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核武皇帝 >

第167部分

核武皇帝-第167部分

小说: 核武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毫撕L臁⒑[吡剿已惭蠼ⅲ拥鹿绦┕汉A⒑G唷⒑;⒑O乃矣憷淄В撕笤俸腿毡径┕14艘适合在长江巡航的中小型浅水军舰,将海军排水量吨位恢复到24000吨。

    南洋舰队此时以上海为中心,改称长江舰队,北洋舰队则继续以天津为中心,同光会的秘密传播则以上海为主。在天津为辅,相应的,如果现在挥师南下,响应光复革命的大多都是小型军舰,排水量低。

    等宋文翙说完。宋彪微微颔首,似乎还是很满意的说道:“这样也不错了,能够牵制南方,确保我们在江浙的控制就是最重要之事,至于北洋这边,能够说服他们中立则为最佳。如果不能。避开海军也是良策。”

    宋文翙则道:“总座,东北新军南下必走京奉铁路,若是北洋舰队在锦州开炮威慑京奉铁路,情况恐怕就不妙了。”

    宋彪嗯了一声,并没有再说下去。

    他心中其实都明白这些道理,可他没有更好的办法啊,东三省终究是地方政权,不可能大张旗鼓的从国外购买军舰,他这次从美国购买辽河号辅助巡洋舰都是打着购买商船和训练船的名义,这里面的道理和买炮买枪是不一样的,因为清政府作为中央朝廷认可东北新军作为清政府正式陆军的编制,却没有认可东三省海警总局的海军地位。

    关于这一点,在座的每个人也都清楚。

    宋文翙自己提了一个难题,又只能自己解决道:“总座,我们同光会还是将继续在北方加强宣传,尽力说服程璧光、萨镇冰等人加入,若是他们能够加入,或者至少保持中立,我等起事则易如反掌,必能成功。”

    宋彪考虑了一段时间,以他的方式解答道:“兵贵神速,若无可抗衡之军舰,那就尽力削弱敌军舰队之价值。当然,你们若能成功,那更是我辈光复革命之首功啊!”

    听了宋彪的这番话,大家只能是默默点头,心里明白要说服程璧光、萨镇冰这样深受清政府重用的二品武官绝非易事,何况海军大臣载询对程萨二人多有拉拢,人所共知。

    宋文翙决定换一个话题,和宋彪说道:“总座,我和林葆怿近来一直在研读马汉上校的海权论,深以为他有一句话说的很对,唯有一个海洋航运大国才能成为海军大国,我国和东三省是一个航运弱国及地区,想以此等人力成为海军大国,恐怕不易啊。所以,东北船舶学校不仅要继续开办,还要加大力度开办,东三省航运业和船舶工厂更要加紧兴办。”

    宋彪嗯一声,道:“这些事情不用你们操心太多,我已经安排合适的人加紧办理。”

    宋彪也花费了很多时间仔细研读过海权论,对此一点是深感赞同,很早就安排远东财团对航运业和船舶工业的发展进行布局,这里面自然还是离不开要和美国借力,毕竟美国在航运业和船舶工业领域的开拓精神是最为锐利的,其基础也颇为雄厚。…;

    至于英国,从航运之王跌下宝座则注定要远离世界海军之王的席位,这也是英国自身难以扭转的局面。现在只是它最后的辉煌时期,度过这个阶段,后面就真的撑不住了。

    海军的事情要尽早考虑,要从长计议,可在现阶段也确实不是宋彪需要特别关注的重点,所以,宋彪此次来海州视察只安排三天时间。营口海军基地也只占一天。

    原本不想影响宋文翙等人的宋彪,在这天晚上还是谈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其他除《东三省海军十年发展规划案》之外也并无更多的要求。

    按照这份规划。东三省海军在十年之后的1920年要发展到拥有140艘军舰,总排水量达到7。5万吨,拥有至少两艘战列舰、四艘巡洋舰和二十艘巡防舰的规模。同时要具备制造三千吨排水量轻巡洋舰的能力。

