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都市藏真 >

第1114部分

都市藏真-第1114部分

小说: 都市藏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要说形成化石,最容易的还是巨龟,所以只要有泰坦巨蟒化石被发现的地方,差不多就有巨龟化石留存。

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是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

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

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海洋巨蝎

古代的生物,有时候不止是他们的身体,甚至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

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比如恐龙,能够形成化石的部分,就是身体中,拥有坚硬部分,如壳、骨、牙或木质组织,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下够变成化石。

而龟类,整个外壳都是坚硬的,所以相比蛇类、恐龙,它们更加容易变成化石保存下来。

所以曹美丽不是盲目的高兴,而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推断,比如2004年至2007年间,考古学家在挖掘哥伦比亚东北部一座露天煤矿(此处也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化石遗址)时,在相邻的两个地方找到了泰坦蟒和crocodilyform鳄的化石。

这两种爬行动物都分布于距今6000万年前的南美洲,该化石遗址是让人们对当前生态系统的开端,有了初步了解的发现之一。

发现泰坦蟒和crocodilyform鳄比邻而居的证据说明,如今蛇与鳄后代的交锋行为,也进一步体现了这两种爬行动物之间的天敌关系。

例如,亚马逊流域的现代水蟒(包括当前世界最大蛇类头衔保持者绿巨蟒)常常以鳄鱼家族的现存成员为食,如凯门鳄。

在蛮荒的远古时代,动物的体型都异常巨大,因为那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如果没有坚硬的外壳,锋利的牙齿和利爪,以及巨大无比的体型,很难在那个残酷的生存环境中拥有立足之地,因此也就诞生了相当一批异常凶猛强悍的史前巨兽。

目前。绿水蚺是世界上最重的蛇类,但体重也不过250公斤。

蛇是一种冷血动物,其体形大小受外界温度影响很大,远古巨蛇体形如此之大说明。南美洲赤道地区在5500万年前可能比现在更热。

具推测,6000万年前,南美洲赤道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可能达到约32。8摄氏度,而如果北面中部也有泰坦巨蟒生存。只能说明,曾经的北美,也有可能达到三十多摄氏度的温度。

其实这一点从其他地方也有所证明,比如中国的北部东三省地区,在远古恐龙存在的时代,那里温度就很高,最起码比现在高很多,有可能存在雨林、沼泽等热带景观。

所以在美国北部,发现只能生活在温度较高地区的泰坦巨蟒,也不是不可能的。主要是它们生活的年代是什么时期,这才是急需考证的。

韩孔雀站在一边,看着那些学生分成三波,一伙人发掘泰坦巨蟒,另外一伙人,则在旁边急需开坑。

而剩下的更多学生,则去围攻不远处的那座小土山。

“真的没有脑袋,实在是太可惜了。”

“蛇类的脑袋骨骼太过脆弱,不可能形成化石。”

“赶紧丈量一下,看看超过二十米了没有。”

“不到二十米。只有十八点七米。”

“这也不错了,已经比其他地方发现的最大蟒蛇还要大了。”

“美丽,你去干什么?”

“我去看看那边有什么,你们仔细清理一下这里。顺便问一下韩老板,这条巨蟒怎么处理。”曹美丽从坑了爬出来,直接进入了另外一个坑。

“这么大的化石,不容易移动,就先放在这里吧!我打算直接在这里建立博物馆,专门保护这些化石。”韩孔雀笑着道。

“太好了。这样就能够最大程度的保存化石的完整。”

“你们快过来看,这是什么东西?我怎么看着像是蝎子?”就在此时,曹美丽大喊了起来。

刚才参与发掘泰坦巨蟒的同学,算是他们一批学生当中学习最好的,知识最渊博的,所以曹美丽需要支援。

“不太可能吧?古代的巨型蝎子几亿年之前就灭绝了,这个低层应该不会超过八千万年,怎么可能出现巨型蝎子?”那个教授总算还有点用。

韩孔雀好奇的凑了过去,他感知到那边的化石有点奇特,可怎么也没有感觉到那时一只巨大的蝎子。

“错不了,这是海蝎子。”就在此时,另外一名同学开口道。

“谁能够真的证明,海蝎子在三亿九千万年前灭绝了?只不过是后来没有发现,所以才判断灭绝了,现在我们在这里发现了,就说明,到这只为止,海蝎子还没有灭绝,如果这只海蝎子真的生活在八千万年前,那么我们这次发现就大了。”

