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巨浪 >

第297部分

巨浪-第297部分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上,在七十四年下半年的时候,美国所挥出的战争潜力就已经在战场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这半年之内,美国向英国提供的战略物资达到了二千七百八十四万吨,同比增长百分之一百五十六,环比增长百分之七十四。向俄罗斯提供的战略物资达到了一千九百三十七万吨,同比增长百分之二百三十一,环比增长百分之一百六十七。向西班牙提供的战略物资达到了一千四百六十八万吨。同比增长百分之七十三,环比增长百分之三十

    相对地,在这半年之内,帝国向同盟国的另外三个主要成员国提供的战略物资仅有四千八百六十八万吨,仅为美国向协约国三个主要成员国提供战略物资的百分之七十九。如果算上双方在航运途中损失的物资,那么帝国在七十四年下半年输出的战略物资仅为美国的百分之五十三。

    同期,美国进口物资三千一百六十七万吨,而帝国进口物资达到了四千七百五十万吨。

    也就是说,美国是净输出。而帝国的输出与输入几乎持平。

    这在一个方面反映出同盟国集团的工业生产能力更为强大。且几个成员国,特别是帝国与德国地工业实力都不差。可是。这也同时反映出,美国在协约国集团所做出地贡献远远过了帝国为同盟国集团做出的贡献。

    由此可见,只有击败美国,才能战胜协约国集团。

    问题是,应该用什么方式击败美国。

    之前,帝国一直坚持集中力量打击美国,为此将太平洋作为主战场,并且在太平洋与大西洋上展开广泛地,高强度的破交作战,阻止美国向其他国家输送物资,同时阻止美国从南美洲地区获取资源。

    这一战略方针本身并没有错,且收到了很不错的效果。

    从当时德国提供的情报来看,如果没有帝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战略进攻,以及在大西洋上投入的二支破交舰队,从美国输入英俄西等国的战略物资还将增加至少二千五百万吨。如果这些物资中有三分之一到达俄罗斯,那么整个东欧战场上的局面就将生彻底改变。如果有一半到达大不列颠,英国就有能力建造出更多的战舰,并且在七十五年的时候动战略反击。如果有三分之一到达西班牙,德国就得在法西边界上多投入至少三十五个师的作战部队,从而使德军难以在东线战场上顶住俄军的进攻。

    只是,并不是所有同盟国成员国都赞同帝国的战略方针。

    当时,德国与意大利都认为,在向美国动全面的战略进攻之前,应该先翦除美国的羽翼,削弱协约国集团的战争潜力。也就是说,德意两国都坚持先击败英国,夺取大西洋的制海权,然后从两个方向上向美国动战略进攻。另外,在德国看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并且使德国的战争机器能够挥更大的作用,应该先集中力量战胜俄罗斯,结束欧亚大6上的战争。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土耳其的支持,毕竟土耳其在俄罗斯南方战线上投入了不少的兵力,却没有收到多大的效果。

    从一开始,帝国就全面反对这一战略方针。

    可以说,到底是先太平洋,还是先大西洋,这不仅仅是大战期间的战略方针问题,而是关系到了世界未来格局的政治问题。

    站在帝国的角度,只要能够打赢太平洋战争,帝国海军就能分兵大西洋,夺取大西洋的制海权,然后迫使南美国家倒向同盟国集团,完成对美国的包围,在迫使英西俄等国投降之后,美国要么战败,要么也主动投降。如此一来,战争结束之后,帝国将再次建立起独霸全球的势力范围,并且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霸主。更重要的是,只要美国战败,帝国可以通过肢解美国,或在美洲地区扶植一个强大的国家来制衡美国,从而消除隐患,保证在未来五十年,甚至一百年之内无人能与帝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目的。

    最重要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德国仍然是战胜国,也最多只是欧洲的霸主。

    从帝国本身的利益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容忍在战争结束之后,德国成为能够与之争夺世界霸权的强国,至少不能让德国成为全球性的强国。

