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核武皇帝 >

第121部分

核武皇帝-第121部分

小说: 核武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鞍山、本溪地区划进去,单独设立辽阳府,府治设在沙河镇一带。作为整个东三省的重工业基地来创办;锦川道改设为锦州府,瑞州县(绥中县)改县为直隶州;新民府废除,新民县划入奉天府,以阜新县为基础再设阜州府,辖管库伦旗等地。收编清政府牧场,改为阜州牧区;灯塔、辽中等地直接划入奉天府,以一府统管这些兵家之地,设立新军营区。

    金州、瑞州、海城三个直隶州加上奉天府沈阳新区、江南新区、辽阳府,就是整个奉天省新政最为集中的区域,各地统一集中设立工区。招商引资,兴办实业,由总督衙门租赁各港口,以五十年为期租给中外公司投资经营。

    吉林省设置六府十四县和延吉直隶州,黑龙江省改原有的八府为四府和三个直隶州,削减编制,以实施有效之管理为考量。

    除了这些行政上的划分外,宋彪直接废除旗民二重制,新入三省汉民一律不入满汉旗,归属三省衙门管制,不受各旗控管,原有各旗也必须取消丁税,允许汉民外流。

    各地原先实施的保甲制度和旗丁制度一律废除,各旗各保甲无权征收杂税,三省全部统一采用新的民兵巡防制度,各县统一编练巡防支队,归属各府警务局统辖,各镇设巡防分队,各屯设民兵队,无警务局批准,各地民练一概属于非法武装,且各巡防支队、分队一律不得征调杂税,各民兵队由各屯筹款自练,由警务局派员督练管辖。

    在建立民兵巡防制度后,宋彪直接通过东北新军将老兵派出去,到各地督练民兵队,各府、各直隶州警务局也控制在他的手中,全部归属东北新军军部间接管辖训练,包括武器装备也一律由东北新军军部提供。

    从辽东半岛返回奉天后,宋彪每天都变得特别忙碌,但在这种忙碌的工作中,到了1906年的六月份之后,他已经为东三省建立了一整套的新政府和新法规,以及新的外交环境,虽然所有的新法和新政都得到清政府的最终批准,东三省在实质上进入了地区自治阶段也已经是众所公认的事实。

    新政府、新法规、新制度、新军队、新的地区防务体系都在1906年6月份之前有了雏形,或者是开始完善后,宋彪在东三省已经割据自立,而清政府对此根本没有任何对应的办法。

    各国当然看得出宋彪在东三省已经形同独立,除美国和英国外,主要列强对此基本持支持态度,即便是英日两国也认为这是东三省避免被俄国完全割占的一个合适办法。

    所以,当宋彪不再同意英法等国将原有和清政府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款照搬在东三省时。他就能以一部分的退让和广泛的开放为代价,巧妙利用各份协约和密约,将不利于东三省的部分条款剔除出去,实际上也是充分利用各国支持他在东三省割据自立的立场。

    这一点在英法俄德日等国的外交上显得最为明显,首先是各国在东塔区设立了驻东三省总领事馆,各领事馆的总领事官权限都基本等同驻外国公使,即便是不支持宋彪在东三省割据自立的美国。驻东三省总领事官也具备类比驻华大使的权利。…;

    在外贸和关税约定上,迫于日俄战争的结果,英国放弃了原有对东三省的关税管理和控制权。商品进出入东三省海关的关税已经和关内明显不同,纺织、面粉、生铁、纸张等基础工业产品的关税上调,而机械、染料、石油、橡胶、铜的进口税明显下调。大豆、木材的出口税取消。

    在主要的开放地区,如沈阳新区、金州直隶州、海城直隶州、辽阳、哈尔滨、珲春都设有外民居住区,俗称洋区,安置外国移入人口,特别是以俄国人、日本人和法国人,都在洋区单独设里俄语、法语、英语、日语区,在沈阳新区和辽阳还设有德语区,第一所新教教会学校辽阳工学院就由德国教会创立。

    6月份之后,东三省铁路计划正式开始施工,西段及沈阳至丹东、鞍山至本溪、奉天环形铁路归属远东法国铁路公司。由法方负责总施工,吉林省及东段主要支线铁路由德方负责总施工,黑龙江省及北段支线铁路由英方和俄方分开施工,为了平衡英方和美国,丹东到金州这一段线路也由英美两方总施工。

