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巨浪 >

第441部分

巨浪-第441部分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距离一步步的逼近,炮击命中率也开始提高了。

    此时,最激动的肯定是“云南”号战列舰上的炮手。这些从没有参加过破交作战的炮手恐怕做梦都想不到,竟然有那么多毫无还手之力的船只等着他们去收拾。可以说,这简直就是对战列舰炮手的奖赏!打到后面,很多炮手已经兴奋到难以自制了。不说别的,三名主炮炮塔的枪炮军官都忘记了枪炮长的叮嘱,开始用四百毫米半穿甲弹对付那些已经失去了航行能力,等待“俘获”的船只。而副炮与射炮的炮手更是不计一切后果的猛轰敌船的上层建筑,而不是对准敌船的舰体水线部位开火。

    反正,打到后面,“云南”号已经不是在作战,而是在屠戮美军运输船了。

    相对而言,十艘大型巡洋舰上的官兵就沉着冷静得多了。

    对付没有武装的船只,在破交作战中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另外,对破交战舰上的官兵来说,他们一点都不喜欢战列舰的那种“残酷”的打法。有必要击沉每一艘船只吗?另外,有必要用重炮去对付已经丧失了航行能力的船只吗?浪费,极端的浪费。如果能够使敌船瘫痪,就不必将其击沉,更用不着使用主炮。

    面对混乱的局势,江孝瑞没有失去分寸。

    四点之前,他就勒令巡洋舰战队与驱逐舰战队不要参加战斗,而是在外围巡逻,对付可能逃跑的美军船只。

    这道命令很快就收到了效果。

    战斗打到四点过十分的时候,“云南”号战列舰与美军船队的距离已经缩短到了八千米左右,仅该舰击沉与击毁的美军船只就过了二十艘。另外四艘大型巡洋舰则在战斗中干掉了至少四十艘美军船只。次主力战队的六艘大型巡洋舰也完成了向北面包抄的行动,正在屠戮美军船只。

    到此,就算美军指挥官没有下达解散的命令,那些船长也坚持不住了。

    四点十五分,一支由大概十艘运输船组成的编队脱离了船队,开始向西南方向突围。在接下来的五分钟内,又有二支规模相当的船队加入了突围行列,且都选择了西南方向。这边,也是唯一没有出现战斗舰艇的方向。当然,运输船上没有雷达,所以那些船长并不知道前方埋伏着四艘巡洋舰。

    见此情形,江孝瑞立即向巡洋舰战队下达了命令。

    随即,主力战队开始向南转向,加入了拦截行列。

    当然,江孝瑞没有忘记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呼叫“江西”号特混编队,让其先过西运动,阻止美军船只向西南方向突围。至于美军船只会不会向北突围,那就不是江孝瑞能够决定的了。

    此时,“江西”号特混编队刚好打退了美军的第二轮鱼雷攻击。

    收到消息之后,郭准鸿立即让最西面的次主力战队立即向西挺进,协助“云南”号特混编队关上美军船队向西南方向突围的大门。紧接着,郭准鸿就让驱逐舰战队用鱼雷攻击美军的巡洋舰,从而让巡洋舰战队可以参加突击美军运输船队的作战行动。

    毫无疑问,郭准鸿准将采取了最恰当的战术。

    美军船队的规模太大了,仅前后长度就过了三十海里,船只总数量肯定在三百艘以上。面对规模如此庞大的船队,任何一支特混编队都难以一口气将其歼灭。所以,最有效的战术是进行快穿插,将美军船队切割成几个部分,然后分别加以歼灭。

    在“安徽”号特混舰队还没有到达的情况下,只能由“江西”号特混编队来执行战术穿插任务。

    从这里也能看出,不但江孝瑞的指挥非常灵活,郭准鸿也挥出了破交舰队指挥官的最大特点,即随着战局的变化,随时调整战术,以获得最大的战果!(未完待续,)( )

第十四卷 双管齐下 第二十二章 主力战线(第三更)

    照原先制订的作战计划,秦孝东与杨定方所在的队应该最先投入战斗,在调整了战术之后,“安徽”号特混编队反而最后一个到达战场。这不能怪秦孝东,主要是美军的航线过于靠北,导致“安徽”号特混编队在进行战术机动的时候浪费了太多的时间。

