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明末国色江山 >

第216部分

明末国色江山-第216部分

小说: 明末国色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道临与楚梅开始两天都与梁城夫妇和公司负责人待在一起,总结公司这一年多来的经营业绩,制定明年的目标,然后根据朱道临开列出的清单,安排各种书籍图册的购进和翻印计划。

    此后五天,朱道临和楚梅尽情逛街,大肆购物,还利用三个中午的时间分别宴请长期合作的几位老客户,加深彼此感情的同时,敲定了未来一年的合作计划。

    期间朱道临还将从登州带回的两根千年紫檀木送交金属公司李经理,作为半年内购买6种规格共3;000吨黄铜板、铜镍合金铜带和铜锌合金铜带的预付款。

    每天不管有多忙,朱道临和楚梅都会在傍晚时分携带各种各样的礼物和年货,准时回到家中。

    用完晚饭,朱道临便与斗志昂扬的父亲摆开棋盘厮杀,楚梅和母亲坐在一旁,一边织毛衣一边看电视,还能不停聊天,一家人小日子过得甜甜美美,其乐融融。

    腊月十八上午,朱道临赶在印刷公司放假之前飞往黔省,次日子夜刚过,身穿一身旧军装的朱道临出现在了瀛洲淡水河口。

    他小心翼翼地绕过延绵两公里的茂密红树林,利用夜色,避开从侧前方走过的巡逻队,将携带的1;450吨钢材和3;500吨高标号水泥调出金钢圈,堆放在即将竣工的淡水镇码头南侧的河岸上,这才沿着新修建的平整道路,大摇大摆走向砌起了石头围墙的营区。

    值班的两个哨兵看到朱道临激动不已,立即上前敬礼,大声报告。告诉朱道临,这会儿杨司令还在南岸的指挥部开会。

    听完朱道临的要求,其中一个哨兵引领朱道临前往上游1。5公里的新码头,与水上巡逻队的官兵一起将朱道临送往南岸。

    驻扎瀛洲的十余名文武官员还在为造船厂和枪炮厂的选址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忽然看到久别的朱道临出现在自己眼前,所有人都惊喜交加地围了上来。敬礼作揖,问寒问暖。

    朱道临含笑回礼。

    他望了一眼墙上烛光朗照的大幅规划图,示意大家都坐下,简要通报登州之战的经过和目前的大明朝野局势,最后郑重地告诉大家:

    “从登州掳来的6;400多名工匠很快就到,其中约2;500人是登州造船作坊的世袭工匠,剩下大多是8年来从工部下属各兵器作坊和皇家兵仗局调到登州的能工巧匠,多年来一直在为辽东前线各军打造刀枪,铸造火炮。其中至少有800名技艺高超的资深工匠达到了我们的六级匠师标准,全都是货真价实的宝贝啊!”

    众人笑声一片。

    大总管江照寰和几个资深幕僚大为振奋,意识到瀛洲的地位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朱道临很可能提前展开第二阶段的工业建设计划。

    朱道临喝下口茶,继续说道:“这里我可以明确地告诉诸位,这回我没有把这6;000多工匠送到龙潭新区枪炮厂和八卦洲造船厂,而是直接送到瀛洲来,目的就是提前启动瀛洲工业建设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建立大型造船厂和枪炮厂。带动瀛洲的采矿、冶炼、纺织、木材加工和机械制造业的迅速发展!”

    “只有把这一系列基础工业建立起来,瀛洲才能够真正成为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据地。成为我们事业的支撑!银子我们不缺,机器和材料不够可以送来,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人!”

    “所以,诸位必须全力以赴,安置好即将到来的6;400余名工匠。把每个工匠的名字、年纪、籍贯、特长和家庭情况记录下来,形成档案!”

    “这些工匠绝大部分是被强行征召送到登州的匠户,身边没有家人,如果他们提出要求,我们可以让他们推举出一些人。交由海军送回去寻找他们的家人,把他们的家人从大明各地接到瀛洲安顿下来,这点一定要和工匠们讲清楚。”

    众文武纷纷表示没有问题。

    近半年安置五个批次共63;000多移民,瀛洲的文武官员早已经总结出一整套经验,现有粮食物资和周转房屋,足够安置6;400多名工匠。

    江照寰轻咳一声,提出争论了两天无法决断的两大工厂选址问题:“将军觉得枪炮厂和造船厂建在什么地方才合适?”

