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明末工程师 >

第226部分

明末工程师-第226部分

小说: 明末工程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李植身为伯爵,位列勋贵之列,已经不是一般的总兵。洪承畴让李植和自己并列而坐,这是把李植列于和自己分庭抗礼的地位。而其他的将领,议事时候只能站在大帐的两侧。

    洪承畴是个做事老道的人,他久在军旅是个老兵,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一般的文官大不一样。他知道李植不但是伯爵,而且手握强兵,地位不同。他上来就给李植不一样的待遇,让李植和自己平起平坐,十二分的礼遇。

    他这样礼遇李植,李植反而会和他客气客气,尊重他的指挥权。如果他让李植和其他总兵一样站着,李植不满之下哪里会听从洪承畴的调遣?

    李植心里想了想,知道洪承畴的意思,也不客气,哈哈一笑便坐到了右边的熊皮大椅上。郑开成等几个团长,则站到了李植的身后。

    洪承畴也坐了下去,一挥手,一张大地图被四个亲卫举了出来,铺在了两把大椅前面的地上。地图上画着的,是宁锦防线南北东西的山川地理,城池要塞。

    洪承畴一挥手,朝一个将领一指,说道:“吴三桂,你是本地的镇守,对这里的山川地理最是清楚。你来说说现在的情况!”

    李植听到吴三桂这个大名,心里一震,暗道这便是史上的大汉奸啊。他抬头一看,看到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将领走了出来。这个将领身穿白漆鳞甲,背披大红披风,头上戴着一顶凤翅盔,精神抖擞。他生了一个高大的鼻子,眼睛里精光闪闪。

    吴三桂走到地图前面,拱手说道:“末将得令。”(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五章 算盘

    吴三桂指着地图说道:“我们在宁远,北面六十里是笔架岗,再往北五十里是塔山城。塔山北一百里是杏山城,杏山往北五十里是松山城,再往北五十里是锦州城。锦州在宁远北面三百里。”

    “我军原有四万援军集结在宁远,另有六万人在塔山,二万人在杏山,一万人在松山。兴国伯大军到达后,我军在宁远有五万五千人。”

    “虽然我大军兵多,但鞑子猖獗,各地道路并不通畅。在塔山和宁远之间的笔架岗,就有两万奴兵扎寨阻拦我大军进路。虽然我们仍可以通过海路联络塔山,但陆路却被鞑子阻断,大军无法前进。”

    “其他各城之间,也有大量的清军游骑,道路不通。如今我大军守在各城中,虽无被围之虞,却难以集兵解救锦山之围。”

    “清军虽然只有七万人,但气势嚣张。而且宁锦距离辽东不远,鞑子从沈阳随时可以支援,此战胜负难解。我大军的士气,有些低迷。”

    看着地图,李植心里有些惊讶。他原以为十三万明军大兵集结,虽然不一定能打得过清军,但至少也能推进到前线,和鞑子战略对抗。没想到如今十三万大军分散在诸城,只能死守城池,连城外的道路都顾不上。

    鞑子竟如此嚣张!形势竟如此萎靡!

    李植不动声色,朝洪承畴问道:“按督臣的计划,我大军该如何作战?”

    洪承畴抚须说道:“如今兴国伯大军到达,我军士气大涨。此时正应一鼓作气,攻打笔架山的奴军。待我大军打通宁远和塔山之间的道路后,我十一万大军就能齐聚塔山,肃清宁锦之间的全部道路。”

    “肃清道路后,我军步步为营,发兵锦州支援祖大寿。”

    李植见自己一到宁远洪承畴就发兵,以为洪承畴这是等着自己上战场杀敌。他想了想,不等洪承畴点将就拱手说道:“督臣高见。我部火炮众多,愿为前锋,攻打东奴的营寨。”

    洪承畴听到李植这话,抚须说道:“兴国伯骁勇敢战,实在是国家栋梁。只是虎贲师跋涉而来,旅途疲惫,不适合立即投入作战。本督愿意将兴国伯兵马布置在后方押阵,监督前面的兵马。若是遇到临阵脱逃的兵士,兴国伯的兵马发铳射杀之,可以稳军心。”

    李植愣了愣,没想到洪承畴居然不用自己。

    自己大军一到,明军士气大振。按照正常的逻辑,显然自己应该作为主力使用,打出声威带动全军。然而洪承畴却把自己布置在后面押阵,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洪承畴要雪藏自己的虎贲师?

