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植掌大唐 >

第135部分

植掌大唐-第135部分

小说: 植掌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没有靠向他们,或者挡了他们的道而倒霉的人,也是屡见不鲜,因此听说了崔家也有这么一天,怕是私底下也要忍不住欢呼雀跃了。

    而在皇宫中,一场关于此事的对话也正在进行中,其中一个自然是当今皇帝李世民,这位眼下脸上分明也是带着点喜色的,显然对于崔家的这番遭遇,还有点乐见其成的意思。

    “查清楚了吗?可是人为的?”李世民威严的扫了一眼下首的一位面相普通的家伙问道。

    这人也属于那种扔人堆里就看不见了的家伙,看起来各方面都普通的很,也就是那双晶亮的眸子,稍微能显示下此人的不凡吧。

    等他平静的开始回答起问题,连眼神都变得普通起来,显然这是属于李世民自己的黑暗力量,专门负责消息刺探和私底下出手的人物,能被李世民倚重,又怎么可能真的是个普通人呢。

    “已经查过了,确定不是外物来袭,也没有外人攻打的迹象,是后边那些房屋中有什么东西猛的被引燃了,火势前所未有的凶猛,才能有那么大的力量。

    大火把房屋冲毁的同时,也把那崔干和他最为倚重的那个贴身小厮给打了出去。

    守门的两个护卫,同样是被这股强大的力道活活打死的,五脏六腑全都被压碎了。

    以他们俩的身手,即便是我也没法保证能够无声无息的潜入进去,所以不存在有人埋伏在那崔干的书房里的可能。”这位大概是情报头子的家伙,不疾不徐又坚定异常的说道,显然对于自己的判断充满了信心。

    “只是这火势怎么起的还没法确定,已经排除了猛火油的可能,最近这段时日崔家上下也没有出现过任何的异常,能够接近那里的,都是崔家的家生子,对崔家忠心耿耿,也不存在内外勾结的可能。

    可要真的说是天火,又没人真个看见了,没法证实。

    声称自己亲眼见到天火的那几个我都去看了,除非事发当时他们正好趴屋顶上,要不然根本就看不到崔家大宅的方向。

    况且周围的其他人家也都确认了,其实并没有什么天火和天雷降临,所有人都没有见到过这些。

    具体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的,请恕微臣无能,无法查出。”这情报头子躬身一礼,虽然说是请罪,可语气仍然不卑不亢的,并没有多少惶恐的意思。

    “如果你都弄不清楚,那也就没人能查出来了。只能说天要亡崔干吧。

    这事怎么发生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长安城内外全都认为那崔干是遭了天罚,一定是他坏事做尽了才有此报应,那就让他们全都认定是这样好了,让大家都觉得这次的旱灾和蝗灾,也多是他们引起的就更好了。”

    李世民挥了挥手,示意这情报头子不用在意,这还有新任务交托给他呢。

    如他这般的帝王,又怎么会不知道因势利导呢。

    引导民意将更多的罪责归咎于已死的崔干他们身上,既能进一步打击世家中人尤其是崔家的名望,同样还能减少民众对他这个皇帝的怨愤,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等到民怨沸腾的时候,正好还可以再出手,进一步的打击一下崔家一系的上下官员,也能让民众更加的拍手称快,震慑那些不作为,甚至有意阻碍救灾的官员的同时,说不得也能够再次给刷一波声望,绝对是一箭双雕的好法子。

    必要的时候,再抓几个世家官员做典型,该流放的流放,该杀的杀,也让民众们有个发泄不满情绪的突破口,这才叫真正的恰如其分呢。

    李世民只想说,崔干死的太是时候了,死的好!

