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巨浪 >

第43部分

巨浪-第43部分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现在雷达出了故障。

    这不单单降低了炮击的准确率,还缩短了夜间炮战的交火距离。

    即便在夜空晴朗的条件下,夜间炮战的交战距离也往往在十公里之内,很少过十五公里,再远的话,炮击精度根本无法保证。如果天气状况不理想,交战双方必须使用照明弹的话,交战距离还会近一步缩短。极限情况下,双方逼近到跟前,还能使用探照灯照明目标,让炮手看清楚目标,进行直射。

    不管是十公里,还是十五公里,“皇帝”级战列舰的火力与装甲优势都很难挥出来。

    按照帝国海军的测算,即便交战距离延长到三十公里,“皇帝”级使用的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弹也能轻易的砸开“金刚”级的水平装甲甲板。在十五公里之内,穿甲弹也能轻易的撕开“金刚”级战列舰的主装甲带,轰掉“金刚”级的主炮炮塔与司令塔。

    相反,“金刚”级要想威胁到“皇帝”级战列舰,就得把交战距离逼近到十五公里以内。

    也就是说,如果在十五公里内交战的话,双方主炮射的穿甲弹都能打穿对方的装甲,给予对手致命的打击。

    因此,“皇帝”级要想取得优势,必须将交战距离控制在十五公里之外。

    这也正是罗清远信心十足的基础。

    在雷达的引导下,“太祖”号能够对十五公里外,三十公里内的敌舰进行准确炮击。相反,如果没有雷达的帮助,没有任何战舰能够在夜间炮战中准确命中十五公里外的敌舰,哪怕是庞大的战列舰。

    毫无疑问,罗清远是在故做镇定。

    此时此刻,他肯定比任何人都要焦急。谁能想到,一根小小的整流管就能使巨大的优势荡然无存?

    来到司令舰桥后,白佑彬立即感受到了那股压抑的气氛。

    “怎么回事?”

    “雷达坏了。”戴秉国低声说道,“樊晓明与余沈兵正在设法修复雷达,只是现在还没有消息。另外,‘仁宗’号上的雷达也出了故障,也正在设法修理。”

    白佑彬的眉头迅跳了几下。

    虽然从来没有用雷达指挥过夜间炮战,但是作为枪炮长,白佑彬哪能不清楚雷达的主要意义?

    早在“秋波”号驱逐舰上担任舰长的时候,白佑彬就意识到了雷达的重要性。

    当时,他在规范炮战战术的时候,就将雷达引导炮战的交战方法考虑了进去。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篇报告,并且引起了帝国海军司令部的重视。随后,帝国海军司令部向南京电子一所订购了四部“电眼甲”型雷达,并且在四艘战舰上做了测试。确认了雷达在探测与测量敌舰方面所能挥的重大作用后,帝国海军还下拨了一笔专项资金,让南京电子一所加快了“电眼乙”型雷达的研制工作,并且启动了“电眼丙”型雷达的研制计划。

    六月份的时候,随着“电眼乙”型雷达投入批量生产,帝国海军一口气采购了六十部,为每艘主力舰,以及近三分之一的巡洋舰安装了雷达。随后,帝国海军还决定继续采购一百二十部,为每一个重要港口配备三到五部,以加强港口防御。

    只是,南京电子一所的工厂根本忙不过来。到九月底,才向帝国海军交付了不到四十部雷达。

    谁能想到,现在一下就坏了两部!

    “没别的消息?”好半天,白佑彬才回过神来。

    戴秉国摇了摇头。“祖寿清将军已经让‘太宗’号放慢度,拉近了距离。后面的‘果敢’号也正在赶上来,希望用两艘战舰上的雷达弥补搜索盲区。只是,现在还没有任何现。希望在我们的雷达修好之前,不会有新的消息送来。”

    白佑彬只能苦笑。敌人会等着“太祖”号的雷达修好了之后再找上门来吗?