    帐中的众将也十分疑惑,杨国柱十分耿直,赶紧拱手说道:“军门,兴国伯兵强马壮,是大军之中坚力量。督战之事,虽然也重要,但随便哪部兵马都可以做。若是让兴国伯兵马督战,未免大材小用,让大军失了锋芒。”

    王朴一挥手,说道:“督臣,某愿意以麾下四千兵马督战,替换出兴国伯一万五千人上阵杀奴。”

    吴三桂心机倒是深沉些,他看着洪承畴,眼睛里有些疑惑,但没有多说。

    洪承畴看着帐中诸将,淡淡说道:“兴国伯是我大军之魂,不能轻用。此番我五万余人攻打二万清军的营寨,大胜可期,不需兴国伯动手。以后若是小战弱敌,兴国伯兵马都应坐镇后方。若是大战强敌,兴国伯兵马方才上阵。”

    听到这话,众将都沉默了。

    洪承畴的意思,是要把所有容易立功的机会,让给其他诸将。而把难啃的硬骨头,交给李植去打。李植要做最苦最累的活,赚最少的功勋。

    洪承畴这是和李植有仇?

    众将心里嘀咕,这样的安排当然对自己有利。有李植的兵马坐镇,明军士气高涨,已经可以和清军野战厮杀。打弱敌抢战功的事情李植又不准参与,战功岂不是全落入自己这些武将囊中。而万一碰到强敌,坐镇后方的李植又会被调出来迎敌,大军没有势弱崩溃的危险。

    这当然是好事。

    只是这样的安排,对李植来说是不是太苛刻,李植会同意?

    李植听到洪承畴的话,脸上也是十分难看。

    这把自己当成什么了?抢战功你上,打硬仗我来,这是欺负自己好说话么?自己和洪承畴没有过节啊?而且以洪承畴的性格,他处处把自己高高捧起,不太可能定下这么针对自己的战略吧?他不怕把自己惹急了挥袖而去,大军走了主力萎靡不振?

    李植和郑开成等人对视了一眼,眼睛里满是疑虑。

    而且洪承畴也没有动机做这样的事情啊。无论是自己立功还是其他武将立功,他洪承畴都有运筹帷幄之功。上次自己擅自去青山口孤军作战,最后洪承畴还是得了指挥的功劳,升为太子太师。自己这一次只要在宁锦立功,洪承畴也会得到升赏。

    这样压制自己,不让自己立功的战略,不可能出自洪承畴之手。

    谁怕自己立功呢?又能影响洪承畴的战略呢?

    李植假装发怒,一拍椅子说道:“军门如此安排,本伯就不战了!”

    听到这句话,洪承畴一下子脸上发白。他慌张地站了起来,赔着笑拱手说道:“兴国伯何出此言?这些以多敌少的小功,兴国伯不取又有什么?以兴国伯今日的身份,当然是要在硬仗中立功,才显英雄本色。”

    李植看着慌张失措却不敢改口的洪承畴,确定了这战略一定不是洪承畴定下的。洪承畴背后,必有不能说的无奈。

    洪承畴贵为太子太师,能让洪承畴这样无奈的,只能是天子朱由检了。

    这些年自己步步进逼,如今已经控制整个天津。自己在各地杀士绅杀官员,十分跋扈,显然天子是不愿意看到自己更进一步的。

    既要让自己来宁锦,确保锦州大战的万无一失。又不到关键时候不让自己上阵,尽量不让自己立功。

    天子打得一手好算盘!(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六章 营寨

    李植静静看着洪承畴,许久没有说话。

    洪承畴有些紧张,看着李植说道:“兴国伯麾下不世强兵,正该在关键时刻才拔出利剑给予东奴雷霆一击。如果处处使用,却有兵老师疲之忧。”

    李植笑了笑,没有说破洪承畴的心思。他站起来看了看地图,问道:“我听说鞑子练了几万火铳兵,在这营寨中,可有火铳兵?”

    洪承畴点头说道:“二万清兵中有一万火铳兵,还有小型红夷大炮十几门。”

    李植围着地图走了一圈,笑道:“这营寨肯定挖有护寨沟渠,里面筑有土墙。”

    吴三桂愣了愣,说道:“兴国伯说得没错,这营寨外面挖有沟渠,营寨边上建有土墙,土墙上面还有木棚防雨。”

    李植点了点头,知道鞑子这是把自己在青山口建造的营寨学去了。他笑道:“好,本伯便在后方督战,看各位的兵马在前方攻城拔寨!”

