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明末工程师 >

第441部分

明末工程师-第441部分

小说: 明末工程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韦老大得意地吹了吹枪机上冒出来的一点白烟,朝身后的士兵们大吼一声:“散开追!”

    韦老大身后的士兵举着前装步枪分散开来,各自盯着一个目标,追杀过去。

    ####

    虎贲军一路追杀,吴三桂留在壕沟中断后的两万大军最后被打死了一万六千,只有四千人不知道藏在哪里躲避,活了下来。加上此前被迫击炮炸死的一万多人,江北军在淮安战死了近三万人,从此一溃千里,再无法在长江以北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史可法和吴三桂率领江北军日夜不停地逃跑,以最快的速度从瓜洲渡渡过了长江,逃往南京。

    到了南京,史可法才得知左良玉的死讯。当然消息传到史可法那里时候已经是严重失真,史可法并不知道左良玉是被吴三桂害死的。此时江北军变成了吴三桂一家独大,就算史可法怀疑吴三桂害死左良玉,也不敢处罚吴三桂。

    左良玉的死讯让江北二镇士气大落,尤其是左良玉统帅的江北西镇,处于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吴三桂当仁不让,将左良玉的残部吞并。

    此时经过一场大溃败,江北二镇的非战斗减员极为严重。不但有三万战死的士兵,还有逃跑过程中开小差离队的。最后逃到南京的二镇兵马竟只剩下十万人。

    因为左良玉的死讯,史可法震惊之余不敢在南京据守。他和吴三桂率领十万残军继续溃逃,往江北军此前盘踞的南昌府逃去。

    其实南昌也不是绝对安全的地方,如果虎贲军南下攻打南昌,估计史可法会继续往长沙,甚至成都逃。

    所谓树倒猢狲散,从南京到南昌,一路上又不知道有多少士兵离队。

    。。。。。。

    虎贲军好整以暇,从淮安一路南下攻入了南直隶的各个州府县。

    七月十三,李老四率领一万虎贲军士兵攻入了扬州。

    兵强马壮的江北军都大败,虎贲军已经是无敌于天下。扬州的士绅自然不敢反抗虎贲军的入驻。不但不敢反抗,士绅们还和兴奋的农民和市民一起,举着酒水糕点到扬州城外欢迎虎贲军入驻。

    李老四打着总兵的旗牌,骑着高头大马进入了扬州城。道路两边看去,到处都是举着茶水和点心欢迎虎贲军的百姓和士绅。百姓们看着虎贲军的严整军姿,毫不扰民的军纪,一个个忍不住大声叫好。

    “虎贲军威武!”

    “天津郡王威武!”

    “威武!”

    “好个堂堂之军!”

    虽然士绅拼命扭曲真相,但这些年来消息也是逐渐在大明各地传播的,扬州的百姓早知道李植治下的富裕生活,此时如何能不激动?要知道如今这世道下豪强官吏到处欺凌百姓,社会秩序处于极度扭曲状态。即便是江南的扬州,百姓的生活也是一日不如一日。

    如果这次天津王的兵马来了就不走了,将扬州纳入管辖,那就当真是要过上好日子了!

    百姓们拿出自己最大的热情欢迎虎贲军,生怕虎贲军来了又走!

    李老四看着欢迎自己的百姓,面沉如水,一路往扬州府知府衙门走去。

    知府衙门里的官吏早就连夜逃走了,此时衙门门口站着几十个大士绅,在衙门大门的旁边摆着几百坛金华甜酒。

    李老四停在衙门门口,看着那些小山一样堆着的金华酒,沉吟不语。

    那几个大士绅对视了一阵,最后推了一个中年人出来说话。

    那个中年人朝李老四抱拳一礼,哆嗦着手说道:“我等。。。我等代表扬州的士绅,愿为大将军接风洗尘。”

    李老四扫视了一番这些士绅,冷冷说道:“尔等可曾向江北军捐银子?”