    “阿难,派人再去查一下,朕可不想这一幕哪天在这皇宫里上演!”等到那情报头子走了以后,李世民又对一直仿似透明人的张阿难轻声说道。

第二百六十章 烂在肚里

    在有心人的刻意引导下,长安城内外的居民们,可以说是一边倒的在声讨着崔家人,原本历史上在《氏族志》上被定位一等第一的崔干这一支,就这么成了最为臭名昭著的世家中人,堪称是千夫所指了。

    人们都认定了一定是他们做下了不少天怒人怨的事情,才会有这种天罚落在身上。

    等到越来越多的人,揭发出了崔家上下曾经干过的那些伤天害理的事情,什么欺压平民啦,逼人致死,贪赃枉法这类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都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崔家的名望就算是彻底的被踩到了泥巴里。

    等到官方那边也传出来,之前有那么多被贬黜,和成为白身的崔家一系的官员,可不是什么高风亮节,不想继续出仕了,而是因为贪污了公款,或是为祸乡里而被揪出来法办的消息,人们对于这些世家中人的印象更是差到了极点。

    这是落了实锤了啊,搞半天真的是表面上道貌岸然,其实一肚子男盗女娼啊,那不用说了,这次的旱灾和蝗灾也不能怪罪当今陛下,而是这帮子无法无天的世家中人触怒了上苍,这才用这等灾祸来警示世人的。

    等到这样的言论已经彻底攻占了长安城内外的市面后,李世民那里也适时的发声了。

    有部分崔家下属的官员,有意阻拦救灾工作的施行,甚至在陛下严令必须善待灾民之后,依然坐视灾民们的痛苦,以至于没能第一时间阻止灾害的进一步扩大,有几位简直就是漠视人命,根本不配做大唐的官员,甚至不配为人。

    该革职查办的必须法办,罔顾人命的那几个,更是绝不姑息,查清他们还有多少不法事后,干脆的枭首示众,以儆效尤。

    而这些人做过的事情,有些实在是令人发指,确实不当为人子,一经公布于众后,长安城内外的众多居民更是群情激奋。

    这回对世家中人的唾骂,都不再是背后私自议论了,堵上门去扔烂菜叶、臭鸡蛋还有石块的简直不要太多。

    世家中人面对汹涌的人群,也只能老实的杵在家里,做起了缩头乌龟。

    这时候再去想要弹压人群,那真是找死啊,到时候真的发生什么不测,法不责众之下,那帮民众多半是没事的,但是出去继续欺压民众的那些世家中人,肯定落不了什么好,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的做鸵鸟吧。

    至于那些个倒霉催的,被用来当成警告他们这些猴子而杀掉的可怜鸡仔们,是没人乐意去营救了。

    在这样的风口浪尖上,又是给这些人完全定性了的情况下,谁也不愿意和这样的臭狗屎扯上哪怕一点关系啊。

    本来大家看待他们这些世家中人的眼神已经不太友好了,这要是真个再为那些必死之人强出头,搞不好哪天就被民众活活打死在街上了。

    而那些倒霉蛋到底干没干那些事情,有没有干到那么猖狂,那么灭绝人性的地步,已经不重要了,真真假假的反正放到他们身上外人都已经笃信无疑了,这就叫黄泥巴掉裤裆里,不是粑粑也是粑粑了,百口莫辩啊。

    而能够及时听从民意的李世民,不仅没人会继续怨怼,反而成了人人称颂的对象。

    关于灾祸是源自于陛下失德的言论,更是彻底的没了市场,李世民得位不正的话,也是鲜少有人提及了,仿似一夜之间,李世民就成了所有人交口称赞的千古明君。

    所以说民意这个东西到底重不重要?要说不重要,后世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事情被捅到网上,受到万众瞩目后,就马上得到了解决的实例呢?说明许多人都是看重人心向背的。

    当然在林森看来,有些事情处理的结果也有点过了,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完全没必要去超规格的进行处罚,怎么看都有点取悦民意的意思,反倒有点被绑架的感觉了。

    不过这事放到现在来看,那自然是大快人心的,起码看到崔家一系都倒了血霉,林森那真的是三伏天吃了冰淇淋一般的舒爽。

    该啊!你们这些家伙以前动不动就撺掇人来给咱找茬,还那么多次下黑手想要咱的命,现在真个是天理昭昭,报应不爽啊,把自个的老命搭里面了吧。

    而且经过李世民的这番动作后,这博陵崔氏可以说是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原本的清白名声算是毁于一旦了。

    名声这个东西就是这样,想要建立起来很难,可能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如一日的苦心经营,可想要毁掉,只需要一个污点就够了。

    当然了崔家在长安这边失势的很彻底,很可能最近一两代人之内都只能沉寂下去了,可毕竟经营了那么多年,在他们的起家之地,他们的影响力依然不能小看。

    这些世家大族所在的大本营那里,普通民众那是真的只知有家,不知有国啊。

    但对于林森来说,他想要的就是他们的这种沉寂,他又不会作死的跑人家世家老窝那边去招摇过市,那真的很可能死的不明不白的。他近期都只是在终南山和长安城两地之间往返而已,能保证在这里有安生日子可以过就行了。

    最近有些焦头烂额的其他世家中人,显然不会把这样堪称玄奇的事情往林森头上想,他就算有再多的奇思妙想,还能召唤出天火不成?