    洪承畴听到这话大喜过望,扶着李植的肩膀说道:“兴国伯深明大义,当真是国家栋梁。”

    他转身朝其他将领一挥手,大声说道:“诸位这就回去整军,明日一早我大军尽出,攻打东奴的营寨!”

    诸将大声唱诺,各自退出了大帐。

    李植也离开了,带领几个团长往自己的营寨中骑去。

    骑到半路,郑开成说道:“伯爷,洪承畴分明是把我们当苦主来用,攻坚要我们上,争功让我们下。这算什么?”

    李老四也疑惑说道:“东家,洪承畴如此对待我们,东家怎么不据理力争?实在不行,我们便回天津去,不打了!”

    李植笑道:“这不是洪承畴的主意,这是上面人的意思。我看洪承畴十分听从上面人,不会轻易改弦更张。如果我们现在和洪承畴吵起来,到时候弄个将帅不和,这场决战出了一点茬漏就是我们的责任。”

    郑开成问道:“伯爷的意思是?”

    李植笑道:“洪承畴仗着他有四万兵马,不把两万人的鞑子营寨放在眼里。他却不知道,鞑子把我们在青山口筑的营寨都学去了,以火器守寨,这营寨不是那么好攻打的。既然洪承畴怕我们上去抢功,就让他们在前面吃些苦头,见识见识什么叫热武器吧。”

    钟峰听到这里,哈哈大笑。

    郑开成拱手说道:“伯爷高明!”

    ####

    第二天,众军拔寨出征,往东北方向攻去。洪承畴治军谨慎,一路放出无数斥候,仔细侦查周围的情况,花了三天才走到鞑子扎营的笔架山。

    到了笔架山,四万明军气势如虹,把鞑子的营寨团团围住。李植的一万五千兵马守在后路,作为殿军督战。

    李植骑马立在中军,拿望远镜观察着远处的鞑子营寨。

    鞑子的营寨建在一个凸起的小丘上。那小丘不高,营寨的寨脚下面是一个缓坡。缓坡三、四米落差、四十多米长。整个营寨随着小丘的地形而建,成圆形,周长大概有五、六里。营寨外面挖了四道深深的壕沟,那些壕沟都有一丈宽,难以逾越。营寨的南面有一条小河,河水流进护寨的壕沟里,把那些壕沟变成了护城河。

    鞑子在青山口吃了大亏,对李植当初建设的热武器营寨十分佩服,这一次全学去了。李植用望远镜仔细看,发现营寨外面的地面上插着地刺,再后面是铁蒺藜。在营寨的寨墙上面建有木棚防雨,让火绳枪手在雨天依旧可以战斗。

    李植看了那营寨的严密布防,暗自赞叹。满清不愧是这个时代最有生命力的军事组织之一。虽然他们一直依赖的骑射本领被李植的热武器打败了,但他们马上就转过了弯,开始装备热武器迎战,反应速度实在是快。

    反观明军,从朱元璋开国时候就大量使用热兵器。但这些年来,却是一年不如一年。到现在不说大量装备火铳,野战时候大炮都没有几门。如今明军和清军对战,大炮还没有清军多。

    这样的兵马对抗满清,明军还能撑几年?

    看到李植使用望远镜观察敌军营寨,洪承畴等人都是十分的羡慕。看李植拿着望远镜细细窥探的样子,众人就知道这望远镜肯定能看得很远。听说西夷有千里镜,可以看清十几里外的人物。不知道李植的双筒工具,和西夷的千里镜比起来如何?

    李植军阵中的新式武器实在是多,每一件拿出来都十分实用。洪承畴等人有心借几具望远镜来看看,却又不好意思开口。

    李植放下望远镜,发现了洪承畴等人的窘迫。想了想,李植笑道:“此物名为望远镜,可以于几十里外窥探敌人的虚实,十分实用。”

    洪承畴等人听李植这话里的意思,似乎是准备让众人试用试用,一个个十分雀跃,纷纷点头。

    “原来如此!”

    李植笑道:“行军打仗,没有望远镜不行。我便送四具望远镜给军门和三位总兵!”

    听到李植的话,洪承畴和三个总兵喜出望外。

    洪承畴还要客气几句,接过望远镜说道:“此物一定珍贵,让兴国伯破费了!”

    王朴一把从李植的亲卫手中接过一具望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