    这时,余沈兵上校急匆匆的走进了司令舰桥。

    “怎么样?”沉默了半天的罗清远这时候才主动开口。

    “已经找到了备用零件,小樊亲自去修理,大概还要十五分钟到半个小时。”

    这时,罗清远才长出了口气。至少,雷达还能修好,而且十五分钟并不算久。

    也就在这个时候,白佑彬看到了前方“太宗”号来的灯光信号,舰桥内的其他军官也立即看到了用“海军代码”送的灯光信号。

    “现数艘不明身份舰船,方位一百九十度左右,距离三十海里左右,疑为目标舰群……”

    即便戴秉国没有念出来,白佑彬也读出了灯光信号的含义。

    每一个海军学院毕业的学员都能识别用“海军代码”送的灯光信号。简单的说,就是用“长闪光”与“短闪光”两种信号编组,传达一百多种海军常用的战斗词汇,从而在不能使用无线电通信的情况下,简明扼要的传达战斗命令。

    “长官,旗舰……”

    罗清远压了压手,他也读出了灯光信号的含义。“各位,都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吧。余沈兵,去帮助樊晓明,务必在十五分钟之内修好雷达!”

    白佑彬立即回到了火力指挥中心。

    “长官,要下达备战命令吗?”闵瑞生也看到了灯光信号。

    “下令吧,该来的,终归来了。”白佑彬长吸了口气,“另外,让预备炮组成员全都进入损管岗位。”

    这时,战斗警报响了起来,舱室内的灯光也变成了暗红色。

    因为战舰要长期在海上活动,并且得时刻保持最佳战斗状态,所以战舰上任何一个岗位至少都有两名官兵,某些重要岗位甚至有三名官兵。平常,除了值更的官兵之外,轮休的官兵可以睡觉,或者稍微放松一下。进入战斗状态后,临时没有分配到岗位的官兵都将成为“损管队员”,及时修补战舰的战斗损伤。

    在闵瑞生去传达命令的时候,白佑彬走到了右侧的舷窗后面。

    舰队正在“太宗”号的率领下进行左转向,准备改为右东向西航行。这样,在等下的交战中,能够尽量使编队的左侧朝向敌舰队,延长炮击时间。

    “长官,雷达信号恢复了!”

    听到这话,白佑彬立即朝负责与雷达操作室联系的士官看了过去。接着,他走到了左侧的舷窗后面,眺望着南面的茫茫大海。

    正在杀来的是日本快战列舰群吗?

    “仁宗”号的雷达修好了吗?

    战舰上的雷达会不会再次出现问题?

    想着这些问题,白佑彬感到心跳正在加。三年的海军生涯,近三个月的艰苦训练,即将经受第一次实战考验!

    ****

    继续求票,求支持!( )

第一章 预料之外

    “金刚”号战列舰司令舰桥,小泽治三郎中将面无表情的看着前方的茫茫大海。

    自从四个小时前,收到由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大将从大本营海军部来的电报后,至今都没有收到任何与联合舰队有关的消息。

    这让小泽治三郎感到有点不安。

    名义上,整套作战计划是由联合舰队司令官高野五十六上将拟定的,实际上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南云忠一中将。如同熟识的大部分将领一样,小泽治三郎对南云忠一并不感冒,而且认为这套作战计划过于冒险了。

    奈何,高野五十六上将本身就是一个喜欢冒险的赌徒!

    确定作战计划的时候,小泽治三郎曾经坚决反对过,认为在没有确定美国将及时参战的情况下,贸然动对大明帝国的战争,无论联合舰队取得多么伟大的胜利,都只能给“大日本帝国”带来难以承受的巨大灾难。

    持该观点的将领大有人在,比如杉山六藏中将,高须四郎中将,近藤信竹中将,井上成美中将等。持反对观点的也大有人在,南云忠一与冢原二四三就是典型代表。按照他们的观点,即便“大日本帝国”不主动挑起战争,大明帝国也会在准备充分之后动战争,并且彻底击溃联合舰队!

    就在两派将领争执不休的时候,一份极为重要的情报起到了关键作用。

    大明帝国议政院通过了为海军紧急拨款的法案,从而使大明帝国海军获得了二十多亿特别预算。这笔预算,足够用来采购四艘主力舰,以及配套的巡洋舰与驱逐舰,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支新的战列舰舰队!

