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山村小土豪 >

第37部分

山村小土豪-第37部分

小说: 山村小土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说一块钱一斤,这个……”

“一块钱一斤?不过现在的行情好像不止这个价呀!”

对方一听有些着急,忙说道:“价格的事情我们见了面还可以再商量,你只要答应把苹果都卖给我们,我明天马上带人带你们的苹果园去看货。如果果子好的话,可以提价。”

“果子你放心,既然我儿子说一块钱,那咱们就按一块钱一斤!”

对方一听,明显有些激动:“那可真是太感谢您了,明天我马上带人到你们苹果园去!”

挂断电话,王向忠激动地在屋里走了好几圈。

“发财了!发财了!”

王铮这才放了心,满意地轻轻点了点头。

第0076章向忠苹果园开摘仪式

桃花岭村南门口,一条“桃花岭村向忠苹果园开摘仪式”的大红横幅挂在老牌坊上,很是喜庆。

早上八点,曹秘书和韩经理的小轿子车先后来到了桃花岭村,就停在老牌坊后面的一块空场地上。

然后接着,王向忠指挥吴秀涛和杨平先后点着从牌坊顶上一直挂到地上的大地红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扰乱了宁静的小山村,村民们纷纷议论起来。

这是谁家有喜事呢?

不知情的,还以为有人家结婚了呢。

村里适龄结婚的青年可不多,掰着手指头算也就只有杨平、马东华、孙有钱他们三个了。

大家耐不住好奇,便纷纷都跑到村头来看热闹。

到了村头,大家一看,发现并不是结婚,而是王向忠家苹果园要开始下苹果了。

村民都知道今年的苹果行情好,王家今年走了狗屎运,要发大财。不过,这种大张旗鼓,一点都不低调的做法显然刺激了村民们的神经。

前年的时候,王向忠还只是桃花岭村最平凡普通的一户,说不上多穷也说不上多富。去年,王向忠靠着在南河挖沙赚了一笔,买上了大哥大,装上了电话。今年,村民们都议论,这王向忠家可是更是富得流油,这钱一辈子都花不完了。

确实,以当时的物价水平,几十万块钱绝对可以说一辈子吃穿不愁了。

1992年的时候,银行利息奇高,一年定期利息都能到7个点,五年定期的是9个点。王铮家今年苹果园一下子收货六七十万,存五年定期的话,这一年的利息收入就是五六万块钱了。而当时,一个建筑队大工一年的收入也就只有三千块钱罢了。

为了这次仪式,王向忠专门把村长也请到了村头来迎接客人们。马焕昌听到说曹秘书也要来,欣然答应了王向忠的请求,穿上一身干净的中山服,在上衣口袋里还别上了一支钢笔,头发擦得油亮,整齐地梳了个大背头,就跟上次到桃花岭村走访的乡长一样的发型。

看到曹秘书下车,马村长赶忙迎了上去。

送曹秘书来的正是马村长的儿子马东华,现在他和曹秘书的关系好得穿一条裤子。

“曹秘书,欢迎欢迎。”

曹秘书微微笑笑,冲着马村长点了点头,然后他便向后看去,看向了王向忠。

马村长回头看了一眼,批评着站在原地不动的王向忠:“快和曹秘书握手呀。”

王向忠这才反应过来,忙快走了两步:“曹秘书,谢谢你,你能来参加俺的苹果采摘仪式,俺全家真是太高兴了。”

曹秘书看到跟在王向忠后面的,就是那个以前带着自己打过一次野兔的小孩王铮,而王铮旁边还站着一个抱孩子的妇女,看模样他推断这应该是王铮的母亲,王向忠的老婆。

“老王,都有老二了呀,怎么也不跟俺说一声,俺也来讨杯喜酒喝呀。”曹秘书笑着责问道。

王向忠不知道如何答对,倒是他身后的儿子王铮赶忙接过了话茬:“曹叔叔,俺娘偷偷摸摸地给俺生的妹妹,哪里敢到处吆喝呀。”

众人一听,小孩净说大实话,于是便都哈哈大笑起来。就连一旁的吴秀芬,也跟着笑了起来。

“这小王铮说话真是越来越结实了,曹叔叔喜欢。”

王向忠回头对身后的杨平说:“杨平,你先领着曹秘书到俺家里喝茶歇着,俺等一下韩经理,马上就过去。”

曹秘书一听,便问道:“还有谁要来?”

