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明末工程师 >

第421部分

明末工程师-第421部分

小说: 明末工程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凤欣听着环儿的话越说月过分,吓得花容失色,她赶紧站起来一把捂住了环儿的嘴巴。

    “隔墙有耳,环儿你莫要惹祸!”

    环儿听到小姐的话,擦了擦眼泪。

    陈凤欣听环儿不再抱怨了,叹了一口气,说道:“也不能怪王爷,当初均田赋时候我陈家还有几万两积蓄哩,还不是被大哥和二哥东折腾西折腾败光了。老爷当初气死,也是恨大哥、二哥的不成器,哪里是恨王爷的政策?”

    环儿一抽一抽地吸着鼻子,说道:“要不是这些年小姐你拿压箱底的嫁妆在股票交易所里投资了东旗服务队的股票,赚了几千两银子,大少爷和二少爷当真是连给儿子成亲的钱都没有。”

    “陈家和应家两家人,现在全靠小姐了。”

    陈凤欣笑了笑,说道:“所以说啊,也不能全赖王爷对我们士绅不好。要不是王爷开的股票交易所每年帮我们赚钱,我们哪有钱给我那五个侄子成亲买宅子?当初均田赋时候的士绅但凡有一点跟随王爷的,买些股票就都发财了。”

    “那些不投资股票,不存银行,活生生把积蓄的银子败掉的士绅,都是自作孽。”

    环儿听到这话不太认同,红着眼睛没有搭腔。

    陈凤欣眨着眼睛想着事情,一时也没说什么,两人在屋子里陷入了沉默。

    过了一会,环儿才说道:“小姐,那现在辽东的服务队利润不行了,我们的股份怎么办啊?难道就看着他们跌下去?”

    陈凤欣想了想,问道:“环儿,我们多少钱买的?”

    环儿想了想,脸上有些欢喜起来,说道:“大小姐,我们是三两一股买的,现在是十两九钱,翻了两倍多。我们一千二百两嫁妆银子买了四百股,到现在算下来赚了三千一百两银子。”

    陈凤欣点头说道:“罢了,赚了这么多也够了,你明天去交易所把这些股票全卖了。拿五百两银子给大少爷送去,让他去河南挑个市镇中心的热闹位置,把酒楼开起来。”

    陈凤欣说道:“河南在王爷治下一定会越来越繁荣。就算大哥开酒楼赚不到钱,以后那酒楼的本身价值也会涨起来,到时候转手卖了也是一笔钱,绝对亏不了。”

    陈凤欣又说道:“我看报纸上说河南的农业要大开发,接下来河南要逐渐实现机械化种植。那天津的农业机械工厂订单要接不过来了。环儿你拿二千两银子去买五家农械厂的股票,每家买四百两。”

    环儿见小姐有了新主意,眨了眨眼睛,开心起来,“小姐,我知道了。小姐最有主意了,小姐看准的股票一定不会亏钱的。我们昨天亏的四十两银子肯定能赚回来。”

    “只是,小姐,给五百两给大少爷开酒楼,我们就只剩下三千八百两了。姑爷若是知道你拿这么多钱接济大少爷,会不会不高兴?”

    陈凤欣笑了笑,说道:“你姑爷应家本来也是大士绅,和陈家一样家道中落。你姑爷现在每日在外面和一帮落魄的士绅子弟醉生梦死,每个月给他十两银子喝酒钱他就什么都不管了,他哪里会管我接济不接济大哥?”

    环儿咬着嘴唇想了想,没有说话。

    陈凤欣叹了口气,说道:“应家指望你姑爷是指望不上了,只能靠你姑爷那两个儿子了。如今他们在小学里成绩都很好,以后若是能读上中学,在市政厅当上一官半职,就算是没给应家丢人。”

    环儿听到小姐的话,突然脸上一红,看了看自己的肚子。

    陈凤欣从镜子里看了看环儿的动作,笑道:“环儿也四个月了,等明天银子到了,我们把荒废了几年的侧院重新装潢起来,以后环儿你就不做丫鬟了,到侧院做应家的新娘了。”

    环儿听到小姐的话,脸上涨得血红,说道:“小姐,你又取笑我了。我就是做丫鬟的命,全靠小姐为我做主,哪里做得妾室的?”

