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巨浪 >

第171部分

巨浪-第171部分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收到这封电报后,杨定方不安的心情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电报出海域为东经一百五十六度四十四分,北纬八度二十一分,位于新乔治亚海峡西端。也就是说。那艘袭击舰在这里被敌人的战舰击沉。据此判断,BRo1船队确实先去了霍尼亚拉,然后从新乔治亚海峡前往布因。

    做出肯定判断之后,杨定方就让通信军官向第31舰队了电报。

    凌晨两点前,杨定方下达了战斗命令。

    第32特混舰队仍然在以最快的度向东北方向飞奔。当然。杨定方没有忘记那两艘留在圣乔治海峡南端的驱逐舰。只是,“雪波”号与“汐波”号最快也只能在凌晨五点地时候赶到。到时候,恐怕这边的战斗已经结束了。

    虽然杨定方没有急于将情况通报给各艘战舰的舰长,也没有向“湘江”号的官兵进行广播,但是这些已经在战场上磨练了一年多的官兵都知道,现在舰队正在奔赴战场。而且很有可能在几个小时之后与敌人遭遇。

    凌晨三点,杨定方下令战舰启动雷达。

    同时,他让“”号与“安吉”号驱逐舰向东转向,到第32特混舰队东面去执行前进侦察任务。

    显然,杨定方没有被激动冲昏了头脑。

    随着第32特混舰队打破无线电静默,并且启动雷达。部署在布干维尔岛与附近岛屿上地美英监听电台很有可能现了这支舰队。如果敌人的反应迅果断,BRo1船队很有可能放弃前往布因的行动,或者在离开新乔治亚海峡之后向南转向,暂时避开前方的危险,甚至有可能直接返回布里斯班。

    即便第32特混舰队能够追击逃跑的BRo1船队,杨定方也不想把一场伏击战打成追击战。主要是船队在受到威胁,并且判断护航战舰无法击败敌人的拦截舰队时,很有可能立即集散,商船各奔东西。到时候。就很难干掉所有商船了。

    三点五十分。“”号与“安吉”号先后来消息。

    BRo1船队出现在了新乔治亚海峡西端,并且以十二节地度。向二百二十度方向上航行。

    与杨定方预料的一样,离开新乔治亚海峡之后,BRo1船队准备绕过特雷热里群岛前往布因。这还证明了一点,船队里肯定有吃水深度过五米的大型运输船,不然船队根本不需要绕过特雷热里群岛。

    杨定方没有冲动到立即下令投入战斗,而是让两艘驱逐舰密切监视敌人的行踪。

    他要用八艘战舰打一场漂亮的伏击战,让那些击沉了帝国海军袭击舰的美英战舰付出惨痛地代价!章。

    继续求票了,求兄弟们支持!( )

第七卷 滴血珍珠 第十五章 炮弹长眼(加更第二章)

    收到第32特混舰队来的第一封电报时,白佑彬就轻松了许多。

    面对有至少十艘战舰组成的“袭击舰队”,任何一支船队都难以全身而退。说白了,不管是帝国,还是英国,以及才参战的美国,都不可能用最新式的战舰去执行护航任务。直到现在,帝国海军执行护航任务的都是上次世界大战前后建造的巡洋舰与驱逐舰。另外,护航战舰的数量肯定不会太多,毕竟需要保护的船队不少,而且护航开支并不少,几艘护航战舰就足以吓退敌人的袭击舰与单独行动的破交舰,再多也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出动舰队去执行破交任务。

    如此一来,不管是护航的战舰,还是那些度慢得出奇,而且没有武装的商船,都不可能是度过了三十节,火力强大的正规战舰的对手。只要被“破交舰队”咬住,再庞大的船队都在劫难逃。

    根据当时的情况,只要第3特混舰队现了BRo1船队,结果就不会有多大的变化。

    当时,白佑彬并不知道,第32特混舰队在所罗门海拦截BRo船队的这次作战行动将彻底改变破交作战的面貌,对帝国海军的装备采购造成巨大的影响,并且因此而产生了一种专门执行破交任务的远洋驱逐舰。****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白佑彬没有调整作战计划,仍然于凌晨四点开始炮击腊包尔。