“真是海蝎子?”一些不知道是什么的同学惊讶的叫了起来。

“对,肯定是海蝎子,这种巨大的生物,曾经在德国发现过,这是一种远古海洋蝎子,它们比人还高,足足有2米5,仅爪子就有47厘米长。

就跟教授说的一样,这种海蝎子在3。9亿年前就已灭绝,不然人类将面临严重威胁,除了体形巨大之外,海洋蝎子还具有现代蝎子的模样,它们生活在海洋的盐水和湖泊河流的淡水中,时间大约是在4。6亿年2。55亿年前。

这种海洋蝎子有盔甲壳和巨大的身子,表明它们曾是动物王国之王,位于食物链的最上层,吃鱼和三叶虫,甚至相互残食。

它们一般生活在水里,有时在海底里用6条腿行走,而一对后腿变成了划子,以便游行,它们用硬壳来保护自己,否则它们容易受对手攻击。

它们还可能只有等到它们的新壳变硬后,才进行交配,是一种很神奇的生物,到现在人们还没有研究明白,它们到底跟现在的蝎子有什么关系。”

看着曹美丽说着这种海蝎子的情况,韩孔雀还真是有点佩服这个女孩,能够在这么小的年纪,就有这么强的专业知识,实在是少见,这也说明了,江山代有人才出。

“小心点,小心点,哈哈,下面是乌龟,我就说嘛!这里肯定有乌龟的,既然是在水中,没准还能发现鳄鱼化石,这些都是大家伙啊!”

刚刚完整的清理出那只海蝎子,在它的身边,就又有发现。

“我看看,我看看,啊!还真是大,这种乌龟不会是泰坦巨蟒的食物吧?”

“不止是它,远古巨鳄也是泰坦巨蟒的食物。”

果然,接下来立即发现了远古巨鳄的化石,这些化石掺杂在一起,怪不得韩孔雀不能认出是什么来。

一层层的掀掉上面的土层,韩孔雀能够看得出来,这里最上层是一只像是蝎子的巨大生物化石,他的旁边是一只乌龟,正对着泰坦巨蟒的是一只巨大的鳄鱼化石。

这条巨蛇化石出土的地方,居然也挖掘出了巨龟和远古鳄鱼的骨骼化石,这只能说明,它们可能是这种巨蛇的猎物。

“接下来就要慢慢的清理了,这些动物虽然不是群居的,但同时出现在这里,肯定不同寻常,你们好好干活,我去看看那边的情况。”不能继续有所发现,曹美丽继续跳槽。

“啊!”曹美丽说完,顿时场中一片哀嚎,剩下的工作太过枯燥,跟发现时的惊喜,根本没法比。

“不要鬼叫了,这里真的不同寻常,也许还能发现不少奇异的缘故生物。”

曹美丽没有理会这些同学,她快步走向那座小山丘,因为那边不时的传出惊呼声,这让曹美丽知道,那边也有了发现。

“这边是什么情况?”小山头上表面浮土已经清理干净,露出来的是一层层岩石,在这些掩饰中间,能够清晰的看到一些动物骨骼化石。

“从暴露出来的情况看,好像是禽龙。”一名高大的白人青年回答道。

“禽龙?这里的化石很大?”曹美丽有点疑惑。

“很大,而且保存的很完整,看着不止是一只禽龙,而是很多只。”

禽龙属于蜥形纲鸟臀目鸟脚下目的禽龙类,禽龙是种大型鸟脚类恐龙,身长约9到10米,高4到5米,前手拇指有一尖爪,可能用来抵抗掠食者。

它们主要生存于白垩纪早期的凡蓝今阶到巴列姆阶,约1亿4000万年前到1亿2000万年前。

生存时代大约位于行动敏捷的棱齿龙类首次出现,演化至鸟脚下目中最繁盛的鸭嘴龙类,这段过程的中间位置。

看着清理出来的一些岩石,上面很清晰的看到一个巨大的生物,掩埋在岩石之中。

“这里难道发生过地震?或者是火山喷发,要不然不可能保存的这么完整。”曹美丽道。

“我也是这么认为,如果真的发生过地震,造成了这片地区的瞬间掩埋,那么这片地区地下埋藏的就不可能只是这么几只禽龙。”