    可是,德国绝不甘心永远只是欧洲霸主,只是帝国的“随从”。

    如果按照德国的战略方针,在战争结束之前,德国就要与帝国瓜分欧亚大6,从而达到其控制欧亚大6的目的。战胜英国之后,德国有望获得欧洲最强大的海军,从而成为大西洋上的海军强国,并且担负其大西洋上的主要作战任务,将帝国海军排斥在大西洋,至少是北大西洋之外。另外,德国还可以借助战胜英国的机会,控制英国在非洲北部、西部,以及南美洲北部与加勒比海地区的殖民地,成为殖民大国,从而为成为全球大国奠定基础。

    最重要的是,如果德国参与了进攻美国的作战行动,就能控制美国的部分地区。

    从战后的世界格局来看,只要德国能够在北美大6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能阻止帝国独霸美洲大6,在制约帝国的同时,获得与帝国进行全球争霸的实力。

    可以说,同盟国集团在战略方针上的矛盾,就是帝国与德国的根本矛盾!( )

第十卷 浴血鏖战 第四十七章 危机并存(第三更)

    三月十八日,也就是白佑彬回到舟山的第三天,他就跟随陈锦宽出了。该章节由网提供

    虽然心里有点不满,毕竟才回家三天,但是白佑彬也不得不知足,在这三天中,除了正常的工作时间之外,卫延年没有给他安排其他事情,让他能够回家陪陪老婆孩子,享受家庭的温馨。相对于那些还在前线作战的将士来说,能够在战事如此紧张的时候回到家里,跟老婆孩子睡在同一张床上,这绝对是级奢华的享受了。

    搭乘游艇离开舟山之后,白佑彬才知道,他这次是随同陈锦宽去开罗。

    次日,在他登上了“安海”号重巡洋舰之后,才现前往开罗的不仅仅有他与陈锦宽,以及随行的海军官兵,还有几十名6军官兵。率领这支队伍的也不是陈锦宽,更不是6军元帅肖万青,而是帝国辅萧鼎昆。

    显然,白佑彬将随同萧鼎昆去参加第二次同盟国脑会议。

    进入南洋之后,随行的二艘驱逐舰脱离了编队,前来接应的是隶属于第三舰队的,由四艘轻巡洋舰组成的护航舰队。从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之后,护航队伍里增添了二艘隶属于第四舰队的老式战列舰,以及十多艘其他舰艇。随后,舰队在尼科巴群岛海域与一支由上百艘商船组成的船队会合,一同踏上了前往苏伊士运河的航程。

    虽然白佑彬不清楚此次行程的安排,但是从这阵状上来看,同盟国第二次脑会议肯定非常重要,而且严格保密。

    一路上,白佑彬除了跟几个熟悉的海军司令部的军官呆在一起之外,主要就是应酬那些6军将领。让他略微有点意外的是,在比海军还要保守的6军中,也有几个年纪不到三十岁的少将,甚至还有一个刚刚三十岁出头的中将。显然,这些年轻将领都是在战争时期得到了火提拔。并且成为了6军的顶梁柱。

    船队经过亚丁湾,进入红海之前,白佑彬都没有见到陈锦宽。

    从陈锦宽的副官那里,白佑彬大概了解到,这十多天里,陈锦宽与肖万青一直同辅呆在一起。而且在商量一些关键事情。

    直到船队到达苏伊士地前一天,陈锦宽才派人把白佑彬叫了过去。

    “随便坐吧。想喝点什么?”没等白佑彬开口。陈锦宽又说道。“这次辅送了我一盒铁观音。虽然喝茶不是海军地习惯。但是我们也可以偶尔换下口味。”

    泡好茶之后。陈锦宽走了过来。

    味道确实很不错。即便白佑彬平时并不喝茶。他也嗅得出来。那是极品铁观音。

    “知道这次去开**什么吗?”放下茶杯后。白佑彬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不知道也没有什么奇怪地。”陈锦宽呵呵一笑。说道。“其实。在我登上安海号之前。我都不清楚去开**什么呢。”

    “元帅。为什么……”

    陈锦宽压了压手,示意白佑彬不要急着提问。“这几天,我跟辅,还有肖万青元帅详细讨论了一下。从辅的意思来看。第二次同盟国脑会议将重点解决同盟国集团的战略方针,也就是下一步战略进攻的重点方向。按照肖万青地意思,如果德国肯出人出力,我们可以集中兵力打垮俄罗斯,然后再解决太平洋对面的美国。”

    白佑彬微微皱了下眉头,从陈锦宽这番话的意思来看,这只是肖万青的意见。

    “只是,我跟辅都觉得这个战略决策不太理想。”稍微停顿了一下,陈锦宽突然问道。“知道辅为什么认为不应该先击败俄罗斯吗?”