    只是,这份情报真正起到作用的却是另外一部分。

    拿到特别预算之后,大明帝国海军不但启动了四艘新式战列舰的建造工作,还加快了正在建造的四艘“皇帝”级战列舰的工程进度。按照最乐观的估计,四艘“皇帝”级中的三艘能够在十月份之前服役。即便是最“悲观”的估计,也至少有两艘能够在十月份之前服役,并且在十月份初步形成战斗力!

    不得不说,日本情报部门的能力确实有问题。在特别预算下拨之前,帝国海军就加快了四艘“皇帝”级战列舰的建造工作。另外,特别预算也与四艘“皇帝”级战列舰的建造工作没有多大的关系,除了订购四艘新的战列舰之外,多余的资金投入到了下一级战列舰的研制工作之中,而不是用来加快“皇帝”级战列舰的工程进度。

    不过,这也足够让高野五十六下定决心,让小泽治三郎等人闭上嘴了。

    能够与大明帝国“皇帝”级战列舰抗衡,甚至取得绝对优势的“大和”级战列舰最快都只能在明年八月下水,完工要等到后年年底了。即便立即增加拨款,加快建造进度,也不大可能在明年年底前服役。

    除了“大和”级,日本联合舰队最新锐的两艘“长门”级战列舰能难以与“皇帝”级一决雌雄。即便不考虑数量上的劣势,已经服役了近二十年的“长门”级战列舰除了主炮口径上不输给“皇帝”级之外,其他各项性能都不占优势!

    也就是说,在“大和”级战列舰服役之前,日本海军不但在主力舰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在主力舰“质量”上也将处于劣势!

    这期间,大明帝国海军足足有一年以上的时间来对付日本联合舰队。

    在高野五十六,以及那些坚信大明帝国会主动挑起战争的日本海军将领眼里,大明帝国海军疯狂的扩军备战,不是为了动先制人的打击,又是为了什么?

    更何况,大明帝国的工业实力远远过了日本。

    为了建造两艘“大和”级战列舰(后追加了两艘),日本对全国的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进行了全面调整。也就是说,日本集全国之力,也需要四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大和”号战列舰的建造工作。

    相应的,大明帝国仅仅用了两年,就完成了四艘“皇帝”级战列舰的建造工作。

    在海军经费得到增加的情况下,另外四艘战列舰也肯定能在两年之内完工!

    差距,明显的,绝对的,致命的差距。

    如此一来,高野五十六,以及南云忠一等人更加有理由相信,拖下去,只会对“大日本帝国”不利。如果避免不了与大明帝国的全面战争,晚打不如早打,小打不如大打,最好能够将美英全都拖下水!

    正是如此,高野五十六布了《联合舰队机密作战命令第一号》,正式启动了偷袭大明帝国主力舰队的作战策划工作。

    在此之前,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已经下达了经天皇批准的《大海令第一号》备战命令。

    如此一来,高野五十六已经掌握了对大明帝国开战的权力。

    九月初,联合舰队就做好了战争准备。一切,都只需要最终的作战计划。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小泽治三郎由第三舰队调往南遣舰队,成为了南遣舰队司令官,也就是快战列舰群的司令官。

    接到调遣命令的时候,小泽治三郎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被“踢出局”了。

    直到搭乘“比睿”号到达达沃港的时候,小泽治三郎才想明白,他被“踢出局”是必然的事情,也是迟早的事情。

    因为,从根本上,小泽治三郎反对贸然与大明帝国开战,更反对去打一场注定不会胜利,即便获胜也难以得到好处的战争。毫无疑问,他的观点完全不符合高野五十六的计划。所以他不“出局”,该谁才“出局”?

    三日前,当小泽治三郎接到大本营海军部的电令时,就意识到,战争快要爆了。

    按照大本营的命令,小泽治三郎准时率领舰队离开了达沃港,并且北上与联合舰队会合。航行途中,连续数封电报让他极为震惊。

    联合舰队不但偷袭了准备航渡对马海峡的大明帝国北洋舰队,还毫未损!

    数个小时的海战,不但击沉了大明帝国北洋舰队的三艘主力舰,联合舰队参战的六艘战列舰中,只有突前的“伊势”号与“日向”号受了轻伤,且损伤并不影响战斗,另外四艘战列舰都没有被重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