    那带头的士绅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嗵一声在地上磕了一个头,大声说道:“大将军明鉴!我等都是身家清白的富户,那些给江北军捐过银子的士绅都已经连夜逃了。”

    他身后的士绅一个个脸色发白,都跪在了地上,朝李老四磕头。

    李老四冷笑了一声,暗道这些精明的士绅倒是把王爷的政策摸透了。如果真的没给江北军捐过银子,李老四倒也不会拿他们怎么样。

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淮省

    扬州城中,李兴看了看知府衙门上挂着的新匾额,笑了笑。

    淮安大胜后,李兴分遣大军占领江北南直隶各府,并随后到达了扬州。

    各地全部被虎贲军占领后,江淮省就可以正式成立了。扬州城作为长江要冲,南北商贾聚集的繁华要地,是长江以北南直隶的最繁华城市。李兴和李老四准备按照李植的命令,将扬州府改为江淮省省城。

    知府衙门外面,已经聚满了扬州的百姓和士绅。

    对于扬州府成为省城这样一件事情,扬州的百姓们是十分高兴的。对于百姓来说,成为省城,扬州城自然会一天比一天繁华,到时候收入会极大提高。而对于士绅来说,以后省城繁华,做点生意也容易得多。

    士绅们比普通百姓消息灵通,早就听说天津和山东的士绅如今都已经失去地租收入,主要靠原先的积蓄生活。而这盘活积蓄最关键的东西就是买股票。如果扬州成为省城,自然会有股票买卖机构入驻,这会极大方便士绅的投资。

    士绅们即将失去田产收益,此时看上去一个个愁眉苦脸。但他们想着传闻中天津、山东士绅在股票投资上的可观收入,又有了一些安慰。

    衙门上方的匾额上覆盖着红绸,李兴和李老四站在匾额的两侧,一起用力,将红绸拉了下来。

    “江淮省巡抚衙门”几个烫金大字露了出来。

    江淮省这就算是正式成立了,一镇六省也从此就变成了一镇七省。

    围观的百姓们齐声叫好,仿佛从那个匾额中看到了自己未来的美好生活。

    站在衙门门口的几十名宿卫举起步枪,齐齐朝天空鸣枪。然后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响起,舞狮队伍开始表演,场面十分热闹。

    李兴挥了挥手,亲兵们从巡抚衙门中搬出一叠叠的书。那些书分两种,蓝色封面是《天津郡王法》,白色封面的是《公德》,亲兵们将这些印刷精良的书籍免费发给周围的百姓和士绅们,让他们钻研学习。

    如今李植对《大明律》的修改太多,尤其是大力加强了民法和商法的部分,已经没法说自己的法律是大明律的完善了。李植干脆搞了个“天津郡王法”出来。

    这种名字一取出来,就有裂土分疆的味道。以前不能公开搞这种法律,但现在改就没有问题。即便天子知道了以后不高兴,也拿李植没有办法。

    至于公德课本,那是人人都该学的东西,李植一直对外免费提供。

    李兴看了看百姓们,大声说道:“这两本书,是人人都该学会的东西。你们不识字的,要抓紧认字扫盲。认识字了,就要抓紧时间学这两本书。只有学完了这两本书,才有可能在郡王治下出人头地!”

    百姓们见官家有印刷精良的书籍送给自己,一个个十分高兴。他们一个个抓着两本书,齐声叫好!

    ####

    李植坐在王府三殿的王座上,看着李兴和李老四发来的塘报,吸了口气。

    如今长江以北的南直隶已经完全被虎贲军控制,江北的八府,近两千万人口全部并入了李植的领地内,长江以北的南直隶改为了天津郡王麾下江淮省,李植治下的大明百姓数量一下子翻了一倍。

    领土扩大,意味着更多的财政收入,更多的兵源,也给予了李植更多地方施展拳脚改造这个国家。但是同时却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而最尖锐的问题,就是公务员的急缺。

    如今李植不在把政府行政人员称为吏员,而是称为公务员,以示为百姓服务的宗旨。

    李植的官员全靠中学培养,但天津和山东只有这一百多所中学,一年的毕业生不过六、七万人。最近这两年李植吞并了河南和朝鲜,这两地需要的公务员大概是三十万人,这已经让李植感觉到公务员捉衿见肘。

    这一年多来,李植也只能先补足河南的官员和公务员,而朝鲜一直处于公务员严重不足的状态。在朝鲜,基本上李植只能每个县派驻几十名官员进行最基本的管理,在基层则高度依赖虎贲军士兵和村庄的自治。

