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官人 >

第161部分

大官人-第161部分

小说: 大官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的架势。这让朱棣很是放心;是以多少年来君臣相谐;竟更像是一对朋友;但想让姚广孝开口话;是谁也办不到的。

    “第二个是汉王。”胡潆叹气道:“这也不用了吧……”

    “不用了……”周新点点头;皇上最钟爱的孙子是朱瞻基;最钟爱的儿子却不是他爹朱高炽;而是汉王朱高煦。朱高煦勇武无匹;极类朱棣;在靖难之役中屡立战功;还几度救过朱棣命;朱棣也曾经当着众文武的面;许诺将来传位给他。

    虽然最后皇帝迫于朝臣的压力;还是将皇位传给了嫡长子;但是对朱高煦的宠爱无以复加;迟迟不让他就藩不;外出打仗还让他领兵;回京又允其参与军机;一切地位与太子同;令人不得不多生遐想……皇上是不是找机会;准备随时换人?

    但这不是人臣该议论的话题;而且汉王跟纪纲穿一条裤子都嫌肥;不捣乱就不错了;还指望他帮忙?

    周新心中默念几声‘罪过;;便问:“第三个呢?”

    “内官监总管郑公公。”胡潆道:“他是皇上最信任的人;可惜内官不能于政;虽然面子大;却不好乱话。”这个年代司礼监的地位还很低;内官监总管才是大内总管。

    “当然。”周新点点头;道:“郑公公战功盖世;文韬武略;皇上曾他要不是宦官;肯定可以封侯。不过也正因如此;皇上对他才会完全信任吧。”

    “是;前年太孙南下;皇上不放心任何人;竟让郑公公随行;足以明问题了。”胡潆点点头。

    “那第四位呢?”周新心;这该轮到太子了吧?

    “第四位;是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提到这个名字;胡潆的声音不自觉小了很多;仿佛怕被无孔不入的锦衣卫;听到似的。

    “唉……”周新叹了口气;也是;大特务头子能不受信任么?只是竟然排在太子前头;实在让人气闷。“难道太子只能排到第五?”

    “其实第五是赵王”永乐皇帝一共三个儿子;都是徐皇后所出;赵王朱高燧是老幺。幺子总是会得到父母更多的宠爱;而且朱高燧生得风流倜傥;文采灼灼;论起聪明才智来;是大哥二哥拍马也赶不上的;是以皇帝对他的喜爱;仅次于汉王;远超过太子……

    胡潆着叹气道:“其实就连蹇天官、夏司徒;也比太子更受皇上待见;只不过有储君的名分在;皇上也不好太过分罢了。”

    “那太子还能话么?”周新虽然对太子的处境有所耳闻;但着实没想到;竟是如此的糟糕。

    “正是因为处境艰难”胡潆沉默好一会儿;才轻声道:“所以才不得不话。”

    “也有道理。”周新点点头;面现忧色道:“只是这件事;会不会被牵扯到太子和汉王之争?”

    “那也是没办法的……”胡潆苦笑道:“除非能请动姚广孝;否则天下除了太子;还有谁不怕纪纲?”

    “唉……”周新神色郁郁道:“千万不要成为千古罪人;要不再想别的办法?”

    “就这么办了太子虽然不受宠;但毕竟是四年的世子、十二年的太子了身后有百官支持;头顶有祖宗护佑岂能任汉王、纪纲之流欺压?该出时就出;胜负也在未定之间”胡潆和周新的态度竟掉了个个儿;现在是周新开始犹豫;胡潆却跃跃欲试:“何况;我们把这事儿报上;做与不做;该怎么做;决定权在太子里;他若是觉着不妥;大可不做就是”

    “也是。”周新点点头;从永乐皇帝对建文旧臣大开杀戒起;朝廷法司便形同虚设;这世上敢跟纪纲叫板的;实在太少了;求助于太子;似乎是唯一的办法了……

    两人议定之后;周新连夜将杭州发生的人间惨剧写成了厚厚的条陈;然后郑重的签上自己的名字

    “其实你可以不署名的。”胡潆轻声道:“让太子知道就行了。”

    “不;我必须署名。”周新却坚定的摇摇头道:“一旦有事;该我的责任就是我的。”

    “唉。”胡潆叹口气;不再阻拦。接过条陈;贴身收好;却苦笑起来:“你这样一弄;我也得找人托孤了。”

    “抱歉。”周新满是歉意道。

    “谁让我摊上你这么个朋友?谁让我是劳什子钦差呢?”胡潆却只是嘴上;心里早就下定了决心;他朝周新抱拳道:“你等我的消息吧;成不成;最多五天;给你回话”