    直到三点半的时候,“安徽”号的雷达才探测到了美军舰船。

    当时,“安徽”号特混编队从东面绕过了“黑龙江”号特混编队,然后直接向西北方向穿插,按照新确定的战术去包抄美军船队的左翼。因此,雷达先探测到的就是正在向“黑龙江”号特混编队动冲击的美军护航战舰。

    秦孝东并不怀疑莫怀成的能力,也没有前去参加战斗。

    作为帝国海军经验最丰富,能力最强的破交舰队指挥官,秦孝东很清楚,只要有“黑龙江”号战列舰在,美军护航舰队就别向突破莫怀成设置的拦截线,也不可能威胁到莫怀成的特混编队。

    现在要做的,只是尽快完成合围,阻止美军船只向北逃窜。

    此时,杨定方也没有干预秦孝东的指挥,毕竟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破交战,而不是舰队决战,破交舰队指挥官更清楚该怎么收拾敌人。

    结果,直到四点左右,“安徽”号特混编队才机动到位。

    战斗开始之后,“安徽”号先面对的就是正在突围的美军船只。

    当时,美军船队里的护航舰艇全都被吸引到了其他三个方向上去,就连最后一批驱逐舰也赶去应付突然从船队后方杀来的“云南”号特混编队了,而留在船队北面的只有运输船只,没有护航战舰。

    在此情况下,战斗没有任何悬念。

    “安徽”号地第一轮齐射就让一万多米外地一艘万吨级快货轮起火爆炸。

    爆炸来得异常猛烈。即便是在南面几万米之外地“江西”号战列舰上地官兵都看到了突然升起。窜入夜空。照亮了整片天空地巨大火球。猛烈地爆炸也让“安徽”号上地官兵目瞪口呆。即便一些老兵曾经目睹过战列舰主炮弹药库爆炸地场景。与此时比起来。那也算不了什么。反而是大型巡洋舰上地官兵没有感到惊讶。因为他们知道。那是一艘运送弹药地货轮。而且运送地很有可能是军用炸药。而不是普通地炮弹。当成千上万吨炸药生爆炸地时候。威力可想而知。

    随着“安徽”号威。主力战队里地四艘大型巡洋舰。还有次主力战队里地六艘大型巡洋舰都迅找准了目标。并且投入了战斗。

    此时。秦孝东地战术指挥才能完全挥了出来。

    在他地指挥与安排下。每一艘大型战舰都找到了对应地目标。并且用既准确。又迅猛地炮击摧毁了目标。十一艘大型战舰有条不紊地投入战斗。没有一丝混乱。也没有一点错乱。甚至没有出现炮击同一个目标地情况。

    据杨定方回忆。所有地战术指挥都是由秦孝东在负责。

    打了不到二十分钟,第一批向北突围的美军船只全部被消灭掉了。

    秦孝东没有立即派出巡洋舰战队与驱逐舰战队,也没有急着“抓俘虏”。

    此时,其他三支战队正从另外三个方向上向美军船队突击,在向其他三个方向突围的行动都受到阻拦之后,美军船只肯定会设法向北面突围。能否全歼美军船只,以及能否取得最大的战果,就要看“安徽”号特混编队能否守住北面战线。

    四点三十五分的时候,秦孝东派出了驱逐舰战队。

    此时,第二批美军突围船只正在冲击由主力战队与次主力战队组建的战线,而第三批美军船队趁此机会,准备从西北方向上突围。

    只是,秦孝东派出的只有四艘驱逐舰,而没有派出巡洋舰。

    在安排战术任务的时候,他给驱逐舰战队的指挥官最高战术权限,让四艘驱逐舰在动了鱼雷攻击之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行动,不必继续伴随主力战队作战。

    这一道命令非常及时,也非常重要。

    仅仅一轮鱼雷突击,四艘驱逐舰就用四十条鱼雷击中了至少八艘万吨级货轮。

    随后,四艘驱逐舰排成整齐的队列,一边用炮火压制冲在最前面的美军船只,阻止美军船队突围,一边重新装填鱼雷。结果,原本至少需要半个小时才能完成的装填作业,驱逐舰上的官兵仅用了不到二十五分钟就完成了。

