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明末工程师 >

第549部分

明末工程师-第549部分

小说: 明末工程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外地人和本地人对立情绪中,静海县的文化高度扭曲。本该是用来表现对李植感激的王爷生祠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变了味,变成了本地人培养地方保护主义情绪的温床,变成了加强本地人团结加强对外地人排斥压迫的工具。

    所以杨氏兄弟最终把满腔愤怒投射在代表本地人优越感的李植生祠上,愤怒地砍毁李植塑像。

    一镇九省发展很快,和大明其他地方发展水平的差距也在越拉越大。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因为李植的严格管理,天津、山东、河南和江淮省的工业化程度会越来越高,会有越来越多的外省务工人员到一镇九省来干活。

    如果不处理好外地人和本地人的关系,一镇九省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不是幸福,而是仇恨。

    李植看着哭得稀里糊涂的山西人们,说道:”山西的外来务工人员,确实有委屈。“

    听到李植的话,民间领袖丘可度眼睛里亮光一闪,激动得双手剧烈颤抖起来。

    想不到王爷会说山西工人们委屈。

    王爷会帮山西工人?

    地上跪着的百姓们听到这句话,猛地抬起头,充满期待地看着李植。

    齐王会改变现在外来务工人员受苦受难的现状?

    静海县知县何乾义听到李植的话,猛地把眼睛一瞪。

    他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大声说道:”王爷,静海的百姓和山西工人公平买卖,按法律雇佣人员,这有什么委屈?“

    李植皱眉看了看何乾义。

    一挥手,李植喝道:”静海县出了三十多条人命,激化本地人和外地人的矛盾,何乾义负有主要领导责任。来人!把何乾义拿下!仔细调查。“

    李植身边的侍卫冲了上去,按住了静海县知县,一把将他拖了下去。

    李植身边的其他官员们一下子吓得说不出话来。

    李植要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要打压地方保护主义,要改变一镇九省的地方政治结构?

    高立功、蔡怀水等人对视了一阵,都不敢说话。

    李植提拔的这些官员虽然都算得上称职,但并不是什么经世济国的大才,并没有李植这样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这些人都出身于天津镇,打心底里是希望维护天津本地百姓的利益的。

    李植现在不高兴,高立功、蔡怀水等人都不敢说话。但是他们不可能愿意看到外来人员压制本地百姓,获得更多经济发展的红利。

    最后李兴站了出来。

    “大哥,一镇九省的百姓是大哥的子民。外来的务工人员是天子的子民,这是有本质区别的。本地的居民没偷没抢,大哥如果这次帮外来人,恐怕会伤了一镇九省百姓的民心。“

    李植看了看李兴,点了点头,说道:”静海县的本地百姓,包括一镇九省其他地方的本地百姓并没有做非法的事情,寡人不能横加指责他们。“

    ”寡人也不会强迫本地人对外地人让利。“

    跪在地上的山西人听了李植的话,都十分失望。他们本来还希望李植会出政策帮助自己,没想到李植明说了不会让本地人对外地人让利。

    外来务工人员和外地人之间的矛盾,说到底是利益问题。因为本地人把经济发展的福利完全占据,才会让外来务工人员这么惨淡。如果不逼本地人让利,外来务工人员的地位如何能得到提高?

    齐王怎么左一句,右一句?齐王到底帮谁?

    李兴听到李植的话,也愣了愣。

    李植似乎两边都不准备得罪,他不知道李植到底决定怎么解决这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间的矛盾。

    无论怎么看,以大明人的智慧都解决不了这个矛盾。

    李植见所有人都疑惑地看着自己,一挥手说道:”拿地图来。“

    侍卫赶紧翻找物品,找出一幅两米长宽的布质地图出来。李植一挥手,侍卫们把地图高高举了起来,敞开在众人面前。

    李植在地图上看了好久。

    “以后外来务工人员不需要挤到人烟密集的地区做次等公民了,外来人员也是汉人,汉人可以凭借自己的双手到人口稀少的地方建设新城。“

    许久,李植在天津大沽港北面的荒凉盐碱地上画了一个圈。

    ”我们要在这里建立一个特区!名字就叫做北圳!“

第一千七十一章 无中生有

    听到李植的话,关帝庙内外的人都愣住了。

    建立特区?让外地人去海边建一座新城?