    三点二十五分,第31舰队提前了五分钟到达作战区域。因为在航行途中,于右任就对执行轮炮击任务的战舰进行了编队,并且让各艘战舰都提前做好了开火准备工作,所以在到达作战海域之后,没有花多少时间就完成了重新编队的工作。

    当然,并不是所有战舰都会立即投入战斗。

    考虑到英美海军在腊包尔部署了十多艘鱼雷快艇,结合前期炮火准备的战术安排。白佑彬让第31…5驱逐舰编队,即“锡山”号、“奉化”号、“临安”号与“富阳”号(“雪波”号与“汐波”号也属于这一编队)前出到舰队东面。执行近距离掩护任务。其主要作用就是对付敌人的鱼雷快艇。

    三点四十五分,参加第一轮炮击的十八艘战舰都已就位,并且测算好了本舰的坐标。

    三点五十五分,“嘉陵江”号来消息,已经与第五大队的侦察兵取得了联系,分成二十五个小组的侦察兵已经进入观察阵位,随时可以为舰队提供炮火引导信息。^^  ^^

    四点不到,“东海”号与“南海”号战列舰打出了轮齐射。

    直到此时,腊包尔的英美军队才被如同闷雷般地炮声惊醒,并且知道敌人已经杀到了家门外。

    可以说。炮击时间选择得非常“理想”。

    英美守军一般是在六点半起床,七点半之前完成晨训,八点吃完早餐,并且与夜间执勤的官兵换岗,开始一天地工作与训练。凌晨四点。正是人睡得最沉最香的时候,也是夜间执勤官兵最感疲惫的时候。

    虽然一些警惕性很高的官兵立即就冲出了宿舍,但是在第一批炮弹落下之前,仍然有很多官兵还在睡梦之中。毕竟,俾斯麦群岛地区属于雷雨多地带,一年中。有一百天会下雷阵雨。炮击声从十多公里外传来时,与滚雷声非常相似。

    似乎早就知道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在安排炮击时,两艘战列舰先打击的不是敌人的重型岸防炮工事,而是用急促射击轰掉敌人的军营。对那些密密麻麻的营房来说,一枚四百毫米高爆弹就足以让方圆一百五十米范围内的所有营房变成废墟。营房里地官兵几乎没有幸免的可能。两艘战列舰的十六门主炮,可以在五分钟之内朝三座营地分别打出四十八枚高爆弹。如此密集的炮击,足以让任何一座营地变成“垃圾场”。

    第五大队的侦察兵也是尽职尽责。战列舰分成三个阶段地九轮急促炮击结束后不到三分钟,侦察兵就来消息,三座军营全部被摧毁,只是暂时无法统计出具体的伤亡情况。

    四点十分,两艘战列舰开始对重型岸防炮点名。

    战斗也在这个时候进行到了关键阶段。经过十多分钟,英美守军已经反应了过来,而且其先想到的就是用重型岸防炮对付海面上的那两艘战舰。即便是“南海”级战列舰。如果被重炮轰中。损失也不会小到哪里去。

    另外,据侦察兵报告。当时腊包尔至少有十门十四英寸的重炮!

    这绝不是一个小威胁,十门重炮相当于一艘战列舰的主炮了。只是,部署在6地上地重炮都是固定的,不能像战舰一样移动。因此,在战舰与岸防炮的战斗中,战舰不但有主动权,还能够更灵活的战斗。**  ***相反,岸防炮却更加隐蔽,而且得到了重重保护。

    换句话说,即便一炮打不中,战舰还能机动规避。

    相反,如果岸防炮打不中战舰,很有可能被战舰打来的炮弹摧毁。

    如果没有侦察兵提供的准确信息,战舰只能等到敌人开火之后再进行还击。而且,还得由了望员从岸防炮地炮口闪光强度,以及炮弹落下时出的声响来判断到底是十四英寸的重炮,还是八英寸的岸防炮。

    万幸的是,两艘战列舰不需要等到敌人开火。

    第一轮打击的效果不是太理想,主要是战列舰一直在海上移动,其相对位置一直在变化。另外,十四英寸的岸防炮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很多时候,即便用半穿甲弹都难以打穿用赶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厚达数米的永备工事。更有甚者,美国海军将一些退役战列舰地主炮炮塔拆了下来,直接固定在水泥基座上,充当岸防炮使用。当然,腊包尔这样地偏远地区是不会有这种“变态”岸防炮的。

    这场激烈地炮战打到四点二十三分。在侦察兵的引导下,舰队取得了完胜。=

    据后来6战队的勘察结果。当时腊包尔一共有十二门十四英寸口径地岸防炮,只是大部分岸防炮所用的炮管都是战舰上打废了地,而不是新制造的炮管(这是绝大部分国家的实际情况,没有任何一支海军富裕到可以用新制造的炮管来武装岸防炮)。

    为了摧毁几门保护得非常好的岸防炮,白佑彬甚至下令用穿甲弹,而不是半穿甲弹!