    五点十分左右,四艘驱逐舰再次动了鱼雷攻击。

    在这轮规模不算大,却异常激烈的战斗中,不但驱逐舰官兵的素质与战斗能力得到了检验,第四批驱逐舰的强大战斗力也得到了印证。

    前三批驱逐舰相比,第四批驱逐舰|9水量进一步增加,过了四千吨之外,主炮口径达到了一百五十毫米,成为了世界上第一种装备了一百五十毫米舰炮的驱逐舰。虽然主炮的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一,但是主炮的威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在对付商船的时候,一百五十毫米舰炮明显比一百三十毫米舰炮有效得多。当然,主炮的射有所降低,这就要求尽量提高命中率。

    面对“手无寸铁”的商船,驱逐舰简直就是一群野狼。

    五点过的时候,秦孝东才投入了巡洋舰战队。只是,他给四艘巡洋舰安排的是追击任务,而不是像其他特混编队那样,去冲击敌船队。

    这就是秦孝东与众不同之处。

    一般情况下,在攻击敌船队的时候,破交舰队的指挥官会用度快,且火力稍弱的战舰执行追击任务,而让火力强,度稍慢的战舰负责包围与冲击敌船队。秦孝东却经常用火力强的战舰去执行追击任务,而他的理论也很简单:高强度的火力能够保证用最短的时间瘫痪敌船只,为全歼敌船队奠定基础。

    让四艘巡洋舰执行追击任务,这确实有点大材小用,效果却非常好。

    不说别的,巡洋舰能够在更远的距离上击中敌船只,并且用更短的时间让敌船只瘫痪。这样一来,在追击作战中,虽然巡洋舰的度不如驱逐舰,但是却远远高于商船,而一艘巡洋舰的作战效能至少相当于三艘驱逐舰。

    战斗打到五点半左右,基本上已经没有悬念了。

    “江西”号与“云南”号特混编队的巡洋舰与驱逐舰战队挡住了美军船只向南突围的航道南”号特混编队的主力战队与次主力战队则挡住了美军船队向西突围的航道,“江西”号特混编队的主力战队与次主力战队正在打扫战场,一步步的向美军船队逼近,其十艘大型巡洋舰则轮番上阵,用配备的重型鱼雷击沉瘫痪在海面上的美军船只。

    战场东面,“黑龙江”号特混编队稳打稳扎,一步步的缩小着包围圈。

    如同秦孝东所预料的那样,几乎所有美军船只在其他三个方向的压力下,全都向北面涌了过来。

    到五点四十分的时候,“安徽”号特混编队的十一艘大型战舰都已散开了。

    十一艘战舰编成了一条长达二十五海里的“长蛇阵”,每艘大型战舰之间的间隔距离都在二十五链左右。显然,这个距离远远过了常规战术时的间隔距离,可是却能最有效的挥大型战舰的火力优势,不给敌人任何突围的机会。

    在编队的左前方,已经收拾了第三批突围船只的四艘驱逐舰已经重新编好了队列。

    按照秦孝东的命令,四艘驱逐舰向第六批突围的美军船只动了鱼雷攻击,这也是驱逐舰战队的最后一轮鱼雷攻击,因为每艘驱逐舰上只有三十条鱼雷。此时动鱼雷攻击,也只是为了让大型战舰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战术机动,减轻正面战线上的压力。毕竟,当数十艘,甚至上百艘船只同时涌来的时候,仅靠十一艘大型战舰很难将其全部拦截下来。

    随后,秦孝东用让完成了追击任务的四艘巡洋舰回到了编队里面,在大型战舰的战线北面组成了第二道机动战线,专门负责收拾那些被大型战舰击中,但是没有立即沉没的美军船只,以便让大型战舰能够集中力量对付那些还能航行的船只。

    打到六点过,“黑龙江”号特混编队先与“安徽”号特混编队会合。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中,“江西”号特混编队也与“黑龙江”号特混编队最南面的大型战舰会合了。

    到六点五十分左右,“安徽”号特混编队的驱逐舰战队也与“云南”号特混编队的驱逐舰战队在海面上会合。

    至此,整个战术包抄行动完成,战斗进入了最后的扫尾阶段。

    七点,杨定方以最高前线指挥官的身份下达了命令,要求各特混编队,各战队,以及各艘战舰尽量俘获美军船只,缴获战利品。

    按照帝国海军的军规,除了非常昂贵,或者非常重要的之外,战利品都属于军人的个人财产,只是在占为己有之前,需要进行登记备案。显然,在抢夺战利品的时候,作战舰队官兵的积极性更高,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