    真的有这样的本事,都不用他们再去寻林森的晦气,李世民第一个就得弄死他,哪个当帝王的,也不想有这种随时能干掉自己的家伙活在世间。

    难不成还指望他们这种习惯了掌控别人命运的家伙,寄希望于一个手下人能一直赏脸不干掉他们吗?或者说让他们去讨好一个手下?那必然是不肯的,把危险消灭在萌芽中才是第一反应。

    林森也是知道帝王都有这样的尿性,所以打从一开始就打定了主意,这次的事情一定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是自己干的,连已经事实上成为自家死士的李牧都没有经手这事,而是林森自己亲自出的手。

    等到得了信,知道崔干也死在这上面后,林森更是坚定了把这事彻底烂在肚子里的想法。

    不过彻底干趴下崔家一系,只是李世民顺势而为罢了,心里确实是痛快无比,可眼前的旱灾和蝗灾,还是要想法子尽快解决才行,只要做得好了,未尝不能让他收获更多的崇敬。

    而这个办法,他已经有个大致的轮廓了。

第二百六十一章 果然是福将啊(为“渴望飞翔的鱼儿哎昵称”万赏加更)

    再一次开始朝会讨论起如何救灾的问题时,李世民非常满意的看到朝堂上惯常和自己唱反调的那些世家官员们,不是干脆消失不见了,就是老实的做起了缩头乌龟。

    开口说话的大都是那些他身边的老人,而且分明少了许多的扯皮,多了更多的建设性的意见,这才是办事的态度啊,看来有时候威权高一些,也不见得是坏事吗。

    面色平静的听过重臣们的意见后,李世民淡定的起身,表示近期他会下罪己诏,希望上苍能感受他的这份诚意,把罪责都归咎于他一身,不要让他的子民们继续承受这样的灾祸了。

    如果是以前他这么说,朝堂上估计要站出一片人来婉转的表示同意,还是不下都不行的那种。

    不过世家一系的官员如今都缩了,自然不会有人那么不识趣的跑出来,非得让他来个批评与自我批评。

    以房谋杜断为首的一帮重臣,全都出面表示了阻拦,当然少不了要多夸赞下陛下一心为民,实乃大唐百姓的福祉云云。

    武将那边就直接多了,很多人都不客气的当着那帮脸色不太好看的世家官员的面开喷,直接把屎盆子扣到了崔家的头上。

    说就算是得罪了上苍,那也是这帮不知羞的伪君子们做下的好事,陛下完全没必要为这等人背黑锅,把罪责揽到自己身上来啊。

    李世民当然要痛心疾首的继续表示一下,还是自己做的不够好,这个罪己诏还是要下的。群臣再好好夸奖一番,列举出他做过哪些利国利民的好事,绝对是个好皇帝,这个罪己诏不能下啊。

    如此两次三番的欲拒还迎,赶在群臣真个词穷以前,李世民总算是“不情愿”的撤回了下罪己诏的旨意,不过仍然表示,会去实地探查下受灾民众们是个什么状态。

    到时候也一定要祭告天地,希望上苍能够怜惜那些受苦受难的民众们,不要继续降下此等灾祸了,赶紧收了这神通吧!

    群臣少不了再夸赞一番李世民,如此为子民们着想,绝对是大唐之福,是所有大唐民众的福气啊。

    这样的场景在长安城里自然是瞒不住人的,起码朝堂上这些事,不久之后所有长安城里的勋贵就全都知道了。

    还没有履新的林森,同样从其他当职的勋卫那里听到了整个过程,他一直在等待的又一个机会来了。

    在新家里忙活了不长时间,林森带着些东西,屁颠屁颠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