    事后证明,这个决策非常正确。即便穿甲弹难以彻底破坏永备工事(主要就是装药量太少),可是却能够打穿至少五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并且对工事内的人员与设备产生致命的威胁。对付岸防炮,不管是杀伤炮手。还是摧毁火炮,或者炸毁工事,其目的都是使岸防炮无法使用。

    战列舰对付重型岸防炮的时候,四艘轻巡洋舰对英美守军地炮兵阵地进行了反复打击。

    相对而言,对付炮兵阵地就要容易得多了。

    炮兵阵地一般用来部署6军或者6战队的火炮。而且大部分都是两百毫米以下的火炮。在这类炮战中,轻巡洋舰上的一百五十毫米主炮足以胜任,而且效果不比战列舰的四百毫米主炮差多少。

    主要就是炮兵阵地基本上没有有效地保护,火炮大都露天放置。

    另外,舰炮倍径比同6军与6战队的同口径火炮大得多,且药室的容积也比火炮大得多。如此一来。舰炮的射程要比同口径的火炮远得多。当时,帝国海军的一百五十毫米舰炮地射程过了二十四公里,而6军同口径的火炮射程不到十八公里!另外,舰炮的威力也比6军与6战队同口径火炮的威力大,主要就是弹丸重得多。比如,重巡洋舰准备的二百毫米舰炮所用炮弹的弹丸重达一百一十公斤。而6军二百毫米重炮地弹丸只有八十多公斤。

    可以说,在同等级别的炮战中,6军与6战队的火炮占不到任何优势。

    四点半,在敌人的岸防火炮与炮兵基本上失去战斗力之后,第32舰队的炮击频率开始降低。

    现在需要对方的就是敌人的主要防御与军事设施。

    此时,再也没有必要与敌人比拼火力,而应该提高炮击效率,也就是用尽量少的弹药打掉尽可能多的目标。

    第五大队地侦察兵再次挥了关键作用。

    因为在炮击三浦半岛地时候合作过一次,所以这次的合作算得上是轻车熟路了。另外。海军6战队派来地联络军官也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对付一些不确定。或者移动类目标时,联络军官能够将侦察兵提供的目标数据迅传递给舰队。从而使舰队能够及时进行炮击。

    后来,在总结战斗经验时,白佑彬亲口承认,如果没有侦察兵,舰队的炮击效率至少降低一半,而且很难完成像炮击腊包尔这样的作战任务。

    也正是如此,6战队侦察兵在战场上扮演的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

    可以说,在后来几乎每一次登6作战中,都会出现第五大队官兵的身影,而且他们的任务几乎都是前期侦察。

    美英等国知道了第五大队的存在之后,也建立了类似的部队。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后来美国海军6战队甚至拒绝接受帝国6战队侦察兵在战场上投降,几乎所有受伤失去战斗力的侦察兵都被美军6战队就地处决。由此可见,美国6战队对帝国这支侦察部队害怕到了什么程度。

    当然,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一名帝国海军6战队第五大队的侦察兵在战场上向敌人投降,即便是在失去了战斗力的情况下,也没有一名侦察兵主动放下武器!

    继续求票求支持!( )

第七卷 滴血珍珠 第十六章 重量对手(第一更)

    就在第31舰队打得顺风顺水的时候,第32特混舰队却遇到了一个不小的麻烦。

    凌晨四点四十分,“湘江”号的电眼丙型雷达就探测到了东面四十五公里外的BRo1运输船队,而且现了好几个大目标。当时,雷达操作员将其判断为万吨以上的大型货轮,并没有引起重视。

    凌晨五点二十分,双方的距离缩短到了二万米左右。

    此时,“湘江”号上的鹰眼丙型火控雷达已经能够为主炮锁定目标了。

    “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