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核武皇帝 >

第210部分

核武皇帝-第210部分

小说: 核武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真是完蛋了。

    在山田隆之君心灰意冷之时,东北军第三步兵师的全体将士们却像是打了鸡血一般的兴奋,在第十四步兵师的掩护之下冲上了岸,攻入清城,沿岸向东横扫。

    一旦让第三步兵师上岸,就等于是让老虎进入了山林,让猎豹狂奔了起来,日军第9步兵旅团在两侧高地和中间的防线上所修建的沟壕防线根本无法阻挡他们的进攻。…;

    相对于日本海军,日本陆军简直是不思进取的典型,而这一点的很多原因也要归罪于日本海军在军费上所占据的惊人比例,不是只有海军需要高额的军费,没有充裕的军费,陆军也无法将新的战争理论落实于实践行动中,甚至连支撑新战争理论的新式装备也无法引入。

    理论决定实践,如果连普法战争时代的军事理论都还没有吃透,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新陆军时代,任何国家的军队都会被时代迅速的抛弃。

    双方在作战理论上的差距几乎在第一瞬间就被暴露出来,东北军所贯彻的炮步协同作战理论已经极其深入部队的各项作战细则,被每一名士尉官所熟悉和掌握。

    炮火向前延伸,各排的迫击炮班提供点式强攻和支援。正面是机枪的压制,两侧是用波普宁冲锋枪的突击和侧翼包夹,战术从小的地方渗透,就像是肥皂水渗透到海绵里,每一点点滴滴的渗透和突进就形成了整个步兵师的多个主力团的推进,以及日军第9步兵旅团的节节败退和失守。

    双方在理论和装备上的差距被急剧的扩大化,以至于第9步兵旅团六千多人的部队在两个小时里就被消灭殆尽。而第21步兵旅团和一个预备步兵联队的救援则被快速插入的第108步兵团挡住,随即,第十四步兵师绕道攻击第21步兵旅团的侧翼。并且在122mm榴弹炮的远程支援和纵深式打击下,不断将第21步兵旅团和预备步兵联队就切割成三个部分。

    日本陆军和东北军的差距,简直就像是中国海军和日本海军之间的差距一般大。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第五师团遭遇到的毕竟是东北军最为精锐的第三整编步兵师,而第十四步兵师的前身则是北洋系的第四镇和阜州巡防军的两个主力支队。

    战争之残酷从不因为对手而变,也不会因为交战双方的差距而变,战争只要一旦开启,那就永远都是残酷的。

    几千门火炮在山岭和平地之间连绵推过,一层层的向后纵深发展,狂轰滥炸,只有日军在山岭高地上组织的防御阵地可以抵挡这种进攻,但也挡不住榴弹筒和迫击炮的攻势。轻重机枪和冲锋枪的交叉压制,让日军痛苦不堪。

    在日军第41步兵联队的驻守的春泥岭高地,第三步兵师遭遇了最顽固的抵抗,双方的火力压制和反压制一直持续到了晚上,最后被迫调用了两门37mm速射机关炮和多名神枪手才将藏在坚固堡垒中的对手压制住。

    在高地上的防守永远是占优势的。只需要几挺不缺子弹的机枪就能疯狂压制一个步兵营的进攻。

    在包围春泥岭高地的同时,超过七万人的部队像潮水一般涌上,将整个第五师团包围在朔州实施围歼和分割,第六师团被迫提前救援,被同样从后排插上的第十五步兵师阻挡在大馆岭周边地区。

    双方在作战理论和装备水平、人员规模上的差距都过于庞大,身为日本满洲陆军的总司令官大岛义昌陆军大将完全没有应对如此大规模东北军的准备。在东北军集中主力围攻第五师团展开渡江攻势后,第五师团、第六师团都被迅速的牵制住,在日本满洲陆军第三军从平壤增援过来之前,在太平湾西侧渡口的第二次强行渡江的大攻势又被拉开,在缺乏其他部队支援的情况下,抵守义州和新义州的日军第三师团几乎不能分兵阻截这一大规模的渡江攻势。…;

    在第三步兵师占领了春泥岭高地之后,宋彪亲自抵达前线视察。

    战场上狼烟燎燎,数以千计的伤员被紧急救送到沿江岸边和河口岛上的战地医院中,日军的俘虏则被押成一排又一排,押回在何家沟一带的俘虏集中营。

    劳动力总是很重要的资源。

    在最初的计划中,所有的俘虏都会被关押在宽甸一带从事体力劳动,负责开山修路,运送石子和石料,利用这个机会在河口岛修建一个永久性的铁路桥梁和石桥,将宽甸和朔州连起来。