    李植点了点头,说道:“这座特区新城建在无人的盐碱地上,所有人都是外地迁入,再不分本地人和外地人。这个特区的口号就叫做‘来了就是北圳人’!”

    李植现在要建一个特区新城的规划其实也是应运而生。

    经过李植的催化,一镇九省已经走到了工业化时代的初期。在严格法律和专利制度的保护下,工匠进行技术创新的热情高涨,整个社会处于工业大爆炸的前夕。此时的一镇九省和八十年代的中国极其相似,正面临一场史诗般地工业大发展。

    而工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后世中外的经验证明:接下来的几十年,一镇九省将飞速进入城市时代,大多数农村人口都将从乡村转入城市,成为市民。

    静海县本地人和外地人的问题,其实就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山西、北直隶来到静海县务工的几万人表面上是外地人,实际上就是从农业地区流入工业地区的新市民。

    但是在这个前所未有的人口流动过程中,必然在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各地积累,已经变成了巨大的矛盾。在静海,本地人和外地人因为对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利益分配出现巨大矛盾,最后激化成为了械斗,一下子就死去了几十条人命。

    但是李植知道,接下来一镇九省面临的大工业城市化会比现在静海出现的小工业浩荡百倍,而其中产生的矛盾,也会激烈百倍。如果李植不能妥善处理其中的矛盾,整个社会可能会经历一场巨大的动荡。

    静海县的外来务工人员因为受到歧视而把仇恨发泄到李植的生祠上,可见这种矛盾的破坏力。若是外来人员的数量翻十倍,歧视和矛盾累计的时间增加十年,这股仇恨最终会怎样爆发出来?

    后果将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李植必须引导,釜底抽薪将产生矛盾的源泉抽走,将这个矛盾的根源解决。

    在大沽港北面建立新城既符合大工业时代发展和城市化发展的浪潮,又能解决本地人和外地人的矛盾。

    在海外殖民地建立新城是不现实的。一座城市发展需要大量的工人,几万里之外的海外殖民地人烟稀少,不可能形成大的城市。而且海外殖民地远离人口密集区,商品的运输成本也高于北圳。把原材料运到海外去,再把原材料运回主要消费地大明,这是不经济的。

    比如说美国,这个科技昌明的国家建国几百年,在人口达到临界点之前其实一直是一个农业国家。

    一个成功的新城,必然是在交通便利的大明。

    李植看了看愕然的众人,大声说道:“我们要建一座大城市。”

    “有一句话说得好,一张白纸好作画!”

    “在现有的城市里,我们有虽然均平了田赋,声明了法律,但是那些社会地位很高的儒生,那些过去依靠关系背景经营买卖的官商,那些依靠私德思想维护的宗族群体仍然存在。我们的公德文化虽然在进攻,但是也不可能一日之间将这些根深蒂固的文化和势力全部消灭。”

    “在现有的城市中,我们一步踏进了工业时代,其实是困难重重。虽然工业也在发展,但是还会受到种种约束。”

    “但是在特区新城中,我们就没有这些束缚。特区中所有人都是新人,那些依靠从前的社会地位影响百姓的儒生没有了熟人这个关系网络,再不会受人尊敬。那些依靠关系做生意,耍阴谋诡计搞手段经营的奸商到了全是陌生人的地方,阴谋诡计根本耍不出来。而那些依赖私德维护的宗族群体,更将因为老人年迈无法移居到特区去完全瓦解。”

    “因为新城是崭新的,所有限制地方发展的落后因素在新城中都不存在。”

    山西的工人们听到李植的话,一个个振奋起来。

    而李植身后的官员们也是若有所思。

    李植在地图上指了指,大声说道:“我们会在北圳建立严明的法院、保证北圳有良好的法制环境。我们会在北圳的海岸规划港口,联通北圳和天津的铁路网,确保北圳有完备的基础设施。我们还会在北圳大力培养公德思想,确保我们建立的是一座文明新城,降低整个城市的交易成本。”