    朱道临考虑片刻:“之前我把决定权交给诸位,是因为诸位比我更熟悉本地的情况,刚才在门口我也听到诸位的争论,既然大家都无法做出决定,那还是由我来承担这个责任吧!”

    “造船厂建在上游1。5公里的南山北麓最好,那片河岸大多是岩石,水深均在3米以上,涨潮时能达到5米,足够修造3;000吨级船坞和码头,西面有要塞和炮台的保护,北岸是延绵3公里的红树林,非常安全。”

    “至于枪炮厂嘛,最好建在造船厂东面的山谷里,这样就能与造船厂一起共用码头……”

    “要是山谷里的地方不够宽,完全可以用火药炸出一圈足够修建车间和仓库的平台,工匠就住在周围现有的周转房里,等两大工厂建好之后,再修建更好的工匠住宅区,完全可以按照龙潭新区的标准来办。”

    众文武这下没话说了。

    朱道临选定的地方和他们之前挑选的都不一样,之前他们无法确定的地方是上游北岸7公里的月亮山下,以及南山东麓至淡水河南岸的3公里平缓坡。

    这几个地方距离淡水和入海口均有10公里以上的距离,地处纵深比较安全,缺点是离安置点和规划中的温泉镇太近了。

    相比之下,朱道临选定的地方最为便利,在山谷中修建枪炮厂更为安全,但投资巨大,也只有不缺银子的朱道临才有这样的魄力。

    解决完两大工厂的选址难题,在坐各部主官开始向朱道临汇报自己的工作。

    朱道临掏出怀表,看到时间已经是凌晨两点,便挥挥手示意大家暂且休息,未来三天他将对所有移民定居点、开垦的40万亩田地、5个林场、2盐场和3硫磺矿场进行视察,现场总结经验教训,商讨对策,尽量解决各部门遇到的困难。(未完待续。)

第三七五章 皇帝的烦恼

    崇祯五年的腊月,比起往年来更为寒冷。

    由于处于历史上最严寒的小冰河期的缘故,气温现在估计已经在零下二十度左右,城里城外的大小河流早已冰冻数尺,时阴时晴的天空中,不时出现漫天飞舞的风沙,万民期盼的瑞雪久久不至,灰茫茫的大地上看不到些许生机。

    午时已过,威严肃穆的皇帝仪仗回到了紫禁城养心殿前,脸色苍白的崇祯皇帝下了暖轿,径直进入大殿之中,回到温暖的御书房便坐到铺上厚厚锦垫的龙椅上,无力地靠在椅背上,幽幽叹息。

    本想上去为皇上更衣的几名内廷太监,吓得肃立一旁,不敢动弹,司礼太监张彝宪悄悄向曹化淳使了个眼色,曹化淳微微点了点头,上前两步,低声禀报:

    “万岁爷,朱道临将军麾下6名新军将校今天一早便离开京城,经陆路赶往天津港,然后乘船返回威海,成国公、长兴侯和隆平侯父子亲自送到朝阳门外。”

    崇祯皇帝听了缓缓睁开眼睛,有些惊讶地问道:“魏国公和英国公没去送行?”

    “两位国公爷没去,但家中小辈都去送行了。”曹化淳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唉!”

    崇祯皇帝又是一阵幽幽长叹:“老曹、王承恩,还有张彝宪,你们说说,朕只授予平定叛乱、劳苦功高的六名新军猛将区区游击将军的衔头,奉国将军朱道临会不会认为朕言而无信,从而心生不满啊?”

    堂中五名大太监面面相觑,立即垂下脑袋,谁也不敢回答这个诛心的问题。

    看到崇祯皇帝忧心忡忡地望了过来,秉笔太监王承恩只能硬着头皮上前回答:“奴才以为。以朱将军的性格,定会心生不满!”

    众人大吃一惊,崇祯皇帝也不由坐直了身子,眼神里透着一丝凝重:“继续说!”

    忠心耿耿的王承恩大胆直言:“奴才始终看不透朱将军,不知道他是否如文臣们所说的那样居心叵测,作恶多端。却知道他是个守信用的人……”

    “此次朱将军不要朝廷一文钱,亲率18;000新军,千里迢迢,兼程北上,抵达登州仅数日,便与魏国公麾下江南水师齐心协力,一举剿灭数万叛军,尽数诛杀和生擒数十叛将,平定历时一年有余的大规模叛乱。确实履行了数月前他对万岁爷做出的承诺。”

    “可是,却因为山东地方官员的弹劾,满朝文臣的百般阻挠和抨击,朱将军没有获得任何奖赏,就连如今谁也不愿意干的东江镇总兵一职,也差点儿无法通过廷议……”