    东北军之所以要修这样的桥梁,原因和日军一定要在朔州驻防的道理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占据朝鲜朔州郡到泰川郡之间的这一片大金矿区,按照远东矿业总公司的勘探估测,这一片金矿区至少蕴藏着超过一千吨的黄金。

    不管是对日本,还是对中国来说,这都是不可能放弃的资产,而日本之所以冒险要打这一仗,很大程度上的直接理由也是为了占据这片金矿区。

    宋彪在山路上驻足旁观,冷冷的看着几百名日军战俘和伤员相互搀扶着,在民兵队的押送之下一路向南而去。

    战争是多么悲剧的事情。

    不管是输是赢,是死是伤,士兵们其实连半点金子都得不到。

    如果说东北军的将士们是为了保卫领土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光复而战,那么,日军的将士们是为了什么而战?

    为了侵略和乒中国人民吗?

    多么丑陋的民族啊!(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189章 图们江攻势

    ❤;:签到是人气、荣誉的比拼,让我们的签到见证一份坚持吧!!!

    ………

    ❤;:正版链接:………

    。。/book/

    ………

    大家有能力的去投张月票;没有月票的,是vip的,去订阅,打赏;不是vip的,有号的,去投几张推荐票;还没号的,你可以花几分钟时间注册一个,去点一下公众章节,增加一下点击率,也是对浪子的一种支持!威武!

    【禁水】最近10章链接帖 。。/p/2021825772

    【核武】小说总 。。/p/2021809678   身为前线最高指挥官的宋彪亲自抵达战场上视察,他并不是为了指挥军队作战,而是想要进一步的准确的确认日军和东北军的战斗力。

    战争才是检验军队作战力水平的唯一实践标准。

    在春泥岭高地上,宋彪仔细察看了日军的所有工事,大约是因为辽阳会战吃了重亏的原因吧,比起日俄战争时期,日本陆军在防御工事的建设理论上显然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春泥岭和整个清城防线的工事都具备着明显的点线面的纵深体系。

    日军在春泥岭高地大约七百米长的斜岭上修建了多层沟壕和二十余座土垒,并且有几座用水泥修建的坚固碉堡,铁丝网拉的非常宽,用超过二十挺重机枪的火力布防来绞杀大面积的进攻。

    进攻与防守永远是现代战争的一对矛与盾,如果用工事进行更强的防守,又如何进攻更强的工事体系,这两点是考验部队阵地战水平的重要指标。

    春泥岭高地战刚结束,山坡上到处丢弃着东北军的尸体,被炸断的尸骸散落各地,鲜血染红了土地,而在日军工事周边也被火炮轰开了一层层的新土和碎岩石,烈火依旧在燃烧,余烟滚滚。

    经验告诉宋彪,这场攻坚战并不算残酷,日军的防御工事确实是有一定的水平,但在防御设计上还是未能有效的针对大规模炮袭做出充裕的准备,其沟壕相对较浅,土垒太多,碉堡太少,特别是缺乏猫耳洞这样的设置,使得步兵在榴散弹的覆盖式打击中很容易受伤。

    在这个高地上,东北军大约死了六百多名士兵,可还是依靠炮步协同作战的方式在炮火和机枪的掩护下不怕牺牲的快速压上,用波普宁冲锋枪和霰弹枪解决沟壕中的敌人,对较为坚固的水泥碉堡采用炮击和榴弹筒爆破的方式,甚至用上了37mm速射机关炮对准洞口打磷烟弹,压制敌军的机枪,最终的解决方式还是要靠士兵冲上去用手雷杀伤里面的敌人。

    在一个被爆破开的碉堡旁,士兵们正在搬运那些战死沙场的战友们,当他们看到皇帝出现在战场上,每个人都特别的高兴而又悲伤。

    有一些士兵迫不及待的想要跑过来,士官们纷纷起身阻止他们,而宋彪则隔着很远的距离和他们抬起手打招呼示意他们继续工作,不用在意他的到来。

    战争是一个可以预判的经验主义,通常需要消耗多少人和弹药才能攻下一个高地,一个碉堡,这都是较为稳定的数字,除非对手在后期的士气大幅跌落,或者弹药补给殆尽。

    当宋彪视察了春泥岭,他心中对于东北军和日军的战力水平就有了一个更为贴切的估算,总是到了真正开战的时候才能估测出对手的水平,才能证明自己的水平按照这一战的表现来评估宋彪大致猜想要完成他的作战规划整个东北军近五十万士兵之中大约要牺牲5万人左右。…;

