡箭牌。”夏老太太小声地,却毫不留情地揭穿了夏老爷子。
  夏老爷子略微有些尴尬,忙朝孩子们的方向看了一眼。几个孩子都在低头闷笑,也不知道是不是听见了老两口说的话。
  肯定是没听见吧,夏老爷子自我安慰地想。
  下雨天没什么事,夏至一整天都在后院待着,她还把孙兰儿也给叫过来了,跟大家一起玩。
  孙兰儿来了,也陪着大家伙说话,不过更多的时间是帮夏老太太做事,要不就做她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针线活。
  快到晌午的时候,夏老太太就来跟夏至商量晌午饭吃啥。夏至问了问大家的意见,大家都想吃煎饼。
  “那咱就摊煎饼。”夏老太太立刻笑着点头应了。
  现在家里摊煎饼再也不用去武老太太家借煎饼烙子了。夏至摆摊赚了足够的钱,就在镇上的杂货铺买了一个。这个煎饼烙子的质量特别好,是杂货铺的老板特意给夏至从府城里调的货。
  夏老太太就去调面糊,准备摊煎饼了。
  夏至则是披了雨披到园子里来摘菜。
  初秋季节,豆角和黄瓜早就拉架了,不过还有茄子、韭菜,小白菜、小萝卜和新种的菠菜等等的,能吃的东西还是很多的。
  而且原来的黄瓜和豆角们没有了,却有秋天才下来另外的黄瓜和豆角。
  秋天下来的黄瓜品种叫做旱黄瓜,不是伏天吃的那种细长条的,而是粗粗胖旁的,比伏天的黄瓜更甜。秋天的豆角品种就叫做八月忙,意思是到八月的时候就会大片大片地收获了。
  秋天收获的这些菜蔬,比伏天收获的那些味道更好,同时也更加有营养,同时也稀少一些,因为毕竟天气渐渐地凉了。
  夏至就摘了旱黄瓜、八月忙,还有茄子,家里还生有豆芽,再买些干豆腐,切些火腿丝,就是和丰富的煎饼配菜了。
  晌午饭大家都是在后院吃的,夏老爷子让夏桥去请田氏。田氏矜矜持持的,最后竟然也来了。不过比起其他的人来,田氏后院还说有些拘谨,却比过去顺溜多了,没给谁脸色看,也没跟夏老爷子发生冲突。
  饭后,田氏帮忙收拾了,才自己回了前院。
  夏老爷子就很感慨。
  田氏的意思,还是让夏至、夏桥和小树儿跟着她一起去镇上,参加田大宝的相门户。
  大丫和二丫还不算笨,或许他们终究还是明白了夏至的提醒,就给靠山屯儿捎信儿,问田老头事情到底要怎么办。据说田老头也没说出个具体的章程来,只是要求要办的体面,要把岳家给镇住。
  只有把岳家给镇住了,那岳家的姑娘才会乖乖地跟田大宝成亲,成亲之后也会顺溜,不会生出什么别的心思来。
  田氏这期间又往临水镇去了一次,跟大丫和二丫商量了,最后决定从镇上的酒楼定酒席。也不知道大丫用了什么手段,竟然从刘胖子的手里抠出足够的银钱来!