    “奴才相信,朱将军在了解内情之后,定会心生不满。奴才非常担心他一怒之下甩手不干了。”

    崇祯皇帝听完又是羞愧,又是恼火。却不知该如何处置才合适。

    朱道临确实文武双全,功勋卓著,可胆子太大,性格太野,连朝廷任命的即墨县丞和千户官他都敢杀,把即墨蒋氏家族劫掠一空连根铲除不算。还把即墨县令抓起来痛打五十大板,若不是他迅速将内情呈报上来,并附上地方豪强和官员贪赃枉法、无法无天的确凿证据,说不定崇祯皇帝也会和震惊愤怒的满朝文臣一样,把无法无天的朱道临当成乱臣贼子对待。

    最令崇祯皇帝担忧的还不是朱道临的胆大妄为。而是朱道临在登州之战中展现的非凡军事才华和雄厚实力。

    登州之战如今已经传遍天下。

    朱道临的满腹韬略和江南新军的强悍战力,令朝野上下一片震惊。

    年轻的崇祯皇帝接到捷报时的惊喜,很快便被惊慌所取代,猛然发现朱道临的实力远比自己估计的还要强大,正如几名阁臣和身边心腹太监私下里担心的一样,朱道临不用朝廷和地方各级衙门一文钱,就能轻轻松松组建人数过万、装备精良的强军,而且能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样一支强悍军队却不属于皇帝和朝廷所有,怎么不让年轻的崇祯皇帝深感忌惮?

    哪怕没有与朱道临势不两立的东林党阁臣的再三弹劾,没有几位心腹太监私下里的议论,崇祯皇帝也会生出猜忌之心。

    朱道临如果是个忠臣还好,若真像朝中文臣所抨击的那样“无法无天、居心叵测”,将来的危害恐怕要比被他砍下脑袋的孔有德、耿仲明等叛逆大上百倍!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顾虑,崇祯皇帝才会公然违背当初对朱道临做出的承诺,利用文臣们的愤怒与反对,巧妙施展“顺水推舟”之计,任命朱道临为有名无实的东江镇总兵官一职,赐封六名登州之战中功勋显赫的武官为游击将军,下达诏令责成朱道临两个月内率麾下18;000将士开赴皮岛和广鹿岛接防,却丝毫不提之前许诺的金州卫、威海卫和青岛卫,更没有关于大明海防总督的只字片语。

    崇祯的目的,就是要看看朱道临有何反应,看看朱道临到底是个忠臣,还是个居心叵测的乱臣贼子?

    系列打压计策实施后,年轻的皇帝才忽然发现,自己似乎忘了正在大兴土木的瀛洲岛和宝山卫!

    孤悬海外的瀛洲岛太远可以暂缓考虑,但不能不顾虑到至关重要的宝山卫。

    今后想以便捷的海运取代弊病丛生、积重难返的漕运,必须把雄踞长江口的宝山卫牢牢地抓在手里才行,而要控制宝山卫,就必须先控制朱道临,否则,一旦朱道临恼火之下甩手而去,规模庞大的宝山港建设计划立刻会停下来,被年轻皇帝寄予厚望的海运取代漕运也就变成泡影。

    年轻的崇祯皇帝此时无比纠结,要想朱道临拿出巨额家产兴建港口,制造海船,就要给朱道临足够的好处才行……可自己违背了亲口对朱道临许下的诺言,如何能获得朱道临的真心报效?

    若朱道临真像王承恩所说的那样“一怒之下甩手不干”,岂不是全盘皆空了吗?

    满腹焦虑的崇祯皇帝猛然站起,快速走出几步,再次停了下来,在周边太监们无比担忧的注视下沉思良久,开始迈开步子来回踱步,最后停在窗下的矮柜前,呆呆凝视矮柜上栩栩如生的帆船模型,一动也不动了。(未完待续。)

第三七六章 热火朝天

    距离京城数千里之外的淡水海港,阳光普照。

    此时此刻,4;000余名工匠和民夫正在500米长、300米纵深的石基码头上辛勤劳作,数十个沉重的石头磨盘在绳索牵引中,高高地升了起来,又随着此起彼伏的声声号子,重重地落下。

    上百辆手推车不断运来混合好的碎石沙土,倾倒在被磨盘夯实的码头上。

    朱道临和十余文武官员,大步登上了700米长的新建防波堤,一直走到尽头t字形的交接处,这才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