“要俺苹果的韩经理,泉城的一个大型水果批发公司的经理。”

曹秘书点了点头,回头对不知道从哪里倒腾来一个苹果啃的马东华说:“东华,咱们也一块等等老王的财神爷吧。”

“等等吧,咦,是不是那辆皇冠?”马东华是个耍车的,对车要比大家熟悉,看到远处开来一辆皇冠,一下子便兴奋起来。

自己开的是桑塔纳,而人家开的是皇冠,这可不是一个档次的车。

曹秘书虽然不懂车,但是见对方的车好像比自己坐的乡里的桑塔纳气派多了,也知道对方来头不小。

“王大哥!”韩海霞从车上下来,一改上次来的时候的傲慢,热情地冲着人群的位置喊了一声。她并不认识王向忠,不过她这一喊,看到有人下意识地挥了挥手,便知道谁是王大哥了。

“欢迎欢迎。”这一次,王向忠迎了上去,不过却并没有敢伸手去握手。

韩海霞今天穿了一身灰色的运动服,干练而精神,她身上喷着村民们从未闻过的香水,让靠近她的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鼻子得到了享受。再加上韩海霞二十七八岁的年纪,知性成熟,身材高挑,合身的运动服将她的身材勾勒的也很迷人,让身后几个没见过世面的男人都看的有些发呆了。

韩海霞主动伸出手来,王向忠轻轻握了下就赶忙松开了。

她看到拘谨的王向忠,抿嘴笑了笑。王铮看到韩海霞的举动,皱了下眉头。看得出来,这个女人还是从心底里看不起他们这些山村里面的土包子的。

“爸,你不给韩经理介绍介绍曹秘书他们吗?”王铮抱着膀子,提醒自己的父亲。

王向忠这才缓过神来,忙回头指着曹秘书。

“这位是我们大寨乡的曹秘书,他是我们村的致富包村干部,这位是我们村的马村长……”

就在王向忠介绍大家的时候,王铮发现人群后面,马东华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韩海霞,苹果放在嘴巴里面半天都没有动。

“哼,这小子是个好色之徒,杨平啊杨平,你一定要把苏老师从他手里抢过来呀。”

相互介绍完了,然后大家便在王向忠的带领下向家里面走去。

此时此刻,王家家里面,杨世国媳妇、杨世龙媳妇和王铮的小舅妈正在忙里忙外准备今天中午的宴席。

客人们在王家坐了十几分钟,有人便提议到苹果园去看看。然后,大家便又一块儿去了苹果园。

王家的苹果园里面,一派丰收的景象,一个个又大又圆的苹果挂在树上,让人看了眼馋。

中午吃过饭,下午的时候,韩海霞便派来了四辆小货车,开到苹果园地头上,开始采摘苹果了。

第0077章建冷库

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王家雇了三十多个村里的村民帮着摘苹果,才将八十三万斤苹果全部摘完。

看着存折上八十三块钱的存款,王向忠激动的好几晚上都没有睡好觉。

不过,当王向忠提出留下一部分钱当流动资金,其余的钱全存银行吃利息的时候,却遭到了王铮的反对。

因为,王铮已经有了如何花钱投资的新打算。

王铮知道,98年以后会有一条高速公路从桃花岭村经过,而鲁中市一共有两个高速路进出口,其中一个进出口,就在桃花岭村这边。所以,他打算在桃花岭村出口的地方,建造一个一千吨的果蔬冷藏冷库。

在1992年,建造冷库绝对大有可为。

虽然说92年的时候整个社会商品的物价水平普遍较低,但是如果是反季节的水果蔬菜,那就不一样了。比如说冬天的西瓜,价格普遍都在一块钱以上,而在西瓜上市当季的时候,这价格却只有几分钱,这可是十几倍几十倍的利润。

王铮做了父亲好几天的工作,最后王向忠犹犹豫豫地答应了。

王向忠其实也一直好奇,冬天的时候人家城里人吃的新鲜瓜果蔬菜是从哪里来的,后来王铮告诉他,冬天的瓜果蔬菜来源有三部分,一部分是风筝城那边的冬季大鹏种植的,一部分是南方长途运输过来的,还有一部分则是保鲜冷库冷藏保存的夏季果蔬。

这个年代风筝城冬季大鹏技术还不够先进,而且种植出来的水果蔬菜的口感完全跟夏季的没法比,产量也比较低。南方运输过来的水果蔬菜,运输成本很高,运过来之后没有价格优势。而唯有这个当地保险冷库,才是当前最有优势的投资项目。