    在所有铁路中。远东铁路总公司为统一的总公司,由远东铁路公司和各国合股成立分公司承建、经营,所有设备和铁轨采购权统一归属远东铁路公司,各分公司中,华人雇员不得低于50%,各设华大班和洋大班一名。

    各铁路分公司以三十年为期偿还贷款。还清贷款二十年后,各铁路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归属远东铁路总公司,各国公司在此后仍有为期十年的分红权。

    宋彪其实并不在意铁路国有化这种事情,只有将铁路迅速建起来,才能让东三省更快的发展上去,只要各国无权驻兵,不妨碍主权,他并不在意给谁来承建,给谁来经营。

    他只需要控制一半的经营权,关键时刻可以让他自由运兵和调运武器装备、粮草补给即可。

    他甚至不在意是否一定要控制重工业的基础,在辽阳,他不仅自己投资远东钢铁厂,还和沈德耀引荐的美籍德国人埃尔曼。拜恩斯合股创办辽阳拜恩斯钢铁厂,其他美商、德商、法商和俄商在此投资兴办的小钢铁厂也有十一家,甚至连日商钢铁厂都有一家,远东煤铁公司入股的占三家,远东银行批出去的贷款则遍及十一家,支持他们发展壮大。

    宋彪还为美国人福斯。罗姆斯特鲁创办的辽阳新康州铁路机械公司提供了一笔贷款,帮助他生产合乎标准的列车和锅炉。

    就在这种东三省的新政和开放大潮中,一个并没有足够引起各国注意的产业却在蓬勃发展中,在宋彪和整个东三省上下一致的全力推动下,截止6月份,东三省环绕铁路周边各县的大豆种植面积在这一年突然猛增到125万垧地,而他的调剂手段就是在运输方便的各县将种植大豆的农业税减收一半,并且提供优良而廉价的豆种。

    为了更好的销售和推广东北大豆,他在旧金山、纽约、伦敦、巴黎、汉堡都设立了远东商行的分公司,购买报纸广告,提前做好销售方案,绕开各家洋行,直接通过远洋航运出售到各个最重要的大豆集散地。

    最重要的销售地莫过于德国,因为德国每年进口大豆的规模占据整个国际市场的一半,虽然美国的大豆产量很高,由于在价格上并无绝对的优势,加上以内销和饲料业为主,这一时期的国际大豆出口主要是以西班牙等南欧国家和巴西、阿根廷等南美洲国家为主,出口源非常分散,这就给东三省大豆在国际市场突然扩张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宋彪并不懂经济学,正是因此,他将很多复杂的问题都简单化的来看待,在拥有东三省总督实权之后的半年里,他在东三省新政上的所有努力,实际上都是为了尽量缩减进口,尽量增加出口,让白银黄金向东北流入,减少流出,只要有三个银圆进入东三省,在财政上就能变成十银圆,使得东三省的财政趋于宽松,刺激经济进一步的发展。

    他简单的相信,这是一个金本位和银本位的时代,决定财富的唯一价值就是黄金白银,只要有足够的黄金白银才能称得上富有。

    富不一定代表强,可穷国肯定弱。

    当然,他所作的一切事都是有底线的,这个底线就是他自己的远东商行,只要是在新法合理范围内,他绝对不吝啬给予远东商行一切必须的支持和扶持,将此作为东三省民族工业底线。

    很显然,他的远东商行也确实拥有着最好的地方行政支援,以及中国所能拿得出的一切最好人才。

    现在的一切问题都在于中国还是缺乏人才,而且缺乏的非常多,所以,本着务实精神的他也必须充分利用和日本的密约协议,全力支持中国学生赴日留学。

    他的支持更为现实和实际,大量支持中专生留学,就读于日本各种各样的专科学校,仅东三省在6月份之前,他就通过新政局下设的留学处向日本派遣了超过三千人的留学生,其中半数来自于远东商行下属的各家公司,另外一部分则主要来源于各地学政局。

    东三省官员派往日本进行短期考察、学习的数量同样很多。

    想要做皇帝,总是要付出很多代价的,宋彪的代价就是在过去的半年里几乎每天都超负荷的工作,每天工作18个小时,每天只有5到6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为了尽可能的节省时间,他所参加的每一场会议都必须压缩到半个小时之内。