    而两万虎贲军从朝鲜撤出,进入日本作战后,朝鲜就实际上处于无政府状态。

    政府行政人员的基本要求是识字,能够看得懂档案,能够用纸笔记录汇报事情,所以不是随便一个农民和市民都能做的。在朝鲜,因为新式公务员的缺乏,为了维持基本的社会秩序,不少本该被李植抛弃的两班贵族文人又重新进入了政府部门,成为了临时的公务员。

    这让李植感到有些被动好不容易从两班贵族手上吞并朝鲜,最后却还要依赖这些人治国。这些两班贵族子弟都是儒家文人,势必将儒家那一套东西带进朝鲜省崭新的官场,甚至改变李植一力倡导的公德文化。

    但朝鲜的问题还不是最严重,最严重的是新得的江淮省。

    人口近两千万人的江淮省需要的官员和公务员是以十万计的,少说要四十万人。这种人手上的严重不足,让李植有种无米下锅的窘迫感。

    洪承畴坐在王府三殿的下首,拱手说道:“王爷,如今之际,想用我一镇六省培养的中学生管理领地已经不可能。只能在官员的位置使用中学毕业生,而在基层启用识字的儒生进行最基本的管理。”

    听到洪承畴的话,郑开成摇头说道:“不妥!这样操作有很多问题。首先刚毕业的中学生没有在基层锻炼直接做官,十分不妥。官员什么都不懂,容易被基层的儒生欺瞒,一个决策做错了就要连累一乡一镇几千人几年的时间。”

    顿了顿,郑开成又说道:“而且在基层全用儒生做公务员,也实在是危险。一切制度能否得到遵守维护,最关键的还是人。如果衙门里除了官员全是儒生,最终儒生的那一套东西就会替代王爷的公德,主导衙门的文化。”

    “恐怕到时候我们江淮省的衙门,讲究的还是忠孝仁义。”

    李植听了郑开成的话,皱了皱眉头。

    忠孝仁义这种东西,说到底就是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的私德。这种私德文化发展下去,就是结党营私官官相护,甚至徇私舞弊贪污受贿。如果李植让儒生成为江淮省政府的主流,恐怕自己治下的江淮省和士绅治下的南直隶不会有什么区别。

    如果基层全是儒生,在儒生的影响下,恐怕自己苦心培养的中学毕业生也会渐渐忘记什么是公德。

    全用儒生做公务员,不是一个可取的办法。

    李植在王座前来回走了几步,沉吟说道:“如今中学毕业生不足,靠学校教育没法征募足够的公务员,那就只能启用公务员考试了。”

第八百二十二章 公务员考试

    郑开成听到李植的话,拱手问道:“王爷,何谓公务员考试?”

    李植答道:“公务员考试就是通过考试的方式,从民间择优录取吏员。”

    郑开成听到李植的话,想了想,没有说话。

    选拔合格的公务员是世界各国都存在的需求。公务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一个国家政府的行政效率。所以在后世,各国普遍实行以公务员考试为核心的吏员选拔制度。

    英国于1870年确立了以公开考试选拔国家公务员的制度,实际了一百多年。英国的公务员考试内容包括“鉴识”、“文书起草”、“集体讨论”和“会议实习”等部分,考选的是公务员的综合能力。

    美国同样实行公务员考试,美国于1883年通过了文官法,并依法成立了文官委员会,全面推行通过考试选拔优秀人才担任公务员的制度。到李植穿越前,美国通过考试选任的公务员已超过了公务员的85%。

    在后世的中国,公务员同样是由考试选拔。

    李植作为一个穿越者,在一镇七省,尤其是在天津和山东引进公务员考试制度,也是顺水推舟的事情。

    实际上,在一镇七省也具备了公务员考试的基础。

    首先是天津、山东和辽东的识字率很高。这些年经过李植的鼓励和支持,很多工人和农民都主动学习文化。李植在各地广泛设置扫盲夜校。在山东,识字率从极低的水平上升到了两成半。在天津二十多个州县,识字率更是达到了四成。

    换句话说,李植在天津和山东有四百多万识文断字的子民。这四百多万能够读书看报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就是李植选拔公务员的基础。

    郑开成想了一会,问道:“王爷,这公务员考试,是不是就是和科举一样。”

    李植摇头说道:“不一样,大不一样。”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