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植掌大唐 >

第234部分

植掌大唐-第234部分

小说: 植掌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林森从中也发现了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李靖和李绩这样战神级别的大佬,却没有被委任这种活计的。

    这倒是不难理解哈,谁让他们一直都是凭本事吃饭,从不掺和站队的事情呢。

    那么相应的,自然也就没法得到皇帝的最大信任了。

    李靖这会还是恨不能见天大开着院门过日子,李绩更好,直接被李世民一纸调令给支的远远的。

    这事其实也是对他的一个考验,事关生死的那种,李世民还在世的时候,可是专门把李承乾叫过去,说起过这事。

    如果看到调令,李绩二话不说就去赴任,那李承乾就可以继续用他。

    正好利用上台的机会把他叫回来,也相当于市恩于这位战神了,以后用起来也好说话。

    可他要是但凡有一点迟疑,那就说明他有二心,对李承乾这个新皇帝也不服气。

    啥也别说了,直接砍了吧,省得以后也用不了他。

    结果不用说,李绩多聪明一个人啊,不只是多智近乎妖,那是活的跟穿越者似的传奇人物。

    接了命令之后,连家人都没告诉一声,骑上自个的战马,就奔赴任职的地方去了。

    眼下吗,还不知道有没有收到李承乾让他回长安城的圣旨呢。

    李靖做的够光棍的了,就差把自家的影壁和房门全拆了,以示清白了,关键是他岁数也大了,倒是没有经过这么一番折腾。

    大概也是李世民觉得用不到这位老战神了,李承乾也调不动他吧,还不如让他老实的蹲长安城里养老得了。

    除了召回李绩之外,李承乾也有些别的举动,毕竟刚上台吗,先稳住军方这边很有必要,有了武力在手,才好继续做其他的事情。

    他并没有直接给那些个在军中有影响力的大将们就这么加封,按他说的,如果这些人一点功勋未立,主要是没给他做过什么贡献,他为什么要给这些人好处呢,不能让他们养成仗着自个的影响力,就问他要好处的习惯吗。

    当然那几位重兵在手,也算是帮他稳固江山的大将,肯定是有好处的。

    薛仁贵和席君买他们这些曾经救过他的性命的,自然也都有任命。

    薛仁贵直接负责掌管玄武门,席君买则接管了皇宫的南大门。

    给他们升职加薪的同时,也顺便把皇宫的控制权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下一步这俩人的前程自然可以预期,这点但凡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

    林森当然也被再一次启用了,这次终于迈过了那道看似差别不大,其实对很多人来说,却无异于天堑的门槛,终于变成了从三品的真正高官,任职左监门卫将军!武散官也相应的提升了一级。

    和他同级的,可都是上州刺史这类已经能够独当一面的高官,对他的看重和信任由此也可见一斑了。

    只是他的爵位和勋衔暂时还没有提升,既有李承乾为未来留下更多提升空间的意思在里面,更重要的是,林森近阶段没有能拿得出手的战功啊,再给他提升,就稍微有些没法服众了。

    像是开发石见银山,开辟了香料岛,交通南北,团结冯盎这类的事情,对大唐的好处也是实实在在的,可别人不知道啊,暂时又不方便对外去宣传,自然也就没法靠着些个功绩来论功行赏了。

    为此李承乾还专门把林森叫进宫里去,边吃着御宴边解释了一下,可以说是相当在乎林森的感受了。

    不过林森并没有因此就翘尾巴,反而一直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很正。

    私下里关系好归关系好,可公事就是公事,并不能因为两人熟悉就敷衍塞责,或者恃宠而骄。

    仍然需要尽好自己的本分,甚至比原来要做的更努力才成。要不然别人很容易觉得,他就是靠着和李承乾之间的情谊,才窃得高位的。

    另外也是因为李承乾现在毕竟已经是皇帝了,不再是原来那个太子了,位置变了,他看待问题的角度肯定也要变的。

    林森既然珍惜两人之间的这段情谊,那做事就要更有分寸才是。不是生分,而是公私分明。

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甘寂寞

    在新的职位上,林森干的还是挺游刃有余的,活差不多还是老一套,大部分时候他只要去安排一下工作就可以了。

    在注意管理好手下的同时,他也在刻意的拉开和兵士们之间的距离。

    一方面是他的位置到这了,需要有这个派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不让这左监门卫变成自己的山头,更不能让整个队伍变成自己的私军啊,更多的时间还是用来陪伴自己的家人好了。