    宋彪对于这份规划只能说一句“谈何容易”,因为都是要花很多钱的事呢。

    海军是一个贵族兵种,烧的就是钱,没有钱的国家是绝对无法建设世界一流舰队的。

    钱,真的很重要。

    既然已经到了海州,宋彪肯定要花时间视察海州的其他工作,对东三省经济的整体规划而言,海州还是非常重要的,也确实给了宋彪很多惊喜。

    新的海州城是一座崭新的新城市,从1906年3月份开始。永安镇周边地区和营口就被设置为工商新区对外开放,划出大量土地用于工业招商引资。

    随着营口日益繁荣,营口单独设县,考虑整个辽东湾地区的长远发展,宋彪又将永安镇作为中心地带在这里重新建立新的海州县。将海州府的府治从海城县转移到新的海州新区。

    整个海州府在东三省经济发展中有着很神奇的地方,也是给宋彪惊喜最多的地区,第一个惊喜是本地的海盐产量,第二个惊喜是本地自行发展的柞蚕丝产业,第三个惊喜是储量惊人的菱镁矿,第四个惊喜的海州绒山羊的发现。第五个惊喜是盘锦油田的发现,第六个是海州金矿的大开发,年产一百公斤的规模真是让人很惊喜。

    最特别的莫过于柞蚕丝,因为这件事确实有点太过于喜出望外,对日本经济堪称是史上最大威胁。

    这是一个奇葩惊喜,宋彪此前绝不知道东三省也能有如此厉害的生丝产业根基,很多事仿佛就是天命注定,山东和东三省的柞蚕丝业几乎都是靠柞树,而在辽东半岛和海州东部、岫岩县的无尽原始山林中到处都是柞树。

    柞蚕丝是个很奇特的东西,因为主要依赖野生林,蚕种抗病强,单蚕的产量高,一年春秋两季,蚕丝相对桑丝粗、硬,适合机器纺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工饲养的成本极低,只相当于桑蚕丝的40%,甚至更低——这是杀手锏。

    海州的柞蚕养殖业是山东人带来的,大量的山东蚕农聚集在海州,使得海州的柞蚕丝业迅猛扩张,在过去五年中的年产量从百吨规模激增到四千余吨,不仅对东三省纺织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还以低价优势出口美国。

    按照目前的估计,包括海州在内地东三省柞蚕丝年产量在两年内突破一万吨的可能性极高,因为柞树都是现成野生,不需要重新种植,这是成本低的关键因素。

    其中只要能有五千吨出口到美国,日本的生丝出口产业就将遭到重创。

    这简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宋彪此前是一点都没有考虑过。

    假如宋彪知道辽宁省的柞蚕丝有击败日本生丝出口的机会,他一定会很早就紧急的抓好这件事,虽然现在也不晚,可总是让宋彪有那么点懊恼了。

    生丝出口对日本经济的重要性就如大豆出口之于东三省,都是经济发展之根基,都代表着白银和黄金流入国内的大趋势,代表着国民的购买力来源。

    掐断日本生丝出口的事在1929年发生过,这是因为世界经济危机和大萧条的影响,而最终的结果就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从海州府返回奉天府的途中,宋彪既意识到击溃日本经济之可能,也意识到前提还是得先做好万全之准备,不给日本可乘之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158章 世交之家

    宣统元年是非常神奇和荒唐的一年。

    在大清帝国的摄政王載沣的统治之下,直隶总督变成了荫昌,两江总督是满洲正白旗的端方,湖广总督是满洲正黄旗的瑞澂,两广总督是蒙古镶蓝旗的锡良,闽浙总督是满洲正白旗的松寿,云贵总督是汉正白旗出身的赵尔巽,四川总督是正白旗的赵尔丰,陕甘总督是长庚。

    載沣自以为取得了对汉人的全面压制,收缴了汉人的军权,最后要对付的只剩下宋彪,也正在谋划如何对付宋彪,此时的他极其有自信,怎么看都是自己占据绝对优势,手握天下军权对付东北新军。

    在这一年的尾声,《东北日报》刊登了东三省总督府财政厅的1909年财政公报,三省全年财政总收入2。53亿大清银圆,约合万英镑。

    这一消息直接吓破了大清帝国摄政王載沣的狗胆。

    事以至此,既有足够的军费,又有足够的兵力,不管載沣是否准备好,宋彪反正是已经准备动手了,他最后要做的就是全军动员,静待关内大乱,如果关内不乱,他只好自己亲自动手让关内大乱。