    “拜托了”周新深深一揖。

    “定不辱使命”胡潆完;转身上轿;离开了布政司衙门;他本来就该进京向皇帝汇报了;来杭州也是顺道;是以离开杭州;便星夜兼程赶往京城。

    第二天下午;他便赶到了六百里外;虎踞龙盘的金陵城下。这里是大明的都城;自然是是天下最大的城池城墙用大石条奠基;完全用青砖包砌;高达五丈;且城墙依山带水;尽占地利;十分坚固。从南到北皆据岗城之脊;犹如一条青色的蟠龙横卧此时万里无云;天上的红日斜照在这蟠龙的鳞片上;一片金光闪耀;好一派气运鼎盛的大国气象

    京城城门城下;虽然有重兵把守;但对所有进出的人都是敞开的;不是寻常百姓是要出示路印的……当然胡潆不用;凭着卫士里的那面代表钦差的杏黄旗;便径直入城;赶在宫门落锁前递了牌子;才回家歇息。

    精彩推荐:

第四卷欲把西湖比西子 第二一八章 太子

    read_content_up;

    大明开国;天下定鼎后;太祖皇帝朱元璋;立志要立万世之基、建千古雄城;遂在前代的基础上;大力营建金陵城;用了二十年时间;上百万人力;建成了这座天下第一大城

    是的;天下第一大城它号称城周九十六里;城高五丈开设十三座城门;城内纵横交错十几条大街;条条极为宽广;虽九轨亦可并容

    在这都城的核心部位;自然是宏伟威严的皇宫禁内;宫殿楼阁达上万间皇宫四周;星罗棋布着繁多的百官僚署;分布着王公勋贵的豪华宅第;构成了这个皇城;乃至大明朝的上层世界

    但真正闪耀无穷魅力的;是内城之外;那属于大明百姓的花花世界。当年为了提高京城的实力;朱元璋一声令下;从苏州、松江、嘉兴、湖州等富庶之地;迁来富户三十万;命其永居京城。又在全国范围内;征调工匠轮班到京师的官营厂局服役;城中的固定人口便超过百万。

    看那蜿蜒的秦淮河畔;道观、佛寺、官衙、戏台、民居、牌坊、水榭、城门;层层叠叠;茶庄、金银店、药店、浴室;乃至鸡鸭行、猪行、羊行、粮油谷行;应有尽有。河中运粮船、龙舟、渔船往来穿梭;街上街市纵横;店铺林立;车马行人摩肩接踵、彩楼招牌林林总总;好一幅繁华、富庶、热闹的市井生活画面;流动在雨花台、鸡鸣寺、玄武湖、清凉山、莫愁湖、朝天宫、夫子庙……那一系列钟天地灵秀、夺鬼神造化的美景之中

    紫禁城中奉天门前;召集百官上殿的钟鼓齐鸣声;

    秦淮河上的画舫花船中;名ji才子的浅吟低唱声;

    夫子庙前的街市上;商贾百姓叫买叫卖的嘈杂声;

    鸡笼山麓的国子监里;过万太学生的朗朗读书声;

    还有那码头酒楼中;各国使节商人的外语藩言声;

    千百个声音汇成一个声音——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这就是大明朝的都城京师城

    这座完全由太祖心意建造的都城;自然充满了太祖皇帝的意志。朱元璋将京城分为了相对du li的三个区域;东城是皇城;北城是驻军防区;南城是百姓的活动区域。四十年过去了;尽管市民自发的变迁;已经将这种人为的划分;侵蚀的七零八乱;但越是靠近皇帝的地方;就越严守着祖宗的制度。

    到了皇城内;则一切按照礼法、布局严谨;虽一砖一石、也绝无丝毫逾矩乱法之处;历经四十余年没有任何改变

    皇城内的核心;自然是大内紫禁城;其次便是皇宫东边的太子府;因为位于内宫之东;故而又称东宫。

    东宫太子府恢弘尊贵;规制仅次于大内;高于诸王众公侯;体现着此间主人;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高贵

    然而太子爷的脸上;却已经很久没有展露过笑容了;取而代之的是忧谗畏讥、战战兢兢;虽在书房安坐;心中亦不安稳。

    为了让太子心安;几位东宫的讲官每ri轮流为他诵《黄庭》;讲《内景》;今ri值讲的是太子洗马杨溥;他xing情儒雅、冲和淡泊;讲些黄老道经最合适不过。

    “上清紫霞虚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闲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变万神。

    是为黄庭曰内篇;琴心三叠舞胎仙。九气映明出霄间;神盖童子生紫烟。

    是曰玉书可jing研;咏之万过升三天。千灾以消百病痊;不惮虎狼之凶残……”

    檀香悠悠;杨溥的声音也悠悠;果然让太子不再那么焦虑;还露出神往的表情;轻声重复道:“是曰玉书可jing研;咏之万过升三天。千灾以消百病痊;不惮虎狼之凶残……小杨师傅;这《内景经》真有如此神奇;可使人白ri飞升?”