    李承乾大概是真的得了李世民的嘱咐,在有些大事上,还会时不时召林森进宫去,单独问问林森的意见。

    不过林森自个知道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对于政事这块,他是从来都不插手的,因此大都直白的说明了,自己确实不擅长这个。

    这么连着几次以后,李承乾也就不再问了,不过显然对林森的亲近又回到了之前的样子。

    看来对林森这种知道进退,懂得分寸的做法,他也是很满意的,毕竟是个皇帝了,肯定也不希望有个大爷在旁边,没事就指手画脚啊。

    当然听手下那些大臣们的意见肯定也是有的,只是最后的决定还是要他自己来下吗。

    有李世民留下的良好底子在,李承乾只要不是太能祸祸,做个守成之君应当还是没问题的。

    不过显然他并不满足于只是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还想做出自己的一番功绩。

    好在他也没有急着行事,更没有做个不负责任的三拍党,反而很是稳妥的想要先把民生搞起来。

    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他这新皇帝上任,肯定也是要烧一烧的。

    这第一把火就烧到了农事上,这东西也算是国家的根本大事之一了。

    除了又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人们开荒种地的政策以外,也在努力的抑制土地兼并。

    尤其是之前有过劣迹的那些佛寺,依然是监察的重点,但凡有隐户,隐田,或者是私度僧,都严惩不贷。

    更重要的是,他把林森这些年陆续试验过,可以保证高产的植物全都拿了出来。

    之前李世民一直留着,打算在关键时刻作为杀手锏的土豆和地瓜,这次全都亮相了。

    其实这些东西的高产名声,市面上早就有所传言,即便一直在皇庄里种植,也不可能一点消息都透露不出来啊。

    更何况李世民也早有给这些东西打出名声的意思,这样回头真的拿出来的时候,大家才会把它们当成宝贝,而不是被硬性摊派下来的负担。

    由于传闻太多,更主要的是有那些皇庄里的人给作证,那都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所以人们其实对这东西已经渴求好久了。

    而目前市面上能见到的,大都是皇帝赐给各家勋贵的那些,可是收获了一致好评的,可菜可饭,味道还挺好的。

    有这么多勋贵一起帮着口口相传,普通民众更是对这东西望眼欲穿啊。

    类似情况的还有林森这些年陆续种植的其他几样高产作物,比如说最高亩产甚至能达到近万斤的山药,还有南瓜,这也都是亦菜亦粮的好东西。

    除此以外就是如今在南方大面积铺开,差不多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的超级水稻了。

    如今北方都已经能经常见到稻谷的身影了,主要也是得益于这些年南北交流的极大加强。

    这次李承乾宣布全面放开这些东西的种植后,听到信的农民们,简直都要欣喜若狂了。买各种种子的人流,简直不要太汹涌啊。

    而且李承乾还明确规定了,各地方政府只是推荐大家种植这些东西,可不能强行推广这些玩意,要给大家自由选择的机会。

    其实虽然这些年大唐天下都算是难得的风调雨顺了,经常能够听到哪里又大丰收的消息,可这个丰收,也只是相对于原来那可怜的产量而言,事实上那产量能够养活的人数还是比较有限的。