    如果他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日军的五个师团基本就要交代在鸭绿江和图们江南侧一百公里的范围内。

    听说宋彪过来了陈武和第十四步兵师的师长孙树林匆匆也敢来,两人都是骑着马一路冲过来的,到了宋彪面前就敬礼孙树林的情况还好,陈武显然又是在前线亲自指挥,一身的泥土灰尘,脸上也是满是灰,显得颇有些狼狈,可那高兴劲儿是真的不假呢。

    宋彪挺高兴的和他们握手,赞扬道:“这一仗打的很不错,继续加把劲,我看是不给福田雅太郎好日子过啊。”

    陈武哈哈笑道:“陛下,咱们这真是杀鸡用牛刀啊,两个师的兵力围攻他们一个旅,轻松拿下啊。”

    宋彪嗯了一声,道:“兵力多是一方面,你们确实也打得不错。”

    说完这话,他和孙树林问道:“十四师那边的情况还稳定吗?”

    孙树林点着头,道:“稳定,十四师的训练水平还是不错的,调整了装备和编制后,再换一批军官,包括将参谋处的制度建立起来,目前算是整编的比较好呢。我用一个步兵团和日军第21旅团的一个联队打了一场,咱们占优势,一直将他们压在158岭外围。”

    宋彪赞道:“好,十四师稳定就行了,如果十四师是稳的,十五师和十二师也没有道理不稳,东北军、新军和巡防军都能稳扎稳打的执行命令,向前推进,日军没有道理不输。”

    孙树林道:“陛下圣明。”

    第十四步兵师就是从第四镇改编过来的,这是袁世凯的嫡系部队,为了将它改编过来,陆军部首先将它和二十镇、二十二镇互换了一批部队和军官,又从东北巡防军大量抽调新兵和士尉官进行补充,师长则由原第一骑兵师的教导长孙树林担任,派远东系出身的郭玉迟担任教导长。

    此时的宋彪还不是很确定日军的作战水平,就和陈武、孙树林两个人问道:“你们现在觉得日军目前的水平如何?”

    陈武当即就道:“差,比日俄战争的时期还要差,皇上,咱就这么说吧,如果换了我来守这个春泥岭,同样是一个步兵联队在这里,就算别人是三个步兵团攻打过来,我至少也能死守三天。日军这一次不仅装备水平比咱们差,士兵也不如上次那么能打敢拼。咱这么说吧……!”

    他大咧咧的比划着,从日军留下的战壕指向前面一段临时工事的位置,道:“从那个点到日军的这条防线有三百米的距离,先是炮军打了六千发炮弹,将藏在中间的两个碉堡炸了,我亲自调了一百一十挺轻机枪、两百多支波普宁冲锋枪和二十多挺重机枪压制对手,而对手一个步兵联队只有不到10挺重机枪,我不仅有机枪和冲锋枪,还有榴弹筒、迫击炮和机关炮,压着他们打,打的日军根本不敢开枪,结果被咱们两个冲锋连轻松从两侧撕开口子,我这一波压制过来只有二十分钟,日军全然没有反应的时间。要是搁在以前,就算咱们冲上来了,日军还不全体上刺刀和咱们硬拼啊?没有,什么都没有,直接就投降了,所以我说日本陆军没有以前那么能打了,要不然就是被咱们给打懵了。”

    宋彪微微点头,他也感觉此次进攻是很顺利的。

    在他的分析中,他一直觉得日军将校尉三级军官的军事素养还是很不错的,有战争积累,也有严格的训练和理论,东北军在这个方面有较大的差距,主要是靠聘用俄军顾问和实施参谋本部制度来弥补。…;

    在士兵方面,双方的素质、精神和战斗水平都差不多,但在士官这边,日本的老兵在日俄战争中损伤惨烈,后续补充不足,而东北军因为有大量的士官速成教育机制和不断的剿匪战进行磨练,相对要好于日军。

    至于在装备、理论方面,东北军显然要高于日本陆军很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