    “这个……”杨溥是儒者;子不语怪力乱神;现在为了给太子解忧;才念些黄老的东西;也没法否认;只好硬着头皮道:“回殿下;臣观古书;常见白ri飞升、立地成仙之事;想来或许有高明道士;毕生勤修苦练;得以超脱苦海。”

    “真让人羡慕;”太子体型肥大;双耳垂肩;面似银盆、慈眉善目。其实他才三十六岁;比杨溥还小两岁;但因为肥胖和忧虑;反而显得要比对方老不少:“真想学学啊……”

    “殿下切不可生此念;要知道修道成仙只能度自己;于世人无补;”杨溥断然摇头道:“殿下修的是圣道;救的是天下人;这份功德仙道远远无法比拟。”

    “修圣道;救天下人?”朱高炽的脸上;浮现出悲哀的神情道:“孤连身边人都救不了;还奢谈什么救天下人?”

    “殿下”杨博痛心的望着太子;已经过去整整一年了;殿下还没从沉重的打击中走出来

    给一位强势皇帝当太子;很难;要是还有个更优秀、更受宠的兄弟在一旁虎视眈眈;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这话绝不是矫情;而是朱高炽十年太子生涯的真实写照……

    虽然早在永乐元年;他就被立为太子;但朱高炽很清楚;他的父皇想立的是自己的弟弟汉王高煦;而不是自己。这也很容易理解;父皇朱棣是勇武非凡的马上皇帝;年过五十;仍如壮小伙一样;能开硬功、驯丨烈马;远征万里、威震天下

    而自己不但是个大胖子;还是个瘸子;连走路都得两个人扶着;更别说骑马shè箭了;简直就是个废人;怎么可能入得了父皇的眼?弟弟高煦则不然;不但生得与父皇一样魁梧高大、一表人才、有万夫不当之勇;带兵打仗更是有一套。父皇会偏向谁;也就不言而喻了。

    事实上;两人的储位之争;从一开始就火星四溅

    当初朱棣yu立太子时;按例征询百官意见;结果武将们清一水支持朱高煦;毕竟大家靖难时并肩奋战;那是一起扛过枪……甚至还一起piáo过娼的铁哥们啊

    而文官们则齐刷刷支持太子;他们的信念很坚定——自古废长立幼;国家必有大乱

    双方陷入了僵持;还是解缙一句圣孙;;才让朱棣倾向于立朱高炽。

    然而除了外貌和身体;朱高炽在xing格上也和父皇截然相反。他xing情温和;忠厚仁慈;朱棣却雄才伟略、豪迈千古朱高炽一直很尊敬甚至崇拜自己的父皇;但朱棣还有残暴变态的一面;尤其对建文大臣的残害;令他很不齿;时常出言劝谏;这让朱棣对他很生气。

    道理很简单;老子痛下杀手;不就为了你将来能坐稳江山?你坐享其成还想装好人;让老子背负骂名;实在不当人子所以天下人都可以劝谏;就是太子不能劝谏。但朱高炽还是没忍住劝谏了;结果惹得父皇勃然大怒;准备废太子

    危急时刻;解缙又立了大功;他让京城的名画师做了个屏风;上面画着一头老虎带领一群幼虎;作父子相亲状;然后献给宫里。朱棣闻讯亲自去观看;陪同他的解缙突然站了出来;挥毫泼墨;在屏风上题了首诗:

    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解缙不愧是大明第一才子;又一次深深打动了皇帝。永乐望着那幅画、那首诗;久久不语;之后便不再提废太子之事。

    朱高煦的期望再次落空;但他也不是没有收获;为了补偿这个屡次被自己放鸽子的儿子;朱棣几乎是无原则的宠爱他——朱高煦不愿就藩;好;那就先不去;跟我远征漠北去打蒙古鞑子吧

    朱高煦是属于战场的;在跟随朱棣出征时;表现的非常好;深得朱棣欢心;竟让他自己选择去留之地。这是绝大的恩典了。但朱高煦更绝;他说我哪也不去;就留在京城侍奉父皇。朱棣也舍不得和儿子长久分开;竟同意了他的要求

    这下彻底鼓舞了汉王一伙的士气;从此他们大肆联络党羽;广收朝中大臣为爪牙;对tài子dǎng发起了一连串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