王向忠虽然一开始很反对,但是听了儿子好几天的解释,最后他倒也相信了儿子的话。儿子整天喜欢看书,他觉得书上总不会骗人吧。

然后,王向忠跑到村长家,跟村长说要承包东山一块荒岭地,村长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

接着,王向忠又开始跑设备,联系专业的建筑队,组织施工,快一年的时间,都忙的不可开交。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993年的立秋,王家的一千吨果蔬保鲜冷库终于建好了。

而建这个冷库,总共花了五十多万。王家还剩下二十多万,王铮便鼓动父亲买了两辆小货车,然后又拿出三万块钱,在冷库边盖了一旁齐整的五间大瓦房。

看着王家新盖的五间大瓦房,村里人谁不羡慕。

不过,看着存折上的钱从八十三万变成现在的不到三万块钱,王向忠有些着急了。

“哎,今年的苹果行情不好,钱又都投到了冷库里面,下一步该怎么办?”王向忠皱着眉头喝闷酒,让一旁的王铮看着直想笑。

王铮坐在新买的沙发上,手里拿着遥控器,看着彩电里面演的让自己觉得有些乏味的电视节目。

“爸,咱们家冷库还闲着吧?”

“冷库都建好半个月了,一直空着,光点钱一天就是一百多块,俺也不知道当初中了什么邪,怎么就听了你一个八九岁孩子的话,干了这么一件没头脑的事情呢?”

王铮现在个头长得很快,已经比得上只有一米五的母亲高了。他扔了遥控器,看着自己的父亲问道:“爸,冷库为什么要闲着呢?你得和俺小舅出去收点水果蔬菜啥的,放在里面呀。”

王向忠皱着眉头,一边喝酒一边问道:“收啥?”

“爸,现在当季的蔬菜水果是啥?尤其是咱们当地就有的,产量大的。”

王向忠想了想,说:“你姥姥村里今年有个种了三亩地西红柿的,现在刚好是采摘的季节,不过我看着他也没赚到钱。要说咱们当地现在的当季瓜果蔬菜,就是西红柿、黄瓜、豆角、茄子、丝瓜、桃子、杏子和梨什么的了。”

王铮笑着点了点头:“现在这些东西的价格贵的也就一毛钱一斤,甚至有的只有几分钱一斤,咱们三万块钱能收多少斤?最少也得收六十万斤。这些东西,再过三四个月,到了冬天,最少也得卖五毛钱一斤呀。”

听了儿子的分析,王向忠放下酒盅。

“三万块钱六十万斤,到冬天最少能卖三十万块钱,这是个好买卖呀。可是,咱们卖给谁呢?”

“你怎么把韩阿姨给忘了?她可是泉城最大的果蔬批发公司的经理呀。”

王向忠一听,猛地拍了下自己的大腿,笑着说道:“哎呀,我怎么把这茬给忘了?儿子呀,还是你想的周到!”

“行,俺赶明儿就和你小舅下乡去收果蔬去。”

看着重新对生活燃起了希望的父亲,王铮感到很高兴。

现在,王家的日子已经越来越好,而自己每天得到的零花钱,也越来越多了。

有钱的好处不必多说,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一样。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而王铮有钱,他身后的小跟班也就越来越多了。

开学以后,王铮就要读三年级了,而读三年级,就需要到邻村的清泉岭小学去上学了。

这不,还有三天开学了,马年壮他们又来找王铮。

“铮哥,咱们今天到哪儿玩去?”小孩子们最关心的话题,永远是怎么玩。

今天到王铮家的人比较齐,马年壮、杨明、崔伟、崔强、刘涛都来了。

王铮皱了下眉头,想了想,说:“咱们这就要去清泉岭小学上学了,要不咱们今天去看看咱们以后的学校去?”

王铮的话别人哪里敢不同意,纷纷点头附和。

“我早就想去看看了,铮哥!”马年壮答应的最快。

杨明很憨厚地说:“俺娘今天早上还和俺说要带俺去清泉岭小学呢。”

崔伟崔强使劲点头说:“对对对,是得去看看。”

刘涛抱着膀子,一副出谋划策老谋深算地皱着眉头:“铮哥说的真是太好了,咱们必须得去清泉岭小学看看。”

对于眼前几个拍马屁的小伙伴,王铮倒没觉得多么反感,反而很享受地笑了笑。

“那咱们走!”

几个小伙伴一蹦一跳地向村头跑去,走到崔二婶家的小卖部的时候,马年壮忽然擦着汗,抬头看着天说道:“铮哥,今天好热呀。”

王铮一听就明白了马年壮的意思,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