    “这个……”白佑彬有点措手不及。

    “别担心,这里就我们两个人,而且我不会把你的话告诉其他人的。”

    听到元帅这句半开玩笑的话,白佑彬也笑了起来,说道:“元帅,虽然我是军人,但是在我看来,这恐怕与战后的世界秩序有关吧?”完全正确!”陈锦宽很欣慰的点了点头,“开始。你是不是想问。为什么要叫上你,而不是叫上卫延年?”

    白佑彬愣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

    “卫延年要留在舟山主持大局,没有他,海军玩不转。”陈锦宽地目光在白佑彬的身上停留了几秒钟之后,又说道,“另外,就是让你获得更多的机会。上次,你给辅做地私下报告挥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你能够抓住这次的机会,今后的展就将更加顺利。”

    虽然陈锦宽没有明说,但是白佑彬知道陈锦宽的意思。

    “这次去开罗,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与其他国家的将领商讨大西洋上的作战行动。”陈锦宽转移了话题,“我已经与钟长生联系上了,如果与德国、意大利谈妥了,他将调回海军总参谋部,担任副总参谋长,协助卫延年主持海军事务。”

    听到这,白佑彬立即皱起了眉头。

    “当然,按照我们的理解,德国与意大利没有理由拒绝我们地提议。”

    “什么提议?”白佑彬长吸了口气,让心情稳定了下来。

    从陈锦宽开始的那句话来看,在钟长生调回海军总参谋部之后,陈锦宽将把他留在直布罗陀,并且由他出任第四舰队司令官,甚至还要兼任北大西洋战区司令官的职务。

    这件事情来得有点突然,让白佑彬有种天旋地转的感觉。

    从根本上,白佑彬不太情愿去大西洋,毕竟他的根基在太平洋,而在他离开太平洋战场之后,即便郑恩博仍然留在第三舰队,不会顶替他在第一舰队的位置,郑恩博也将成为帝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最有实力的将领与舰队指挥官。

    更重要的是,大西洋上的战斗一时半会结束不了,如果拖上几年,白佑彬还有机会返回第一舰队吗?

    可是,白佑彬有选择地权利吗?

    “知道我为什么要让你去大西洋吗?”陈锦宽似乎看出了白佑彬的心思,“在很多人看来,现在去第四舰队,就是个苦差事。当然,这只是一些没有眼光的人的看法。如果换个角度,你就能现,现在去大西洋,将获得一次极为宝贵的机会。”

    白佑彬抬起了头来,有点半信半疑的看着陈锦宽。

    “不要认为我在开玩笑,你开始不是在问,我们的提议是什么吗?”陈锦宽微微一笑,说道,“从根本上,我们不会转移战略重点,至少在太平洋战场上获得决定性的胜利之前,我们不会在大6战场上投入过多的力量。下一阶段,我们地战略重点仍然是攻打澳洲大6,这一点,不但萧鼎昆辅确认了,肖万青元帅也答应在我们完成了登6作战之后,向澳洲大6派遣至少五十个作战师地兵力。现在,6军的第一批作战部队已经到达了达沃港,预计将在月底参加莫尔兹比港地战斗。只是,我们也不能让同盟国集团因为内部矛盾而分崩离析,至少不能在战争结束之前瓦解。”

    “也就是说……”白佑彬微微皱了下眉头,心有有点数了。

    “也就是说,我们将答应德国与意大利的部分要求,协助德国与意大利夺取大西洋上的制海权,至少削弱英国海军的实力,确保协约国集团无力在短期内进入地中海,或登6欧洲大6。”

    “登6?”

    “当然,美国与英国一直在计划反攻法国。”陈锦宽笑着摇了摇头,“别认为西班牙会有多大的作为,比利牛斯山区的地形条件极为恶劣,对双方来说都是有利于防守,而不利于进攻,不然德军早就打到西班牙去了。另外,美国在西班牙的驻军也仅仅只有二十个师的兵力,即便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