    ……

    因为女儿的出生和妻子舒萱的坐月子,从海州视察回来后,宋彪就再也没有去外地视察过,他这段时间甚至很少去总督府上班,大部分的时间都留在家里办公。既要享受初为人父的喜悦,又要着手进行推翻满清的各种后期工作。

    应该说。现在距离他建立中华帝国只剩下最后半年的时间了。

    他已经等待的够久了。

    这天上午,张弼士领着长子张致钧到宋府拜见宋彪。恭贺宋彪喜得千金,为此,张弼士真的准备了一份一千两黄金的贺礼。

    宋彪出门亲自迎接张弼士之时,看到这份厚礼也感到有些惊讶。

    将张弼士父子接到自己的书房里,宋彪随意的请他们坐下来,让勤务兵斟茶。他则将张弼士送上来的鎏金质地的贺礼清单拿在手里扫视一番。

    感觉张弼士真的是很大方,宋彪笑了一声,和张弼士调侃道:“张董近来肯定是赚了不少钱啊,出手好阔绰。”

    张弼士答谢道:“这都是多亏了中堂大人的关照啊。”

    宋彪微微颔首。提醒道:“该卖的就要卖了,乘着高价不卖,难道要等低价?我在美国那边收到了一些很确凿的消息,据说美国国会将要通过一份紧急立法禁止进口橡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进口国,占国际市场进口总量的一半,此法一立,国际橡胶价格立刻就会大幅暴跌呢。”

    张弼士谨慎的答道:“承蒙中堂大人几番提醒,我这段时间就在逐步出售橡胶股,只是上海的橡胶股票价格也颇高。估计还要涨上一段时间呢!”

    宋彪不假思索的冷嘲道:“那就让它们涨呗,和我们应该并无多少关系。”

    张弼士呵呵笑道:“中堂大人所言甚是。”

    他们两个人说到现在都是讲了一堆屁话,此番种种不仅早在他们预料之中,也是他们有意姑纵的结果。

    张弼士的身份很复杂,他的儿子是南洋光复会的主要成员之一,他则是圣公会的成员,也是南洋华商领袖和首富,东三省纺织业的巨擘,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开创者。同时在宋彪的建议和帮助下创办了南洋银行。

    有些事情交给张弼士秘密置办的效果会很不错。…;

    宋彪和张弼士的合作中,有一些是真的不适合公开的,总之是在橡胶风波这件事上,张弼士就算是宋彪最重要的帮手之一,而宋彪要做的只是将可能会发生的事,悄悄布置到必定要发生的水平。

    比如说上海金融危机、全国请愿大运动、大清帝国铁路国有化、全国保路运动都会发生,当爱国主义成为无赖的最后理由,国家走向灭亡已经是不可避免,不管是清政府还是对那些乡绅而言,双方都是不懂得普世精神的文化流氓,用最无赖的手段治理这个国家,又用无赖的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

    只是差别在于宋彪不会继续作壁上观,他会亲自派人参与到其中,给立宪派和满皇派浇上煤油,让他们的斗争熊熊燃烧。

    没有阴谋当不上皇帝,干不成真正的大事,这大致就是宋彪在过去几年中最重要的新认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宋彪和张弼士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特殊无赖,他们只是更为阴险的合谋了一件很歹毒的事,并且绝口不提,即便是对自己的子女也不会说出去。

    张弼士还是想说一句,想了想,他一语双关的和宋彪说道:“中堂大人,该办的事总都办的差不多了,该是立新换旧之时了吧,我虽然只是一届商贾,对此也是颇多有期盼,万望能有所贡献。”

    宋彪悄然的抬起眼帘多看了张弼士一眼,看着眼前的人,他想到了很多事,也就很简单的答道:“我都明白就是了。”

    张弼士含笑而道:“那真是要恭喜中堂大人喜获千金公主。”

    宋彪道:“是啊……谢谢你的好意。”

    说完这话,他看了看在张弼士身边坐着的张致钧,这位四十余岁的中年男人曾经在荷兰留学,据说也只是一个真正的纨绔子弟而已。

    这是很好的一个家庭,有着很庞大的财产,对于中国资本业界很有意义,所以宋彪很早就为张致钧介绍了一门亲事,将一位极有能力的年轻人介绍给张弼士的小女儿做丈夫,给张弼士做女婿。

    张致钧倒是明白宋彪对他的态度一贯有些冷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