第270章 相门户
  田氏这些天一直在哄着夏至、夏桥和小树儿三个,就是希望他们能跟她一起去给田大宝随礼。至于份子钱,她都跟夏至说了,要从她绣荷包的钱里面出。如果暂时不够,就让夏至帮着垫上一些,以后她继续绣荷包卖了来还上。
  这件事,夏至还是去跟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商量了。他们商量的时候,小黑鱼儿、小夏林、腊月几个都在旁边听着。
  对于边外来的新媳妇,还有镇上大丫家,以及田大宝,还有相门户这件事本身,这几个孩子都挺好奇的。如果可以,他们倒是愿意去凑凑热闹,看个稀奇。
  “我哥肯定不能去。”夏至想了想,就跟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说。
  一方面是夏桥的年纪,可能有些人已经不会完全将他当孩子看待了。另一方面,则是夏桥的身份。夏秀才和田氏的长子,夏家的长孙。他跟着田氏去随礼,代表的意义就不一样。
  “我和小树儿跟我娘去吧,我也想看看这边外来的姑娘是啥样。”她和小树儿的年纪还小,小孩子跟着大人去这种场合凑热闹,怎么着都行。
  夏老爷子就觉得夏至考虑的挺周到的。
  “你要是愿意去就去。不让你哥去是对的。”
  事情就这么决定下来了。因为夏至要去凑热闹了,小黑鱼儿就非要跟着。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拿他没办法,还是夏至做主点了头。
  “我们不在那赴席吃饭,看看就回来。”夏至就跟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说。
  如果不赴席吃饭,那就更没有关系了。像定媳妇相门户这种场合,毫无关系的小孩子闯进去看个热闹,谁都不能说什么,也不代表什么。
  事情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那种场合,李夏是肯定不能去了。夏至还偷偷地问李夏,想不想看看边外的姑娘啥样。李夏对这似乎没多大兴趣,他只跟夏至说,遇到有趣的事回来说给他听也是一样的。
  虽然夏桥不去,但有夏至和小树儿跟着,田氏的心里也舒坦了许多,觉得面子上总算是过得去了。
  到了相门户的那一天,夏至让夏桥套了车,送她们到临水镇上来。
  到了镇上,大家从车上下来。夏至就跟李夏说话。
  李夏今天也一起来了,不过他不去大丫家。他要往大佛寺还有聚贤酒楼去办些事情。夏至就跟李夏约好了,最后在聚贤酒楼聚齐,大家一起回大兴庄上去。
  之后,夏桥赶着车送李夏往大佛寺去,夏至、小黑鱼儿和小树儿则跟着田氏往大丫家来。
  因为带着小黑鱼儿,田氏总有些不自在。不过她也只能暗地里安慰自己,好在今天小黑鱼儿没把大青带来,要不然指不定会闹出什么事来呢。
  小黑鱼儿自诩为夏至的保镖,田氏拿他没办法。
  因为离的近的缘故,他们是第一个到大丫家的。
  大丫和二丫都穿戴的整整齐齐的,两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将夏至一行人接到上房说话。
  “大桥哥咋没来?”大丫先就问道。
  “我哥今天有事,来不了。”夏至就回答道。
  “啊。”大丫应了一声,就拿眼睛去看田氏。
  田氏也说夏桥有事,大丫这才不问了。
  上房屋子里收拾的整整齐齐的,桌上还摆着瓜子、点心和糖果。大丫又让夏至、小黑鱼儿和小树儿吃糖果。
  “老叔也来了!”大丫笑呵呵地跟小黑鱼儿说话。
  “我陪十六来的。我们不吃饭,看看就回去。”小黑鱼儿爱憎分明,他对大丫和二丫都不是很客气。
  大丫看看田氏,又看看夏至,脸上就有些难看。
  “看情况吧。快收秋了,家里的事多。我娘不还在这吗。”夏至就说了一句,这就是相当给大丫面子了。
  大丫哦了一声,面上又带出笑来,然后又夸夏至的衣裳好看。
  夏至笑了笑没说什么。她今天出门并没有特别的收拾,不过是干干净净地穿了套家常的衣裳罢了。
  “今天统共也没有几个人。”大丫坐下,陪着夏至和田氏说话,“我爷我奶、我爹娘,还有我哥,我家里就这些人。再有就是你们几口人,还有我和二丫。女方那边说是来四个人,她爹娘和她大哥陪她来。”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媒人了。
  大丫告诉夏至和田氏,她今天准备了两桌的酒席,到时候就分别摆在东屋和西屋,男女各坐一桌。
  “行。”田氏点头表示赞许。大丫这么安排,就算是非常体面的了。这些人坐两桌酒席并不会拥挤。
  然后大丫就说起了在酒楼定的席面:“九钱银子一桌,再少了人家都不给送。这镇子上是啥都方便,可也啥都贵。”
  这么说着话,大丫似乎就有些肉疼。两桌酒席,那就是一两八钱的银子。如果是自家做,或者请个厨子来家里做,都用不了这么多钱。
  夏至就从大丫的口风里听出来,这是田老头特意要求的。说从酒楼叫的席面更加体面。不过这酒席的一两多银子,显然不会是田老头来出。
  “大丫姐,你咋弄到的这些银子?”夏至就问大丫。
  大丫的脸上就红了红。
  “这里又没有外人,大丫姐你还有啥不能说的。咱各人都是啥情况,大家伙都知道。”夏至就说道。
  不知道为什么,虽然夏至对她总是淡淡的,但是大丫就觉得在夏至面前似乎什么心里话都能够往外说。
  大丫当然并不知道,这应该算是夏至的一种特质。
  夏至是非常好的听众,人们到了她的面前,就特别容易倾吐心声。
  “这事儿我跟老爷透了点儿口风,老爷的意思好像是不大乐意。我就没敢都跟他说。今天办这事儿的银钱,我跟他要了点儿,他也给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