    听到这句话,山西的工人们欢喜起来。

    一镇九省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李植带来的科技、法制和公德思想催化。山西和其他地方的大明百姓也是汉人,并不比静海县的本地人差。如今李植把一切关键要素都带到特区新城去。那北圳的发展是没有悬念的。

    李植说了,“来了就是北圳人”,再没有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区别了。外地人去了北圳,可以挺着胸脯做主人翁,再不是寄人篱下的外来人。

    山西的工人们越想越欢喜,一个个兴奋起来。

    丘可度大声说道:“王爷英明!只要北圳市有了第一条马路,我丘可度就和王爷买他一个专利生产权!去北圳办厂兴业!”

    其他的山西人一个个热泪盈眶。

    一些小有资产的生意人跪在地上,纷纷抬头说道:“我们都去!去北圳做买卖!”

    “我们集资去北圳办厂!建实业!”

    那些工人更是激动,要知道他们在静海寄人篱下,是最可怜的一群人呢。此时李植说他们可以用双手建立自己的城市,做主人翁,这让他们如何不激动?他们没有读过书,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激情绪,就拼命在地上磕头起来,大声喊道:“王爷英明!”

    “王爷千岁!”

    “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那充满感激的喊叫声汇成了一片洪流,在关帝庙内外响个不停。

    而几个静海县本地的官吏们也对此无话可说。

    其实中国人地方守土思想是十分浓厚的,静海的本地人面对汹涌涌来的外地人,大有一种自己家乡被外地人占领的危机感。而如果能让外地人都离开静海去特区新城发展,守土意识浓厚的本地人也会松了一口气。

    天津的官员们对视了一阵,当真是佩服李植的办法,一个个全部跪在了地上。

    “王爷睿智!无中生有!臣佩服得五体投地!”

    “王爷英明神武,天下幸甚!”

    “大哥实在是高!”

    李植暗道这穿越者在后世的见识就是不一样,轻松解决了这个时代无法解决的难题。

    看着关帝庙内外跪了一大片,皆大欢喜的本地官、外地人,李植摸了摸下巴上的胡子,哈哈大笑起来。

第一千七十二章 改造

    李植坐在齐王府的勤政院中,仔细审视各地的齐王生祠情况汇总。

    郑晖、高立功和韩金信站在李植的面前,大气不敢出。

    韩金信脸色十分尴尬,躬身站在李植面前,额头上隐隐有些细汗。

    这次因为生祠出了大事,隐瞒不报的韩金信难逃其疚。韩金信这些年谨小慎微,兢兢业业为李植鞍前马后,并没有什么小动作。但他在这生祠一事上还是没能领会李植的态度,犯下了错误。

    韩金信毕竟是个明朝人,他无论如何也不会觉得别人为李植立生祠是个坏事。作为魏忠贤的前爪牙,韩金信是目睹了当初九千岁得势的时候全国各地官员为魏氏立生祠的潮流的。那些辉煌壮丽的祠堂确实在短时间内增加了魏忠贤的威望,让魏忠贤的权势更盛。

    魏忠贤倒台以后的事情,就是另一回事了。

    在韩金信的心里,这百姓自发为齐王立生祠,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对内可以增加一镇九省的凝聚力,对外可以增加李植的威望。

    然而李植却不这么认为,在李植眼中,这为自己立的生祠虽然无伤大雅,但是算是一种个人崇拜。李植觉得这种绝对的崇拜对自己不好,可能会让自己麻痹大意骄傲自满,失去前进的动力。

    而且个人崇拜上升到神化后,就可以说是一种迷信了,可能会影响一镇九省的科学之精神,公德之文化。

    所以李植前些年对待生祠的态度不甚好,甚至在得知几个生祠耗资巨大后下令拆除。这让韩金信十分乍舌,觉得李植实在有些死板。

    然而李植的冷淡态度阻止不了民间百姓拥戴李植的热情,各地的生祠还是雨后春笋一样出现。而地方官们和韩金信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