    野狼带领的团队总是很惊人的高效率。

    在宋彪这种高效率的压迫下,整个东三省新政的效率之高,各种事情通过之快,几乎到了让满清中央政府和其他各省政府乍舌的地步。

    当然,在清政府看来,宋彪在东三省折腾的新政总有点儿戏之感,迟早会出大乱子。

    对。

    他们就是这样想的,各省总督巡抚们也恨不得早点看到东三省的笑话。

    聪明人总是有的。

    张之洞就是其中之一。(。。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124章 汉阳铁厂

    ……  真相总是会让人惊讶的。

    大清的封疆大吏之间素来是不能相互通信来往的,但在有了电报之后,彼此之间互通有无和情报的来往就变得非常密切,特别是在清政府明显有意要通过新政和宪齤政来收回各省实权,再次实施中央集权之统治后,各地封疆大吏之间的来往就变得更为隐秘和频繁。

    在过去的半年里,宋彪和两位封疆大吏的电报来往最多,一位是袁世凯,另一位是张之洞,令人诧异的是张之洞和宋彪之间的电报来往频率是最高的,几乎到了每周一封的程度。

    此事的起因是张之洞就奉天新军示威事件给宋彪一点建议和劝说,此事平息之后,张之洞就和宋彪询问一些筹办、督练新军的事,在此之后又是大量的讨论东三省新政诸事。

    关于宋彪所倡议的“国富先起于白银净入”之说,张之洞是非常赞同的,只是如何操办却让张之洞难寻良策。

    随着两人相互探讨的问题渐多,张之洞也终于和宋彪提了几个不情之请,一是请他参入粤汉铁路之路,这是一个炸齤药桶,耗费资金太大,宋彪也玩不起,果断婉言谢绝;二是请他另派人接管汉阳铁厂和湖北纺织局,同意改为商办。

    随着盛宣怀官位渐高,名声渐长,在京师的关系网更广,张之洞和盛宣怀在汉阳铁厂的各种矛盾已经是逐渐难以平息,双方都到了必须分手撕破脸的地步,湖北纺织局早年倒是赚钱,随着日美纺织品大规模倾销国内,官办陋弊又多,日渐也不赚钱,这几年都是租给粤商经营。

    这两件事对张之洞来说是颇为关键,以他声望也断然不担心和宋彪在这些事上的合作会影响他的仕途所以,张之洞这段时间极力邀请宋彪派远东商行前来接管两厂,洽谈官股商办之时。

    湖北纺织局的事情,宋彪还不清楚但汉阳铁厂肯定是个好买卖,宋彪立刻让远东商行的吴仰曾、沈德耀、潘斯炽三人去一趟湖广考察两厂。

    这天下午,吴仰曾就先行一步返回奉天。

    从奉天到武昌并不艰难,乘坐火车到大连之后就能搭上远东商行赴湖广的货船,两个星期之内就能往返一趟。

    因为远东煤铁公司的事务很多,吴仰曾只去了二十天便匆匆返回,直接到军部找宋彪汇报,正好宋彪在办公室里听张康仁汇报东北银行筹办之事这两位都不是外人,宋彪就让吴仰曾先在办公室里坐着等一会。

    身为东三省总督,宋彪的各种规矩正在越来越多,他的开会标准是一律不得超过半个小时,下属汇报工作一律不得超过一刻钟。

    在这种极其紧张的压缩下,张康仁也是尽可能简练的将筹办情况汇报一番,语速极快。

    听他汇报一番,宋彪还是将同时提交上的筹办总结拿在手里翻看,细致的推敲这些数字,张康仁预测每年要铸印关东银圆两亿圆左右在洽谈了各国设备进口报价后最终确定从美国引入设备各种大小机械设施加起来总计217台,大到印轧机小到手工的压模台,打磨机,甚至连工厂的扳手五金、电灯一概都要进口。…;

    各种进口清单加起来总计四千余个目录分期三年,总金额在三百万美元左右。

    宋彪看的有点头疼,他将报告合起来,和张康仁问道:“如果我们铸印量超过这个规模,你打算怎么处理?”

    张康仁道:“我和美国货币铸印厂联系过,在美国政府批准的情况下,他们可以紧急用我们提交的印版为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