“这就好理解了,那边一下发现了四五只巨大的生物,有泰坦巨蟒,有原始巨龟,有远古巨鳄,还有一只庞大的海洋蝎子。”

“这么说来,当年这里肯定发生了地震,造成了地陷,或者是山体塌方,瞬间掩埋了这片地区。”

“可是海洋蝎子是生活在水中的,而禽龙却是食草性动物。”曹美丽有点烦恼的道。

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恐龙蛋化石

“泰坦巨蟒也是生活在陆地上的,但它也能够下海,所以说,这里很可能是陆地和海洋的交界,所以岸边出现禽龙也能理解了。”

“有没有可能这根本不是禽龙?”

“不太可能,你们看,这些体型小点的禽龙化石好像是种二足动物,它们笔直站立的步态,尾巴拖曳在地面上,充当三脚架的第三支点,但这些体型巨大的,却是四足着地,这肯定是禽龙,因为随者禽龙的年龄增长,以及体重的增加,它们将更常采取四足步态。

幼年禽龙的手臂较成年体的短,约是后肢长度的60%,成年个体的前肢长度则为后肢的70%,根据禽龙类的足迹化石,以及禽龙的手部、手臂结构,可推论禽龙采取四足步态时,中间三根蹄状手指可支撑重量。

禽龙的后脚掌相当长,上有三根脚趾,它们会采取趾行动物的方式,使用手指与趾爪来行走,所以禽龙以二足奔跑的最高速度估计为每小时24公里。

但它们无法使用四足步态快速的奔跑,这里的恐龙化石,跟比利时伯尼萨特的禽龙骨架化石差不多,所以肯定是禽龙。”

禽龙是很好辨认的,毕竟从1878年以后,禽龙的骨骼化石在世界各大洲不断被发现,完整的骨架化石,成了科学家再现禽龙的依据。

“如果着了真的发生过地震、塌方或者火山爆发就好了,这样,这里的恐龙化石,而看十分丰富。”曹美丽一脸希冀的道。

不管在哪个国家,考古学都是冷门,都不太受到重视,如果是国内,学到了一些鉴定知识,还能做个专家,鉴定个瓷器。或者干脆自己淘宝。

而在美国,学习考古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考古学只是科学小小的分支之一,科学只是学术的分支之一,学术只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考古学研究只是生活微不足道的部分,当别人挣一天相当于你挣一个月,挣一年胜过你一辈子的时候,你恐怕没有什么太多的选择了。

所以,在美国学考古的人不多。当然,这这只是相对来说,如果说开设考古学专业的学校,美国还是很多的,甚至只要是有点名气的学校,都有这个专业,但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完成学业之后做考古的不多。

而韩孔雀身边的这一群人,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因为这是他们的兴趣所在。

如果不是这样。他们也受不住寂寞,早就转行了。

能够遇到一位大老板请他们来做考古发掘,是他们的机会,所以曹美丽才会希望这里曾经发生过天灾,只有这样,这里才会保留下更多的恐龙化石。

恐龙在地球上生存了约1。6亿年,假如它们死后,骨骼都能保存为化石的话,那么今天地球将被厚厚的一层恐龙骨所覆盖。

然而,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它们之中只有极少数的恐龙,才能把遗骨留存到今天。

恐龙死后,它们的尸体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暴露于荒野之中。腐烂分解,或被动物吃掉,最后化为乌有。

少部分尸体会被流水搬运到河湖之中沉积下来,在搬运过程中,尸体会受到严重的破坏,最后所形成的化石自然也就成了残片。所以完整的恐龙化石,是十分少见的。

只有在很少的情况下,恐龙的尸骸才能在原地迅速被沉积物掩埋,这时,一副完整的骨架化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