    陈家小姐转头过去,拉住环儿的手,笑道:“总不能让你做一辈子丫鬟呀!以后你就是应家的新娘,我们就是姐妹了。”

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山卫

    重重浓雾中,韦老大站在金山卫的码头上,等待着买家的到来。

    金山卫是松江府东南面的一个卫所,毗邻东海。卫所的海岸上有几个海港,因为远离市镇,所以历来是违禁出海者的乐园。

    不过今天这里停泊的不只是两艘私自出海的通番船,更有五艘烟囱高耸的蒸汽轮船。蒸汽轮船上装满了白花花的辽东米面,准备倾销给来购货的买家。

    韦老大在码头上等了一会,有些无聊,朝旁边的连长韩老头问道:“连长,为什么我们的米面要卖到南方来?”

    韩老头坐在一个高台上,将旱烟烟杆在脚底上敲了敲,说道:“这还用问?今年六省一镇大丰收,王爷的粮仓里堆满了保护价收购的粮食,不卖到南方来,难道都拿去喂猪?”

    韦老大摸了摸脑袋,说道:“喂猪也好啊,多养些猪吃肉多好?何必把白花花的粮食卖给士绅?”

    韩老头冷哼了一声,说道:“喂猪用红薯,用粮食喂猪不划算。现在粮食太多,王爷已经下令让台湾今年起不准再种水稻,全部改种高产的红薯喂猪了。等明年吃红薯的猪长肥了,猪肉价格会更便宜。”

    “不过今年六省一镇多出来的几千万石粮食,还是要卖一部分到南方来。否则烂在粮仓里太可惜了。”

    韦老大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六省一镇面临严重的粮食问题。

    不过这个粮食问题不是粮食太少,而是粮食太多。经过近十年的开发,天津和山东的耕地面积都是倍增,加上辽东的几千万亩旱田,加上台湾的水稻田,六省一镇的耕地面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数量。

    加上今年年景特别好,从南到北都是风调雨顺。于是各地产出的粮食就堆满了粮仓,市场上粮价暴跌。

    对于产业化经营农庄的“服务队”来说,粮价暴跌还是可以承受的,只不过是利润下降的问题。但是对于一些耕地面积有限的小民来说,一年到头就指望着拿粮食换盐换布,若是粮价暴跌,日常生活开支就面临很大问题。

    所以李植不得不动用财政资金进行保护价收购,维护市场上的粮价。

    这样一来,民间的存粮问题全部集中到了官方。几千万石的粮食迫切需要出路。

    实际上,粮食过多的问题并不是李植碰到的特定问题。在人类的历史上,任何一个开疆拓土的国家往往都是农业大国,往往都会遇到粮食过多粮价下跌的问题。

    原因很简单,因为强势的大国往往会通过战争开拓疆土,而且开拓的疆土往往是地广人稀的地带。这样一来,在新的领土上粮食产量往往会暴增,最后强势国家往往会成为农业大国,不得不大量出口粮食。

    比如后世的美国,几百年来不断地打扩张战争,从小小的十三块殖民地为起点,从法国、西班牙、英国和墨西哥手上不断掠夺领土,最终成为横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巨大国家。因为通过几百年的侵略得到了大量的耕地,美国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每年美国出口的粮食,以亿吨记。

    在李植穿越前的二十一世纪,美国的外交官每日和其他国家谈的,就是威逼利诱要求其他国家降低粮食进口关税,允许民间大量进口美国农产品。

    李植面临的问题,和美国差不多。李植需要用粮食交换国外的物资。朝鲜和日本当然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更大的市场,还是人口近亿的大明南方。

    和朝气蓬勃的六省一镇不同,大明的江南此时仍然处在明末的死循环中。因为士绅的统治,社会秩序正在一点点崩溃。不但田赋被压在辛苦耕耘的小民身上,民间的豪取强夺同样十分常见。官府衙门打官司完全看谁有权势,弱势者的产权完全没有保障。

    任何一块蛋糕端上来,都是有权势者的盛宴。至于谁创造的蛋糕,根本就无人问津。

    在这种混乱下,新田开发就变成为他人做嫁衣的事情。维护现有的水利设施,甚至养肥现有的土地都越来越少人做,粮食产量不断减少。

    据明末湖广文人笔记《苑亭杂记》记载,崇祯十六年在湖广永州府,“稻米价每石四两七钱,小麦每石三两七钱”。可见明末不仅北方生产崩坏,南方的粮价也已经涨到了非常夸张的程度。

    这么高的粮价,自然是有人吃不饱的。在士绅统治的江南,虽然大规模饥荒尚未出现,但粮食的短缺依然常见。每年青黄不接粮价最高的时候,底层百姓吃不饱挨饿的事情,十分常见。

    码头上,韩老头吸了一口烟,说道:“南方的百姓被士绅欺压,吃不饱饭,也是可怜。王爷把廉价的米面卖到江南来,让百姓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能多吃几口饭,也是做一件好事。”

    韦老大好奇地问道:“南方的士绅不是都仇恨王爷吗?这几千万石的粮食经手谁个卖出去?”