    尤其是很多偏远的,或者是贫瘠的地方,因为肥力不够,种植技术不够发达等等原因,收获的粮食简直称得上是可怜,很多人还处于饥一顿饱一顿的境地呢。

    这对于大唐的人口和国力增长,显然是非常不利的。

    有了这些个作物就不一样了,土豆和地瓜这类的东西,即便是在贫瘠的山岭地上,即便只是粗放式管理,产量也是很可观的。

    比之原本种植的那些个五谷杂粮,高出个十倍八倍的都不是没可能,这绝对是质的飞跃啊。

    山药这种东西就更甭提了,就得是沙窝地里才长得好,长出来的才好吃,真正的好地,反倒不适合它。

    这对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效果,那也是立竿见影的。

    拿出这些新作物不说,李承乾还在林森的建议下,弄了个类似送技术下乡的活动,让各地都找那些种粮食的好把式,下去给产量差的农民们讲讲种植技术。

    当然了是要给这些人报酬的,也不见得一定是给钱,完全可以在租庸调这些方面,给些优惠政策吗。

    这样对他们的受益也是长期的,他们教起来才能更卖力,更真心实意啊。

    没办法,现在人们手头有点技术都想捂好咯,生怕被别人轻易的学去。

    种地这种技术,更是事关一家人性命的,想要随意掏出来,哪有那么容易。

    平日里想要见识下,最少也得拜个师傅才成,广泛传播压根就没人会干。

    但是有了官方的组织,还有相应的政策支持,这个事情再想推行开来就方便多了。

    不论是贡献了技术的,还是学习的,都落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吗。

    也不用担心当地的官员不去认真搞这个事情,因为这事做的怎么样,也是要纳入对他们的考核范畴的。还有当地的粮食产量是否提升,这个重要的指标衡量着。

    这毕竟是和人口增长一样,一直都是考核地方官员的重中之重,也不用怕他们偷奸耍滑的。

    就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李承乾立马就在民间收获了巨大的威望。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改变了大家生活的,大家再也不用忍饥挨饿的度过一年又一年,怎么能不念李承乾这个新皇帝的好呢。

    一时间李承乾的生祠都多了起来,许多地方的民众,可以说是踊跃的加入到了对李承乾的赞颂中。

    稳住了数量众多的农民,国内起码底层民众就算是平稳了,李承乾的统治基础也就不用担心会有动摇了。

    普通人总是很容易满足的,反倒是与官员和权贵们之间的磨合时间要更长一些,威望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建立起来的。

    尤其是在李承乾的老子又干的那么出色,出色到需要让绝大多数皇帝都要仰望的程度,笼罩在这种千古一帝级别的明君的阴影之下,李承乾想要有一番建树,确实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第四百四十九章 白捡的便宜

    李承乾在忙活着平稳国内局势,收拢民心民望的同时,对外方面倒也没有偏废。

    毕竟有这么多的老中青将领在,可以说大唐眼下仍然是将星云集,而且其中不乏名将,每个方向其实都能照顾到。

    启用程咬金他们那批老将,更多的也是为了能够平稳过度,他们的名头更响亮些,威慑力也更强。

    而真正经略各地军事和边防的,主要还是靠着已经逐渐成长起来的中青代将领。

    眼下的大唐还处于一个拔剑四顾的阶段,压根就没有哪个国家敢于来捋虎须,正好也给了新一代的将领们成长的机会。

    当然周围国家的局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有各路将领的积极应对,看起来并没有形成什么像样的威胁。

    虽然对李承乾这个新皇帝缺乏敬畏和了解,但是这并不耽误周边的那些个国家和民族,对大唐军队的强大记忆犹新啊。

    更何况那些边军时不时还要出动一下,不断的提醒着他们这一点。

    草原之上局面纷繁复杂,但是有之前留下的底子在,又延续了之前的政策,所以大唐依然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也还是那个拳头最硬,说话最好使的仲裁者,只不过这个当裁判的,偶尔也会亲自下场拉个偏架罢了。

    在唐俭这位长袖善舞,快要变成公认的纵横家的大佬,跑去吐蕃高原上继续卖弄自己的嘴皮子以后,一位叫做王玄策的家伙,很有要接过他的衣钵的势头,眼下已经在草原上开始崭露头角了。

    在王玄策的合纵连横下,背后又有着大唐的强悍军队做靠山,草原上的局势让他搅和的这叫一个精彩纷呈。

    今天我打你,明天你打他,风起云涌的好不热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