    韩老大又吸了一口烟,说道:“知府知县煽动一下情绪,咒骂几句王爷,让南方士绅捐几百两银子出来拯救自己的命运,士绅们是愿意的。但是这动辄利润几万两的大宗粮食,让粮商们为了天下士绅的利益不做买卖,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士绅们有那么高洁的操守,这大就不会烽火四起了。”

    “这家不做买卖,自然有那一家愿意做。我们这粮食买卖在各省的偏僻海港交易,粮商买了粮食去贩卖也不声张。百姓吃到了廉价的粮食也不问哪里来的。这不就得了?”

    韦老大听了韩老头的话,似乎想明白了,点了点头。

    等了半个时辰,浓雾渐渐散去的时候,接头的粮商来了。

    上百辆运送物资的牛车拖来了交换粮食的物资。牛车上最多的是天津急缺的硝石,足足装了几十车。也有棉花,生丝,铝土矿等常用物资。

    三个穿着上好潞绸的大商人骑在高头大马上,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一到了码头上就急冲冲上船验货。

    韩老头远远地看了看那几个商贾,骂道:“急躁货色!”

    将烟杆在土墩子上一敲,韩老头说道:“走,任务来了,去看看四川运来的硝石货色怎么样。”

第七百八十三章 乡野

    天子朱由检带着打扮成随从的王承恩和王德化,骑马行在天津的西郊。

    朱由检这是来天津为铁路剪彩的。

    王德化的东厂番子控制了紫禁城后,文官们再不敢拿捏朱由检,朱由检可以随意进出宫门。有鉴于龚鼎孳等人拦驾的下场,没有一个官员敢阻拦朱由检。朱由检这才真正有机会体察民间民情,了解百姓的实际情况。

    朱由检就像是一只被关久了的鸟儿重获了自由,十分地兴奋。这些天他经常换上百姓衣服,在京城各处微服私访。

    在微服私访中,朱由检发现了不少问题。短短两个月,朱由检已经在微服私访中处理了五十七名大小官员。

    当然,京城和北直隶的情况就是那样,没有太多新奇的事情,朱由检能发现的无非是地方上的文官和士绅有多么无耻,大明的官场有多么离奇黑暗。

    朱由检更想去看一看的是李植的一镇六省,尤其是天津和辽东。

    朱由检之所以想来天津,是因为王德化的东厂报告中无数次提到天津的文明和富庶。据说那里的百姓行事都遵守公德,官吏都廉洁奉公。李植依靠天津成为了大明最强大的军阀,比朝廷更强,这让朱由检很想亲眼看看天津是怎么样的。

    朱由检要亲眼看看为什么天津能让李植变得这么强。

    至于辽东,朱由检也想去看看。那是因为天津代表着他的赫赫武功。作为一个皇帝,能够灭了蹂躏大明几十年的满清,朱由检是有些自得的。他想去看看这片失而复得的土地到底是什么样子,看看这份拓土战功能否让自己作为一个雄主名留青史。

    朱由检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李植也知道天子最近频繁微服私访,知道天子迟早是要来天津看一看的。刚好辽东修建的铁路网贯通了,李植便邀请朱由检来“剪彩”。

    朱由检借着这个由头,进入了天津。不过他有心了解天津的民情,却没有在路上打出天子仪仗,而是穿上正二品文官官服,带着五十多个化装成家丁的番子,打扮成一名巡抚。

    一进入天津地界,朱由检吃惊的是水泥修成的官道。和北直隶地界上坑坑洼洼的官道不同,天津的水泥官道平坦宽阔。官道大概宽六米,中间略高两边略低,可并行四辆马车。官道上好多运送货物的马车来往,最多的就是往京城运粮食的粮车。

    即便是京城内城的道路,都没有这条水泥大道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